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後記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譯後記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等待野蠻人》是一部繼承了約瑟夫·康拉德手法的政治恐怖小說,書中描述了一位天真的理想主義者打開了恐怖之門。遊戲式的寓言小說《福》把文學與生活的不兼容性和不可分離的特質編織在一起———那女人渴望成為小說的主人公,而在生活中卻只是藉藉無名的小人物。
J.M.庫切的小說以結構精緻、對話雋永、思辨深邃為特色。然而,他是一個有道德原則的懷疑論者,對當下西方文明中淺薄的道德感和殘酷的理性主義給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誠實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礎,使自己遠離俗麗而無價值的戲劇化的解悟和懺悔。甚至當他在作品中表達自己認定https://read.99csw.com的信念時,譬如為動物的權利辯護,他也闡明了自己的前提,而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訴求。
庫切的興趣更多地關注著那些是非清晰卻又顯示為衝突頻仍的情形,如同瑪格麗特那幅著名油畫中那個男人在鏡前端詳自己的脖子一樣,在關鍵時刻,庫切作品中的人物總是游移退縮、畏葸不前,無法率意而行。這種消極被動既是遮蔽個性的陰霾,卻也是面向人性的最後一方聚集地———人們不妨以無法達到目的為由拒絕執行那些暴虐的命令。正是在對人的弱點與失敗的探索中,庫切抓住了人性中的神聖之火。
他最早的小說《幽暗之地》初次展露https://read.99csw.com了善於移情的藝術才能,這種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異質文化中間,一再進入那些令人憎厭的人物的內心深處。小說描寫越南戰爭期間一個為美國政府服務的人物,挖空心思要發明一套攻無不克的心理戰系統,與此同時他個人生活卻糟糕透頂。此人的奇思異想與一份十八世紀布爾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險報告並列而述,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誇張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滿活力,是富於蠻荒氣息的生命進程,兩者互為映照。
庫切的作品是豐富多彩的文學財富。這裏沒有兩部作品採用了相同的創作手法。然而,他以眾多作品呈示了一九九藏書個反覆建構的模式:盤旋下降的命運是其人物拯救靈魂之必要途徑。他的主人公在遭受打擊、沉淪落魄乃至被剝奪了外在的尊嚴之後,總是能夠奇迹般地獲得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彼得堡的大師》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創作世界的一種釋義。如果一個人(庫切想象中的人物)對現實世界產生絕望之感,他面對的誘惑就會成為毫無道德約束的恐怖主義之源。在此,作者與邪惡的對抗帶有惡魔信仰的色彩,這一點在他最近出版的一部作品《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中再次出現。
《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延續了笛福、卡夫卡和貝克特的文學傳統,庫切遺世獨立的作家形象在這裏https://read.99csw•com變得更為醒目。小說描寫了一個小人物的精神困境,他逃離了日益嚴峻的動亂和將要降臨的戰事,卻陷入了無所欲求的冷漠,並呈現對權力邏輯的否定狀態。
在他的下一部小說《國家的心臟》中,出現了另一種注重心理描述的風格。一個與父親一同生活的白人老處|女發現了令她憎惡的事實,她父親和一個有色人種年輕女子有著不正當關係。她幻想著把他們兩人都殺死,而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這個老處|女自己想跟家中的男僕保持苟合之事。那一系列事情並無明確的結局,讀者惟有從她的筆記中去找尋線索,但筆記中真真假假的記錄交錯混雜,粗俗和優雅的筆致并行其間。愛德華七世時期描寫九-九-藏-書女性內心獨白那種矜誇的文體與非洲大地的自然環境極為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主要圍繞著父親的人格屈辱以及由此引起的兒子的心理分裂。但小說同時展現了南非老派鄉村生活的奇妙場景,以及布爾人和英格蘭人之間、白人和黑人之間永無休止的衝突。在續篇《青春》中,作者冷酷地剖析自己,刻畫了一個以古怪的方式祈望獲得他人認同的年輕人。
文敏 譯
在小說《恥》中,庫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名譽掃地的大學教授的掙扎———在南非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當白人至上的傳統土崩瓦解之後,他竭力維護自己和女兒的尊嚴。小說的主題是作者一直關注的中心問題:人是否能迴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