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毀滅帝國的人 第8節 革命的邏輯解析

第五章 毀滅帝國的人

第8節 革命的邏輯解析

這個意思就是說,但凡一個年輕人,只有有一腔正氣,看到現實諸多不平之事,就會萌生革命之念,有著一種替這世界重新界定遊戲規則的衝動。
但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真正的革命者,恰恰是無私無我的,比如說起義時于督署中縱火殞命的紀鴻均,為了革命犧牲自己,顯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具利他主義的革命者會在革命進程中犧牲自我,成為血祭,最後分享革命果實的,卻多不是利他主義者,而是投機者。
在首義之日的武昌,面臨著賊寇,濫殺,與士兵百姓大面積逃亡的現實,這時候的建設就意味著中止這一切——不是你想中止就能夠中止的,這時候需要的不再是暴力衝動,而是一個人在民眾之間的威望。
事實上,絕大多數革命者,只有顛覆舊有社會秩九_九_藏_書序的暴力衝動,卻缺乏建設新社會秩序的創意——破壞是容易的,一個人就能夠做到火焚督署,但建設,卻不是一個人的工作。
社會的悲劇,就在於年輕人投身革命,是因為他們缺乏建設的能力。而當他們擁有著建設能力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革命的目標。
然而一個人的年輕時代,正是各種慾望噴薄欲放之時,要愛情,要女人,要錢,要地盤,要勢力,要號令天下,要贏得每一個人對他的尊重……但空手赤拳的年輕人,絕無可能獲得這些。
革命黨人要想中止武昌城混亂的局面,穩定革命形勢,就只能——敦請黎元洪出來。
這樣革命者就走入了一條分歧之路,投身於革命的年輕人,莫不是醉心於顛覆舊有社會秩序,對未來充滿了https://read.99csw•com美好的預期。但年輕人不知道的是,舊有的社會秩序不是哪個人制定的,它是整個社會博弈力量的均衡布局,這種均衡布局是由人性所主導,縱然是再不完美,可是它具有強效的穩定功能。
如何才能夠在還有慾望的情形下,創造出滿足自己慾望的條件呢?
革命黨人無疑都是破壞的專家,但臨到建設,他們就束手無策了。縱然是他們知道應該怎麼做,也是枉然,因為他們缺乏威望,民眾壓根不知道他們是誰,所以他們發布的命令,不會有人理睬。
徜黎氏不出,對旗人的濫殺就不會中止,更多的民眾與亂兵逃亡之後,這座城市就會陷入道義的孤境,淪為眾矢之的。
再者,革命思潮興起於晚清,正是中國從農業時代進入商業時代的開始。商業時代與農業時代的法則,https://read.99csw.com完全不同。在農業時代,是以家族為生產生活單元的,一個男丁剛剛長到十幾歲,正自懵懂無知,不辨東西南北,家族已經替他娶了媳婦,和一大家人合吃大鍋飯,聽從老族長的命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時候的年輕人承受著舊有大家族的壓迫,縱然有什麼革命的慾念,就必須先衝破封建大家族,這大家族沖不破倒還罷了,一旦衝破,就會發現荒天茫茫,四海無垠,到處都和自己所居一無區別的大小家族,自己孤單單一個人,吃沒得吃,喝沒得喝,只能成為社會的遊民,朝生夕滅,淪為街頭餓殍。
而這就意味著,革命后的社會秩序,與革命前的社會秩序並無區別,它必然是一個分層級的社會結構,不同的只是誰居於權力的顛峰。
這就是犧牲者的悲劇,他們只是為了那些利已主義者而犧https://read•99csw•com牲。
建設的道理說一千,道一萬,也是一句話:恢復秩序。
年齡是什麼意思?
所以說,所謂的革命,是年輕一代對老人的革命——你什麼時候見到一夥老頭吵鬧革命?
或曰:黎元洪並非革命黨,他甚至手刃了一名黨人,然則其餘的革命黨人,緣何還非要他出來革命呢?
革命的道理說一千,道一萬,就一句話,造反有理。
答案就是顛覆舊有的社會秩序,讓自己的慾望,與滿足慾望的條件對接上。
但到了晚清年間,中國社會開始由農業時代向商業時代轉型,原始的農業大家族開始解體,十幾歲的年輕人被拋到了社會上,再也沒有了家族替他們娶媳婦,再也沒有人管他們的吃和喝,一切全都指望他們自己——按理說商業時代正是年輕人奮鬥的好時季,奈何中國正值窮困,一個年輕人空手赤拳來打天下,少焉者https://read.99csw•com幾十年,多焉者一輩子,才能夠取得一點點社會地位,填飽自己的肚皮。
當他們年輕,有足夠的精力滿足自己的慾望時,卻缺乏這樣的條件。而當他們有了條件,卻又已經沒有了慾望。
但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或者是因為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或者是因為能力的取向有偏差,或者是機遇不對,總之,絕大多數年輕人,在社會上的成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人生的尷尬:
也有極少數極少數年輕人心思靈巧,能夠依附體制分得一杯羹,這樣就解決了他們的所有慾望,有錢,有地盤,有女人,也就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
等他們獲得這些的時候,他們已經老了。
年齡!
這種對舊有社會秩序的顛覆,如果是一個人跑單幫來干,那就是強盜,是匪寇。如果是一群人來干,那就是革命了。
這個原因說透了,就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