0%
第七章 十字軍後遺症(1258—1291年) 阿維農之囚

第七章 十字軍後遺症
(1258—1291年)

阿維農之囚

此時的英國,也處在較弱的狀態。西班牙則無時無刻不處在與穆斯林對手拉鋸戰的「再征服運動」(Reconquista)中。義大利則分裂為多個城邦國家,沒有統一。與它們相比,法國國王得以在參加十字軍的諸侯死後兼并他們的封地,變其為王室直轄領地,充分加強了法國的王權。從十字軍東徵結束開始,法國的中央集權化便開始了。
十字軍東征
所謂卡諾薩之辱,是公元107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為了請求羅馬教皇解除開除出教的絕罰,身著粗布服裝,站在教皇駐蹕的卡諾薩城堡外的雪地read•99csw•com里三天三夜悔過的事件。此時,教皇的宗教權威對皇帝世俗權力的主宰達到頂點,對整個天主教世界起到了宣示性的作用。
卡諾薩之辱
要是教皇回憶卡諾薩之辱,恐怕會有恍若隔世之感——教皇的權威業已蕩然無存。而這兩大事件之間,橫跨的是十字軍東征的歲月。
十字軍東征,則是從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萊爾蒙號召發動奪回聖地的遠征開始,到1291年阿克陷落告終的,一共8次大規模運動的總稱。
阿維農之囚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囚禁,教皇並沒有被扔進監https://read.99csw.com獄。整座法國南部小城都處在國王的監視之下,教皇從選上到身故一直生活于其中。選舉下任教皇的樞機主教會議也在阿維農召開,在連續7次會議上,出生於法國的新教皇獲得加冕。這段時間內,羅馬梵蒂岡的拉特蘭宮並無主人,聖彼得大教堂也沒有人主持彌撒。
中世紀西歐最大的兩個國家是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王國。但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與教廷和諸侯複雜的權力鬥爭,帝國的權力被大大削弱。腓特烈二世固然能征善戰,卻並不長命。隨著他的兒子被教皇的陰謀推翻,霍亨斯陶芬家族對神聖羅馬帝國的read•99csw•com統治宣告結束。然而教皇的所作所為,卻為法國國王在歐洲大陸的橫行無阻掃清了障礙。
至於阿維農之囚,則是從法國國王美男子腓力四世開始的70年間,法國國王一直將教皇軟禁在法國城市阿維農的事件。
阿維農之囚
如果先給出答案再解釋的話,那就是實力強弱的變化。
那麼,教皇權威的喪失,與十字軍東征失敗的責任是否直接相關呢?
以失敗而告終的十字軍東征,自然不是希望其成為現實的上帝,或煽動其成為現實的教皇的責任。失敗的責任,完完全全在於對上帝的信仰不夠充分,或在實行遠征的過程中read.99csw.com犯了錯誤的人們。聖殿騎士團的下場,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在教會的理論中,羅馬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也是將上帝的旨意傳達給人間的中介。上帝自然是不會犯錯的,那麼傳達上帝旨意的中介人,也理應不犯錯誤了。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對其提出質疑之前,人們大概都相信這一點。

既然教皇對十字軍東征失敗完全沒有任何責任,教皇權威的喪失又是為何呢?
像犧牲的羔羊一樣完全喪失聲威的,是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會。陷入失去聖地絕望中的教會,將阿克陷落9年後的1300年定為「聖年」,提出基督徒到羅馬朝聖可以享https://read•99csw•com受與到耶路撒冷朝聖相同的「免罪」待遇。

1303年,當時的羅馬教皇被法國國王的軍隊俘獲。不到三年,教皇就被擄至法國。從此,象徵羅馬教皇權威喪失的「阿維農之囚」便開始了。
羅馬教皇並沒有自己能夠動員的軍事力量。他們只能依靠世俗君侯來實現發動十字軍所需要的軍事和社會動員。願意參加十字軍東征的個人和組織,自然是全心全意相信教皇的煽動,但由於領導十字軍的君侯往往是多種社會力量共同組成的,並不容易在遠征中形成某一勢力獨大的局面。
在日本大學使用的世界史教科書中,講述中世紀基督教世界時,以下三項事件的介紹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