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八章 啊……天殺的城牆

第十八章 啊……天殺的城牆

何況就在這時,幾個極端惡劣的消息一起傳來了。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歲的前宰相隨軍出征,在半路上就病了,只能回國療養,可還是沒緩過來,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現。
戰爭,本就開始於人心裏的一點或好勝、或貪婪的慾念。失去了這點慾念,一切都顯得荒謬可笑。
久經大事的魏仁浦神色不變,仍舊提壺斟酒,小聲回答——欲速則不達,惟陛下慎之。
但是折騰還沒完,宋軍撤走之後,契丹人的大隊人馬又到了,太原城下仍然是兵馬雲集,仍然不是他們自己的隊伍。
命——曹彬、党進等人為先鋒,率軍殺奔太原;再命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趙贊為步軍都虞候,率精兵隨後跟進;再後面,就是由他本人率領的全軍主力。
但是,他千算萬算,都沒法預料到,他還沒有走出自己的國門,就遇到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大麻煩。
宋朝的大兵們愣了,真是沒想到,這個劉繼業是瘋了嗎?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非常清楚了吧?能不能在城外野戰,應該在去年就彼此心知肚明了吧?那麼為什麼還要出城來找死?留下實力守城難道不好嗎?難道劉繼業征戰一生,連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嗎?!
沒有人知道,但是世界很快就會都知道……
西城,這是北漢人通過分析之前的偷襲成績,得出的正確結論。他們不考慮李繼勛、曹彬,當然,也絕不再去城南找党進。就是趙贊,就是他了。而且他們此行的目標也非常的理智,不再是偷襲營盤,而是把宋軍攻城的戰具燒光就行了。
他的戰線太長了,荊、湖、蜀,還有與南唐、南漢的交界處,都要派兵駐守,而且就連國內,都要保持一定數量的禁軍部隊,隨時防備叛亂。而他現在全國所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超過二十萬……唉,捉襟見肘啊!
郭無為傻了,這和他預想的場景太不一樣了。這本來是他精心構思的,可以在眼前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仍然奪回榮華富貴的大好機會,只要他能成功地夾裹著這一千精兵外加兩員勇將一起投降宋朝。可這是怎麼了?好像人人都知道他要幹什麼一樣,這……這不太可能吧?是他突然變傻了,還是這些人吃了什麼葯,突然變聰明了?
事情很反常,他要說什麼?要來個戰前動員,還是計劃有變?但不管怎樣,宰相大人被尷尬地晾在了隊伍的最前方。
但喊聲再次傳來,四個字原樣不變——北漢主降!
「劉繼業,劉繼業呢?」他叫。
攻擊點再次選中了太原的南城,那裡的崩塌效果最顯著,有草堆堵漏的城牆,還有勉強拼湊起來的城門。敵之弱點,即為我之要點。攻擊絕對正確。但遺憾的是,沒什麼新招兒。
沒辦法,這就是盛名之累,「無敵將軍」就像是武林第一高手一樣,在中國註定了不得好死。歷史作證,十七年之後,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真的就把他壓死了。
汾河橋……從這裏開始,趙匡胤第二次進攻北漢的太原之戰拉開了序幕,而劉繼業的名字也從此在宋史中隱約間斷地被人提起。
當趙匡胤接到契丹人殺過來的消息時,他正手裡把玩著一把出了鞘的寶劍,赤著頭光著腳,坐在汾河的岸邊,看著他的大兵們在岸邊忙碌。這時候他完全恢復了一個軍人的形象和本能,其心情和狀態只能用一個字來概括形容,爽!
趙璲沒有反對受降,只是給喜出望外的皇帝提了個醒——陛下,自古受降如臨敵,半夜進行,好像不那麼隆重正規吧。
所以,我只能繼續投靠契丹,絕不能投降宋朝。因為我對契丹來說,是一隻會不斷下出金蛋的雞,為了保護我,他們都會派大隊人馬過來拚命。我何樂而不為?大不了就再多交點保護費。至於錢,誰讓我統治下的人民都那麼能幹呢?
都是因為那座要命的汾河橋,上一次爭橋時把橋給弄散架了,趙匡胤派這些人去西寨邊上的樹林里砍木頭,結果聽到了戰鼓廝殺聲,這些雜牌居然就不要命地沖了過來……唉,劉繼業長嘆一聲,還有什麼話說?這就是宋軍的素質,聞戰而進,遇險不退,真是天下精兵。
怎麼樣?投降嗎?還不?
趙匡胤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實施了,太原城被壕溝和軍營所漸漸包圍。但是趙匡胤的神色卻越來越難看了。每天處理完從宋朝國內傳來的文件后,他都會縱馬馳上太原城外的那片高坡,長時間地看著太原城出神。
但是他卻忘了,契丹治下的燕雲十六州里漢人也占絕大多數,一樣非常能幹,契丹沒有理由相信,只有他劉繼元統治北漢才能給他們不斷進貢交錢吧!
但是這時說什麼都晚了,形勢要求趙匡胤必須退兵,而且必須得快——這時時機正好,北漢人不敢出來,契丹人還在等大部隊。這時不走,更待何時?而且在走時他為了給劉繼元再留下點深刻的印象,還順手牽羊帶走了太原城邊的一萬多戶居民。
這些消息都讓趙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這是上次那兩次勝仗的後遺症。契丹的國王剛換人,于情于理于利,從哪方面都丟不起這個臉,所以才會把南北兩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陣。這時候耶律烏珍到了還不開打,原因也非常的簡單。
現有的兵力足以消滅北漢所有的機動部隊,但是那要有一個前提,即北漢出城與宋軍野戰。如果要攻城,就必須得增兵。增兵,這真讓趙匡胤發愁。
實際上,就是人質。
人,只能憑著自己的心性和智慧生活,只能憑藉以往的經驗來對事情進行判斷和預測。
契丹人也亂了,這真是天賜良機……天賜不予,反受其咎!這麼多有利的條件加在一起,再不出兵,他還是趙匡胤嗎?更何況,南方的南唐、吳越、南漢這些國家都眼睜睜地看著哪,如果他連一個小小的北漢都奈何不了,這些已經臣服或者還在觀望的國家就都會跳出來造反!
但這樣還沒完,西城趙贊的主意打不成,北漢直接想到了宋朝的皇帝趙匡胤。又是一天夜裡,趙匡胤在自己的大營里睡不著覺想心事,突然聽見營寨之外有人大喊四個字。
突然而至的暴雨。能想象嗎?在開封與太原之間的北方平原上,在仍然是深冬季節,最為寒冷的2月份,趙匡胤的大軍剛剛走到了潞州區域,居然突然遇到了連綿不斷的大雨!
於是,噩夢上演。
但是讓趙匡胤泄氣的是,他的命令根本就沒法執行。理由很簡單,他的大兵們非常忙碌,太原四周,四座大營,每一座都雞飛狗跳,不得安寧,連命都快保不住了,還談什麼進攻?
但是同一個問題,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代表的意義是絕對不同的。就在整個太原都為近在咫尺的契丹騎兵集體發抖的時候,北漢第一名將劉繼業悄悄走到了劉繼元的身邊,小聲向他說了一些話。之後就見北漢國王突然間臉無人色,直勾勾地盯著劉繼業不說話,像是再不認識這個人。
來援兵了。這支人馬來得太快了,完全讓劉繼業措手不及,偷襲之前他嚴密地計算過,宋軍不可能有這樣快的援軍。
沒有什麼怎麼辦,事實上,事情已經結束了。就在劉繼元拿著趙匡胤的委任狀沉默不語的時候,這次奇襲北漢的計劃就已經徹底流產了。
這是合理的安排,不論怎樣,三個月之前的太原之戰已經證明了李繼勛等人至少可以做先頭部隊。
這時候相信每個北漢人都想到了一句老話——前門驅虎,後門進狼。危險是沒完沒了了,沒辦法,只好積極響應自己皇帝的號召,拿出所有的錢來,好打發這些契丹人上馬回家。
陳承昭不再多話,只是示意他向眼前看,再向左右看,再向遠方看……不停地看,突然間趙匡胤恍然大悟,縱聲狂笑!
隔天之後,為了滿足趙匡胤能就近觀賞,郭無為被用一條皮帶勒死在了太原的南城牆上。而讓人難過的是,他雖然死於反叛這個千真萬確的罪名,但是揭露他的居然變成了一個叫衛德貴的太監。
事情是這樣的,要說山西太原城,那可真是大,要圍著它挖出壕溝,還得又深又寬,深到人掉下去爬不上來,寬到戰馬都不能一躍而過,那是什麼樣的工程?而且還得蓋房子修堡壘,想想就讓人頭疼。但是不管怎樣,得先安家才能工作吧,於是,四座兵營就先成了建築工地。
城牆塌了,劉繼元的反應是立即全民籌錢,不管每家每戶在戰爭中已經損失了多少,家裡還剩下多少,馬上都交出來,不許私藏哪怕一個銅板!
宋朝人憤怒了,最後的結論是劉繼業嚴重欠揍,他這麼做,只能解釋為根本就沒把宋朝的大兵放在眼裡。那還等什麼?幹掉他!
別……別動,中……中箭了。而且讓他極度鬱悶的是,中箭的部位竟然是他的……腳底板。真是不知道當時他站在什麼位置,而那一箭到底是從哪兒射過來的。
自古引水灌城,威力何止勝過千萬之兵?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搞https://read.99csw.com糟的?趙匡胤百思不得其解,開始變得鬱悶,變得煩躁,變得看別人時眼神很是不對頭。
沒有了軍隊……就沒有了一切,連自己的國家都沒法保住。
嗯?什麼事?趙匡胤沒好氣地轉頭看了看,發現是左神武統軍陳承昭。
楊重貴的一生就這樣開始了。要怎樣說呢?縱觀他的一生,無論他走到哪裡,無論他怎樣盡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滿了坎坷和遺憾。他的一生之中,別說尊榮顯貴,就連起碼的尊嚴和生存,都要奮力抗爭。
趙匡胤連連眨眼,他很驚喜,但他實在不懂。
最折磨人的就是等待,這一夜無比的漫長。宋軍和城裡的北漢人刁斗相聞,卻再沒心情顧及眼前的敵人。他們都在盼望著北方的戰果。只不過區區百里開外,卻牽動著整個的戰局走向。
但是,契丹不會白白出兵,而北漢也不會白受欺負,它們順勢反攻宋朝。宋朝邊境上的晉、絳兩州城池都被攻破,城中財物人畜被一掠而空。
趙匡胤的神經一下子放鬆了,他苦笑了一下說——你們都是我親自訓練的,我知道你們都能以一當百(汝曹皆吾所訓練,無不一當百),所以才用你們衛護左右,我們休戚與共。我寧願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們去送死!(豈忍驅汝曹冒鋒刃,蹈必死之地乎!)
魏仁浦是和范質、王浦一起退出政治中心的,但有所不同,他一直都是趙匡胤的顧問。就在這一年的春節前後,趙匡胤設宴款待老臣,席間突然向魏仁浦微笑致意——為何不勸我進一杯酒?
但這是城牆外的哀嘆,很像是富得流油的財主對更大的財富流口水。可城裡面的人呢?生,還是死?已經到了必須選擇的時候。
事情到了這一步,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之前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深仇大恨,劉繼元在面對趙匡胤時一定要頑抗到底,死不投降?而對異族契丹人卻靠得緊緊的,任憑他們隨意地欺凌壓榨,敲骨吸髓都不在乎?
再下面的,就可以是列隊歡迎皇帝進城了……
消息傳出,舉國愕然。宋朝人真的搞不懂了,他們一向英明理智的皇帝到底是怎麼了?那個既貧瘠又狹小的北漢到底有什麼東西一直在誘惑著他?又或者是北漢哪裡招惹到他了,讓他必將滅之而後快?
只是一萬多戶百姓,這數字很大嗎?能讓劉繼元感到肉痛嗎?我們可以就此給劉繼元算一筆賬,就會知道這一萬多戶百姓對這時的北漢到底意味著什麼。
說現在,劉繼元盛怒之中,把劉繼業就地免職,但是等到宋軍真的兵臨城下,又馬上改變了主意,要劉繼業再次帶兵出城,命令是一定要守住太原城外的汾河橋,那樣才不至於被宋軍再次死死地圍困。
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是理智的。
但是不要急,他身邊仍然還站著幾十個人,一直都離他很近。人不多,但已經足夠堵住了他奔向不遠處宋軍大營的路。
這支契丹部隊躲過了宋軍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當他們出現的時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門外。他們沒有馬上發動攻擊,而是鳴鼓舉火,向城裡的劉繼元發送消息。這下子本就頑強不屈的北漢人更加有了底氣。
是陰差陽錯的失去了裡應外合的機會?還是說,有誰沒有儘力,把他給騙了?不,都不是。無論是李繼勛,還是侯霸榮、惠璘,又或者郭無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儘力了,堪稱盡職盡責。至於行動時間的不一致,那沒辦法,誰打仗也不能隨身帶著上帝。
面對皇帝特殊的榮寵,何繼筠仍舊沉默寡言,他接過碗來,幾口吃完,就此領兵出戰。但讓人目瞪口呆的是,他領出去的兵居然只有幾千人!
殿前司指揮使都虞侯趙廷翰率領殿前司諸班衛士叩頭請命——「願先登急擊以盡死力!」
於是魏仁浦離席上前,為天子上壽。兩人相隔極近時,趙匡胤突然發問——朕欲親征太原,如何?
出過氣之後,趙匡胤平靜了。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公開維護趙普了。在幾個月前,有幾個官更大的人,分別是樞密直學士馮瓚,綾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史李檝,合起伙來彈劾趙普貪臟枉法,要求把宰相處死。他的反應是,把這幾個人統統地押送到傳說中的流放聖地沙門島(到底這個地方有多經典,請參看《水滸傳》),並且遇赦不還,在那兒永久定居。
結果也和以前一樣,李懷忠中箭,不過沒死,他奄奄一息地被抬了回來。這時候,不管別人是什麼感受,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也就是趙匡胤本人的親兵衛隊再也坐不住了,接二連三的傷亡失敗,對別人產生的效果是驚愕和恐懼,可他們感到的是氣憤,是不服!是突然間跳起來去找趙匡胤。
沒辦法,這時正值四五月,是中國所有河流的水量最豐沛的季節,除了船,這時太原城下沒有更好的戰鬥工具了。宋軍在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的率領下駕著小船,再次沖向了南城門。老辦法,一把火點著了它,然後就近沖向城牆的缺口,完全複製了前些天的戰鬥過程。
奧妙何在?
再一次偷襲,選擇的時機仍然非常好,而且劉繼業為了增加機動性,這一次完全選用了騎兵,既是偷襲又是突擊。幾百名北漢的精銳騎兵疾風突進,瞬間殺到,党進營地的反應是立即慌亂,所有的宋朝大兵們一下子就都找不著北了。
消息傳進開封,大宋的皇帝趙匡胤驚怒交集,據說他本來就深紫色的臉膛變得顏色更深,至於那像是馬肝、牛肝、豬肝或者別的什麼東東就都很不好說了。而他在極度的憤怒之中,除了一些羞愧之外,並沒有怎樣後悔。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再回到三個月以前,面對那樣的機會,他仍然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哈哈哈……」李繼勛等人在太原城下縱聲狂笑。再沒有什麼比這更爽的了,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北漢江河日下,前後僅僅相差了三個月,就變得這樣不堪一擊!
這時候,「無敵將軍」又失敗了,他沒能把來犯的宋軍擋在國門之外,相反一路敗退,逃回都城。這都讓君王惱怒,讓敵人恥笑。可是要注意,一來他無敵的威名是在與契丹長年對抗中得來;二來,缺兵少將,難道要讓他真的以一敵萬,以自己一個人就搞定所有敵人?真的只有那樣才符合什麼該死的「無敵」之名?
來報捷的那個騎兵是何繼筠的兒子何承睿,他帶回了勝利的消息,但也帶來了他父親的憂慮。就在全軍的歡呼聲中,他向皇帝悄悄地報告,有另外一支契丹軍隊正從定州方向來襲,雖然離太原還遠,但是一定要注意。
老天在上,那怎麼會是一個活人的生活?
何繼筠,字化龍,祖籍太原,其父為後周大將何福進。有宋之後,官封建武軍節度使,為人深沉不苟言笑,在趙匡胤這次在汾河邊上突然宣召他之前,他已經戍邊近二十年。這次契丹人入侵的路徑石嶺關,正是他的防區。
就連他的名字,都要因為不同時期主人的名字而不斷避諱,他曾經叫楊重貴、楊重訓、楊重勛、楊崇貴,後來連自己的姓都沒法堅持保留,被徹底改名叫劉繼業,成了劉崇的乾兒子。可是由於年齡的關係,卻還要和劉崇的孫子輩的劉繼恩、劉繼元、劉繼文等同輩……但不管怎樣,他忠於每一個主人。
危難之中,才顯出了真正的勇敢。前武當山真人,現任北漢宰相郭無為大人突發神勇,他越眾而出,向劉繼元請命——單純的防守終定了失敗,請給我一千精兵,我要出城向宋軍挑戰!
前面李繼勛等人早就已經輕車熟路,沒費什麼力氣就再次攻到了太原城下了。太容易了些,讓人都產生了錯覺,是不是北漢已經徹底衰落了,宋朝的軍隊可以隨時隨地到它的國都中心來轉上一圈?而在進攻的途中也真的證實了這一點,北漢當時的第一名將劉繼業(請留意,他本姓楊),就在團柏谷被他們輕易擊敗。
這時候謎底揭開了,不用石守信,也不用高懷德,更不起用先朝老將張永德、符彥卿,大宋的第一戰將,真正百戰百勝,無往不利的人物就是趙匡胤本人!
不寒而慄,而且這些契丹人的數量還在急劇地增加著。幾天之後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也到了,帶來的後續部隊更加龐大。
其實這時候每個人都清楚了,不管勝負怎樣,戰局都已經註定有了結果,遙望沒有意義了,所應該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準備慶功大宴,犒勞勝利歸來的何繼筠;二,就是馬上向北集結隊伍,準備迎擊馬上就會到來的契丹!
說實話,雷德驤沒有私心,他很可能說出了當時許多人的心裡話,可他不僅選錯了時間,火氣更大到了硬是看不見趙匡胤此時手裡正提著那把著名的斧子,而且眼睛非常不懷好意地盯著他的大門牙。
趙匡胤在汾河岸邊緩緩地站了起來,手裡仍然提著那把出鞘的利劍,發出了指九_九_藏_書令——宣何繼筠。
這時候城裡頭的劉繼元信心卻更足了。理由是他的力量之源——契丹。與以往不同,這次契丹人的反應速度和趙匡胤親自統兵的力度成正比,沒等劉繼元喊救命,就先派了人來。
他以為他是皇帝,那麼他的高興就是全北漢的高興,他的新生就是全北漢的新生。可問題是,所有人都這麼想嗎?
重回戰場,生命重新變得酷烈而狂放,就在這時,他得到了他真正的敵人,契丹人來襲的戰報。突然之間,汾河河畔的風冷得讓人發抖,每一個記憶力健全的人,都會在腦海里浮現出近五十多年來,漢人在契丹的鐵蹄鋼刀下血肉橫飛的慘狀。不錯,他們都是精銳的戰士,但是精銳到什麼程度?能強過後周柴榮時期的猛將史彥超嗎?
之後他騎著馬登上了城外的一片高坡地,據說在那兒能俯視太原全城。就在那兒,他對部下說,去給我找幾萬個農民工來,至於是回大宋找,還是在北漢就地取材,你們自己決定。但我要快。我要圍著太原城的護城河再挖一條大壕溝,然後再去砍木頭,在壕溝之外蓋四座兵營。記著,那是給你們自己住的,蓋的好壞,你們自己監工。
非常遺憾,忠,這是他最為人所樂道的美德,但從個人命運的角度上來說,這是他一生不幸的最大根源。
很好,面對眾多的質疑,趙匡胤非常滿意。要的就是這樣,如果連他自己的子民都不理解的話,那麼相信北漢以及該死的契丹就更加預料不到了吧。尤其是在它們剛剛佔了大便宜,而宋朝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時候。
就在這個時期,局勢突然變化,無論是趙匡胤還是劉繼元,他們的目光都突然轉向了北方。契丹……無論你是喜歡它,還是憎恨它,都絕對無法抹殺它的一個重要的國家性格——守信,尤其在它答應出兵攻擊的時候。
而他自己……不要想了,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呢,要記住,他得「不斷」地偷襲——該死的,偷襲還得不斷!但是,他劉繼業就是要百分之百地執行。
劉繼業,本姓楊,名重貴。祖居麟州,後來他定居於太原,所以宋代史書中一般稱他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親叫楊信,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亂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馬,就地佔領故鄉,自稱刺史。但楊信雖強,也只是一方人物,無論是後漢、後周、北漢,哪一方興起,他就得歸附哪裡。在後漢時,他被迫派自己的長子楊重貴,到後漢大將劉崇的太原城聽令。
難道真的要在太原城下無休止地消耗,直到不得不退,或者哪怕獲勝,也會損失慘重,得不償失嗎?趙匡胤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但仍然毫無辦法……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在他身邊輕聲慢氣地問了一句——陛下,有件事似乎很奇怪。
所以,他才能接著說出來下面這句在正史里都能查出來的話——幹嗎要拿一座孤城來對抗百萬雄師?(奈何以孤城抗百萬之師乎)聲音據說是相當的響亮,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聽清。
一來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軫到達;二來也是因為他們的對手是趙匡胤本人。但相持註定了是短暫的,擺在趙匡胤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趁其孤單,馬上攻擊;另一個,就是立即後撤。
但趙匡胤決心已定,不僅一意孤行,而且還徵發魏仁浦隨軍參贊。這一年魏仁浦已經五十九歲了,在古代已經是老齡了,但趙匡胤看中了他的經驗。魏仁浦是與眾不同的,雖然他的鼎盛時期也不過是後周三大宰相之末,但是郭威起兵反後漢、柴榮攻伐北漢,甚至最初的高平之戰,魏仁浦都在生死關頭站在皇帝的身邊,甚至有記載,當柴榮在巴公原上身陷絕境時,還是魏仁浦提醒了他必須「出陣西殊死戰」,才挽回了已經崩潰的戰局……一切的一切,都顯示出趙匡胤對此次北伐必勝的決心。
那天晚上趙匡胤站在漆黑的露天地里,被周圍無數雙眼睛盯著不停地看,似乎每一個人都在向他搖頭——唉,這樣就被騙了?還鄭重其事地準備受降……想贏都想瘋了吧!
成群結隊的宋軍往南城集結,連趙匡胤本人也親自督戰。北漢人會射箭,那很好,趙匡胤命令把攻城用的強弓硬弩安裝到小船上,舉起大盾牌,劃到城牆邊,抵近射擊,先把北漢的射手全部消滅搞定,然後第二梯隊馬上衝上去搶佔城牆。
第一,北漢的國勢更加不穩。新皇帝劉繼元在折騰,聽說他殺了不少的國親國威,外加大臣,搞得北漢人人自危。可絕妙的是郭無為卻還活著,而且仍然是高官顯赫,位極人臣。這就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有機可乘。
下面發生的事情,就是對趙匡胤這次輕舉妄動的懲罰。在當年的11月,北漢的援軍終於到了,契丹鐵騎像鋼鐵的洪流一樣,從更加寒冷的北方席捲而來。圍城不下,早已經失去銳氣的宋軍急速後撤,盡量避免接戰,終於全軍而還。
這不知是對郭無為的揶揄,還是對劉繼元本人的嘲弄,就因為一個養在深宮裡的太監的密報,就把一國的宰相殺了?還在他剛剛領兵想為國征戰的時候?
至此,援助北漢的契丹軍隊還沒有到達太原城下,就被宋軍趕回了本國。戰爭的重點重新回到了太原城下,趙匡胤和他的士兵們的信心空前地高漲,他們後撤騰出了一塊乾淨的開闊地,在那兒把石嶺關帶回來的一千余顆契丹人的人頭整齊碼放,讓城上的北漢人看得清清楚楚。
就這樣,汾河橋變成了血紅色的地獄,當不甘失敗的劉繼元不得不在城裡傳令退兵時,在橋邊已經倒下了一千多具北漢士兵的屍體。而殺敵人一千自傷八百,宋朝的損失也可想而知。
一個問題——你喜歡阿喀硫斯,還是赫克托爾?
劉繼元放心了,這就算死裡逃生了,沒事了……好,明天大擺宴席,慶祝新生。可是劉繼元想錯了,他和古往今來所有的當權者一樣,都犯了一個想當然式的大錯誤。
於是劉繼元就本著自己是只專為契丹人下金蛋的雞的基礎立國理論,去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他把從自己子民那裡搜刮來的錢,都交給了契丹南北兩院大王,讓他們可以不必再動刀槍,就能金銀財寶馱馬背,哼著小曲把家回。
契丹人來了,他們突然從石嶺關出現,殺向了自後周世宗皇帝柴榮之後最強勢的皇帝趙匡胤。那麼趙匡胤會是誰?是被契丹輕易滅國的石重貴、李從珂,還是大敗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後唐庄宗皇帝李存勗?
一個在出兵之前就反覆思量的問題再一次浮現出來——得到北漢真的是這麼重要嗎?難道要用宋朝軍隊中所有精華的生命去換取嗎?
其實說擊敗都有些誇張了,當時劉繼業派出了幾百個騎兵巡邏偵察,結果李繼勛的大隊人馬剛一露面,這些巡邏兵立即舉手投降。宋軍當時就樂了,這就是北漢的精銳?這就是劉繼業手下的兵?劉繼業就是那個「無敵將軍」?要笑死人了,大傢伙兒還等什麼?還不快衝上去見識一下無敵將軍到底長什麼樣!
郭無為的路終於走到盡頭了,只是片刻之後,他就又回到了太原城裡,劉繼元還在延夏門上等著他。兩人再次見面,一個還是北漢的國王,另一個,再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了。
只求能暫緩一下城牆部位的壓力而已,但就是這樣,他們付出的代價都是超級巨大的。因為他們百密一疏,忘了趙贊的腳底板在前兩天才被他們射了一箭,他疼啊,他恨,所以他睡不著覺……這註定了他的反應比任何時候都迅速兇狠。
在太原城裡,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似乎通過近距離觀賞了郭無為的死亡之後,每個人的心都和劉繼元貼得更近了。其表現是鬥志突然飆升,在又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太原的西城門悄悄地打開,黑黝黝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從城裡殺了出來。
趙匡胤大笑,不僅沒殺他,還賞了他一身新衣服,打發他逃命去了(帝笑,給衣服縱之)。
天哪,劉繼元竟然投降了……吁——宋朝人都驚喜得快要虛脫了,不過想想也對,他們都快累垮了,劉繼元他們還能好嗎?只有比他們更慘……投降,也在情理之中。
一聲巨響之後,汾河改道了,只在片刻之後,太原城就變成了一片汪洋。
但每一個人還是向北遙望。終於,北方出現了一個黑影,那是個疾馳的騎兵,由遠及近,但還是看不清楚。趙匡胤再也無法忍耐,他命令迎上去,馬上問出消息。
何況,太原不比河中和壽州,后兩處不過是一方重鎮,而這裏,卻是一國之都。在趙匡胤的眼前,太原城和他的軍隊都一目了然,不管他凝視多久,實力的對比都不會有絲毫改變……而且,還要再加上契丹。這時候,兩個本來已經不被考慮的字就不由自主地浮現了出來——增兵。
間諜的回答讓他龍心大悅——太原的老百姓苦啊,都盼著你呢,白天黑夜地等,都罵你為啥來得這麼慢!(https://read.99csw.com城中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車駕,恨其遲耳。)
何況,據可靠情報,党進還是個行為特糙,而且喝酒誤事的粗人。就這樣,劉繼業把再次「偷襲」的目標定在党進的身上。老天作證,這一次可不是他的運氣不好,而實在是他自找的。党進嘛……是糙了點,而且真的喜歡喝幾杯,平時也很粗心大意,尤其好開玩笑,沒什麼軍紀。只不過……他是張飛。
但是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北漢的西城門悄悄地打開了,一隊人馬悄無聲息地摸了出來,人人手提刀劍,眼露凶光。沒想到吧?開戰以來哪怕一次勝仗都沒贏過的北漢居然還敢出兵偷襲!
戰局瞬息萬變,前面的曹彬、党進已經深入了北漢國境。怎麼辦?趙匡胤還能沉得住氣,他那些虎狼之性的部下們卻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在大雨里四下亂竄,沒事找事,幾天之後居然給趙匡胤抓來了一個北漢的姦細。
但是在國王的心裏,國與國王是一回事嗎?國王會為了國家來犧牲自己甚至壓抑一下自己嗎?或許有過,但是,那樣罕見的動物既不是這時的劉繼元,也不是此後三百余年裡的趙姓官家。
但是無情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偷襲,只能是攻其不備,不然就變成了以弱攻強。這支部隊來得這樣快,只能說明是精銳中的精銳。沒辦法,只有立即後退了。
為了證明,他再次發起進攻,然後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他惱羞成怒,一把火把太原的南城門給點著了。我就不信這個邪了,一個通道不行,我再開一個行不行?之後的情景相當罕見壯觀,為血腥的戰場塗上了一層炫爛迷人的美妙色彩,只見一片汪洋大水之中火光衝天而起,水火相映,晶紅蔚藍。太原城的南城門就此慢慢倒塌。
第二,在他自己這一方,巨大的潛力還沒有挖掘。首先是再次出兵由誰挂帥。李繼勛?不,他已經被證明很強,能迅速突破北漢防禦體系,直逼太原城下。但是卻仍然不達標,他不能攻下太原城,也沒能頂住契丹人。那麼派誰?慕容延釗、韓令坤都死了,讓契丹人膽寒的符彥卿已經老了,那麼派離職退休的石守信或者曾經的妹夫高懷德(那位拿擀麵杖掄趙匡胤的公主閣下這時已經死了,她死後宋朝就收回了高懷德的駙馬身份)重操舊業?還是起用殺人成性的王全斌?不,都不行。趙匡胤在獨自無人時向北方微微地冷笑,笑容里有說不出的驕傲和冷酷——我要派出宋朝真正的第一戰將,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論敵人是誰,在他面前都只有失敗!
鐵騎飛掠,片刻之後全軍歡呼!
第三,這就是最大的原因了。就在這幾個月里,那個前面提到過的比趙匡胤的地位和權勢更高的人突然死了。這個人不是趙匡胤的哪位親戚長輩,而是契丹的皇帝耶律述律。
但是當然了,趙匡胤到底不是終結者朱溫,一會兒之後,他就收回了死刑命令,只以擅闖講武殿之罪把雷德驤罷官了事。
這真是空前的勇敢,但每個人的心裏都有答案。能贏嗎?一千個士兵就想打退趙匡胤?守城的兵力本就不夠了,還要再浪費嗎?可不知道劉繼元是怎麼考慮的,他居然同意了。還派出了太原城裡最強的將領,劉繼業和郭守斌一起陪著郭無為出戰。
箭來箭往,沒完沒了,宋軍里的猛人們再也按捺不住,先是內外馬步軍都軍頭王廷義惡性勃發,抓過一面大鼓,一頓狠敲,之後把盔甲一把扯掉扔到一邊,跳上小船直奔城牆,結果對面滿天飛蝗一般的箭雨中,一箭正中他的腦袋……下一個是更加有名的殿前都指揮使都虞侯石漢卿,這時的宋軍是極其勇悍的,面對危險,每個人都敢像當年趙匡胤跳下壽州城的護城河時那樣對著死神齜牙。但他的結果和王廷義一樣,中箭之後栽下了船,被洪水沖走淹死。
勝利——!難以置信的輝煌勝利——!何繼筠在石嶺關列陣,在陽曲縣之北與契丹遭遇,一場激戰,居然生擒契丹武州刺史王彥符、俘虜百餘人、戰馬七百余匹,另外還帶回了一千多顆契丹的人頭。
還等什麼?攻城!要趕在皇帝陛下抵達之前就把太原城攻下來,把三個月以前就該幹完的活兒辦利索了!這樣才能顯出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無敵將軍」。
這還是一個國家嗎?知道趙匡胤帶走那一萬多戶居民能讓劉繼元多心疼了吧?
這就是趙匡胤的那一千萬精兵,請重溫那天陳承昭向趙匡胤所說的那句原話——「陛下自有千萬精兵在左右,何不用也?」
當雷德驤被拖走時,大殿里還迴響著大宋官家的怒吼——「鼎鐺猶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雨大到了連當時漢族軍隊中最精銳的宋朝禁軍主戰軍團都無法正常行軍,被迫整整停留了十八天。
公元969年2月,剛剛才從北漢退兵近三個月,宋朝皇帝趙匡胤就再次出兵。這次出兵註定了要震驚當時,因為自從建國之初平定「二李」之後,就再也沒有親臨沙場的皇帝居然御駕親征,要以傾國之力來徹底蕩平北方的敵國。
想法之後,行動如下:
劉繼業遠遠地回答說我的馬蹄子傷了,就在剛才。現在必須得回城去,不然馬會很難受的……然後他就帶著一部分人先走了。
可就是這個時候,仍然有人頂風作案,一定要挑釁趙匡胤忍耐力的極限。這個人叫雷德驤,是屯田員外郎,並責受商州司戶參軍。這位雷先生人如其名,十足一個地道的霹靂火,他有一天不等引見,就直接闖進講武殿找趙匡胤本人說話,而且「辭氣俱厲」。
但是沒人會相信當天晚上劉繼元真的滿懷投降誠意而來,只是因為趙匡胤沒有在第一時間親自歡迎就失望地回城了吧!
可問題是,這些錢並不是用來搶修城牆的,而是送給城外面那些契丹人的。
這四個字讓宋營里所有聽見的人都蹦了起來,做出了同一個動作——豎起耳朵,再聽一次,這不是真的……一定是整天想這事,都弄出幻聽了!
趙匡胤如獲至寶,要說他一點不急那鬼都不信!他立即親自審問這個倒霉的間諜,北漢國內,具體到太原城裡,這時候到底怎樣了?
這樣來解釋劉繼元是不是有些靠譜?
趙匡胤凝視著眼前的太原,他的腦海里出現的是二十一年前的河中城,以及十一年前的壽州城。這是他所親身經歷過的圍城之戰,當年的郭威和柴榮,一個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徹底圍困,一個動用了數十萬民夫日夜攻打……這兩樣,他能做到哪些?
那麼請看劉繼業。
必須得他親臨戰場了,遍視宋廷滿朝文武,除了他本人以外,還誰有信心且有能力面對契丹戰而勝之?契丹……趙匡胤默默地在心裏念著這個異族死敵的名字,開始了分兵派將。
那麼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為什麼會失敗的?
這個計劃怎麼樣?真是相當的大胆。那麼這個計劃可行嗎?就不好說了。但是拋開成功失敗,單純點只說說劉繼業這個願望的純真美好程度,那可……真是一相情願啊。
攻還是退?趙匡胤的心變得極端的平靜。除了眼前的強敵,他更加註意到了另一個致命的不利因素。時間,從出兵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個月,師老兵疲,後繼乏力……曾經也是一個大兵的趙匡胤,比十年之後的那位「天才」皇帝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士兵們先是愕然,接著都哭了。這時的趙匡胤不再是皇帝,也不是將軍,而是比他們年長二十余年的叔伯長輩。他的理智,把所有人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而且再次拉近了與自己士兵之間的距離。但是,無論是由衷的感動,還是精明的計算,在這種溫馨感人的氣氛里,一片衝天殺氣也就此都消散了。
於是一聲吶喊殺進去,滿天火光衝起來……偷襲開始。
於是,趙匡胤下令,所有的衛士都穿好盔甲拔出刀,打開寨門,準備受降儀式。但突然有人叫停,給這個萬眾歡樂的時刻夾雜了點雜音。是宋營里的八作使趙璲。
形勢大好,形勢比上次在趙贊的營地里還好!劉繼業精神大振,看來成功有望……然後他就突然發現有一個異常高大魁偉的壯漢從亂成一鍋粥的宋兵里沖了出來,直接向他殺了過來。
結果是慘烈的,怒不可遏的趙匡胤手起一斧,正中目標。由於手法已經熟練,不是第一次操作,控制的範圍非常精確,雷先生上牙膛的兩顆門牙不翼而飛。就這樣趙匡胤的氣還沒消。他下令,把這個擅自對他大喊大叫的傢伙拖出去,直接交給趙普,把他砍了!
第二天,劉繼元在請客現場擺好了酒菜,笑容滿面地等待著臣子們向他祝賀。可是迎接他的是一陣聲嘶力歇的號啕大哭,有一個人一邊哭著一邊喊著一邊居然拔出了佩劍,在皇帝和文武百官面前就要表演自殺。
這樣做看起來很昏君是嗎?哼,趙匡胤冷笑,既然在這些人的眼睛里趙普是個贓官https://read.99csw.com,那麼很可能他也就是個昏君了。君臣勾結,禍國殃民……好啊,可是你們不知道,接下來我作出的這個決定,才真的是一意孤行,不管你們的死活呢!
公元969年,註定了是一個刀兵四起,兇殺惡鬥的年頭,首先天時就不正。趙匡胤在2月份起兵時,被突如其來的暴雨摁住,一連洗了十八天的冷水澡。而剛到了4月,山西境內的天氣竟然熱得連單衣都穿不住了。
這種想法很快就在宋營中達成了共識,包括見多識廣,以理智沉穩著稱的趙匡胤。
出戰選擇在一個標準的偷襲之夜,史稱「夜雨晦冥」,北漢國王劉繼元親自登上太原城北的延夏門送這些勇士出城,而且久久不願離去。郭無為帶著人馬出了城,走到北橋,他停下了馬,他要所有的戰將都到他身邊來,說有機密的事要和他們商量。
他為國為民甚至為民族都考慮到了,可就是忘了為他的國王也考慮一下。深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忠臣以忠於國忠於君忠於民為榮,以自己的本心推及他偉大的國王時,也會想當然地以為比他更了不起的國王必定更忠,於是就總以自己之心去度國王之腹。
於是宋軍一擁而上,結果就一路馬不停蹄直接衝到了終點站——北漢都城太原城下。而且,很快他們就知道了,一直跑在他們前邊,怎麼追也追不上的「無敵將軍」剛剛逃進了太原城,就被自己的皇帝劉繼元給解職查辦了。
趙匡胤輕輕地搖了搖頭,有時候堅定和固執真的很像。那好吧,他傳令給陳承昭,我不是早就在這兒駐紮了一千多萬名的精兵嗎?派他們上場吧……
糟了,哪裡出事不好,非得是南城……那裡是猛人党進的地盤。党進一見大喜,真是喜從天降,這明明是老天照顧他,讓他去立頭功!
北漢在劉崇立國的時候,有十一州之地,作為國家來說是標準的「地狹民少」,而且國計民生在那時就到了可以隨時審請救災款的邊緣。以他們的宰相大人為例,一年的工資居然只有銅錢……別害怕,是一百貫;而位高權重的節度使大人們就更加的凄慘,居然是三十貫!
但是這些都與劉繼業挨不上邊,他接受的命令就是不斷地偷襲。請注意,是「不斷」地偷襲。首先,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是西門外的趙贊。理由簡單而正確,李繼勛、曹彬、党進、趙贊,其中趙贊的名氣最小,實力和經驗也相應地最弱,不找他找誰?
但是皇帝猶豫了,憤怒不像忌恨,它註定了只在短時間內強烈爆發。隨著李懷忠和大批的戰士死傷狼藉,他的心一邊在權衡利弊得失,一邊在逐漸冷卻。
這充其量不過是危險過後的一個感嘆號,真正的危險和機遇都在這時才剛剛出現。
主將如此,士兵的傷亡可想而知了,可緊接著就發生了一件更驚人的事。這時太原城裡也都是水了,突然在水裡漂出了一個空前巨大的草堆!這草堆一邊抵擋著宋軍射過來的箭,一邊緩緩推進,宋朝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草堆居然把城牆的豁口給堵住了!
熱辣辣的陽光直射下來,照在他白皙細膩的腳部皮膚上……真是久違了,酷烈的陽光和冰冷的刀劍,還有身邊一大群一大群和他一樣赤膊精壯的士兵,這些才是他生命核心裏不可或缺的東西。而那些嘰嘰歪歪的腐儒酸丁,這時候終於離他遠一點了……想想吧,他曾在一個又悶又熱的夏天晚上,在便殿接見大臣,就因為沒穿正經禮服,那位仁兄就死活不進殿說事,直到他穿戴整齊,才勉強進門。
沒法不佩服那位開國皇帝劉崇了吧?在這種民生基礎之上,他還沒完沒了地向後周開戰,想想他每一次失敗之後,都扔下了堆積如山的軍用物資和糧草給養空身往太原老家跑,北漢那點可憐的家底就是這樣被他迅速敗光的。
汾河,前面提過的在太原城邊靜靜流過的黃河第二大支流,隨著趙匡胤的一聲令下,突然之間向北漢人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歷史記載,趙匡胤把他叫來之後,兩人秘密地商議了一會兒,說了什麼沒人知道。然後何繼筠就領兵出發。當時天很熱,趙匡胤命人特意做了一碗麻醬粉,親手遞給了何繼筠,只說了一句話——明天中午,我等你的好消息!(翌日亭午,俟卿捷奏至也!)
「郭守斌,郭守斌呢?」郭無為再叫。
劉繼業是這樣對他說的——陛下,現在是個天大的好機會,能讓您長享富貴,而且我們山西人也從此安全。一切都只看您敢不敢做。您看到城外的那些契丹人了嗎?說是來救我們的,可是契丹人既貪婪又沒信義,以後終究會滅亡我們。現在不如趁他們沒有防備,由我帶人殺出去,一定大勝。然後至少光戰馬就能搶到數萬匹,再以後……我們不如回歸中原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平安。
沒有人敢勸,更不敢攔,因為這是已經又當上了宰相的郭無為。
雖然他也極其英勇善戰,但是終究敵不過半人半神的阿喀硫斯,被殺死後還被拖在戰車後面,繞城侮辱……但這有損於他勇士的英名嗎?在荷馬的史詩中,不斷地看到他與敵軍中最強悍的主將作戰,不斷倒地,不斷站起,一次次重回戰場。也許會有人笑他不自量力,但是,他背後的特洛亞城裡有他的父母妻兒,不容許他後退妥協……他是失敗者,是被殺者,是徒勞者,但是,他不是一位英雄嗎?
但後面發生的事情表明,這個命大的姦細可真是個機靈鬼,懂得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結結實實地擺了趙匡胤一道。但是在當時,趙匡胤還是被大大地鼓舞了,他命令,趁著雨勢變小,馬上起程,儘快趕上前方的曹彬、党進還有李繼勛,儘快突入北漢的國境。
但是事後他咬牙切齒地了解到,這支救了趙贊,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的軍隊居然是一支半勞力半工兵的雜牌軍!
一語驚醒夢中人,看來做任何事都不能只盯著眼前的這塊方寸之地。好了,當趙匡胤收回了遠望的目光,再次聚攏到眼前的太原城時,它已經不存在了,已經被他夷為平地。
那麼現在軍中還有誰?慕容、韓、石、高這些威名赫赫的百戰良將都不在這裏,唯一叫得響的名字就是趙匡胤本人。他自己在親征中降格為將,親自帶兵迎上去嗎?
不必一盆冷水,趙匡胤恢復冷靜只需要一杯冷水就足夠了。他點了點頭,讓人到外面去問問,結果一切就沒了下文。
但是,僅僅是……眼看著。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一個人自殺需要多少時間?在他手裡拿著劍,往自己脖子上比劃的時候?似乎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太長吧,不過是一揮手。但是郭無為的自殺就比較詭異,劍和脖子之間似乎非常的遙遠,遠到了容許他的皇帝劉繼元走下了台階,再接近他,還有充裕的時間奪下他的劍,再拉著他走回主席台。這期間,他居然一直都活著。
然後一切就都不可收拾了,沒有人能擋得住党進,被偷襲的党進怒不可遏,他一直把劉繼業趕出了自己的營地,再追向了太原城,到了城邊還不肯罷休,逼得劉繼業跳進了護城河,游到了對岸,由太原城頭上順下來一個大籮筐才拉了上去,直到這時,党進才悻悻然一步三回頭地回了自己的營盤。
首先要提一下汾河。「汾」,本身就是大的意思。它有七百一十公里長,在太原境內橫貫南北,足有一百多公里。怎麼樣?相當的大了吧,看來無論是民用,還是商用,或者別的什麼用,都足夠了……請原諒我有些啰嗦,但為了說明白這段歷史,汾河就必須先有個交代。
此時劉繼業的心情是悲涼的,他什麼都懂,但他只能出兵決戰。其原因和遭遇與他十七年之後如出一轍。因為他忠,因為他無條件服從,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埋伏,一定會失敗,一定會敗到不可收拾、全軍覆沒,他都會服從命令,沖向數倍于已甚至數十倍於己的敵人!
這是件很遺憾的事,不管漢人承不承認,或者心裏會怎麼想,一個事實無情地存在著——從宋朝立國開始的那一天,契丹就比它大,直到北宋和它相繼滅亡時也一樣。翻閱歷史,與五代同始,與北宋同終的契丹是當年亞洲大陸上的第一大國,這無可爭議。而貴為最大帝國皇帝的耶律述律的生活就比趙匡胤幸福得太多了,此人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跡是無數次的宴飲、圍獵,以及聽信女巫的鬼話,殺人取膽做長生藥,還有哪怕君臣奏對時一點點的小失誤,就加以砲烙、鐵梳、手刃刺之,斬擊射燎,斷手足,折腰脛,划口破齒,棄屍於野等等非人的刑罰。每當看到這些,我都懷疑這是不是痛恨契丹的宋朝史官們在誇大其詞,但是無情的歷史證明了這些肯定都是真的,因為契丹人也沒法忍受這樣的暴虐之君了。《遼史》記載,耶律述律在又一次圍獵縱飲之後,被他的近侍、廚子,還有他的美容師所殺。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效果良好read•99csw.com,畢竟這是北漢的第一次偷襲,宋朝人措手不及,一時之間真的被打蒙了。但是要特彆強調的是,趙匡胤時期的宋軍絕對不能和後期人們印象中的宋軍畫等號,這是一支既保持了五代時的兇悍善戰,又多出了嚴明的軍紀的隊伍。他們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尤其是步軍都虞候趙贊本人,他第一時間衝出營房,來到了戰場。只不過非常非常的遺憾,這天晚上似乎註定了是他的倒霉日子,黑暗中亂箭紛飛,刀槍無眼,他突然間號叫了一聲,倒了下去。
他說,宰相趙普是個地道的混賬東西,長期橫行不法,看中了百姓房屋就強買強賣,而且收受賄賂,要求趙匡胤秉公執法,把趙普罷免。
所以,必須出兵,必須獲勝,必須全勝!
那麼,第二個目標是誰呢?趙贊那兒剛剛去過,再去是不合適了;李繼勛?不,那是上次的主帥,這次也是僅次於趙匡胤本人的行營前軍都部署,到那兒去註定了沒有好果子吃;那麼是曹彬?也不行吧,曹彬至少是個謹慎人,而且他剛剛偷襲過了一次,曹彬那兒要是沒有防備才真是見了鬼呢……就剩下一個党進了,只能是他了。
最後他命令——四面圍困,各自負責。李繼勛在城東;趙贊在城西;曹彬在城北;城南的是党進。從即日起,開始攻城!
要說偷襲,這可真是大有學問的一招。不知道在外國是怎麼樣的,在我們中國,只要翻開史書,或者每一本經典的章回小說,都充滿了千篇一律,百用不厭的——偷襲。即白天你死我活怎麼打都沒結果,那麼就半夜裡拼著不睡覺,給馬和自己的嘴上都堵好了東西,趁著黑殺進對方的營地……然後就此勝利。當然更高一級的是被偷襲的一方,早就預先挖好了大坑,然後等著敵人半夜三更來往裡跳。據說當敵人真的掉進坑裡時那是非常的讓人享受。
負責此項水利工程的陳承昭顯然是位行家裡手,他從趙匡胤站在高坡上縱聲大笑那天起,就一直在修築堤壩,囤積洪水,這時候鬱積多時的洪水突然破堤衝出,水勢強大到了一下子就把太原南城的一段城牆衝倒。
雖然這隻是標準工資,不包括各種福利,但是水平怎樣,可想而知了。就這樣,還要每年向契丹上交十萬貫的保護費,而契丹人還會不定時地縱兵搶掠。
鬱悶吧?這就是劉繼元跟他死去的哥哥劉繼恩請臣子們喝酒的結果,一個在酒局之後被郭無為要了命;一個在開喝之前被郭無為攪了局。但就是這樣,郭無為卻仍然還是北漢的宰相!
他的特點幾乎和張飛一模一樣——平時搗亂,關鍵時刻清醒,而且,他的戰鬥力極其強悍!就這麼幾個稍微特殊的亮點,就讓劉繼業真正徹底地栽了個大跟頭。
他招呼手下的大兵跳上了早就預備好的小船,直奔城牆的缺口。這時候的事情就需要有創造性的頭腦才能理解並實施的了。首先,划著小船就能進太原,這在以前能想象嗎?再次,這個時候還有人能相信北漢的都城不會就此陷落嗎?
一定要幹掉北漢,趙匡胤有N個理由支持他這麼做,他總結了上次出兵失敗的教訓后,也得出了再次出兵一定必勝的結論,其理論依據如下:
而且,這支部隊的首領級別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烏珍!並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也已經出動,馬上就會到達。
緊張過後的趙匡胤微微一笑,似乎他並不在意。果然,只是十幾天之後,就又有捷報傳來,他當年的義社十兄弟之一,曾任禁軍殿前都指揮使的韓重贇在定州方向重創來犯的契丹人,不僅將對方擊敗,還徹底將之逐出漢地。
當天晚上,宋軍的攻城戰具完好無損,北漢人扔下了一萬多具屍體狼狽回城。
而北漢人賴以生存的太原城牆卻在排水之後突然大片崩塌了。斯情斯景,歷史上所記載的那個契丹使者韓知范的驚嘆就不值一提了,那不過就是說宋朝人還是不懂得怎樣以水浸城,要是先泡一下,再晾一晾,太原城牆就會變成泡了牛奶的餅乾,一腳就可以直接踹倒(若知先浸而後涸,則並人無類矣)。
到了第二天,連趙匡胤本人都沉不住氣了,臨近午時,他親自登上了高坡向北方遙望——勝負到底如何?
常識告訴我們,兩者都不會。可是現在党進已經真的率兵操舟殺到了城牆的缺口,但是他馬上就被一陣空前密集的箭雨給射了回來。回來之後,党進就變得有些神情恍惚,剛才是真的嗎?連契丹人都被打敗了,城牆也被沖塌了,北漢人還在頑抗?剛才這陣箭雨是不是幻覺?
至於必將出現的契丹,他反而一點都沒有安排。這讓很多人不安,但面對親政已經將近十年的開國皇帝,每一個臣子都只能默默地遵令執行。就連本來不贊同他出兵北漢的前宰相魏仁浦都一樣。
在當年汾河的滔滔洪水之中,宋朝的士兵們漸漸地冷卻了,一個不祥的預感在他們心底里慢慢地升起。太原城,難道真的沒法攻破了嗎?
史彥超,就是在柴榮攻打太原時,阻截增援北漢的契丹人陣亡的。
陳承昭的臉上帶著些許稍微神秘的微笑,很小心地問——是這樣,陛下,您早有千萬雄兵就在此地,可您為什麼不用呢?
歷史可以作證,上面的評語有問題嗎?這一年,從普通一兵起家的皇帝已經四十三歲了,經驗、精力、智慧都已經均衡地達到了巔峰,他充滿了信心,也極其地理智。御駕親征並不是他靜極思動,殺心難遏,而是他清晰地意識到,北漢雖弱小,但契丹是他真正的勁敵。
趙匡胤決定不顧一切,踢開所有的反對者,再次出兵,目標仍然是北漢!
來的是一個使者,名叫韓知范,他搶在了趙匡胤大軍合圍之前,悄悄在夜裡溜進了太原城。他帶來了兩樣東西,一個是契丹新皇帝給北漢的冊封,再次承認劉繼元的身份是皇帝;至於另一個,那就更加的激動人心——契丹的援軍已經在路上了,馬上就到!根本就不必擔心什麼宋朝皇帝的御駕親征,歷史已經無數次地證明過了,契丹鐵騎的面前人人平等,個個都得喊救命!
這決不是吹牛,歷史可以作證,這個人真的是百戰百勝!至少在這次以前……
無敵的古希臘勇士阿喀硫斯被傳頌千古,因為他戰無不勝,而且為朋友復讎,殺死了敵方特洛亞的王子赫克托爾……那麼赫克托爾呢?
但不管怎樣,這一箭讓宋軍再也不看見主將了。你總不能要求趙贊這個部位中了箭,還能威武雄壯地站著指揮吧?就是這麼的該死,劉繼業趁機衝殺,眼看著宋軍的西門大營就此完蛋。
北漢就此平安無事,繼續苟延殘喘。
大宋皇帝趙匡胤駕臨太原城下時,已經城如孤島,戰陣如雲,太原城被再次圍得水泄不通。趙匡胤看著巍峨壯觀的太原城,再看看血肉狼藉的汾河橋,覺得很是滿意,這一切都表明,他手下人的工作還是賣力氣的。
這個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這時候每個太原人只要推開自己的家門,不必站在院子里,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城外面成群成片的契丹騎兵。他們都明白,相對地,城外面的那些契丹騎兵也能每時每刻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
然後劉鈞就只能慘淡經營了,他後面的劉繼恩、劉繼元又被趙匡胤雪上加霜。這時宋軍從太原城下退兵之後,北漢全國十一州之內只剩下了軍兵三萬人,人口約三萬五千戶!
按說這樣的命令和步驟都非常正確吧,應該管用了。可是歷史再一次證明,勝利有時就是不講道理的。它就像愛情,要有驚喜,才會刺|激。而刺|激趙匡胤的事一件接一件地發生了。
話說城裡城外千百萬人同時欣賞了郭無為被活活勒死的現場表演之後,每一個人都對今後還要怎樣生活有了進一步的想法。
可惜這次連回答他的人都沒有。史稱「守斌迷失道,呼之不獲」。之後就在他的面前,一大群一大群的士兵轉回身往太原城裡走,再沒人看他一眼。
有的人拒絕再玩了。比如北漢一方的嵐州刺史趙宏,本來就被宋軍圍困,這時候被郭無為的例子所震撼,覺得前途實在「無亮」,而且聽說趙匡胤那邊幾乎從來沒殺過大臣,於是決定主動投降。在他的感召之下,北漢太原附近的州縣不斷有人向趙宋投降。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這就是那天晚上趙匡胤心靈的真實寫照,而且馬上就變成了宋軍的具體行動。
汾河橋就是當年出入太原的重要通道。這時宋朝的人馬熟門熟路,來了就直奔重點,滿心想著北漢人應該識相了,老實點在城裡等著攻城,一切都按去年臨走時重來。但是沒想到,他們剛到橋邊,太原城裡的北漢兵就沖了出來,領頭的還是那個手下敗將劉繼業。
或許還有什麼別的隱情吧,比如說劉繼元是個嚴重的受虐型變態狂,不然套用一句名言來解釋,倒也貼切——契丹只是要我的錢,可是趙匡胤卻是既要我的錢,更要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