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唯一的女皇——唐高宗李治第二任皇后武則天 第十節

唯一的女皇——唐高宗李治第二任皇后武則天

第十節

然而,無論後來的人對這段不倫之戀有怎樣的猜測和議論,有一點還是可以確定的:不管是迷戀還是純為找刺|激,他們之間確實曾有情存在過,儘管這情緣一開始就顛覆了倫理,最後又攪亂了李唐天下的秩序。
而冊后詔書則是若干年後李治封武媚為皇后時頒布的。在這道詔書里,李治這樣描述自己做太子時的嚴謹:「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並說太宗對自己的操守非常讚歎,因此「聖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意思是說,李治做太子的時候朝夕不離太宗身邊,謹慎到甚至從來不抬頭看父親的妃嬪,因此深得太宗歡心。為了表彰李治的品行,太宗便將身邊的宮女武媚賜給了她。因此武媚之於唐高宗李治,就等於漢朝王政君之於漢元帝劉奭,是「父母賜,不敢辭」。而且九九藏書身份高於其它女人,是做皇后的不二人選。
然而,當時武媚的現實身份是唐太宗的侍姬才人,因此,當太宗的去世之後,無論新任皇帝李治對她有多依戀,她都必須離開後宮(現在這個後宮是屬於新皇帝的了),李治所能給她的最多也只不過是些諾言而已。
這道圖讖的內容非常有名,說的是「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據說當初唐太宗就是看到這道預言之後,才冷淡了武媚並將其斥為侍女的。更絕的是解釋說讓她當侍女是為了更好地找她的岔子以殺之避讖。這未免太小看中國皇帝的權威了:殺一個宮姬還需要公然找理由以便上堂公審嗎?看見她都反感,還犯得著讓她當貼身侍女,日日刺|激大唐天子的神經、給她更多機會了解皇帝如何處理公事嗎?——於是又有了另一種解釋,說唐太宗不殺武媚,是怕萬一殺了她,日後災星更重。這個就更說不過https://read.99csw.com去。因為在同樣的傳說中,唐太宗曾經因為疑心這道圖讖將應驗在小名「武娘」的武將李君羡的身上,而將李君羡殺之了事。怎麼這時他就不怕災星了?李世民自少年起就親征疆場,甚至以親身充當敢死隊為樂,死在他手裡的大人物乃至血親數不勝數,殺死一名侍姬對他來說,又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後果?
正史一般認為,李治與武媚的關係最終突破倫理底線,是在太宗生命的倒計時階段。當時唐太宗抱病,李治以太子身份入侍,而武媚又是太宗的近身侍姬,兩人之間有了更多使關係突飛猛進的機會,而他們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李冶是一個顯得有些性情柔弱、優柔寡斷的男子,從小到大直到老,無論是做小皇子還是做老皇帝,都經常當眾眼淚汪汪,表現得情深意長。然而他的優柔寡斷多愁善感在另一方面也代表自視甚高的自憐自大,有些時候更會迅九九藏書速轉化成多疑猜忌,為了達到目的,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採用所有的非常手段。做為皇族子孫的李治,他的柔弱很有可能是童年喪母的陰影所致,而他在本質上仍然擁有李唐皇朝精悍辣狠的優良傳統,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利益和慾望看得比世上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緊。
——然而,武媚真是太宗賜予李治的嗎?當然不是。因為不看父親的姬妾,所以父親就獎給他一個女人?這是什麼道理?就算是為了成全兒子的名聲,當爹的也不可能這麼干。何況做父親的賜誰不行,非要選一個比兒子大四五歲的?李治做太子的時候早已娶妻納妾兒女滿堂,他又不是司馬衷,要年長的女人教他為夫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得多少有些不是地方,他是在行幸翠微宮時發病的,也就死在了這個遠離長安城權力中樞的地方。二十一歲的太子李治面對這樣可能瞬息萬變的局面不知如何是好,只會摟著舅舅長九-九-藏-書孫無忌的脖子號哭不已。最後還是長孫無忌拿了主意,決定秘不發喪,而是讓李治在第二天以太子的身份帶著隨行至翠微宮的飛騎、勁兵及舊將返回長安。經過一天的晝夜兼程,李治終於平安趕回了京城。隨後,「輿駕」也擺著與皇帝活著時沒有兩樣的儀仗,迅速地返回了長安。直到這時,長孫無忌才同時宣布太宗之死與李治登基。同時被宣布的,還有李治的嫡親哥哥李泰不得奔喪進京的消息。
推來算去,李治和武媚只能是自發的姐弟戀,除此之外別無它解。
毫無疑問,在一片亂鬨哄和興奮憂慮交煎的狀態下,鞏固自己的皇權才是李治的當務之急。何況此時的他做為「實習」皇帝,幾乎都在長孫無忌的注視下生活,只怕就算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可能去關心武媚了。
事實上,登基前後的李治根本沒有什麼閑心去考慮情人武媚的去留問題。
一個是太宗的嫡親兒子,一個是太宗的隨身侍姬read.99csw.com,李治和武媚之間應該早已互相認識。算起來,武媚入宮之時,李治只有十歲出頭,尚在孩提之間,對父親的妃嬪侍姬都不存在迴避的問題,他們之間熟悉也很久了。這段姐弟戀是怎樣開始的,只有當事人的他們才知道,我們永遠無法想象其間過程。不過有一點應該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對於李治和武媚來說,這段男女之情的開端,除了彼此間外貌性格的吸引和某種挑戰似的刺|激之外,共同的愛好和情趣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他們都是大王書法的痴迷者。當然,彼此的身份也是這段情緣的另一種催化劑。背著無所不知的父親與他的侍姬親昵會是個什麼光景什麼心態?當然,有人也說過,李治童年喪母,可能有某種戀母傾向。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也很難想象李治當真象某些人描述的那樣循規蹈矩,完全將父親敬若神明。
——說到這裏,有兩件事要單獨拿出來議論一下:一道圖讖和一道冊后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