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史上最隆重……離婚

第十三章 史上最隆重……離婚

言之確鑿,罪證俱在,怒火再一次從趙禎的心裏升騰。而且更重要的,「仁」宗性格里的另一面也被觸動——但凡心慈手軟,優柔寡斷之人,最怕的就是面對毫不含糊、態度強硬的說客。基本上都會屈服。
再不準拉幫結夥,一窩蜂地找皇帝、宰相搞集體辯論(勿得相率請對)。這就是說,他們從此丟了要求和皇帝面談的特權。
「……陛下為人子孫,不能守祖宗之訓,而有廢皇后之事,治家尚不以道,奈天下何!」
名臣富弼登場,先從這一篇奏章開始。原文很長,但實在精彩,我把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摘選出來,讓大家看一下,一位有膽子的宋朝臣子,能把話說到什麼份上。
你能壓倒言官,但真能壓制聲音嗎?
難以想象還有什麼名頭是更刺|激的,如果要精確計算的話,似乎偉大的亡國紀錄保持者隋煬帝楊廣也不過就是如此吧,好色、忤逆、陷害忠臣,所差的就是趙禎的手上還沒沾上人血。而富弼所差的就是還比死人多口氣。
如此這般,一切就緒,只等第二天早朝,看看是皇帝加宰相的頂級組合強大,還是宋朝的言官大老爺們無敵。
公元1022年(宋乾興元年)真宗駕崩,他陞官了,是太常博士、左正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上書,要求皇太后劉娥下台,把權力還給皇帝。想想那是劉娥,而且剛剛垂簾聽政,椅子還沒坐熱,就被人往下趕,那是什麼心情?所以結局很經典,孔道輔比范仲淹等人至少早了五六年就被趕出京城,去鄉下勞動改造。
對啊,為什麼?或許答案只有一個,即呂夷簡真的只是個憑著伯父聲威才當上宰相的廢物,一個典型的衙內。
但怎麼就不想想,如果萬一呂夷簡不是個衙內廢物呢?那麼這樣的軟弱就一定是個陷阱。果然好戲上演,他們前腳才走,呂夷簡馬上就和皇帝單線溝通,傳達了他的一句話:「陛下,台諫官伏閣請對,非太平美事,應予貶逐。」
要榮耀且清靜地生活!
當天各位言官得出的結論也就是這個,所以他們很滿意。勝利了,宰相被搞定,只要明天上朝把少不更事的小皇帝也說服,那麼就大功告成。於是他們氣勢洶洶而來,得意揚揚離去,滿足啊,一個奇迹已經創造了——鬥倒宰相;另一個奇迹就要產生——教訓皇帝,還有比這更充實的人生嗎?
一向很乖的尚美人居然開口說話了,而且語帶諷刺(尚氏嘗于上前出不遜語)。震驚加憤怒,不管是不是皇后,一個妻子在自己的丈夫面前被情敵所侮辱!一瞬間郭大將軍的基因本性發作,郭皇后忍無可忍,撲過去就是一個大嘴巴。
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劉娥去世之後,回京城就當上了言官之首,讓所有人都心悅誠服。當天在他的率領之下,御史台方面有侍御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殿中侍御史段少連、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劉渙;知諫院方面比較單薄,史料中只記載了主官孫祖德和右司諫范仲淹兩人。沒辦法,職能雖然對等,但知諫院才成立不滿兩年,實在是沒法站到頭排。
於是他們就撞上了第一堵牆。文采飛揚、正氣凜然的稿子交上去了好多天,一點迴音都沒有。要查一下才知道是呂大宰相的命令已經生效,從即日起不許轉達台諫的任何奏章。……你好毒,但是這半點都不能阻止我們的鬥志和憤怒!
瞬間冷凍,被踢出京城了耶,連見皇帝最後一面的權力都被剝奪,這就是此次鬥爭的「神聖」結局?!
他給自己的老祖宗爭來了360間房子。那是在真宗趙恆時期全國大興土木,神廟蓋了一座又一座,實在讓讀書人看不過眼。這時孔道輔出面,請皇帝為孔子擴建廟堂。於是趙恆還留下了個尊孔的好名聲;
啊?呂夷簡瞬間痴獃,搞什麼?就算再經驗豐富,天賦異稟,他也沒料到各位言官老大的開篇詞居然是這個……
宋明道二年年末時的廢皇後事https://read.99csw.com件是個很大的舞台,曲終了,主角走了,戲還沒散,有很多人還在演。他們的本性開始暴露,並以此為分界線,變得立場分明,敵友分明,變成一生的政敵,不斷糾纏,禍國殃民。
尤其是只用了貶官、罰俸這樣的小招數。
這兩個職能重疊的衙門在宋朝的作用就是幫著皇帝制約臣子,其中的潛台詞就是制約宰相。本著和平年代雞毛蒜皮都要敲打一番的原則,這次廢皇后簡直就是逼著他們發狂。基本上可以肯定,命令頒布之時,就是亂蜂螯頭之日。
封她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另賜名凈悟(呵呵,幸虧不叫悟凈……),搬出東宮,到長寧宮隱居。
多、么、的、神、奇、啊――――!
他們又撞上了第二堵牆。只見偌大的紫禁城,金釘朱戶的大殿門,居然叫破了嗓子都沒人回應。怪事吧,誰能想象全國最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宮門前,居然就這樣聚了一大堆人大呼小叫,可就是沒人制止,絕對的死氣活樣,躺倒挨錘,只求著你們有火就發,發完走人。
主要的手段還是上書。要強調一下,上書言事絕對是個重量級的官場武器,比小說里最吸引人眼球的陰謀了、陷阱了、爭吵了、動手了什麼的都要有破壞力,並且是把雙刃劍,傷人又傷己。
尤其是你親愛的媽媽、受了委屈沒處說的媽媽要被掃地出門了,你還歡天喜地地幫你爸找掃帚?你還是不是個人啊?!
回到這時,針對廢皇后、貶言官事件,各級官員幾乎都表了態,其中有和范仲淹齊名的宋綬,但他已經老了,變得非常含蓄,在輕微的反對之前先努力地歌頌了一下皇帝陛下的英明,實在是非常體貼,我們暫時把他忽略吧,去看一下另一個年輕氣盛,一生都沒怕過任何人、任何事的鷹派人物。
其結果就是傷害了宋朝的國家利益,把趙匡胤、趙普當年煞費苦心制定出來的制約百官的機構——台諫系統給毀掉了!這樣做朝廷很快就會變成一言堂,昏君、權臣都會浮出水面,簡單地說,就是沒有制約的權力讓個人腐爛,沒有言官的朝廷會整體腐爛!
沒料想博學多才的言官們瞬間轟笑,別逗了,呂夷簡,你有多少料我們都知道,雖然也是考上來的進士,能這麼快就爬到這個位子,不都是因為你有個好伯父?還「故事」,用得著你來給我們講?
一切跡象都表明,剛剛平息下來的官場馬上就會再次爆炸,空前的侮辱必將招來空前的報復,尤其是皇帝、宰相都已經明確表態,從此執行零忍耐,再不對任何人手軟。但奇怪的是,當年這份奏章居然失蹤了。就在那個極為敏感的時間段里,沒有任何官員在官方渠道看到過它。
時間還在對宋朝仁慈,仍然給了他們準備的時間,但是回到開封,就會驚奇地發現,偉大的仁宗皇帝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就做出一個奇迹。你沒法不佩服他,皇宮裡最大的地震已經發生,居然是——廢皇后。
問題集中到了呂夷簡的身上,根據范仲淹的思維,這人從根錯到了梢,從頭壞到了腳,無論是原則上、還是細節上,都堪稱人渣,無可救藥。具體分析如下:首先,支持廢皇后就等同於趕走親媽,這是在人倫上的墮落,連最基本的人格都已喪失;其次,此人在與言官的較量中只重勢力,不顧道義,明裡一套很光明,讓言官們奔走在政事堂、大殿等最正規場合,可轉過身後,就開始暗箱操作,利用國家賦予他的權力達到他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要做就做到狠,讓你們連後悔的時間都沒有!
前者只要有權力就可以做到,後者就純粹是做夢,要知道就連殘暴兇狠到秦始皇、漢武帝的程度,當時都有記載君王暴行的史書留存了下來,一個宋朝和平時期的淺資歷宰相,再加上一個剛親政的24歲小皇帝,就想讓天下人都閉嘴?
這一切都是呂夷簡造成的九*九*藏*書。就從這一刻起,范仲淹把呂夷簡當成了敵人,以剷除這塊政治毒瘤為己任。
皇后姓郭,她是已故劉太后親選的,為的就是抵擋絕色美女對兒子的誘惑,那麼她本人的容貌也就可想而知了。更糟糕的是,她出身於武將世家,本性就糙了點,而且在10年的夫妻生活中向婆婆劉娥的作風看齊(要命,你為何學後期的劉娥,不學剛開始時的川妹子啊),不僅面對丈夫時是冰山美人,就連整個後宮都被她凍住了。
郭皇后的命運就這樣被確定,因為這位宰相姓呂,叫呂夷簡。
暴風雨如期來臨,廢后詔書就像一聲令槍,所有的台諫官都一哆嗦,但緊跟著就血貫瞳人,火花四射。不必號召,更不必準備,從跪聽詔書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行動了起來。
那麼錯的是誰?前因後果細細思量,他把目標精確地鎖定到了一個人的身上——呂夷簡。從頭到尾,只有這個人是錯的,除了呂夷簡之外,沒有壞人!
有她在,趙禎就別想去親近別的女人。
牙尖嘴利,而且善於定性。所有曾經廢過皇后的皇帝,都是昏君。這事就比較讓人昏迷,難道說當了皇帝之後,一個封建時代男人的最基本權力,換老婆就已經失去了?皇后只要當選就一定是終身制,無論做了什麼都無責任、無處罰?
言官們早有答案,「郭后自居宮中,不聞有過……」至於耳光門事件,言官們選擇性失明;
可是仇恨敵不過愛心,她的速度明顯慢於她的丈夫,仁宗陛下護花心切整個身體都擋了過去,結果這個嘴巴,就打在了從沒有任何人抽過的脖子上……仁宗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蠢女人,新仇舊恨,尚妹妹、楊妹妹,還有從前的王妹妹、張美人,一個個好夢都被她攪了局擋了道兒,現在太后死了,她仍然不讓朕順心!
他們的首領就是御史中丞孔道輔。
當你給皇帝寫報告時,皇帝會認真看,反覆看,直到領會你的意思,扳倒你的政敵。可只要是文件就會存檔,小心幾十年之後都會被翻出來,當做你抄家滅族、罪不可赦的理由。這樣的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里屢見不鮮,太常見了。
公元1033年就這樣過去了,對党項人而言,他們有了自己的年號、新衣服、新名字、新文字等等等等,但在歷史層面上卻要注意,他們還沒有自己的新皇帝。李元昊的「兀卒」頭銜,只敢解釋為天子克汗這樣比較朦朧的頭銜。
答案是錯了,但是情有可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太年輕,而且剛剛親政,做什麼都沒有經驗,正是需要大臣們輔佐的時候,而皇帝也及時地向大臣諮詢了,結果卻這樣糟,正說明了該大臣的該死性。
一時間言官們有點不適應,這就算結束了?不會吧,爭論才剛開始,最起碼呂夷簡還有個殺手鐧沒用呢,仁宗皇帝脖子上還有傷,那是經過官方驗過的,有存檔記錄的皇后的暴力證據,一旦拿出來誰都不好解釋,畢竟皇后打皇帝的例子是那麼的珍稀,他怎麼就是不用呢?
貶官詔書立即生效,言官們被勒令集體轉身,馬上出宮,回家聽候發落。其中孔道輔、范仲淹的遭遇是最經典的,皇宮、家、城門變成了三點一線,太監們、宮使們如影隨行,沒有半點的停留,把他們直接趕出京城,變成地方官。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話說趙禎陷在了溫柔鄉里,該鄉有兩位最著名的美女,一位姓尚、一位姓楊,相親相愛的程度都達到了夜不歸宿的程度,這實在讓人很心煩,於是皇后陛下怒了,她忘了子曾經曰過女士們的「生存七戒」,犯了就會被趕出家門的,其中之一就是「妒忌」。
先說出身,孔道輔乃是聖人苗裔,孔夫子的第45代孫。出身顯赫,更珍惜羽毛,他是正規參加科考,考中了進士才踏入的官場。那一年,他才25歲。當官的前期有兩件事留在了史冊中。
第二天,晨光熹微,言官https://read.99csw.com們在孔道輔和范仲淹的率領之下向皇宮步步逼近,他們堅信,隨著每一步的邁出,皇帝、宰相、大臣,以及所有心懷不軌的人,包括後宮里的那些美人,都會心驚肉跳,寢食難安。隨著這次勝利,大宋一國的風氣節操都會被清洗乾淨。
肯定有千言萬語的反駁,但呂夷簡選擇了沉默,甚至是認輸。他恭恭敬敬地向眾位言官大佬施禮(拱立),說出了超級窩囊的一句話:「請諸君明天早朝時親自向聖上講明此事。」他迴避了,話里話外的意思居然是這事我辦錯了,已經沒能力再搞,拜託你們明天去皇帝那裡善後。
於是大家加倍的表情莊重,氣氛神聖,萬眾矚目也,揚名立萬啊,還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嗎?答案是有,他們才走到待漏院,也就是官員上朝休息室,驚喜就撲面而來。某位太監哥捧著聖旨已經等了好久了——詔,權御史中丞孔道輔出知泰州,右司諫范仲淹出知睦州,即刻起程,不必入宮告謝。
下一步呂夷簡已經越過了廢不廢的問題,直接去構思廢了之後怎樣確保廢之有效。關鍵點就是御史台和知諫院。
而我們的郭皇后,她至少已經犯兩條:妒忌,還有無子。她與仁宗結婚10年了,連個女兒都沒生出來。更何況她彪悍到了連七出之律都規範不了、也定義不了的程度,她連丈夫都打了;
只見該宰相看了又看,再看,然後召來內侍副都知閻文應,仔細詢問了事發經過,之後清晰地回答——廢了她。
這是公認的首領,無論從哪一點來看,他都是當之無愧的道義領袖,就連人生正處於百無禁忌,遇神殺神階段的范仲淹都要承認,孔大人既是他的前輩,更是他的楷模。
「……今匹庶之家,或出妻,亦須告父母,父母許,然後敢出之。陛下貴為天子,庄獻、庄懿山陵始畢,墳土未乾,便以色|欲之心,廢黜嫡后,而不告宗廟,是不敬父母也。」
世上有很多人,是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手裡溜走的。商機就在那兒,但是本錢不夠。這就是當年李元昊的傷心理由,雄才偉略也好,殺心難遏也好,一個民族的崛起需要時間,就算上面那些強制性的全民改頭換面令是同一時間頒布的,人民也總得適應,然後才能看到功效,戰爭的本錢才會漸漸積累。
結果她就嚴重地妨礙了趙禎在後劉娥時代的幸福生活,具體的表現就是——皇后親自打人了,給了皇帝一巴掌。
呂夷簡回開封已經有兩個月了,四月份時罷的相,十月份就官複原職。其中的奧妙很簡單,半年的時間足以讓皇帝知道當年他曾經為陛下的生母盡過怎樣的忠心了。美中不足的是他取代的是副相張士遜,首相的位置上坐著德高望重,重如泰山的李迪。
廢了她!
哈哈,報應瞬間臨頭。這時就應該回放一下呂夷簡剛才貌似很矬的嘴臉了,看看當時言官們是多麼地能言善道並且博學多才,但有什麼用呢?以為這是在課堂上,誰說得有理聽誰的?開玩笑,那是竹統夫子李迪老先生的風格,想當年機關槍一樣把周邊所有的高官都突突了一陣,結果自動下野,後悔不及。可這是呂夷簡,他從不跟任何人多廢話。
「不能守祖宗之訓、奈天下何!墳土未乾,不敬父母,」更是把趙禎釘在了道德倫常的恥辱柱上,試想那是封建社會,儒家綱常理論大如天的世界,堂堂皇帝居然是個不敬父母、不守祖規的忤逆之子!
但是不怕,呂夷簡想出了三條應付之道。第一,抬出了儒家之正理,男人們最大的幸福武器——女子七戒,也就是封建年代的女子七出之律。即「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在古代,只要哪位已婚女士犯了其中的一條,就可以掃地出門,回娘家單過了。
第二,就完全是政治上、官場上的工作技巧。呂夷簡第一時間以書面文件的方式通報有關部門(先敕有司),不得接受御史九-九-藏-書台、知諫院的奏章公文,讓他們有話沒地方說,統統地憋死;
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下面的事才能順利發生。
多麼強悍的人生,但是副作用也跟著出現。
如果是道德隆重的李老夫子的話,百分之二百的,這件事的進程和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我們只要稍微地想象一下,偌大的皇宮,層層院落,就算年輕的皇帝的腿腳再利索,他也得花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半個小時。好了,政事堂那邊的值班人應該已經心裡有數,真正要做到的,就是——單獨面對皇帝。
詔書里明文規定,從此言官們再想說什麼話,只能私下裡偷偷寫好奏章,再通過非正式渠道轉達,才能請皇上過目(密具章疏)。這也就是說,他們連正常上書,讓文武百官第一時間知道他們彈劾了什麼,都做不到了;
當年十二月份,某一個寒冷的冬天里,那一天皇帝正和兩位美人促膝長談,漸入佳境,結果郭皇后突然駕臨,目的很明確,就是敗興加攪局,我冷清你們也別想快活。按說這已經是第N次了,以往都會遂她的意,不歡而散。但是這一次她絕對沒料到長久的壓抑已經質變,突然間爆發,不可收拾。
言官們從家門裡走了出來,一個個穿戴整齊,全套朝服,目標金鑾寶殿。程序之二,言官有權力要求和皇帝面談。
他死定了!這樣的奏章比剛被趕走的台諫官們的指責嚴重惡劣了多少倍?何況富弼這一年才29歲,官只做到了將作監丞,那只是負責土木工程、祠祀省牲牌、鎮石、炷香、焚版幣等事的工部小官,竟然敢一下子把皇帝全盤否定,他是不是個瘋子?
皇帝錯了嗎?
「……昔庄獻(劉娥)臨朝,陛下受制,事體太弱,而庄獻不敢行武后故事者,皆賴一二忠臣(范仲淹等)救護之,今陛下始獲暫安,遂忘舊日忠臣,羅織其罪而遣逐之。」
其餘的蔣堂、郭勸、楊偕、馬絳等人或降職、或罰款,凡是參与者人人有份,無一倖免。於是效果就出來了,不再是什麼殺一儆百,而是真正的全軍覆沒。並且更加慘痛的是,這件事變成了宋朝言官們椎心刺骨的噩夢,他們的權力瞬間縮水,丟掉了最重要、以及最基本的兩種武器。
「……今仲淹聞過遂諫,上副宣諭之意,而反及於禍,是陛下誘而陷之,不知自今後何以使臣!」
第三,就比較的另類。他替郭皇后想出了一個「體面」的下崗理由。以仁宗皇帝的身份發出了一道詔書,「廢后」的理由變成了皇后引咎辭職的聲明書。書上說,皇后發現自己10年都沒能生出孩子,真是太慚愧了,於是自動讓賢,給能生孩子的女人騰地方。皇帝深受感動,為了以前深厚的夫妻感情,他答應了她。
實在是搬不動他,近10年來的政治迫害,再加上仁宗老師的身份,于公于私都讓李迪變成了一個悲劇性、悲壯感的政治符號,是忠臣、正臣的代名詞。目前的呂夷簡只能選擇默默低頭,既欽佩又景仰地配合工作。但絕不等於永遠恭順。
當天他怒氣沖衝出宮去,直接去了政事堂,把自己的脖子展示給宰相看,那上面還留著郭皇后撓出來的爪痕。
「人臣之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固宜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這就是當年言官們的原話,意思很明確,你爹和你媽吵架了說離婚,難道你當兒子的拍手贊成?
孔道輔和范仲淹馬上就複製了他對仁宗皇帝說過的話:「你對陛下所說過的話,不過就是引用東漢光武皇帝曾經廢掉自己的皇后這件事,對不對?但那是光武皇帝一生的污點,是他失德的地方,你想讓我們的皇帝有樣學樣,跟他一起錯?!尤其是從那兒以後,歷代所有廢過皇后的皇帝都是昏君(自余廢后,皆前世昏君所為)。聖上應該去學習堯、舜的品德,你為什麼要誤導陛下去效法昏君?」
畫面切換到政事堂,值班的仍然是呂夷簡。李迪老夫子還是不知去向。各位言官九九藏書終於看到一個活人了,火力空前密集,七嘴八舌,一開始就把問題上升到了最高的程度——宰相大人,請問你有爹和媽嗎?
再次舉酒——「范君此行,愈覺光耀!」
當天的開封南城外,出現了集會抗議的場面,那是為范仲淹第二次貶官送行的隊伍。時間往前翻,上次是5年前的天聖六年,那時他因為要劉娥退位,被趕出了京城。那一次也是百官送行,大家舉酒致敬——「范君此行,極為光耀。」這一次,他被當天遣送,時間太急迫了,可是仍然有官員緊急趕到了南城。
怎樣,這就是呂夷簡臨時想出來的應對絕招——家裡沒人。你們總不會破門而入吧!但他想錯了,門,神聖無比、顯赫無比的金殿之門,在那天真的被人敲了起來!是孔道輔,他抓起殿門上的銅環用力拍擊,大叫道:「皇后被廢,奈何不聽台諫入言?」
真的廢……了?事到臨頭,趙禎突然又有些猶豫,畢竟那是他共同生活了10年的妻子,而且他是「仁」宗,性格中真的有太多的不忍。但呂夷簡明確地說出了自己支持廢皇后的理由:「東漢的光武皇帝,那是中興漢室的一代明主,他就曾經廢掉自己的皇后,理由不過當時的郭皇后口出怨言、心有不滿(『怨懟』)。何況您的郭皇后居然打傷您的脖子?」
這下子皇宮之中再也不能保持沉默,是做皇帝耶,起碼的尊嚴和制度總得留一點吧?不一會兒,有太監開門傳令。皇帝說了,請大家去政事堂,有事找宰相去說。
那麼綜上所述,還能再找出什麼言官的權力嗎?不能說、也不能寫,能做的似乎只有沉默。理解到了這一點,就應該明白呂大宰相所渴望的理想辦公環境是怎樣的了——不僅要為所欲為,而且對反對的聲音都零忍耐。
「色|欲之心、誘而陷之,始獲暫安,羅織其罪而遣逐之,」這是說仁宗寡廉鮮恥忘恩負義,既好色,又無信,真是個無恥之徒;
現在機會就來了,注意他表態之前的舉動,他先詢問了大太監閻文應,千年之後我們知道那是他的秘密武器,我們不知道、至少是不能肯定的是,為什麼在仁宗怒氣沖沖趕到政事堂時,裏面值班的人為什麼是呂夷簡,而不是李迪?
這個極端的論斷在公元1033年時的范仲淹的心裏是半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偏激的。范仲淹的人生分幾個階段,在這時他的眼裡世界只有黑白兩色,不為忠者即為奸,非此即彼,絕無混淆。而且分析起來證據確鑿。比如說,皇后錯了嗎?
范仲淹有點苦笑,做了點分內的事,有那麼大不了嗎?他隨口作了首詩回贈給這些不畏強權的朋友,同時也給這個事件定了性:「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話里話外,他仍然在強調廢皇后是要不得的,並且他們言官這一次絕對沒有錯。
面對人格侮辱一樣的質問,呂大宰相表現得非常從容,他只回復了六個字——「廢后自有故事。」故事,指的是前例。在宋朝這是個很強的邏輯性字眼,只要有過先例,基本上就都可行。
它被直接封檔存庫,官方名詞叫「不報」,即不予公開。富弼本人也在照常上班,沒有半點被打擊報復的跡象。這就奇怪了,為什麼會這樣?事後分析,這才是呂夷簡的高明之處。雷霆霹靂之後,突然間和風細雨,大容量的寬容,讓一直頂牛的敵對方放鬆,並且最大目標已經達到,郭皇后已經被廢,那麼為什麼不讓生活回到正軌上來呢?
畢竟新皇帝剛剛親政,打理好後院之後,對前台工作也有些渴望。
「你看怎麼辦?」趙禎在憤怒中還沒忘原則,皇后的廢立是僅次於皇帝即位、皇太子確立的頭項大事,不是他一個人就能說了算的。百官的意見,尤其是宰相的意見才更關鍵。
言官們群情激憤,但稍微扎了一下堆就又都散開了。程序第一步,回家各自寫稿子。身為法律風紀的糾正維護者,做任何事都要依著規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