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衝突再起 教皇英諾森四世

第八章 衝突再起

日本的高中教科書把震駭中世紀的教皇與皇帝的爭鬥歸結為敘任權問題。關於敘任權問題有兩派,一派認為任命大主教、主教的權力在教皇,另一派認為既然大主教和主教擁有的名為「教區」的領土在世俗的王侯領地之內,他們的任命權也在王侯。兩派意見衝突,引發了敘任權問題。
然而,敘任權問題不過是導火索。只是在這時,羅馬教皇與腓特烈皇帝之間的對決點燃了這根導火索,其背後守舊派與改革派之間的對決是他們發生正面衝突的主要原因。
單舉語言為例便可明白這一點。中世紀的拉丁文已經與古代不一樣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拉丁語是古羅馬人的語言,進入中世紀後繼承了這種語言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基督教的神職人員——這些滅亡的古羅馬的當事人。古代簡潔明快的拉丁語到了中世紀變得既不簡潔也不明快。在他們看來,一般信徒不懂拉丁語才好。信徒不懂拉丁語,可以通過壁畫讓他們懂。一旦依賴繪畫,用文章傳達的必要性就會降低,神職人員寫文章的能力也會降低。但這對神職人員並沒有什麼不好。與其讓一般信徒理解,不如讓他們相信更有利。
這種傾向也從神職界發展到了被認為沒有「學問」的俗界。結果,以既不簡潔也不明快的文章為好文章的歷史一直延續了下來。在這樣的時代,甚至連提高俗語的質量都會被視為對神職界的挑戰。
順便一說,但丁和腓特烈這兩個人到底是中世紀的人物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這個問題讓學者們很苦惱。除了代表作《神曲》外,但丁還有許多其他著作,其中就有《王國論》(De Monarchia)和《論俗語》。他的著述活動是在腓特烈死後半個世紀才進入高峰期的。
只有政治穩定才能實現和平,只有提高俗語的質量才能豐富表現力。這是這兩部著作的關心所在。單憑這一點,我就會把他定位成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

教皇英諾森四世

使節團由五人組成,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接替去世的赫爾曼擔任條頓騎士團團長的傑拉爾德、西西里王國海軍總司令安薩爾多和皮耶羅·德拉·維尼亞以及塔德奧·達·塞薩。
既然皇帝這樣想,等待選出下任教皇的22個月成為事實上的休戰期也就無可奈何了。我想再重複一遍:有自己信念的人,死都不會做違反自己信念的事,一旦做了就會成為「恥辱」。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始終不渝的觀點,也就不會感到恥辱,什麼都幹得出來。
其實,選是選出來了,他們在格列高利死後兩個月就選出了米蘭出身的樞機主教任新教皇。但被選出的這位不到15天便過世了。他是米蘭人,出身於貴族,以性格溫厚而聞名。他被樞機主教團內部的皇帝派和反皇帝派的激烈鬥爭打垮了。這樣一來,空缺狀態便又持續了20個月之久。皇帝派樞機主教指的是那些認為腓特烈的說法也有道理的樞機主教;反皇帝派樞機主教指的則是完全不認可皇帝說法的樞機主教。自1170年以來的規矩是,候選人必須獲得樞機主教三分之二人數的選票才能當選教皇。教皇持續缺位的原因在於樞機主教團的分裂,哪一派都得不到三分之二的選票。不過,這兩派都有小聰明,能夠在長達22個月的時間里,把教皇空缺當成條件,悠悠然地玩弄皇帝于股掌之間。read.99csw.com
不過,熱那亞四大家族中,多里亞家族和斯皮諾拉家族是皇帝派,而出了新教皇的菲耶斯科家族和格里馬爾迪家族則被視為教皇派。目前熱那亞的國政在菲耶斯科家族的統治之下。儘管在腓特烈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但他似乎也把教皇更迭看成一個機會,可以給多年未能解決的教皇與皇帝的抗爭打上休止符。新教皇當選還不到一個月,腓特烈就向羅馬派去了一個由地位、能力都毫不遜色的成員組成的使節團。
可是,這些人選觸怒了新教皇,除了由於是宗教騎士團團長而不能開除教籍的傑拉爾德之外,其他四人都被開除了教籍。當時教會的觀點是,任何人只要與被開除read.99csw.com教籍的人有接觸,也要被開除教籍。於是,腓特烈身邊都是被開除教籍的人,無人可以派到教皇那裡去當使節。
「阿維尼翁之囚」是西方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法蘭西國王把羅馬教皇幽禁在法蘭西領內的一個小城阿維尼翁長達70年之久。這已經不是什麼分工的問題了,因為這樣一來,俗界領袖的權威、權力都在精神領袖之上了。這可不是政教分離。
腓特烈皇帝貫穿一生的信念基礎,就是耶穌基督所說的「皇帝的歸皇帝,上帝的歸上帝」。信徒內心的平和、安定由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羅馬教皇負責,現實生活則是以實施公正統治為己任的皇帝負責的領域。這種責任分擔的思想,到了近現代則表現為所謂的「政教分離」。
另一方面,法蘭西王路易九世也把教皇更迭看作是教皇與皇帝改善關係的好機會。路易已經28歲了,12歲時就繼承早逝的父親登上了王位。由於他的祖父腓力·奧古斯都與腓特烈之間簽訂了德法互不侵犯協定,他的統治一直沒有出現過問題。他對腓特烈有著感恩之心。他自己雖然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同時也是世俗國家法蘭西的國王。明確信仰領袖和世俗國家統治者之間的分工,對他而言完全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非但沒有什麼不好,而且利益更大。
這個小聰明是,他們知道皇帝在選舉教皇的樞機主教會議開會期間,不會施加軍事壓力。
最終,雙方決定在次年,即1244年3月31日之前簽訂和談協議書read.99csw.com。腓特烈為了趕上這個時間,於11月離開義大利南部取道海路北上,進入了托斯卡納地區,然後棄船上岸,從格羅塞托沿奧勒利亞大道南下直抵羅馬。
不過,教廷真是一個看上去嚴格卻也有馬虎之處的組織。我們不知道後來是如何處理的,但塔德奧·達·塞薩和皮耶羅·德拉·維尼亞兩人接觸了教皇。
這一點就是皇帝腓特烈同半個世紀之後毅然決然實施「阿維尼翁之囚」的法蘭西美男國王腓力的根本區別https://read•99csw.com
1243年6月25日,新教皇終於選出,定名為英諾森四世。新教皇出身於熱那亞四大實力家族之一的菲耶斯科家族,並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法律。由於成績出眾,年紀輕輕便站上了講壇。後來他不知為何進入了神職界。由於受到前任教皇格列高利的賞識,他很快出人頭地,當上了樞機主教。我們不知道以舉止粗野而聞名的格列高利為什麼會喜歡上這個學者風範的人。他晚腓特烈一年出生,但腓特烈出生於12月26日,所以兩個人幾乎可以看作是同庚。當選教皇那年,他年齡為48歲。
談判少不了迂迴曲折。身在義大利南方的腓特烈在摸索讓步的分寸,身在羅馬的教皇英諾森也猶豫不決,確定不下來究竟是堅持過去的做法還是就此改變。於是雙方都一直在討價還價。
為什麼這20人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都未能選出新教皇呢?
有資格選舉教皇的人不僅要求是大主教或主教,還必須獲得樞機主教的地位。他們所戴帽子的顏色不同。大主教和主教是紫紅色的,而樞機主教是緋紅色的。只有教皇才有樞機主教的任命權。此外,在中世紀,樞機主教的人數最多的時候也不滿20人。而在現代,這些人已數量過百。
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的人都有死也不能做的事情。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原則,卻又做了違背這種原則的事,就做不到始終如一了。相反,完全不考慮貫徹什麼「道道」去生活的人,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出違反「道道」的事情。
以前羅馬的百姓稱腓特烈皇帝為「鷹」,稱與皇帝九九藏書敵對的教皇格列高利為「貓頭鷹」。還是這些羅馬百姓,用「烏鴉」的綽號稱呼格列高利去世後繼位的英諾森四世。在義大利語中,如果人們說哪個傢伙是「烏鴉」,意思就是說他是一個「本性卑劣卻又冥頑不化的傢伙」。
與腓特烈皇帝敵對了15年之久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於1241年8月去世。22個月以後,英諾森四世於1243年6月當選新教皇。在此期間,歐洲一直處在教皇空缺的狀態之中。
實際上,當皇帝得知教皇格列高利的死訊后,立即撤走了已經進逼距離羅馬僅13公里之處的軍隊。而且,在選出下一任教皇的22個月中,他再也沒有派兵施加壓力。他甚至沒有暗中做工作,以求選出對自己有利的人做下任教皇。他認為,新教皇的選舉歸根結底是神職界的事情。
法蘭西國王決定派法國南部實力人物圖盧茲伯爵前去羅馬,不是去當中間人,而是去充當皇帝使節所說事項的保證人,事實上是皇帝方面的一員。於是,以改善教皇與皇帝關係為目的的談判就此開場了。教皇方面出席的是奧托內樞機主教,皇帝方面則是塔德奧·達·塞薩和圖盧茲伯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羅馬教皇之間的正面衝突,是一個涉及從根本上動搖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國際問題。這樣的談判同兩個吵架的人之間單純的和解並不一樣。
而且,一方佔據了優勢,劣勢的一方必然反抗,這也是人之常情。到了這個地步,靠建立秩序才能實現的和平會離得越來越遠。明確分工是一種防範措施,用以防止發生妨礙和平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