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太醫能往哪裡逃

第八章 太醫能往哪裡逃

御醫和太醫的區別:御醫院在清代叫太醫院,所以御醫確實被人們尊稱為太醫,但是被尊為「太醫」的絕大多數都不是御醫。真正的御醫是極少極少的。正如為官者常被人稱為「老爺」,而被稱為「老爺」者不一定是做官的。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看看《清史稿?職官志》中關於太醫院的記載:
御醫的一舉一動,都關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們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夠治愈皇宮貴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們就能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然而也可能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診治失誤,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這些榮華富貴就會在read.99csw•com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甚至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一句話,你無路可逃。
看過《後宮甄嬛傳》第十五、十六兩集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下面的情節:眉庄遭人陷害,被宮女茯苓當眾揭破假孕真相。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幽禁眉庄,並降「貴人」為「答應」。與此同時,茯苓慘遭滅口,死無對證;太醫劉畚被人收買,攜賞銀躲過追殺,連夜出逃,僥倖逃脫。
一般而言,皇帝都會禮賢下士,在大臣得了重病之際,會命御醫負責調治。也有將御醫贈予重要的功勞勛著的大臣,短期或者永久貼身保健治療的https://read.99csw.com。比如,晚清一品經略督臣傅振邦,在其連連解圍邊疆吃緊戰事、每克必勝、救國朝于危難之際,由於陣前督戰腕部受重傷后,同時還在肩負國家重任,皇帝便賜御醫專門負責他的傷病及健康。到了後來,皇帝還另賜御廚,與御醫共同負責治療和保健工作。
御醫和太醫,是早期國家體制下的醫生的職務稱謂之一,專門服務於皇帝及皇帝宮廷中的家眷,直接聽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包括皇帝身邊的掌事太監)、娘娘等,間接聽命于其他后妃、皇子等。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太醫院的「御醫」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read•99csw•com,連院長、兩位副院長在內才十六人。即使從最廣義的意義上說,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醫院的大夫總共只有九十二人。太醫院的「御醫、吏目、醫士」這三級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獨立看病的,也就是說,有處方權;第四級的「醫生」看來只能當助手。「醫生」的「生」字,是「生員」的意思,「醫生」是見習大夫。
這裏,就有個問題:太醫和御醫到底什麼關係?出了事之後,他們能往哪裡逃?
歷史上御醫的職責:歷史上關於御醫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職責分工也各不相同,從最初的醫巫共侍皇上,到後來越來越龐read•99csw•com大的太醫院,為皇宮貴族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跟我們今天的一個綜合醫院差不多。在這個組織中,御醫也進一步有了更細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專為皇上診脈的,有採藥製藥的,有嘗葯的,還有負責記載處方、整理檔案的。
在御醫中還有一群人,他們不是太醫院里的御醫,他們有的已經是朝中官員,有的是在民間行醫,由於他們出色的醫術被世人傳頌,皇室因此經常會請他們給自己治病,他們是皇帝欽點的御醫,通常這群「欽點御醫」治愈的都是疑難雜症,治療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許多醫案都成了後人傳頌的佳話。
太醫院read.99csw.com的大夫分四個級別,第一等叫「御醫」,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時期為七品,和縣令一個級別。第二等稱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與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醫士,共二十人,「給從九品冠帶」。第四等叫「醫生」,有三十人,無品,相當於現在醫院里的助理醫師。
御醫和民間醫生的區別:夏商周時代,有關醫事的記載很少。從這些現存的資料中看,醫生首先出現在宮廷中。在西周之前,醫生都是為帝王服務的御醫;到了東周春秋以後,一些民間醫生才開始產生;戰國時期,可以看到有關太醫、太醫令的一些記載,從而才對宮廷御醫和民間醫生有了一個初步明確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