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讓天下人都簽投名狀

第四章 讓天下人都簽投名狀

——請您當我們的皇帝吧!
京城是白搶的嗎?當時的獸|性和快|感早已經成為過去了,在這半個月沉悶緩慢的行軍途中,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來想一想他們的前途和已經非常不妙的命運。一個終極問題擺在他們面前,這問題本來不應該有的,但是現在卻沉重地壓在他們的脖子上,其危險性就像是一把刀,而且已經割破了他們的皮,馬上就要切入他們的肉。
「走吧,我們都去。」郭威以實際行動打消了手下們的疑雲,他真的走向了皇宮,沒帶多少人,也沒帶多少把刀。就在這時,一個非常震撼但是意料之中的消息終於也傳來了。
因為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大軍就此回程,人人精神煥發腿腳有力,走得那叫一個爽——事業有了奔頭,人生再次陽光燦爛,怎能不令人高興!至於那些討厭的契丹人,就見他們的契丹鬼去吧,我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中國人千百年奉行不輟的「真理」——攘外必先安內。
郭威的軍隊一路向北,一連走了半個月,士兵們越走越鬱悶。為什麼?一來他們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麼要這麼快就離開開封;二來是因為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有多慢?請計算,他們當年12月1日從開封出發,同月16日才到達了澶州。澶州,就是最早給郭威報密信的王殷的地盤。就在一個月前,同樣的從澶州到開封這段路,處於進攻態勢的郭威只走了三四天!
於是郭威下令收隊,宣布活動提前結束,但是所有的參与者都還興緻勃勃意猶未盡,於是為了證明,他還迫不得已地殺了幾個人,才算把命令貫徹了下去。那麼接下來應該做什麼了?郭威的高級幹部們開始興奮了,大餐的主菜終於可以端出來亮相了吧,既然是造反,那麼就得確認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那之後政令不行,人心不符,再加上瘋狂反撲的劉氏家族,郭威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就這樣,歷史記載在這次僅比屠城稍差的搶劫中,趙家沒有任何人傷亡。而滿城的火焰、震耳的哭號以及徹底瘋狂的亂兵給趙匡胤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他深深地痛恨這一切,讓他在不久的將來,成功地阻止了另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人心也已經得到了緩和。
什麼意思?大伙兒都愣了。去向李太后,也就是劉知遠的太太,劉承佑的老媽請安?郭威要幹什麼?造了人家的反,搶了人家的都城,然後去請安?這是說反話嗎?是報復的開始?但是看郭威的樣子,一點戲謔嘲諷的意思都沒有,說得那是相當的誠肯認真。
劉知遠死得太快太早了,他死之後到現在雖然已經發生了太多的事,但是從時間上看,他才死了不過兩三年而已。這樣短的時間,他的影響力以及以他為代表的劉氏一族的影響力還遠遠談不到消失或者弱化。所以郭威起兵時,還要矯詔改動劉承佑的詔書,來欺騙自己的部下造反,而且在進攻都城的前夕,還要動之以巨利,以許諾剽掠京城為誘餌,才能驅動起士兵們的熱情去賣命。
李驤的頭腦急速運轉,為劉氏父子精心打造著美好前程,可是他卻偏偏看不見劉崇變得越來越黑的臉。等到李驤的長篇大論終於告一段落後,劉崇簡明扼要地對手下們說了一句話,把李驤的人生徹底定性收尾——把他拉出去,砍了。
公元950年12月25日,轉變開始。
這讓整個軍隊都極端抓狂,他們感覺被騙了,想當初他們起兵時難道不是為了郭威嗎?難道他們就只能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都走向死亡而郭威卻獨善其身嗎?
現在,大家預備——向新任天子郭威陛下正式歡呼!
一.這座江山仍舊姓劉。這是條根本國策,不可違反,不可更改,更不可懷疑,上至郭威下至庶民一體有效。所以也就不存在誰是反叛,或者日後還有什麼平叛;
問題二,郭威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躲避、推脫眾人的擁戴?難道他對皇位真的沒有野心嗎?
這都說明了郭威那時根本沒有真正地掌握他手下的軍隊,也就是說,槍杆子雖然不見得再姓劉了read.99csw.com,可也絕沒有姓郭。
這時,我們就很有必要來徹底地分析一下郭威為什麼這麼做了,相信分析過後,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出郭威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搶劫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郭威的部下王殷、郭崇(注意,從此這個人已經屬於郭威了,由此可見有時殺了一個人的確可以一了百了絕無後患,但是不殺卻有可能贏得一個人的心)報告——如果再不制止,開封到夜裡就是座空城了。
人心的敵意有時就好比一個極度想自殺的人,不管當初求死的願望有多堅決,只要幾次尋死不成,決心自然消退。郭威要的就是這一點,人民對他的警覺和憎恨感已經少得多了,已經容許他做一些改變了。
就像印證這些話一樣,九天之後,也就是在當年的12月1日,郭威的軍隊真的全體開拔,向開封以北運動。一個公開的理由是——契丹。不要驚訝,也不要膩煩,雖然真的是很老套了。但是契丹的軍隊就是又來了,還得要由郭威去抵擋。
19日,大軍勉強再次起程,之所以還能移動,完全是出於郭威的嚴令——軍令如山,不從者斬!但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公元950年12月20日時,郭威的話不管用了,無論如何軍隊都再也驅趕不動了。隊列散開,人人奔走,軍隊里最可怕的現象,嘩變已經初步形成。
郭威率軍重新回到了開封,王峻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謁。隔天之後,即27日,李太後下詔,命郭威「監國」。中外庶政,並由郭威處分。至於「皇帝」劉贇,雖然他中了大獎,但是由於他過期不到,所以獎券作廢。當然他可以在宋州爬樓或者爬塔抗議,那都是他的自由和權利,但是估計沒人答理他。
答案——絕對不是,不管他對皇位有沒有野心,局勢已經強迫他只有一條路好走,那就是順著反叛之路一直走到底,必須成為皇帝而且坐穩寶座,才能活命。
答案——首先時機火候都不成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出在後漢的開國皇帝劉知遠的身上,雖然這個人早已經死了。
但是很可惜,這間小小的路邊民房根本難不住剛剛搶劫完開封的士兵們,只見轉眼間一大群士兵擁了過來,緊跟著爬牆架梯衝進了屋裡,把郭威團團圍住,群情洶洶異口同聲——
喊停的人是劉崇的副手,太原少尹李驤。
出人意料,郭威與李太后的見面感人至深。
回開封去把沒幹完的活兒都做利索嘍!
那就是皇帝並不是計劃中的郭威,而是又一個姓劉的人。這個人已經在上任的途中了,按時間計算,就算走得比他們還慢,十天之後也一定會到達開封,再之後的事情就是傻子都能知道——新皇帝遲早會有一天和他們算算賬的!
郭威冷眼旁觀,注視著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難說這時他是什麼心情,反正他沒有制止(或許是他不想,或許是他不能),但是他也沒有參与。這就讓人費解,按說他應該是這時開封城裡最有殺人慾望的人,最有毀滅衝動的人,他滿門的親人剛剛死在後漢皇帝劉承佑的手裡,他應該去向劉氏家族討還血債吧!而且皇宮近在咫尺,劉氏一脈除了劉承佑之外也還有很多人,只要他隨口一個命令就可以痛快淋漓地揮刀復讎了,此時此刻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
就這樣,劉崇把一個全心全意為他謀划的人殺了,僅僅是因為這個人的話破壞了他的好心情!可見好人是多麼的做不得!然後劉崇堅定地按原計劃派兒子立即出發,向著皇位一路狂奔而去。
這是大家一致的心聲,表達了我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以及生死不離的決心,還有我們早就綁在了一起,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的現狀……所以,郭大皇帝,你就答應了吧!
只有這樣才是最現實的。
而且在劉知遠死後,劉崇就再不入朝也不上繳國稅,一切都省了下來給自己當軍餉,所以他軍隊的數量和質量都相當的了得。
這個時間用來做什麼?
兩人就差來個互相擁抱,再互相勉勵節哀順變了。
人民對郭威的反抗意識,隨著一九_九_藏_書系列的和平政策,以及這次軍隊的遠行,已經緩和了下來,再想繃緊,除非是郭威又做出了什麼出格的事。
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奪得軍權。或者叫做獲得軍心。
這時郭威的士兵們除了滿腔的喜悅和衝天的幹勁之外,還都在心裏隱隱地流動著一股對郭威的鄙視,因為他們覺得郭威在這件事上做得太拖泥帶水了,一點都不男人。又何必多此一舉來這次徒勞的遠征,就在上次搶劫開封時,順勢把天下就搞定不就什麼都安了。那樣何其簡單,何其利落,又多麼的男人!
二.具體由誰來干這個皇帝,則由文武百僚、六軍將校,議擇賢明,以承大統。結果很快就會出現,大家都不要急,請安靜等待;
但是他卻偏偏只是沉默地坐著,像是對一切都無動於衷,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這種情緒不斷地醞釀積累,終於在當月的16日,大軍到達澶州時,抓狂的沸點來到了。士兵們都不走了,公開統一了思想——我們當初擁立郭公打京師,已經個個負罪于劉氏,現在還要立劉氏為帝,將來還會有我們的好下場嗎?
得讓軍隊醒醒神,讓士兵們知道現狀有多危險,面對的難題絕不只是我郭威一個人的,你們哪一個都別想置身事外。
而且這一切都完成在很長的時間,和極短的路程中。他緩慢地行軍,時刻掌握著京城和周邊地區的局勢動態,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能做出反應。你看,當他獲得軍心,成了皇帝后,只用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又回到了開封城外,什麼事都沒有耽誤,還把劉崇父子玩了一票。
然後就在劉贇全速前進,到達了宋州(今河南商丘),與開封相距不過百多里時,郭威突然間黃旗加身、瞬間稱帝,同時急速返程,更命快馬通知開封的親信王峻,去把最重要的事做了——王峻馬上派郭崇率七百騎兵趕赴商丘「保護」劉贇。
搶掠京都九天之後,郭威就帶著軍隊北上抗擊契丹,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所謂的契丹來犯純粹是個騙局。那麼他以那麼緩慢的速度帶著軍隊去郊遊,真正地目的是什麼?
這時的郭威不再作任何努力,他甩開眾人,躲進了一間民居里,充分地表達了自己三個不的原則,即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在這一年剩下來的幾天里,後漢的臣子們格外的忙碌,他們加班加點,爭先恐後,集體上表勸進。改朝換代的時候又到了,他們每個人對之都非常的敏感且熟悉,沒有哪個人願意在這種事上跑在後面。
就這樣,郭威在離開了近二十天之後,再次來到了國都開封城外。他還是帶著上次離開時的那些人,只不過一切與出發時已經徹底不同。
沸騰的開封城,滿城亢奮四處亂竄的大兵,但至少還有兩個人保持著冷靜。一個是趙匡胤,他哪有心情搶劫?他的家就在開封,他和這些外地兵在本質上不同!那天的開封城門前,他一定會搶在所有人之前,等著大門的開啟。然後第一時間衝進去,抄近路直接狂奔回家。
這時他面臨的局勢是多麼的理想啊——開封城已經盡在掌握,尤其是劉氏家族的代表人李太后,這真是位懂得遊戲規則的老太太,從一開始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文武百官更加不用說,早在他上次離京「抗擊」契丹時,朝中大臣的代表馮道先生就已經開始為他打工了,何況他人。劉崇父子更呆得可笑,給個坑就往裡跳,誰如果攔著,他們都能急得殺人。這樣的人本不足懼,只是怕他們一哄而起罷了。
郭威的表現極為悲痛內疚,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表示真是愧對了先帝幾十年間對他的大恩大德,自己狼心狗肺真是大失臣子之道……李太后則充分地理解了郭威的難處,且說自己教子無方,對郭威全家死光光的結果表示了最深切的哀悼和遺憾……
劉承佑被證明已經死了。他在昨天,也就是公元950年11月22日,只逃出去了不到二十里,就在開封北郊一個叫趙村的小地方被自己的原部下郭允明追上殺死。現在郭允明很快就會九-九-藏-書來見郭威,並以此向郭威請功。
這個世界有些時刻沒有任何道理可講,能維持自己和家人生命的,只有手中的刀!
尤其可恨的是,最應該著急恐慌的郭威卻反而越來越鎮靜了,甚至非常的輕鬆悠閑,每天除了有快馬在他與開封之間流動之外,他什麼事都不管,像是他早有了把握,無論發生什麼他都百分之百地安全似的。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地過去,隨著這些政策命令的不斷頒布,動亂蕭條的開封城漸漸地恢復了生機。人們像是驚蟄過後的蟲子,慢慢地走出了各自的隱身之所,開始在大街小巷裡出現了。驚恐未過的百姓們在私下裡盛傳,新皇帝已經在來開封的路上,而郭威的軍隊很快就會離開,浩劫真的過去了,以往平靜安寧的日子就會再現。
興奮中,他馬上派人進京去探聽虛實,尤其是要面見郭威和太后,確認消息的準確程度。
為了讓皇帝陛下能快點到任,也為了打消新任皇帝的各種不必要的顧慮,眾所公推,由老宰相、太師馮道(不倒翁再次出場)親自去徐州,務必要把皇帝安全地、迅速地接來開封,以便登基。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好幾萬個身強力壯橫行無忌的大男人都從心底里鬆了一口氣,終於達到心愿了,終於安全了,原來強迫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哪怕是強迫他去當皇帝……在這數萬人當中,就有我們的主角趙匡胤。他身為郭威的親兵,一定在近距離內親眼目睹了這出黃旗加身、郭威稱帝秀的整個過程,不管他是否理解了這件事的真正內在核心——也就是說,為什麼會有這次出征,以及郭威一定要拖延到今天才「被迫」上位,這件事都永遠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首先,就在劉承佑被殺,郭威率部衝進開封大肆搶劫時,後漢國內就已經有人要起兵討伐郭威了。那就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現任」皇帝劉贇的老爹,當時身為河東節度使兼職中書令的劉崇。此人兵多將廣,強悍善戰,在劉知遠時代就被安插在邊境與契丹人直接接壤,是後漢的第一道屏障。
無論如何都要把郭威也拉下水!
幾天之後,百官們的選舉有了結果,新皇帝誕生了。這位「幸運兒」的名字叫劉贇,他是先先帝劉知遠陛下的弟弟劉崇(請關注這個人,此人也相當的不同凡響)的兒子,當選前的身份是武寧軍節度使,駐地徐州。這位皇親國戚遠在徐州一點不知情,但是突然間已經富貴臨門,想推都推不掉,居然成了下一任嶄新出爐的後漢皇帝。
但是天殺的郭威仍然不為所動,還是不停地謙讓。這時一個經典的、決定性的場面出現了,只見當時亂成一團的人群突然閃開了一條通道,有一個士兵抖開了一面剛剛卸下來的黃旗衝進了屋裡,不由分說,就把郭威裹了個嚴嚴實實,然後眾人簇擁,一哄而出。
一點都沒有誇張,自古爭帝之險,險于上華山。就連十幾年之後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都警告自己的兒子,「天子置身庶民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而不可得!」
但郭威倒是什麼都記得,看在他中獎不易,另賜給他一個別的爵位。很怪,叫「湘陰公」,不知何解。但沒過幾天,郭威就順便把他埋在了宋州,此人此生此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他的老家徐州,去看看他的親人。
郭威在刀尖上打滾一輩子,這些本質上的事情怎麼會不懂得?那麼他還要去皇宮向李太后請安謝罪為的是什麼呢?
試想,如果郭威此時已經稱帝了,他對軍隊,以及軍隊對他,都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五代十一國時兵強叛將,將驕弒主,郭威的兵馬上就會知道自己對郭威的重要性,進而要挾郭威,而郭威迫於形勢只有妥協。
李驤滿懷好意,向利令智昏的劉氏父子點出了郭威必然有詐,天上豈有無緣無故掉下來餡餅的好事?郭威為什麼不把皇位交給別人,偏偏讓給你們父子?這正證明了他對你們父子的忌憚,所以千萬不能把世子送到虎口裡去,不然輕則被扣下當肉票人質,重則就會丟了性命。九_九_藏_書
事情就這樣被敲定了,郭威在已經佔領了後漢都城,殺了後漢皇帝且已經搶劫擄掠過的實際情況下,作出了如上的決定。當天,跟著他走出皇宮的人們都非常鬱悶。他們實在想不透郭威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公元950年11月22日,開封。局勢完全失控了,開封的城門剛剛打開,沒有任何的交結或者歡迎儀式,郭威的人馬不由分說涌了進去,然後全體立即就地解散,向全城各個角落撲開。一個字——搶!如果有人反抗,那麼再加上一個字——殺!
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再聯想一下郭威出兵的理由,以及他現在仍然尊奉後漢,擁立新君的表現,他是忠是奸已經一目了然。而且郭威還說,請劉公一切放心,朝庭派最德高望重,從不說假話的太師馮道前去迎接天子,儘快到任登基。
十年之後,他都記憶猶新。
消息很快傳了回來,千真萬確,絕無虛假。尤其是郭威,他接見劉崇的使者時神色凄苦,拍著自己的脖子說——「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希望劉公能體諒我的忠心。」
這個時候,郭威就像配合著他的好心情一樣,帶兵出了開封,向邊境運動,表現出了非常「無私」的誠意。
那該怎麼辦?一股股可怕的潛流在龐大的軍隊中隱隱流動,每個人的情緒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暴躁不安,但是解決的辦法卻一點都沒有。他們明明知道,這樣下去,他們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但他們卻只能聽從命令,去邊疆和那些混賬的契丹人打什麼鬼仗!
這樣絕對不行。在五代十一國里,沒有絕對效忠的軍隊,就別想做任何大事。
而在這次沉悶緩慢的行軍途中,郭威貌似悠閑自在地看著手下的大兵們越來越是忐忑煩躁,自己就是不忙於稱帝,絕不替這些大兵頂缸。非得讓這些混賬大兵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迫」自己當領袖,然後自己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大兵們積極主動為自己效命,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危機感,不用他再去利誘驅趕,都玩命地上戰場。
——孩子,你儘管使勁跑吧,向皇位進發!這是千古難得一遇的良機,你跑得越快,就越能早些當上皇帝,而你老爹我,就越能早些當上太上皇……這真是太好了!
站在自己的家門前,把所有的親人擋在身後,然後拔出了刀——你以為只要跟滿城紅了眼的亂兵說一聲兄弟這是我的家,就會管用嗎?
郭威很平靜地站了起來,對身邊的親信說——「我們去皇宮吧,我好久沒有向李太后請安了。」
從眼下這件事的處理上,就能夠清楚地分辨出來。
但是郭威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們一下子跌進了失望的深淵。
這些人不知道,在混亂中最初的九天里,發生了許許多多幕外人所不知道的事,而在這沉悶緩慢的十五天行軍里,前面所決定的事又發生了重大的變數,這更加是除了郭威及郭威留在開封的親信死黨之外,極少有人知道的。
無非是看到自己內部不穩,而劉氏尚未死僵,所以要穩定一下局勢,讓敵人不至於馬上出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動用百官來「公選」出當時最有實力的劉族精英劉崇父子來當「皇帝」和「太上皇」,來爭取自己寶貴的時間。
第二個人就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郭威。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郭威的身上。有了這樣的消息,再去見劉承佑的媽還有什麼意義?所有的事情都已經不可逆轉,更無法斡旋,再去見李太后只能是個笑柄——假惺惺地有什麼意思?該做的事就是把已經做了的來一個徹底的收尾,痛痛快快地直接改朝換代,讓這片天地從此姓郭!
那麼,都是些什麼事呢?
三.在此期間,一切國事由太后臨朝聽政,百官官複原職,但決定權暫時授予了郭威。
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趁著郭威立足未穩,而且剛剛搶劫了都城大失民心,趕緊發兵出太行山,號召天下所有兵馬,一舉剿滅他們。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到那時無論是想當皇上還是當太上皇就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了……
真是活見鬼,大九*九*藏*書兵們滿腹狐疑,可又都心不在焉。邊疆離他們太遠了,就算那裡的人都死光了,又與他們何干?你能想象剛剛劫掠了本國都城的士兵們會對邊疆百姓們的苦難感同身受嗎?何況他們這時自己也正有搞不定的事讓他們心煩。
問題一,郭威為什麼不趁著搶劫都城、後漢皇帝新死的時候一舉搞定天下?
好了,劉崇放心了,郭威看起來是認真的!那麼就必須趕快了,夜長夢多,隨時都出現別的競爭者!他準備只要馮道一到,就馬上派兒子向開封出發。他已經克制不住激動的心跳,恨不得替兒子出發了。
他的兒子劉贇在千萬人的海選PK中獲勝,已經被確認是新科皇帝了。
「且慢!」就在這個激動人心、熱血沸騰的關鍵時刻,突然有人跳出來喊停。事後證明,這是上天最後一次眷顧劉氏父子,但是搞笑的是劉崇根本沒領情,他一腳就踢爆了上帝那張滿是關愛的老臉。
就這樣,雙方迅速地達成了共識,一切以安定團結為主,以和為貴。具體決策條款如下:
現在他們卻要以這種蝸牛式的行軍速度,去邊境迎擊來去如風,已經入侵的契丹兵團!
但是歷史證明,這些人都錯了。雖然他們是郭威的部下,天天都見到他,每時每刻都聽從他的命令,卻仍然不了解他。郭威是五代十一國里一個真正的異數,他的所作所為與前面的那些行事痛快的「霸主」們截然不同,所以最後他得到的成果也與前面那些稍現即逝的「寡主」們截然不同。
劉崇從一開始就慢了,當這場造反運動開始時,他什麼都不知道。當他終於知道郭威造反逼近都城時,郭威已經在都城裡邊了,當他點兵準備進攻都城時,都城裡又傳來了新的消息。
這樣的話馬上傳到了郭威的耳朵里,面對著這樣赤|裸裸的話,以及周圍無數雙火辣辣的眼神,該幹什麼已經再清楚不過了吧?但是郭威偏偏再次讓所有人失瞭望。他什麼表示都沒有,只是說別讓士兵們太累了,就在澶州放假三天,到19日再開拔走路。
使者不禁為之動容,要知道這是郭威天下皆知的隱痛。郭威出身軍卒,脖子上有飛雀的刺青,五代十一國時人人皆稱他「郭雀兒」。這種刺青一直留到了宋代,軍卒和犯人一樣要刺青黥面,所以好男不當兵!
於是轉過年來,就在正月,郭威脫下了黃旗,穿上了正規的黃袍,在一個多月以前還是劉承佑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他成了五代十一國里又一位開國的皇帝,國號為「周」。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呢?無須多說了,人,有些時候會變得讓自己都不敢相認,因為他已經還原了他的本來面目——一隻動物。歡樂的獸|性不必掩飾地爆發,那是一種怎樣的享受!
他還是要去見李太后,難道他真的要去請什麼鬼安?
大家準備,向新皇帝郭威陛下歡呼!
於是第二個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太好了!劉崇一下子心花怒放,什麼憤怒難受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不知去向,還能有什麼結果比這個更好呢?還用得著再打什麼仗嗎?根據這個結果,他已經是現任的太上皇了!
到了當月的25日,郭威回到了開封的近郊。而劉贇此時已經是一個地道的階下囚。至於劉崇,他則一如既往地毫不知情,仍然做著太上皇的美夢。一切還是因為通信太慢,他只能事後徒呼奈何。
好有一比,這就是郭威給所有的士兵來了個投名狀。他要的不是人頭,而是當初還沒被搶劫的開封,這些傻大兵們自以為佔了天大的便宜,憑空發了筆大橫財,卻不料從此就上了郭威的賊船,跟著他不得不反,再沒有了回頭路。
但郭威還是沒怎麼動聲色,他只是點了點頭,讓人轉告郭允明等著,就再次向皇宮走去。
一切都是為了一些微妙的,且極為重要的心理轉變。
轉瞬間,屋外邊響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數萬名士兵終於看到了一個身披黃「袍」的郭威,一個新的皇帝真的就此誕生了!
那麼郭威從此改過自新了呢?
肢解一個王朝需要分幾步
更重要的是,在這幾十年的動亂年代里,所有人不都是這麼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