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篇 耶穌的千年 唯名論和實在論

第五篇 耶穌的千年

唯名論和實在論

其實唯名論與實在論曠日持久的爭論不僅有理論上的分歧,而且有現實利益上的衝突。唯名論者主張,個別的國家高於滲透于各個國家的「大公教會」;亞當就是亞當,他犯的罪只是他個人的罪,而不是什麼全人類的原罪;聖父、聖子和聖靈只能是三個不同的實體而不是「三位一體」。這些主張是代表教會的實在論者最懼怕的,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要激烈地反對唯名論了。
人們是不可能信仰一個子虛烏有的東西的,因此,論證上帝存在是支持整個基督教信仰大廈的基石。被譽為「最後一個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的安瑟倫(Anselmus)就是第一個系統論證上帝存在的佼佼者。
高尼羅的反駁是有力的,安瑟倫的論證確實混淆了觀念中的實在與現實的實在的關係,並犯了反覆論證的邏輯錯誤。不過,對於認為信仰先於理解的安瑟倫來說,人們不能理解,正是由於他們不能信仰!
經院哲學家們同教父哲學家們一樣,都是主張信仰高於理性的。但經院哲學家們不像德爾圖良那樣否定理性,而是充分地利用思辯和邏輯為基督教教義作辯護。
既然存九-九-藏-書在一個「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那麼,邏輯上也就還存在一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也就是說「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同樣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安瑟倫之後,又有阿奎那、笛卡爾等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然而,上帝根本就不是一個證明的合適對象,他們想用與信仰格格不入的理性來證明信仰,恰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同樣用上面的例子來說明的話,安瑟倫認為,「人」這個一般理念是先在的,張三李四這樣個別的人恰好是根據「人」這個一般原型製造出來的。阿奎那則認為,「人」這個一般是第二實體的形式,是造成張三李四的隱蔽的質,它存在於上帝和人的理性中,也存在於張三李四這樣個別的人之中。
舉例來說,他們的理論是這樣的:羅瑟林認為,只有張三李四這樣個別的人是實在的,抽象的人是不存在的,它也不是人們思想中一個抽象的概念,「人」這個一般只不過是我們稱呼個別的人的一個名詞,甚至是一種聲音。而阿伯拉爾認為,儘管一般的抽象的人在現https://read•99csw•com實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張三李四這樣的個別的人,但張三李四有一些共同性,人們對這些共同性進行抽象,就在心中形成了一個抽象一般的「人」的概念。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心中設想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的觀念。因此,這個「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就明明白白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這是無須證明的。
上帝是怎麼存在的?
教父哲學是經院哲學的前身,到9世紀初,經院哲學正式開始形成。而貫穿經院哲學的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問題,即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是實在的呢?對這個問題的肯定和否定的不同答案就形成了所謂的實在論與唯名論的區分。
例如,即使我們可以在觀念中想像一個美麗到無與倫比地步的海島,但並不能因為這個想像的海島無與倫比就證明它是在現實中實在的。
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問題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哲學問題,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裡就有了許多論述。而最早明確提出這一問題的是普羅提諾的學生波九*九*藏*書斐利,但真正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的卻是經院哲學家們。
在這個信仰高於理性的時代,哲學成了神學的婢女,哲學家們所能做的似乎只是一些關於基督教的教義的抽象繁瑣的論證。如:「神用泥土捏成的亞當有無肚臍眼?」「亞當被造時幾歲,身長若干,不吃奶吃什麼?」等等。這個時期的哲學是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
一般認為,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屬於西歐的封建社會時期。從5世紀末到14世紀,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形成、發展和繁榮時期,也是基督教文化占統治地位的時期,史稱中世紀。
而且「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不僅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它還存在於現實中。因為,如果「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只存在於心中而不存在於現實中,它就和「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是同一個東西了。而且,如果這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不存在於現實中,那它就算不上是最偉大、最完善的存在者,因為最偉大、最完善的存在者是不可能不實存的。
與唯名論者相反,實在論者們認為read.99csw.com,一般是先於個別事物而存在的,是獨立於個別事物的客觀實在。實在論的代表人物是安瑟倫和阿奎那。同樣,這兩人的觀點也有極端和溫和之分。安瑟倫認為,一般不僅是客觀實在的,而且是上帝創造世界上個別事物的原型,有了原型才有了個別事物。這是一種極端實在論,其實它是柏拉圖的理念論的翻版。而阿奎那認為,一般只是一種「實體形式」或者「隱蔽的質」,它既存在於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也存在個別事物之內,這種理論明顯受到亞里士多德的實體與形式理論的影響。相比而言,這是一種溫和實在論。
唯名論者們認為,真正實在的只是個別的東西,而一般不是客觀存在的,它只是人們用來表示個別事物的名詞或者概念。羅瑟林和阿伯拉爾是著名的唯名論者。但他們二者又有些不同。羅瑟林認為,不僅在現實中是不存在一般的東西,而且在人的思想中也沒有一般的概念,一般只不過是一個名詞。這種主張叫做極端唯名論。而阿伯拉爾認為,儘管一般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一般還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用來表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這種主張叫做溫和唯名論,也叫read.99csw.com概念論。
安瑟倫(1033—1109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貴族家庭,在父母的影響下,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27歲那年,因為父親不同意安瑟倫當僧侶,他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來到了諾曼底的貝克修道院。由於受到副院長蘭弗朗克的賞識,安瑟倫有機會訪問英國並獲得了巨大的聲譽。1078年安瑟倫當上了貝克修道院的院長。1093年9月,在已升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蘭弗朗克去世后的第4年,安瑟倫不負恩人的期望,就任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的主要著作有《獨白篇》、《宣講篇》和《神人論》等。在《宣講篇》中,安瑟倫提出了他著名的關於上帝存在的所謂的本體論證明。
而這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不是上帝又是什麼呢?因此上帝既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也存在於現實中。
安瑟倫的這種怪怪的論證,當時就遭到一位名教高尼羅的僧侶的反駁。高尼羅認為,我們必須把觀念中的東西和實在的東西區分開,觀念中存在一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是一回事,而一個「不可設想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存在者」在現實中存在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