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部 伯里克利時代(後期) 伯里克利的開戰演說

第一部 伯里克利時代(後期)

伯里克利的開戰演說

最後,他用以下事例作為結束語——
首先,開宗明義定準基調。如果大會最終決定開戰,那麼它就是雅典的民心所向,杜絕以後因戰況變化產生反戰聲音的可能。
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演說朝著戰爭的勝利必定屬於雅典的方向展開。
他的根據是雅典有雄厚的資金儲備,以及由熟練技工組成的強大海軍。戰爭說到底是受制於國家的經濟實力的,而那些衝鋒陷陣的士兵越是經驗豐富越不容易被一時的戰勢左右。
堅持一國和平主義的斯巴達,經濟上奉行「不追求利益」的原則。不追求經濟利九-九-藏-書益,往往使人在其他方面也變得無所追求。一旦形成了「不爭」的生活方式,進取心便會退化。
不過話說回來,斯巴達人從來就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和能力。
「各位公民,我的想法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對伯羅奔尼撒人絕不能做一點兒讓步。」
於是,向民眾說明情況就成了這一年再度當選將軍的伯里克利的責任。
我們的父輩打敗了大國波斯,他們當時面對的狀況比我們現在更不利。50年後的我們一定能擊退來犯之敵。即將到來的戰爭,是針對入侵的伯羅奔尼撒聯軍的自衛反擊戰。九-九-藏-書
伯里克利對斯巴達的指責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是過於苛求對方。
不過,決定開戰的政治家任誰都會用類似的言論引導民眾。

以這句話開頭的伯里克利的演說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張開戰。民意沸騰宛如燒開鍋的熱水,唯有拿開鍋蓋才能讓內部的蒸汽散盡。
有了財力人力,那麼「精神力」呢?伯里克利提倡的可不是「一億人變身火焰衝進敵陣」之類的精神。
他說,我們雅典人最應https://read.99csw•com該警戒的不是敵方的高明戰略,而是一直潛藏於我們內部的自信的喪失。
他所謂的「精神力」,簡單地說是自我克制的能力。
作為政治領袖,伯里克利勢必要以自衛作為開戰的理由,事實也的確如此。伯里克利演說之後,公民大會進行投票,以壓倒性多數決定開戰。
作為最高司令官,伯里克利接著向公民們說明了雅典大體的戰略構想。敵人從陸地侵入,雅典就從海上攻打他們的國家。
彼時64歲的伯里克利對於誘導雅典民意早已得心應手。
15年前泛希臘城邦會議確定九*九*藏*書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分庭抗禮,是要兩國承擔起各自的責任。斯巴達面對其同盟內發生的問題,非但沒有予以仲裁,反而將責任推給雅典。
斯巴達雖是寡頭政體,但戰爭來臨之際仍需要公民大會決定是否開戰。
緊接著,強調開戰的責任不在雅典,一切都是伯羅奔尼撒一方的錯。
雅典是民主政體的國家。就算敵人入侵已是事實,是迎戰還是媾和還是要由公民大會決定。伯里克利有心迎戰也必須得到公民大會的認可。
事實上,科孚島、波提狄亞以及普拉塔亞都處於雅典轄下,而出手挑釁的科林斯、底九-九-藏-書比斯屬於斯巴達勢力範圍,伯里克利對斯巴達的非難,理論上非常正確。
伯里克利所說的「精神力」指的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能失去冷靜,哪怕財產被掠奪。要相信人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創造的,因此挺過難關的忍耐力至關重要。

斯巴達雖然陸上戰鬥力具備壓倒性優勢,但在外政方面常常被科林斯牽制,這就是長期「不爭」導致的主導力低下的典型例子。所以斯巴達才會對科林斯言聽計從,向雅典提出了雅典根本不能接受的要求。要麼接受對方的要求,要麼開戰,伯里克利向民眾擺明了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