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在亂世漸平時——宋太祖趙匡胤之母之妻(附後周兩朝後妃) 四、後漢王朝混亂的權力組合

生在亂世漸平時——宋太祖趙匡胤之母之妻(附後周兩朝後妃)

四、後漢王朝混亂的權力組合

史弘肇做了輔政,掌管禁軍及京城治安,將他陣前治軍的手段也在京城中依葫蘆畫瓢地施展起來,審起案子倒也簡單,不管是口角鬥毆,還是小偷小摸,甚至於偶觀天象,無論事大事小事真事假,只要給他知道,也不用審問,都是一個殺字解決所有問題,砍起人來如切肉斬瓜。如此一來,京城裡治安倒也大好,居然路不拾遺起來,這當然不是因為老百姓都想為京城增光添彩,而是不管無賴抑或良民,都被嚇得不敢動彈。
在對待皇帝太後方面,這幾位輔政大臣的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
加入郭威的軍隊不久,趙匡胤迎來了他轉變人生的又一個機會。
郭威雖然在史弘肇的爭取下得到了重大的權力,卻憂心忡忡,臨走時專程去向劉承祐道別,還特地以中立的態度說了一番話,希望自己走後皇帝能對蘇逢吉和史弘肇態度均衡。但是這話恐怕他自己說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是白費了吧!
顧命大臣中除蘇逢吉外,都是提著腦袋打了一輩子仗的武將,而在這群武將中恐怕也只有郭威還略通文墨懂些人事,史弘肇楊邠王章等人https://read.99csw.com是一絲也不明白打天下與治國家之間的區別、更不明白什麼叫做君臣之道的。幾個老粗倒也未見得就有什麼不軌企圖,但是做出來的事卻讓人不敢領教。
郭威在劉知遠身上押的賭注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直到劉承祐剛登基時,看起來他當初的決定也還算是非常正確的,按一般話本小說的結局所云,就該加上「從此君正臣賢,上下齊心,天下昇平」的話兒收尾了。然而真實的歷史往往比皆大歡喜的說書故事要殘忍得多。歷朝歷代的顧命大臣輔佐少帝,多數最後都會陷入功高蓋主、主動抑或被動地謀權篡位的怪圈。劉承祐與他的輔佐大臣們之間的關係發展也未能倖免於此。
(亂世中,郭威成為後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然而他遇到了一群毫無章法可言的合作者。終於身不由己地卷進了權力怪圈。)
光是在辦事時管束皇帝也就罷了,可執政大臣們就連表面上的禮節都懶得給皇帝。有一次君臣議事,劉承祐好心提醒道:「事情就依你們辦了,但要處理妥當,別讓人事後說三九九藏書道四。」這不過就是尋常話而已,稍通些人情世故的臣子就算不買帳,也大可不做反應,就當他是耳旁風。楊邠卻立即反唇相譏:「陛下但禁聲,有臣在!」語氣態度之狂妄令人大汗。
劉承祐在登基之前早已婚娶,但他愛的並不是父母之命的妻子,而是一位耿氏夫人。稱帝之後他便想徑自將耿夫人冊立為皇后,並煞費苦心地找了一大堆原配並不封后的先例出來。可惜全是白忙活,楊邠壓根不買皇帝的帳。讓皇帝雪上加霜的是耿夫人紅顏薄命,沒多久就一病而亡。劉承祐心想,執政大臣不肯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活著封后,如今她死了,總該會手下留情了吧?便壯著膽子提出要為耿夫人以後禮下葬。結果還是被不識風情的老粗楊邠頂上了南牆。
同樣反感文官的輔政大臣還有楊邠。他腦子裡的「治理國家」,只限於兵多將廣錢糧充裕即可,詩書禮樂乃至處事之道都統統忽略不計。
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劉承祐終於受不住了,認為執政大臣們目無君上,跋扈蠻橫,簡直孰不可忍。
史弘肇還有個特點,read.99csw.com就是毫無來由地討厭讀書人,在這方面管財政的王章與他志同道合,認為讀書人不曉世事毫無用處,下令拿不堪軍用的敝敗物資充當文官的俸祿。負責辦理此事的官吏已經揣摩上司的意思將這些物資提高估價下發,王章還覺得便宜了文官們。又編派出許多新的收稅花樣,而且對於違反規定的老百姓不分輕重統統處死。
乾祐三年四月,剛剛北伐匈奴還京不到兩個月的郭威被任命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派駐鄴都防守契丹。郭威離京時發生的一件事,足以證明在派系鬥爭中他所處的位置是本人左右為難、卻被旁人不由分說地劃了派別,並按派別不同對其或爭取或打壓的。
執政大臣們將國家治得亂七八糟,又與皇帝鬧得不可開交的事情,郭威多數都沒有正面參与。這倒不是他超然物外,而是因為革命分工不同。當時後漢初建政權不穩烽煙四起,郭威總是領兵征戰在外,就算有心想弄弄權也沒那個閑工夫呆在京里。
然而,無論郭威有沒有摻合過朝政,他的武將身份卻不由自己分說,即使他想執中立態度,都已經https://read•99csw•com足夠讓人將他視為史弘肇楊邠一派成員。
那麼文官蘇逢吉就是個面慈心善的人物嗎?非也。他這個「文」字只是高掛的羊頭,其實也是個粗鄙無識的半桶水,殺起人來比武將還下得去手。當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為給自己生日積福,派蘇逢吉處理多年積獄。誰知這位讀書人一到獄中,就把所有在押的人無論罪行輕重曲直都一古腦兒殺光,回報劉知遠說:「獄靜矣。」 蘇逢吉的理家之道也絕非聖賢書能教得出來的。他繼母死了,他不服喪,老婆武氏死了,他就逼著京中百官及各州鎮都送綾絹做喪服。武氏喪期未過,他就把兒子們都統統陞官,省了三年母喪的繁文縟節。他有個異母哥哥大老遠地趕來京里,不知為什麼緣故私下裡見了蘇逢吉的兒子,蘇逢吉也勃然大怒,竟編了個罪名將哥哥活活杖殺了。不過他比史弘肇楊邠王章還是有略勝一籌之處:知道要對皇帝太后做些表面文章。
趙匡胤的機會,其實是郭威的慘史。而這事則說來話長。
常言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承祐母子既然當了皇帝太后,自然也想讓自己的故舊親九九藏書朋沾些光彩,自己也培養些親信。然而這些任命幾乎都被楊邠史弘肇給攔了下來:太后的弟弟李業想當宣徽使,太后和皇帝親自向執政大臣說情,也得不到通融。皇帝的親信如聶文進、郭允明、后匡贊等人的晉陞也被一壓再壓。眾人因此對執政大臣們滿腹怨恨。——其實他們應該慶幸才是,因為太後有位故人之子,只不過想謀個軍職,居然就被史弘肇給殺了。有這位倒霉蛋比著,還有啥可說的。
劉承祐曾經賞賜錦袍玉帶給伶人。該伶人倒也醒事,知道史弘肇才是管事的老大,反倒主動跑去向他道謝。誰知史弘肇並不領情,大罵道:「士卒守邊苦戰,猶未有以賜之,汝曹何功而得此!」將皇帝的賞物統統沒收。
輔政大臣們權勢熏天,該管不該管的閑事也都統統管起來,連劉承祐的後宮之事都橫加干涉。
按照慣例,節度使不能同時身兼樞密重任,加上皇帝恐怕也有心想借郭威出鎮之機削弱他的權力,宰相蘇逢吉便提出此議。史弘肇大怒,當廷就與蘇逢吉發生爭執。最終還是史弘肇勝了,於是郭威順利地以樞密使身份出發到了鄴都,河北諸州都須聽他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