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二種,底下寫很明確的文字,比如寫"奉華"兩個字。"奉華"指什麼呢?奉華堂,南宋德壽宮的配殿,是宋高宗趙構的寵妃劉貴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寫"奉華"的汝窯都是她用的。史書上記載,劉貴妃還有點兒才華,會畫畫,她自己有兩方章,一大一小,刻著"奉華"兩個字,畫完以後蓋在上面。奉華款的汝窯都應該是劉貴妃的私人之物。
一般的情況下,汝窯都是素器,不帶紋飾。因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劃。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帶紋飾的汝窯呢?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裡有一個汝窯洗,橢圓形,洗中間刻著兩條相對的魚。
汝窯的特徵
命名和窯址
我碰到一個人很有意思,他找到我,張口就說:"馬先生,我收藏有68件汝窯。"他比全世界還多一件呢!大家聽到這會兒,可以聽出來,可能嗎?全世界傾國家之力,收集了上千年,才收集了67件;他自個兒有68件!而且他還非告訴我:"我這兒都是真的,一件假的都沒有。"然後他要請我去看,我說:"你這個都不用去看,聽著就假。"他說:"你沒有看,怎麼知道它是假的呢?"我說:"從科學角度上講,有一個簡單的概率問題,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概率。把全世界的67件都搬到你們家,還差一件呢,怎麼可能呢?」
既然汝窯有這麼高的地位,這麼名貴,這麼稀少,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比它更名貴的瓷器呢?有,就是柴窯。柴窯誰也沒見過。明代宮廷在整理古董的時候,有本書叫《宣德鼎彝譜》,裏面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六種瓷器,第一是柴窯,是排在宋代五大名窯之前更名貴的瓷器。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里也說"世稱柴、汝、官、哥、定",把鈞窯給去掉了。
第三點就是香灰胎。我們能看見的汝窯,胎是淺淺的灰色,像燒了香以後落下來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況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明代人講得非常有道理,但我們掌握起來要靈活。比如他說"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有蟹爪紋是真的,沒有的更好,這話比較繞。今天說起來,有和沒有都不是標準。現存的汝窯器,確實大部分都有蟹爪紋,但也有少量的不開片,就是所謂的"無紋者尤好"。
現在有專家研究,認為景德鎮的影青瓷就是柴窯。這點沒有定論,只是有一說而已。還有說陝西的耀州窯是柴窯,都屬一家之言。
汝窯有什麼特徵呢?古書上記載得比較含糊,說有"蟹爪紋"。蟹爪紋說得非常抽象,書上的記載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說那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的,我們看大閘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個感覺。
我們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我從年輕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句話。汝窯作為老大,排在第一,"汝窯為魁"。關於汝窯,歷史上的記載很多,以訛傳訛的民間說法也很多。今天的電視劇中偶爾也會出現。比如我看過的一部電視劇里,有個演員抱著一個青花大瓶子,說:"這可是汝窯。"弄得很讓人笑話!
汝窯非常稀少,剛才那個例子已經說明了,很不容易碰到。原因是什麼呢?汝窯的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二十來年。南宋人周在《清波雜誌》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他發出這樣的感嘆,說"近尤難得"。南宋離北宋時間很近,南宋人都覺得汝窯非常難得,那今天距離南宋已經有八九百年了,就更為難得了。周的這段記載提供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汝窯不是官窯,是"供御"的。就是把好的瓷器先讓宮廷挑選,剩下的這部分還可以賣出。這也就解釋了寶豐發現的那個汝窯窯址出土九_九_藏_書的瓷器為什麼質量不一,有的跟清宮收藏的汝窯非常一致,有的卻相距甚遠。
汝窯的款識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在雍正七年(1729)的時候,宮裡有過一次統計,雍正皇帝讓太監劉希文、王太平整理了一箱汝窯瓷器。這個檔案今天可以查到,清點的結果是:雍正時期宮裡有31件汝窯。我們要注意一點,那時對汝窯的判斷不是科學的判斷,而是憑個人去判斷,有時會官汝不分,或者鈞汝不分,因為它們的顏色很接近。所以當時一定會有誤差,但大致不會差很多。雍正時期整個皇宮裡才有31件汝窯,很少。
所以,收藏切忌妄想,切忌無知,應該從實際出發。不要老覺得自己突然就變成富翁,突然就變成收藏大家。
"芒",說的是一個很專業的術語,有兩種解釋:常規的解釋就是指碗的口部是澀圈,沒上釉;另一種解釋就是光芒,指白色刺眼。將來講定州白瓷的時候,我會詳細地講到這一點。明代有一個人叫王世懋,他在《二委酉譚》中是這樣說的:"宋時窯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明朝人是這樣認為的:汝窯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窯地位次一等,低於汝窯。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汝窯是個夾生胎,沒燒熟,有點兒像夾生饅頭。為什麼要夾生呢?就是汝窯不能燒熟,如果燒熟了,它的釉色就達不到那麼漂亮了。燒汝窯的溫度不能達到1300度,到1200多度就行了。有時在藝術的追求上,就不能嚴格遵循科學的規律了。
台北故宮裡有個紙槌瓶,上面也刻著"奉華",中間留著一塊空地。乾隆皇帝看見以後,不甘心,覺得自個兒也得刻上點兒什麼。
在宋代,並沒有形成瓷器底下寫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寫款。比如汝窯的款識有這麼幾種:第一種是甲、乙、丙。我們一聽很簡單,就是編號,按照順序。但這種編號不是燒制的時候寫上去的,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
還有一種款識,只寫一個字:蔡。一聽就是姓氏,馬上查查當時姓蔡的大官都有誰呢?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宋代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蔡"原來應該指蔡京,字寫得漂亮。但因為他是奸臣,後來就把"蔡"換成蔡襄了。中國人有很強的好惡,你是一個壞人,就把你換下去。以蔡京當時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窯。
因為它釉厚,刻的魚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時期宮廷畫譜的記載,說它是"如意暗花"紋。那些太監們看了半天,把兩個魚頭看成兩個如意頭了,所以記載成"如意暗花"了。這件汝窯不要說看照片,就是看實物,都看不清楚。這種汝窯洗,現在全世界有兩件,一件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一件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珍如拱璧
柴窯
汝窯非常難得、稀少,我們先不談它的價值,即使你碰到它,可能也買不起,是這個問題。碰見汝窯的機會非常罕見,所以我們只能到博物館去看。收藏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事,碰見了是緣分,碰不見也得心安理得。
乾隆有這麼一段動感情的描述,但是他弄錯了,他把觀賞犬的小狗認為是貓了。所以,乾隆十年(1745)五月傳旨:將貓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落矮些,足子下深些,座內安抽屜。這個乾隆認為的貓食盆,其實是汝窯水仙盆。乾隆傳旨,用紫檀做了一個座,正好把他認為的貓食盆擱在上頭,下面做得比較高,插了一個抽屜。這個座做好以後,一直在清宮裡收藏,現在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瓷有兩大系統,一個是官窯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宋代五大名窯;還有一個民窯系統,分為八大窯系。我們先從宋代的官窯系統,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窯講起。這一講只講汝窯。
因為汝窯的崇高地位,很多人就特別想收藏到汝窯。我有一個朋友,他把官、哥、鈞、定,都收藏齊了,就想湊這汝窯。他跟我一個想法,我也是官、哥、鈞、定全有了,也在湊汝窯。我自個兒湊了二十多年了,估計也快湊成了,是不是?
今天我們有多少汝窯呢?汝窯的統計不是非常精確,因為有個別汝窯在私人手裡,未必能統計到。目前有一個統計比較可靠,說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大約有67https://read.99csw.com件。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汝窯絕大部分都在世界級的博物館里,可能供你收藏的機會微乎其微。說起來,這都是稀世之珍了。今天要想看到汝窯,到哪兒去看呢?台北故宮是汝窯最集中的地方,現在精確的統計是21件。其餘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都有汝窯收藏和陳列,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明朝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中的記載,特別文學化。他說:"柴窯最貴,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文震亨認為柴窯非常貴,世上根本看不見。他描述了聽說的樣子后,自己又問了自己一句:我也不知道這對不對,反正誰也沒見著。
最後講講汝窯的成因。汝窯是宋徽宗在位期間燒造的瓷器,當時為什麼要燒這種青瓷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的追求。當時奸臣蔡京和各種道士都在攛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導致宋徽宗後來篤通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稱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史書記載,宋徽宗設道觀二十六等,等級非常多,你一年爬一級,也得爬二十六年;又設立了道學,每年舉行大考;把古今道教事迹編成《道學》一書。政和七年,宋徽宗集道士2000人,一起釋講道學。他是真信,不是假信。那麼,道教主張什麼呢?"靜為依歸"、"清極遁世",就是要很清靜的這種感覺。道教儀式中,給天神寫的祈禱詞叫"青詞",又叫"綠章"。青詞、綠章,道教都是追求這個顏色。今天台北故宮所藏的宋人書札中,有這種天青色的紙,是淡淡的一種藍灰色,用來寫道教的祈禱詞。道教對青色的追求,直接影響了宋徽宗的審美。
第四點就是汝窯的釉色呈天青色。與當時其他窯口相比,它的顏色是天青色,我們可以看到標準的顏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這是曹昭對汝窯精確的描寫,說它的顏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潤,如果薄就更難得。
後來乾隆又下旨,把"汝窯貓食盆"給他仿一些出來,他一會兒說官窯,一會兒說汝窯,自己也分不清。貓食盆的典故,就從乾隆下旨開始蔓延出去了。你要真有一個汝窯的貓食盆,別說賣貓了,賣牛都賣出去了。
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是老大。汝窯名氣很大,自古以來的流傳甚廣,我們一說就是汝、官、哥、鈞、定。南宋人葉(音置)在《坦齋筆衡》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他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這是南宋人的記載,他生活的時期離北宋很近,所以非常可信。
最早從中國流入歐洲的貴重之物中,陶瓷是主項。當時的歐洲貴族家裡都有古董櫃,要不然顯得沒文化,很土。在歐洲,怎麼看你是不是貴族呢?不是房子大不大,而是看你有沒有這個古董櫃。這古董櫃有個名字,叫"奇物櫃",就是放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虎皮斑的貝殼,那時交通不發達,內陸見不著海里的東西,覺得新鮮,沒見過,就擱在奇物櫃里。歐洲人把中國陶瓷擱在裡頭。當時歐洲人沒見過這麼硬的陶瓷,不知道是怎麼造出來的,有很多誤解。其中有一種誤解,認為瓷器本來是一種液體,埋在地里時間長了,就成了固體。還有人認為瓷器是用蚌殼、石灰和雞蛋皮的碎末,研在一起做成的東西。這都是很無知的猜想。歐洲人認為中國的陶瓷是類似寶石的東西,所以跟其他一些很貴重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這是歐洲中世紀貴族之間很流行的一種陳設方式。
第二點是"魚鱗狀開片"。你注意看,汝窯釉面的開片跟所有瓷器的開片都不一樣,裂紋的角度是斜著的,不是直著的。斜著就會有折光率,看著很漂亮。
歷史上確實有偶然發現的汝窯。英國有一個收藏家,在四十多年前逛英國的跳蚤市場,偶然發現一個汝窯,他就給買了,花了多少錢咱也不知道。但我估計沒花多少錢,跳蚤市場買東西都是幾個英鎊的。1971年,他把這件汝窯捐給英國的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在博物館的藏品編號中是0001號,第一號。
柴窯據https://read.99csw.com說是後周柴世宗(柴榮)所燒的御瓷。柴榮在位僅六年,他死了以後,趙匡胤陳橋兵變,拿下江山,當了宋太祖。清人朱琰《陶說》中記載:"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當時底下人跟皇上請示,瓷器要做成什麼樣的呢?柴世宗就說了這樣一句話:"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者",相當於今天的"這"。就是說按照下雨後天放晴的那個顏色,把瓷器做出來。這隻是古書上的記載,沒有實物傳世。包括歷史上的宮廷收藏中,都沒有實物。當趙宋王朝取得天下一百多年以後,汝窯就出現了。所以當學者論及古代陶瓷的時候,往往將柴窯和汝窯相提並論。
汝窯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貴。歷史上各類文獻記載中,都對它推崇備至。汝窯作為上供的御器,給皇上使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有一段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隻、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一共多少件汝窯呢?16件。這是宋代所有的歷史文獻中記載汝窯最多的一次,說的是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在1151年到清河郡王張俊家裡巡幸,可能出門走到他這兒,就進他們家了。那張俊當然受寵若驚了,皇上都到他們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窯瓷器進奉給皇帝,這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禮品,所以周密才在《武林舊事》中做了詳細的筆記。
汝窯的窯址過去不明,到底在哪兒不清楚。以前我們推測,汝窯一定在汝州轄區之內,大部分人認為是在河南的臨汝縣。直到20世紀80年代,汝窯窯址在河南寶豐清涼寺被發現,我們才確切知道這個窯口的位置。一般來說,皇家專用的窯口都會離皇城非常近,原因是容易控制,下達指令很方便。比如下指令燒個碗,燒個盤子,沒多久就能燒回來。宋代的國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而汝州離開封有多遠呢,今天算來大概有400里地;燒鈞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寶豐大約有500里地。"里",指的是市裡,不是公里。古代的500里是很遠的距離了,不像今天,當日往返都沒問題,在古代是不可能的。這樣看來,寶豐的條件不構成一個皇家專用的窯口。
這裏說的汝窯瓷器大部分很容易理解,比如"香爐",我們大致想想也知道是什麼樣子;"香合",肯定是有蓋的。那麼,"大奩一、小奩一"是什麼呢?有人猜測是一種盒式爐,有的專業書上就把它稱之為"奩"。這個事很巧,這種奩現在全世界就存兩個,一大一小。大點兒的那個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直徑23.8公分;小的一件直徑18公分,現藏在北京故宮。所以有人認為古書里的那兩件就是這兩件,"大奩一、小奩一",說得很清楚。北京故宮的那個奩我親手拿過,很輕。
海外遺珍
古人的這些記載,對後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稱汝窯。我就認識這麼一位,他也知道這些記載,我有時跟他聊天說過這些話,他也找很多書看了,然後下決心要收藏汝窯。他這決心比較大,跟我說:"我非汝窯不藏,其他東西都不要。"這話是什麼時候跟我說的呢?二十多年前!直到今天,他還沒買著一件呢。他的決心很大,卻不知道汝窯之稀有。
這是一個人生慘痛的經驗,眼見未必是實。你是親眼看著他挖出來的吧?可你得想想,怎麼就平白無故那麼准?老先生不想,認為一定是真的。還有一點,就是所有人做戲都做得比較足。人家不賣給你,是你非要買。對不對?所以人到什麼時候都應該冷靜地判斷事物。我估計他事後也能想出這事兒不那麼真,讓人聽著都是個笑話。
一般喜歡瓷器的人,首先都要看瓷器的款識,就是把瓷器翻過來看看底下寫的什麼。電視劇里演的買假瓷器,一翻底,下面寫著倆字:西漢。都成笑話了!沒東漢時,西九_九_藏_書漢人怎麼知道自己是西漢。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大家都聽說過。一個老太太很有心計,為了賣貓,擱一個名貴貓食盆,誰來了都不敢直說要買這盆,都說買老太太的貓,搭上這盆。老太太說:"我不能搭上這盆,我還得靠這個盆賣貓呢。」
汝窯為什麼珍貴呢?史書上也有記載,《清波雜誌》里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這段記載非常重要,提出汝窯的釉色是靠瑪瑙呈現的。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對玉和瑪瑙都充滿敬畏之情,瑪瑙是很貴重的材料。在燒造汝窯的時候,釉里加了瑪瑙末,所以汝窯釉面的光澤跟其他瓷器不一樣。這裡有個巧合,周為什麼這麼寫?汝州這個地方本來就產瑪瑙。所以,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任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過瑪瑙。但從科學的角度上講,瑪瑙究竟能不能對釉色產生好處,至今沒有結論。
汝窯是裹足燒、芝麻釘。所謂"裹足燒",非常專業,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過來。"芝麻釘",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來,把瓷器支在空中燒,燒好后,底部釉面會有幾個點,是非常講究的工藝。
宋代的五大名窯和民窯的八大系統,只有官窯和哥窯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窯口地址作為命名的依據。汝窯不用說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燒的窯;定窯,就是定州所燒的窯;還有北方的耀州窯,南方的吉州窯、龍泉窯,都是以地名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歷代皇帝都對汝窯有所追求,尤其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對汝窯非常讚賞,所以雍正時期仿汝窯的成就最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天的仿製手段也非常高,有大量贗品充斥市場,我見過很多人拿著各式各樣的汝窯來給我看。由於汝窯窯址的發現,使我們對汝窯有了新的認識,也知道了汝窯不僅僅有青灰色,還有其他顏色,所以大量仿品也出現了。
乾隆與貓食盆
其實要說起來,乾隆皇帝地位比妃子要高。乾隆就寫了首詩刻在上面:"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余釘。"這個紙槌瓶原來是一個小撇口,到了乾隆時期,口碎了,鑲上了一個銅圈。"口欲其堅銅以鎖",意思是想讓口變得結實一點兒,只好用銅包上。乾隆皇帝對一個破瓶子還這樣珍惜,你想想後來的人,當然更希望得到汝窯了。至今這個瓶子還在台北故宮,鑲著當年的銅圈。
汝窯的成因
理論上講,汝窯的顏色最接近於柴窯。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說:"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誰見過柴窯啊,不都說雨過天青色嗎?想一想,也就是汝窯比較接近了。
造假手段
這是一個什麼汝窯呢?盞托。宋代人喝茶非常講究,不像我們今天拿著大茶杯咕咚咕咚一通喝。宋代人端茶盞的時候得有盞托,茶盞端著燙,被燙著時樣子不雅,把茶盞擱在盞托上,端著非常雅。這種汝窯盞托全世界也只有兩件,咱什麼東西都是兩件,都在英國。這件汝窯盞托的邊上刻了三個字"壽成殿",是宋代著名的宮殿,台北故宮裡也有刻"壽成殿"款的定窯白瓷。
我覺得收藏很大程度上是一件腳踏實地的事,也是一件隨緣的事。不能說今天我們沒有機會碰見汝窯,但幾率微乎其微。你去買彩票,可能無意中會中獎;但你非買中獎那張,就費了勁了,是一件很難的事。我這位朋友就是非要買中獎那張,所以到今天他也沒買著。他的態度很堅決,跟我說:"我的收藏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一定給你收一個汝窯看看!"我也希望他將來能夠碰上汝窯,了卻這樁心愿。
柴窯既沒有發現實物,也沒有發現窯址。清代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說:"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殘器碎片,製為冠飾、絛環、玩具,亦足珍貴。"找不著柴窯,能找到個碎片,都已經很珍貴了。我後來就回想,我在20世紀80年代買過一件類似的東西,孔雀藍色的四個殘片,完全用金屬鑲在一個銅的方杯里,方杯底下有四字篆書:"世宗遺物。"我當時還真不知道它是什麼,對柴窯也沒有了解,後來看書才看到。歐陽修在《歸田錄》里就說:"柴氏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https://read•99csw.com金飾為器。"歐陽修說,宋代都沒有柴窯,弄到個碎片,用金屬把它包起來。我當時把這個東西沒太當回事,買得也便宜,我印象很深,80塊錢。隔了多少年以後,我再翻箱倒櫃,怎麼也找不著了,現在想起來非常可惜,要不然也可以給大家看看。但我可以肯定,那東西肯定不是柴窯,只是個想象中的柴窯。
這個笑話不是憑空而來,歷史上有據可查。我們翻閱史書時發現,誰把這個名貴的盆叫貓食盆?乾隆皇帝。乾隆時期,宮廷所藏的汝窯水仙盆,乾隆就叫做貓食盆,併為此專門寫過御題詩。御題詩這樣寫:"官窯莫辨宋還唐,火氣都無有葆光,便是訛傳猧食器,蹴秤卻識豢恩償。""官窯莫辨",其實應該是"汝窯莫辨",乾隆皇帝分不清楚汝窯和官窯。汝窯有點兒偏藍,官窯有點兒偏灰。一個不是搞專業的外行人看來,差距不大。乾隆就說:"這官窯,我也分辨不清楚是宋代的還是唐代的。""火氣都無",是個老窯瓷器,火氣都沒了。我們鑒定的時候常說"這瓷器火氣十足",意思就是新的,剛出爐的,所以火氣大。"葆光"是說瓷器上的光澤非常舒服。我們老說一個詞"包漿",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食器"是什麼呢?就是小狗的飯盆。史書上記載,觀賞犬中的小狗叫"猧"。唐代詩人元稹有一句詩:"鸚鵡飢亂鳴,嬌睡猶怒。"鸚鵡餓了以後,就唧唧喳喳亂叫喚;養的小狗睡著時,你一動它,它就發火了。養過寵物犬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它睡著了你老捅它,它就叫喚,不高興了。乾隆就說,養的小狗只有"蹴秤",就是踩到秤上以後,才知道主人豢養的恩情。"蹴"就是踩,一蹴而就嘛。
汝窯為魁
歐陽修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飾。"意思是說:我們追求的道,就是返璞歸真;我們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裝飾。這個追求的道理不僅影響了汝窯的燒造,也同樣影響了宋代其他官窯的燒造。下一講就講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官窯、哥窯。
價值連城
汝窯究竟賣過沒有呢?歷史上公開賣過。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賣過一隻,是一個很小的汝窯盤子,直徑8公分。這個盤子有點兒變形,當時沒燒好,有點兒擰著,北京話叫翹棱。估計燒出來以後,工匠一看不合格,順手就給扔到廢料堆里掩埋了。由於盤子小,一個巧勁兒沒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后,就被人認出來了。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國,這個歪歪扭扭的小盤子當時賣了154萬美金。當時像今天特別值錢的元青花、清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這些非常名貴的瓷器都賣不到這價錢。甚至現在賣到上億人民幣的琺琅彩,當時也就賣個二三十萬美金,你想想汝窯的價錢。歷史上就公開地賣過這麼一個。我當時非常震驚,不能想象154萬美金買一個小盤子。
我曾經給一個老工程師看過汝窯。他70多歲了,一看就受過良好的教育。他通過一個熟人的介紹找到我,掏出一件汝窯。我那天因為有點兒急事,所以話說得就比較急。我一看就是作偽的,馬上說:"你這個東西不真。"這位老先生立馬就開始發抖,哆嗦,汗如雨下。我當時就知道話重了,也急了,所以趕緊往回找補。我就說:"我說了也不算,您先坐下喝點兒水。"我趕緊讓工作人員給他倒水。但老先生喝不下去,坐都坐不下去,就在那兒站著。我估計他花了很多錢,就問:"您花了多少錢啊?"他說:"我花了很多錢。"他先不告訴我花了多少錢。我問:"您在哪兒弄的這東西?"他說:"河南,人家領我去買的。我不是為買這汝窯去的,我為買別的。但是我走到那兒,人家正在挖菜窖呢,一鐵鍬連沙子帶土帶這件汝窯,一下子扔到我腳底下來了,我眼瞅著挖出來的!"他也不想,這世界上的事怎麼這麼巧合啊!扔得那麼好?我估計頭天晚上練好幾回了,不能扔碎了,扔碎了賣不出錢去,對不對?這汝窯帶著沙子土,扔他腳底下以後,這幫人就撲上去了,不給他,給多少錢都不賣,成心吊著他。最後,老先生用一生的積蓄,我估計包括過去科研成果的獎金,一共花了124萬,把這汝窯盤子買回來了,給我瞧。我當時惟一的擔心,就是怕老先生犯心臟病,他在那兒直哆嗦。
寥若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