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為中國文化佈道——知名學者劉宏毅博士答問錄

為中國文化佈道——知名學者劉宏毅博士答問錄

答:很慚愧,我沒有更多的禮品獻給溫哥華的同道們。只有我的真誠和對中國文化的追求。已成書的有《千字文講記》、《離苦得樂的妙法》、《人道做人的學問》三本書,這是自費出版物,要收工本費。此外,可以根據大家的需要,講幾次專題。如「好心態勝過良藥」、「人道做人的學問」、「三字經與現代教育」等。
東方文化的特點是重實踐,不尚空談,以倫理關係為基點,處處為他人著想;而西方文化以自我為本位,時時處處以我字當頭,所以儒家的思想更人性化、更易於實行,與生活聯繫的更加緊密。儒家教育人,絕對不讓你磕頭念經,不讓你崇拜偶像,而是要求你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作起。聖人的教誨是「文」,實做實行,不斷調整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改變自己是「化」,如此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否則充其量,我只是個文人而非文化人。這個指導思想明確了,我開始試著學一個字就做一個字,例如,儒家提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其中任何一個字行圓滿了,都可以成為聖賢,所以儒家提出的做人的標準並非高不可攀。
問:您的最終理想是什麼?有何計劃與打算?
答:我確實是在干一件苦差事:政府不疼(因為我不講政治),同道不愛(我非正統的學院派),世人不理解(掙不到錢)!在大陸推廣之難,是大家想象不到的。首先是人人向錢看,「成功學講座」在體育館舉行,300元一張票,座無虛席;我們講中國文化,白送書還沒人來,差別就有如此之大。在大陸搞家庭聚會偶爾一兩次還可以,絕對不可以定期搞,否則就有非法集會之嫌。到社區活動中心租場地,要有組織的證明和介紹,否則有錢也沒用,有某某功之嫌。
相信學在民間
問:您澳洲讀博士的時候,據說是一邊學管理一邊弘佛法,但似乎心中的煩惱並沒有消除多少,為什麼?
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您能否用最簡練的詞,來說明其中最應該重視的部分?
人人謂我「何求」
問:我們知道您在中國當過十年中醫,後來在澳洲又獲得了管理學博士。這https://read.99csw.com兩項工作都被認為可以有豐厚的回報,但您都幾乎放棄了。是何種原因使您走上了這條文化苦旅?
答:四個字:做人之道。三教聖人都是立足於人道,傳授我們先行人道后返天道的學問,儒家有善人、賢人、聖人;佛家有五乘佛法,首先就是人天乘;道家有真人、至人、仙人之分。按照道家的分類,我們都是不合格的「假人」。為什麼是假人?聖人造字,人字有兩撇。為什麼是兩撇?因為地球上的人道與動物道有重合,是「人|獸混居」的世界,所以人叉開兩條腿,一腿站在人道,另一條腿站在動物道。
我並不是復古派
在大家的支持下,我們已經舉辦了「千字文」、「三字經」、認識命運改造命運、人道做人的學問、文化與健康等系列講座,並刊行了《千字文講記》一書,《三字經講記》也已經成文,正在修改中。幾乎所有聽到、看到這些講座、講記的人都大受震動,沒有想到中國文化原來是這樣,做中國人原來並不可恥,而應該倍感驕傲。因為沒有中國文化的背景,想要徹底搞明白中國文化的內涵,無異於痴人說夢。由於傳統文化講座不涉及宗教、民族等敏感問題,故此不同信仰的人都能接受,畢竟做人的道理還都是相同的。聽講的人數越來越多,基督教團體也來請我去教堂講中國文化,我更加感覺到在目前社會,各個宗教體系都必須脫掉宗教外衣,還原其文化本質,以拯救日益墮落的人性與瀕臨于毀滅的地球。
我只是個文人非文化人
問:聖賢時代畢竟離開我們太久遠了,現實的浮躁使更多的人,更熱衷於面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文化的傳承。您的感受呢?
我讀書的時代正趕上中國的文革時期,中國文化被連根剷除,批判《論語》《三字經》,醜化孔子等等荒唐之舉,不一而足。但也正是在這種環境和條件下,透過這些有限的儒家經典,我最初接觸到儒家思想,儘管被妖化了,但還是種下了種子。正式系統地接受和學習儒家思想,是以後向南懷瑾先生學習的事了,儘管與南老先生僅會晤過一次,但受益九九藏書最多也最深。我至今還記得南老的話「你們年輕人在中國文化上好好下十年的功夫,現在坐冷板凳,十年後一定熱門,一定趕得上中國文化的復興」。從那以後,我確實下了十年的功夫,其中有四年時間我在海外學習西方文化,同時跟隨台灣的凈空法師在澳洲學習佛學。我雖然拿到管理學博士學位,但我學佛和讀佛經投入的精力更大、更多。有人開玩笑說,我應該是佛學博士。
如何做人、如何行道就是大課題、大學問了。宇宙中的生命現象存在於不同維次的空間之中,像海水中分層生活的魚類一樣。天道(自然之道)的規則是「道」,人道的規則是「德」,老子為此專門講了一部「道德經」。道是體,德是用,「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人道行圓滿了就能返回自然的天道,天人本是一體,因此老子說:道大、天大,人亦大。德既是人道的規則,也就是做人的資格(人格),缺德的人就自動喪失了人格,人道就變成「畜牲道」,人也就變成畜牲了。不用等死後,有些人活著就是「披著人皮的禽獸」。如果我們的教育走這樣一條路線,「仁義禮智信」統統不講,做人的責任與義務統統不管,只教「弱肉強食」的競爭技巧與「末位淘汰」的叢林規則,人心就能變成「狼心」,人性就能變成「獸|性」。
問:您的講座和書籍受到華人的熱烈歡迎,此次您專程前來溫哥華,帶來了哪些「精神產品」?
問:其實您面前還是有很多道路可以選擇的,比如受團體御用、為政策圖解、替政治粉飾,但您卻走「學在民間」的傳統路線,這也是最艱難的路。為什麼?
答:一個國家經濟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與傳統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國家亡了可以復國、民族衰了可以振興;如果文化亡了,這個民族就永遠沒有翻身之日了。
答:我也要食人間煙火。哲學上有「存在即是合理」論的一派,他們認為不存在的不一定不合理,但存在的就一定合理。現代教育雖然「缺德」,但卻是現代社會的主流,是人們賴以謀生的手段和晉階的敲門磚,不認真學怎麼行呢?我九九藏書的理想,是在有識之士的配合下,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加入傳統教育的內容,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既具備在工商時代競爭的能力與技藝,同時又具備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在思想上明白聖賢教導我們的理想標準是什麼,在實際工作中又不得不為之,但絕對不做違背天理、不講道理、不近情理的事,也就是南懷瑾先生提出的,我們的國家應該是有「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管理、中華民族的文化」的大同社會。
答:很多學佛的人與我一樣遇到這個問題。是我們不夠精進還是方法有問題?我必須檢討自己才不會走入歧途,於是再回過頭來讀儒家的「四書」,才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原來是人沒有做好,基礎沒有打牢。我沒有達到儒家定義的「人」的標準,按照莊子的說法,我充其量是個「假人」,而非「真人」。宗教信仰與宗教情懷是在人道的基礎上展開的,「溫良恭儉讓」是孔子為人處事的行為標準;「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孟子提出的做人的「四端」。我們的心身行為,如果不能按照聖賢提出的基本標準去做,人生就沒有打下牢固的基礎。事是人做的,有成人才有成事。起點錯了,一定不會有好的結局。在做人之道方面,儒家的思想最寶貴,最切合實際。
其次,小孩子好教,作祟的是家長。他們寧願每個小時花一百元錢送孩子學鋼琴、也沒有時間和興趣陪孩子一起學習聖賢的教誨。更有甚者還怕孩子學多了,將來無法在社會上自立,擔心「人善被人欺」,真是糊塗的爹娘,可憐的兒郎。有什麼辦法呢?第三、中國的「錢姓家族」日益龐大,一切向錢看,有人建議要做我的經紀人,給我大換血、大包裝,然後高價隆重推出,因為便宜貨一定賣不動,更何況我是免費送貨的。不要錢的人在中國,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古人說「一日不讀聖賢書,面目皆非」。我們一百多年不讀聖賢書了,結果是十幾億中國人靈魂遊盪,找不到自己的歸屬,失掉了文化本位的根。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努力接過尚健在的老一輩人手中,中國文化https://read•99csw•com的接力棒,讓中國文化斷檔在我輩手中,我們就真的愧對祖先了。我所從學的幾位老先生都已八旬開外,有的已近百歲,他們經歷了清末、民初、國民黨、共產黨等不同的時代,兼中西文化、新舊文明於一身,真的是稀世之寶。我的願望就是趁他們還健在,趕快將中國文化的體系和解釋系統繼承下來,至於是精華抑或糟粕,那是後人反芻時再做的事。我想,這是推動我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的根本動力。我從下定決心做此事的一刻起,就沒有想到過要得到何種回報。孔子、孟子都沒有因為世人不理解就放棄承傳歷史文化的使命。「君子謀道不謀食」,這是聖人說過的話,因如是,果必如是,況且耕耘本身就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收穫。
人首先是動物的人,是地球上生物中的一種。生態學家將人分類在:脊索動物綱、脊椎動物目、哺乳類、猴科、猿屬、人種,道家也早就稱人是「裸蟲」(沒毛的大蟲)。既是動物的人,人就有動物的屬性,就受遺傳基因的控制。現代遺傳學證明,基因的本質就是「自私」,要儘可能多的佔有一切資源,無休止地複製自己。英國人理查德•道金斯寫了一本書叫做《自私的基因》,中國的荀子早就主張「性惡論」,這都是針對人的動物屬性說的。其次,人還有社會屬性,人不僅僅是動物的人,還是社會的人。人有天賦的良知與良能,有與同類交流互助的願望,願意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所以孟子才說「人之初,性本善」。
我願意與有識之士共同合作,承擔起弘揚中國文化的重任。但如果是打著「孔子」的旗號做些不相關的事,就免談了,因為我一不要錢,二不要名,我們不同路。不要錢才能入水不溺,不要名才能入火不焚,才能幹點正經事。古人說:「萬兩黃金不賣道,免費贈予有緣人」,所以凡是以名利為動機的合作就免談了。
劉宏毅印象:走下溫哥華國際機場的他顯得很消瘦,他曾經是個中醫,卻在澳洲獲得了管理學博士;他曾經可以獲取高薪,卻獨自走上了張揚中國文化的苦旅。一部中國文化發展史爛熟於心,如果話題是儒釋道,我想read.99csw•com你會隨著他清亮的聲音,一起去做一次文化之旅。世象、變遷、交替,在他的眼前來去匆匆,用中華文化的思想積淀,感悟時間的凡俗和滄桑,你會從何他的交談中,感受到某種時代的厚重感,雖然冗長卻收穫多多。
問:我非常認同您的選擇,但人們更多面對的是現實的問題。大陸近幾年功利主義盛行,您個人有此勇氣,一定會承擔很多的煎熬?
「人道人道,做人行道」
認識到人有雙重屬性,就會正視人的雙重需求:低層次的生存質量的需求與高層次的生命質量的需求,孔子在《禮記》上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這是人的動物屬性決定的,不解決就談不到其他。但是,人的低層次的動物性需求滿足之後,人類還要升華,要脫離開獸|性,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做一個關心他人、關愛社會、盡職盡責的人。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人,儒家稱為「賢人」、道家稱為「真人」、佛家稱為「菩薩」。
敢坐十年冷板凳
答:中國文化無論儒、釋、道哪一家,都有四種走向:一是與政治結合起來,為統治階層服務;二是走學術的路線,形成所謂的「學院派」;三是演變為宗教形式,搞偶像崇拜一類的迷信活動;四是走「學在民間」的傳統路線,將傳統文化提煉為「文化傳統」,指導我們做人做事,讓人真正能夠離苦得樂,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快樂。我立志走傳統的路線,不單純為政治而改變我的意志,我也不要任何學術上的桂冠和職稱,更不搞迷信崇拜哪一套。我堅信任何優秀的民族文化,都首先教人做一個優秀的人,這是根本,其餘都為枝末。
答:我自幼年就喜歡中國文化,在當醫師的那些年,我遇到了幾位影響我終生的老師,我也發現中醫的理論基礎是文史哲。那是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能看到的書很有限,但我還是一頭扎進傳統文化知識之中。也正是在那時結識了李錫坤老居士(今年已經九十七歲了),他教我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醫師,即所謂的「道醫」",於是從師學《易經》《道德經》與其他的道家經典著作。我的古文底子也是在那時打下的。
君子謀道不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