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革命-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

革命-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

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
1902年5月,陳范的《蘇報》發表《敬告守舊諸君》,公開倡言革命:「居今日而欲救吾同胞,舍革命外無他術,非革命不足以破壞,非破壞不足以建設,故革命實救中國之不二法門也。」
革命是「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
孫文早年革命,行路如晚境一樣曲折艱難。他在當時的中國,雖位卑人輕,然而算得上是對中國積貧積弱現狀最有認識的人之一。他意識到,中國之進步,唯有全民革命一途,惜乎國內精英人物不能同心同力。以是故,他希read•99csw.com望能夠與精英分子合作,同其志。當蜚聲海內外的大翻譯家嚴復到倫敦逗留時,孫文正在北美,他風塵僕僕地趕到倫敦,勸說嚴復支持革命。嚴復表示:「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將見於乙,泯于丙者,將發於丁,為今之計,唯急從教育上著手,庶幾逐漸更新乎!」孫中山回答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執行家也。」
居今日而欲救吾同胞,舍革命外無他
梁啟超曾一度傾向革命,1899年夏秋之交,他九*九*藏*書聯合韓文舉、歐榘甲、唐才常等名人,致書康有為,勸其息影林泉,自娛晚景,以便使康黨同仁及康門弟子們走出一條新路來。康有為大為光火,命梁啟超赴美洲辦理保皇事宜,梁氏拘於師威,最終還是打點行裝而赴命。清帝遜位前夕,梁啟超審時度勢,認為康師所堅執的「虛君共和」這一政治理想,是沒有前途的,就勸康道:「藉連雞之勢,或享失馬之福,則竭才報國,豈患無途」,否則「趨舍異路,愴悢何言」。
1894年6月,孫中山跟陸皓東到天津,投書給號稱為「識時務」的清九-九-藏-書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希望李能變法自強。李對孫的改良主張沒有理睬。
1903年,鄒容寫成《革命書》,他宣稱革命是「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偉大行動。他認為獻身革命是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無論老年、中年、壯年、少年、幼年,無論男女,都要「相存、相養、相生活于革命」。
1903年,「軍國民教育會」推舉黃興等九_九_藏_書回國運動起義。黃興與劉揆一商量辦法,劉說:「種族革命,固非運動軍學界不為功,而欲收發難速效,則宜採用哥老會黨。以彼輩本為反對滿清而早有團結,且其執法好義,……足為吾輩革命所取法。」
近代以來,憂患成疾,人們多願如孫文後來總結的「畢其功於一役」,而不能忍受教育這個看來「曠日彌久」的辦法,總認為在國勢岌岌可危的局面下,要想憑教育救國,簡直是一件緩不濟急的事。戊戍維新時,王照勸康有為多立學堂,等風氣變了,再行新政,可是康有為回答他說:「列強瓜分就在眼前,你https://read.99csw.com這條道如何來得及?」三十年後,王照在他的《小航文存》里嘆氣道:「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
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
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執行家也
彭家珍絕命書:「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
在「思以清議救天下」的陳范手裡,《蘇報》成為上海重要的中文日報。康梁變法失敗后,康有為由維新轉向保皇,陳對汪文溥說:「中國勢當改革,而康君所持非也,君蓋偕我以文學餉國人,俾無再如迷途。」《蘇報》言論從此轉向革命。
革命方法
虛君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