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盜子成名——明宣宗孫皇后 第七節

盜子成名——明宣宗孫皇后

第七節

景泰帝的生母是宣宗的吳賢妃,在宣宗為太子時她就已經入宮。不過據野史說,吳賢妃的出身並不高明,她是宣宗叔父、漢王朱高煦的侍姬,朱高煦謀反被誅后她被宣宗看中,安置別宮並生下兒子的。不管怎麼樣吧,吳氏畢竟只是宣宗的妃嬪,景泰帝名份上的母親仍然得是孫太后,更何況他的即位也得到了孫太后的依允,在情在理他都不能將孫太后丟在腦後。因此,在景泰帝即位三個月後,他仍然首先為孫太後上尊號為「上聖皇太后」,然後才封自己的母親吳賢太妃為「皇太后」。
景泰帝即位數天之後,襄王朱瞻墡的表章才送到孫太後手里,他再一次婉拒帝位,提出長君與否九_九_藏_書並不重要,應該讓皇太子朱見深稱帝,郕王監國。應該說,襄王的建議更為穩妥,但是事已至此,孫太后還有什麼話可說?
九月六日,二十一歲的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遙尊陷身瓦剌的哥哥英宗為「太上皇」,以明年為景泰元年。他就是明代宗。
在孫太后乃至朝臣的心裏,景泰帝保國有功,不把皇位歸還兄長本來倒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景泰帝的所作所為卻使所有的人都寒了心。
與此同時,當上了「上聖皇太后」的孫氏心情並不輕鬆,她仍然時時刻刻地為養子懸著心。為了向兒子表示自己策立新君的不得己,也出於多年的母子親九九藏書情,只要有機會,她就要派人前往漠北看望英宗,將禦寒裘衣帶給他。養母所派的使者與書信衣物,恐怕是被羈異域、失去皇位的英宗最大的安慰了。
兒子安全返回,對孫太後來說,是喜出望外的事情。然而歡喜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因為景泰帝明顯露出了戀棧皇位、沉溺酒色的表現。這不但使孫太后滿懷不安,更使以于謙為首的擁立眾臣大失所望。
當孫太后明白這是一個必須做的決定之後,她首先想的是朱氏諸親王中真正的「長君」:婆婆張太皇太后的小兒子襄王朱瞻墡。當年宣宗早逝的時候,張氏就有心想要立襄王繼承帝位了,何況他不但年長,而且人品九*九*藏*書賢德享有盛譽,當年就曾經婉拒帝位。假如立襄王為帝,也許兒子英宗返回之時,他也能夠象當初那樣讓位,將帝位順利歸還自己的兒子。於是,孫太後傳下懿旨,取襄王金符入宮。
于謙確實沒有說錯,大明王朝立了新君的消息,不但使北京保衛戰有了主心骨,更使得也先大怒如狂。也先挾著英宗幾度進攻北京,最終還是一敗塗地。他終於覺得英宗非但不能給自己帶來輕取天下的好處,反倒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在這個問題上,是必須要取得太后首肯的。於是,這個天大的難題就擺在了孫太后的面前:假如不立新君,則大明王朝可能就面臨覆滅之險;假如立了新君,自己一手養https://read•99csw•com大的兒子英宗會有怎樣的遭遇?如果要立新君,又該立誰?——這個四十來歲的寡婦,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樣一道天大的難題會擺在自己的面前。
這時的大明王朝,可算是在風雨飄搖之中。由於國無長君,人心浮動,也先更挾持著英宗想要趁機將明王朝一古腦兒吞掉。一時間,議立新帝成了北京城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因為于謙壓著瓦剌打了大勝仗,也先甚至沒有提出任何條件的餘地,就答應了歸還英宗。八月初三,英宗終於被也先由漠北送還。抵達北京之後,景泰帝率百官于東安門迎接。儀式之後,景泰帝將二十二歲的哥哥逕直送進了南宮。英宗九*九*藏*書迫不得己地過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雖說英宗惑于王振為首的寺宦,惹出了幾乎塌天的大禍,但是說句實話,景泰帝的人品也不怎麼樣。他最熱衷的消遣就是將銀豆金錢灑在地上由宮女太監爭搶,並且首開大明皇帝召妓入宮的先河。
只不過,襄王本人身在長沙,對於北京城裡迫在眉梢的局勢來說,他實在是離得有些遠了。更何況他並不是留守眾臣心目中的人選——他們所想擁立的新君,是奉旨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于謙為首的群臣從當時的緊急情形出發,向孫太后群諫,提出了這個要求。無可奈何的孫太后終於點頭應允由庶子繼承帝位,但是她堅持一點——皇太子仍然得是自己的親孫子、英宗之子朱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