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狸貓何曾換太子——宋真宗章獻皇后劉娥 六、太后治國

狸貓何曾換太子——宋真宗章獻皇后劉娥

六、太后治國

真宗下葬之後,劉娥挑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做出非常懇切的模樣對大臣們說道:「如今國事變動,我和皇帝多虧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實在感激。諸位可以將親眷的姓名都呈報給我,也好一律推恩錄用,共沐皇恩。」大臣們聽了都高興不已,將自己能想到的親戚名字都一個不漏地彙報了上去。袞袞諸公們這可算是睜著眼跳坑——劉太后將這些名字都記錄下來,此後凡遇到有推薦官員的時候,她都拿去核對一下,只有榜上無名者才能得到升遷的機會。從而避免了朝臣編織權力網的可能。
她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兒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不久,雷允恭為真宗陵寢監工之時,未經劉娥首肯便擅移地穴,誰料所移的方位是個泉眼,是風水中的「絕地」,劉娥大怒,立即將雷允恭下獄嚴查。
從矯詔一事可以看出,丁謂以為劉娥不過是個女子,而且已年過半百,自己完全能夠把她控制在股掌之中為所欲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甚至不在乎身後名聲。然而他低估了對手,劉娥很快就察覺了他的不軌企圖,並且決心在他根基未深之前除掉他。當初在後位不穩的情形下劉娥必須培植自己的勢力,對丁謂等人的不法舉動睜隻眼閉隻眼。而如今真宗傳下遺詔,太后聽政已經得到了眾臣的認可,丁謂及其黨羽雷允恭等人還企圖擅權,也就算是自尋死九九藏書路了。何況丁謂早已聲名狼藉,劉娥又怎麼會願意因為他而影響自己的聲譽。
認親不成,劉娥便專心栽培「哥哥」劉美的子侄親友。
乾興元年(公元1022)二月甲寅,五十四歲的趙恆病逝于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氏處理政務。
劉娥協助真宗理政多年,對朝臣結黨吏治不靖深有感觸,她知道自己年長皇帝年少,這樣的狀況是很容易被有所圖謀的大臣鑽空子的,於是她用了一個計策。
真宗去世之後,劉娥待劉美的兒子女婿也如同待自己的親生孩子,百般照顧。
自認已經是獨攬朝政的丁謂逐漸得意忘形,先是一個勁地給自己加官晉爵,然後便想要借劉娥之手將自己的死仇李迪寇準等人置之死地——在劉娥發下的貶謫詔書里夾帶刀劍、密令使者不拿出詔書宣讀,直接逼令他們自盡。總算兩人命大,都識破了這個詭計。
劉娥其實很清楚丁謂和雷允恭在此事上並沒有如此大過、也很清楚王曾的用心,不過王曾此舉正中她的下懷,因此她將計就計,對王曾所言信之不疑。
丁謂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連忙跑到帘子前面為自己辯白,正在說得唾沫橫飛、指天誓日的時候,內侍卻捲起了帘子,問他:「相公在和誰說話呢?太后早就走了。」——這是政治事件而非刑事案件,在這方面,劉娥在事發之前便已做了選擇,又怎麼會願意聽取什麼呈堂證供呢read.99csw.com
九月,真宗靈柩入葬永定陵。——在下葬之時,劉娥再一次採納了王曾、呂夷簡的正確主張,將「天書」做為隨葬品一起埋入永定陵,總算終結了虛耗大宋國力十余年的「天書奇談」,還了政治與社會環境一個清靜。
當初劉娥做皇后時服飾簡樸,如今做了太后仍然不改初衷。仁宗完婚之後,身邊嬪妃宮娥爭妍鬥麗,太後宮中的侍女們見皇帝侍女的服飾如此華貴,都覺得自己身為太後宮人,怎麼能被皇帝的宮娥給比下去呢?然而無論她們怎麼說,劉娥都不為所動,告戒說:「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劉從德則歷任地方官,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劉娥很善於發現他的「閃光點」。比如他在衛州知州任上,有一個叫李熙輔的縣吏很會拍他馬屁,他便向朝廷推薦其「才」。劉娥立即將這員小吏提撥做了京官,還喜上眉梢地表揚劉從德:「兒能薦士,知所以為政矣。」
鄧國大長公主姐妹入宮拜見劉娥,劉娥見她們年老發落,嘆道:「姑老矣。」賜給她們貴重的珠璣帕首,以遮擋日益稀疏的頭髮。消息傳出,潤王妃李氏也想向劉娥索取一份,劉娥婉轉回絕,說:「大長公主她們是太宗皇帝的女兒、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顧她們是應該的,我們這些趙家的媳婦就不用太講究了。」
從前賜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龍鳳圖樣,劉娥認為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換。她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賞賜食物給劉家人的時候,她也仍然不忘將金銀龍鳳九九藏書器皿換成鉛器,說:「不能讓皇家器物進我家裡,他們不能使用。」
(劉娥成為大宋王朝真正的統治者。
當年六月,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此時,距他企圖殺害寇準李迪未遂的時間還不到半年。
天聖元年開始,皇太后劉娥成了大宋王朝真正的統治者。雖然如此,劉娥也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大宋王朝又是士大夫為尊的大環境,因此她需要大力抬高母家的地位。
自此,所有的奏章在交給皇太后劉娥之前,都通過雷允恭先到丁謂這裏打個轉,他看著順眼的內容才能呈到劉娥面前。面對同僚丁謂動輒便拿「太后」出來壓制不同意見;而面對太后之時,他則拿「群臣公議」出來脅迫。
當然,劉娥並不是靠這樣的任性來治理國家的,她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兒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美的女婿馬季良,原本是個茶商,靠岳父的蔭庇在真宗時入仕為官。這倒也罷了,偏偏劉娥敢想敢幹,非要讓他當史官。這可是個非才子不能入的地方,是一定要經過考試的。劉娥當然知道女婿的才學有幾升,馬季良才入考場,她就派內侍去賜食。太後有所賜,那是得要立即拜領開吃的,否則大不敬。幾位考官沒得辦法,商量之下只好讓馬季良去大吃特吃,哥幾個自認倒霉,分頭幫這位考生答卷子。考官們答出來的卷子,水平哪有不高的道理!於是馬季read.99csw.com良才名遠揚,不但進了史館,還一直干到了龍圖閣直學士。
王曾得了這個機會,想要連丁謂也一起撥去。於是向劉娥揭發說丁謂對雷允恭有意護庇,是因為這個擅移皇陵的主意出自於丁謂,他想要壞了皇家風水、圖謀不軌。「包藏禍心,故令允恭擅移皇堂于絕地」。
這一出「陞官記」引得眾人側目,御史曹修古、楊偕、郭勸偕同推直官段少連一起,紛紛上疏反對。劉娥正是悲傷頭上,大怒之下將他們統統貶官。
劉美本人早在真宗宗大中祥符五年就已經去世了,真宗對他的死非常傷心,廢朝三日,並追贈他為太尉、昭德軍節度使,他早死的前妻宋氏為河內郡夫人。劉美的長子劉從德當時年僅十四歲,升為供備庫副使,次子劉從廣才剛出世也封了個內殿崇班。
劉娥首先一而再地為自己的祖宗追加封贈——加到最後,曾祖父劉維岳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成了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成了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偏偏劉從德福淺,正在前途似錦的時候,卻在一次返京的路上病死了,才二十四歲。劉娥對「侄子」的死悲痛至極,乾脆將劉從德生前的姻親朋友門人以至奴僕數十人都一古腦兒地提撥做了官兒。員外郎戴融曾經是劉從德任衛州知州時的助手,馬屁也拍得很叫響,這次就升任三司度支判官。
丁謂被貶出京之後,劉娥採納了王曾的建議,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九九藏書式垂簾。
這是大宋王朝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太后臨朝,怎樣安排便成了大臣們的當務之急。王曾建議仿東漢制度,太后坐左而幼帝坐右,五日一至承明殿垂簾聽政。偏偏丁謂一心想要專權,因此他搶先一步,通過宦官雷允恭取得了劉娥的同意,頒布了一道懿旨:「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皇帝上朝;大事都由太后召集宰相們當面商議決策;日常軍政則由雷允恭代為轉奏太后,由太后處理。」王曾對這樣的安排十分焦慮,可是也無可奈何。
劉燁是誰呀?他可是「宋朝的士大夫」,清高得很,根本沒有和當朝太后拉關係的興趣,連連搖頭,不願把家譜拿出來。誰知劉娥一心想攀親,根本不覺得面子上有什麼下不來的,一個勁地湊上去問。劉燁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心急之下只得假裝突發急病,當場暈倒,這才在手忙腳亂中被抬著逃出了宮,事後堅決要求出京當地方官,劉娥只得由他去,再不提認親一事。
饒是如此,她仍然覺得底氣不足,早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的時候就曾經想跟右諫議大夫劉綜攀親戚,劉綜硬邦邦地回答:「我家沒人在宮裡。」劉娥只得罷休。如今劉娥當了皇太后,想要為家族攀高的想法又再一次冒了出來。她派人將滿朝劉姓官員的家世都逐一調查,最後發現龍圖閣直學士劉燁家的族譜不但齊全而且家世顯赫,整整十二代祖宗都是出仕為官的。劉娥立即召見劉燁,主動向他套關係,說:「咱們都姓劉,把你的家譜給我看看,說不定我跟你還是親戚呢!」
除了對外理政,劉娥對內也一樣將皇宮治理得平平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