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傷害有多深?——細菌戰和慰安婦的疤 4、拖到死

第六章 傷害有多深?——細菌戰和慰安婦的疤

4、拖到死

「浦東那個是因為它是民國時期特色建築被保留。」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上海已發現超過160個慰安所,且主要集中在虹口區四川北路沿線,這裡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聚集之地。
2010年3月3日,日本最高法院終審駁回了8名中國慰安婦要求日本政府賠償的上訴,維持一、二審判決。此前一審判決稱「原告即使有賠償請求權,也超過了時限」,二審認為「中國在《日中聯合聲明》中放棄了個人賠償請求權,因此原告失去了索賠權」。
據了解,目前在中國倖存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估計有幾百人,而經過有關機構調查訪問到的只有五十幾名,她們最小的已經71歲了,而最大的已有92歲,並且大都疾病纏身,生活艱難。
據路透社報道,原告15名婦女只是當時20萬慰安婦的小部分,她們來自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菲律賓及中國台灣。20世紀30至40年代期間,她們被日本軍方強迫提供性|服|務。這些婦女認為在美九_九_藏_書國法院更容易打贏官司,於是,2001年5月她們在美國法院起訴日本政府,但卻遭到了美國司法部和日本政府的反對。
日本亞洲女性資料研究中心主任松井耶與里說:「我們認為日本政府在等這些受害者都死去,目的就是不想解決這件事。」
虹口區公平路是條小路。公交車經過時,路有點嘈雜。記者找到這條路425弄12號前,得穿過一個一個公廁。
2001年10月4日,美國聯邦法院法官駁回了15名慰安婦對日本政府的起訴,稱由於日本是主權國家,因此無法在美國起訴其政府。
如今,房屋內外和過去似乎有些「脫節」:1號門口附近2個日式花瓶,被放上居民種的盆栽;地面上當年的彩色花紋,亦大半褪色。走進屋,白天要打開燈;踏上木質樓梯,「吱吱」聲傳來。
記得舊事者,存世已不多。「隔壁一個老頭,住這裏幾十年。去年剛走了。」1號屋裡一個阿婆說。她是1983年搬進來的,「住下后,才曉得這裏曾是慰安所。」https://read.99csw.com這些年來,隨著樓里人家增多,他們都按自己的需要重新裝修房子。原來相連的3幢房屋被隔了起來。眼下,1號樓住著20多戶人家,3幢樓住戶近100家。
蘇智良得知有這段歷史的時間是在1991年8月,韓國慰安婦金學順站出來,講出了自己的身份並向日本政府抗議,舉世震驚。
「1991年之前,中國教科書中的二戰史、抗日戰爭史都沒有這個提法。」蘇智良說,「這裏頭有很多原因。本身戰後的審判沒有把『慰安婦』作為性|奴隸制度來審判,另外日本政府和軍隊毀掉很多文件,受害國的女性受害者又難於啟齒。」
上海是日軍實行「慰安婦」制度的發源地。「1931年底,日本駐上海海軍當局已將虹口一帶的『大一沙龍』、『小松亭』、『三好館』、『永樂館』4個日本僑民經營的場所,指定為海軍特別慰安所。」蘇智良說,這正是「慰安所」名稱的第一次出現,也是世界上第一批慰安所。
他的兒子坂下元司在《海乃家慰安九*九*藏*書所的證言》中記載了不堪回首的一段歷史:日軍用刺刀趕走房主,辦起了「海乃家」,最盛時有45名「慰安婦」。1944年,他去上海與父親團聚,「在我睡房裡,安全套在榻榻米上堆成小山。一位軍妓瘦黃的腿腫得高高的,比普通女孩粗一倍。她躺在床上,被子只遮住肚子,約10天後便死了。遺體暫放海軍那兒。大車拉來伙食,又拉走屍體。」
不僅是這些活人證等不得,連見證了那段歷史的死物也岌岌可危。2004年6月,在四周林立的高樓中,南京利濟巷2號民國老宅「慰安所」顯得破亂不堪。一個月後,這裏就被拆遷了。
2004年,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向媒體表示,「利濟巷2號-18號的九棟樓及周邊附屬設施,約4800平方米的範圍,是侵華日軍的重要罪證。尤其是2號,是目前唯一被健在的『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
下了高速的輕軌,穿過繁華的四川北路,虹口區東寶興路125弄就在眼前。和周圍林立的商廈比,這幾幢房屋矮小、寂寞。20世紀30九*九*藏*書年代,它們有另一個稱呼:大一沙龍。
儘管原因各異、過程曲折,上海最早、最完整的兩處日軍慰安所遺址還是被保留下來。前者是位於虹口區的「大一沙龍」,後者位於浦東錢倉路350號。
2001年12月4日,荷蘭海牙一個針對日本「慰安婦」的女性國際戰犯法庭開庭審判,判決日本裕仁天皇和岡村寧次、松井石根等8人因為二戰時期在亞洲推行「慰安婦」制度而犯下反人道罪。可是,日本政府不會因為這個判決承擔任何責任,因為這個模擬法庭的宣判只是民間行為。在模擬法庭進行的判決結果沒有法律效力。
「這裏和對面原本有牆隔開。」12號居民老徐說。實際上,真正隔開對面房子的是一段歷史。這是一個民營慰安所,號稱海軍在滬最大的慰安所——「海乃家」。當時,他的主人是一個日本退役海軍士兵,叫坂下熊藏。
如今,「慰安婦」們陸續離世,當年的「慰安所」也相繼被拆,所有事情都會成為過往,沒錯,但並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會被人遺忘。拖著,等著,等她們去世,等它們九_九_藏_書被拆,然後拍拍手說:我沒幹過,否則你拿出證據來。什麼樣的人,會幹出這種事?
南京市政府有關人士介紹說,利濟巷2號所在的南京白下區長白街科巷地塊,經市政府批准,納入2003年南京市土地儲備計劃,系以危舊房為主的舊城改造區。由於這一地塊所涉及的建築(包括曾經被韓籍「慰安婦」指認的「慰安所」——南京利濟巷2號)目前並沒有被確認為文物單位,遵照新拆遷法,市房產局經過嚴格審查后,依法頒發了拆遷許可證。作為日軍侵華期間慰安婦制度的實物見證,許多慰安所遺址都和利濟巷2號一樣,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
2003年11月20日,82歲的朝鮮老人朴永心來到利濟巷2號。這裏曾是國民黨將領楊普慶的私產,「南京大屠殺」之後被日本人征作「慰安所」。這是一棟兩層、每層約30個房間的筒子樓。朴永心站在雨中痛哭良久,然後喃喃地說:「就是這裏了。」
蘇智良是國內介入「慰安婦」研究最早的學者。而事實上,在1991年之前,他連「慰安婦」這個詞都沒有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