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78章 「捧」的應用

第78章 「捧」的應用

東晉年間,權臣桓玄想要當皇帝,就廢了晉室,自己登基。可當他剛剛走到寶座前坐下,只聽啪嚓一聲,那皇帝龍座竟然下陷坍塌,把桓玄摔得魂飛天外,驚心不已。莫非這是老天爺生氣了,不讓咱當皇帝?正在驚恐之際,忽有一人越眾而出,卻是老臣殷仲文,就聽他上前恭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今天這事兒,是主上聖德深厚,大地無法承受,所以才會嘩啦一聲。」此言一出,桓玄大喜,立即重重地賞賜殷仲文,車馬器用,窮極綺麗,美貌伎妾,弦樂絲竹,給殷仲文的政治待遇,不亞於當了皇帝的桓玄自己。
捧人的第七個要點,是捧對方的領袖能力。比如說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國主石勒大宴群臣,問大臣:「你們看看某家,可以和古代的哪一等君主相比?」大臣回答道:「陛下的神武謀略,超過漢高祖,天下沒人能與您相比。」石勒雖然聽得眉開眼笑,但他的腦子還是很清醒的,就笑著道:「你快拉倒吧,人貴有自知之明,我還不了解我自己?我如果遇到漢高祖劉邦,肯定是他手下臣子,我最多可以與韓信、彭越並肩而坐。不過如果遇到漢光武帝劉秀的話,我倒是可以跟他比畫比畫,說不定鹿死誰手呢。」
大唐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考慮選擇道教為國教,因為道教的始祖老子也姓李,名叫李耳,天下姓李的是一家嘛。可是當這項決定公布之後,立即引起了佛家的強烈抗議,一個名叫法琳的和尚考據說:「李世民的李,是隴西李,老子李耳的李,是代北李,兩家雖然都是李,但根本不是一家李。」最可惡的是,法琳和尚還考據出,老子的父親是一個乞丐……這下子惹火了李世民,就將法琳和尚抓起來,說:「你們佛家不是說,只要念上七天七夜的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刀槍不入嗎?現在我給你七天的時間,你給九_九_藏_書我念,七天之後,咱們拿刀子捅你幾下試試。」眨眼工夫七天過去了,法琳和尚被從監獄里提出來,李世民問他:「你念了七天七夜的觀世音菩薩,現在咱們來試試刀子能不能捅進去。」這時候法琳說了一句話,他說:「陛下,這七天我沒有念觀世音菩薩,我念的是陛下您啊。」
法琳和尚的話,讓李世民登時傻眼了。法琳和尚念了七天李世民,如果李世民還要殺法琳的話,這意思豈不是說,念他這個堂堂的唐太宗屁用也沒有嗎?念了唐太宗還要被殺,這就明擺著是李世民否定自己的價值了。他不能夠否定自己,只好饒過法琳不殺。
捧人的第二個要點,是對方的品性。儘管我們知道古代能夠成為君主的,莫不是有一個殺戮成性的惡習,但你絕不能這麼較真地說出來,而是一定要扭著勁來,設法激發起對方人性中善的一面。誠如孔子所言:「諫者有五,吾從之以諷。」意思是說,勸說別人有五種方法,我老孔提議旁敲側擊,不能直來直去。
而一個人的自大型人格,由內而外,由高而低,是由以下諸多要素所組成:
這時候有個年輕人來求見曾國藩,席間談話,無意中轉到了對曾國藩和左宗棠的評價上來。只聽年輕人說道:「左宗棠凜然正氣,人不敢欺。曾帥您卻是真誠待人,人不忍欺。」此言一出,曾國藩大喜過望,立即安排這個年輕人督造炮台。可是第二日,這個年輕人就揣了一千多兩銀子跑路了,眾人不忿,紛紛要求追趕,曾國藩卻嘆息道:「人不忍欺,人不忍欺,這個人還年輕,拿走的銀子也不多,就由他去吧。」
捧人的第四個要點,是捧對方的威權。不過這個捧法難度比較大,因為威權這個東西屬於身外之物,儘管掌權者認為單憑自己的才能與智慧,就應該獲得權力甚至獲得更大的九_九_藏_書權力,但才能與智慧才是掌權者內心中最為嘉許的。所以吹捧對方的勢力威權,一般來說沒什麼意思,歷史上,稍微有點情趣的,當屬大唐時代的法琳和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還說得過去的成功案例。
捧人,要捧出對方真正的優點——這個優點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也不排除是被捧之人自我人格認知的可能。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捧對方認可的事情,至於這個事情的真假有無,倒是無關緊要。事實上,捧人捧的就是對方的自大人格,要捧得對方心旌動搖,頭暈目眩,唯此才能夠達到讓對方滿意的程度。
一是德性,人類的思維認知既然是燈塔式的,就必然有著上帝的錯覺,以為自己一不留神閉上眼睛,整個世界就不存在了。而古代的帝王多有自己是民眾的「救星」的錯覺,自大到了以為沒有自己,老百姓就會終日長年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高明地捧人,當從這個心理弱點捧起。
捧人的第三個要點,是對方的智慧。儘管我們對別人的智慧打心眼裡持否定態度,可是這正是燈塔式思維認知的特點,居高臨下俯瞰蒼生,悲憫之情頓生的同時,也產生了英明神武的錯覺。這種錯覺導致了這樣一條規律:所謂的蠢人,特指那些自認為很聰明的人。因為蠢人認識不到自己的愚蠢,倘若認識到了,那他就迅速地進化成聰明人了。每個人都有犯蠢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愚蠢的心態,所以吹捧對方的智慧與英明,不失為一個通往成功的便捷通道。
比如說武周時代,武則天搶了李家的江山,有朱前疑上書,曰:「臣夢見陛下活了八百歲。」於是朱前疑立即被加官晉爵。
捧人的第十個要點,是捧對方的相貌風儀。要知道,官場是權力集中之所在,權力是男人的青春劑,掌握了權力的男人,很容易獲得女性的青睞,這樣就讓九-九-藏-書權力執掌者產生一種強烈的錯覺,認為自己的外表傾動天下。如後周時期,武則天養了兩個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其中猶以張昌宗外表極為出色,他的小名叫六郎,於是眾臣奉承道:「六郎容貌,好似蓮花般可愛。」這時候有一個大臣騰地跳了出來,振臂一呼:「誰說六郎貌似蓮花?我看應該是蓮花貌似六郎才對。」於是張氏兄弟大喜,武則天自然也大喜。
捧人的第六個要點,是捧人的才情,要經常對人說:你太有才了……說的時候必須要真心誠意,心悅誠服。蓋因天下之人,哪怕是不識字的文盲,也只是認為他不願意識字而已,若然是他願意,那這世上就沒李白杜甫等名家的事了。
捧對方的威權,往往是極盡危險的時候,不得已而為之的。但正常情況下,所有的掌權者都希望自己能夠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所以捧對方的身心健康,就是捧人時所需要注意的第五個要點。
清道光年間的大臣穆彰阿,就是一個精諳人性的智者,此人一生慣做高官,出任清朝軍機大臣,但在道光皇帝面前,從來不敢自作主張,不管皇帝說什麼蠢話,在他這裏就一句:「是,是,是,陛下天縱英武,我輩萬萬不及……」人們不齒於他的為人,寫了一副對聯諷刺他:「著,著,著,主子洪福。是,是,是,皇上聖明。」單從這副對聯來看,此人應該是一介無才無德的庸碌之輩。然而臨到穆彰阿晚年,突然向朝中群僚發請帖,言稱他某年某月某日死,請大家赴宴。大家不知他搞什麼鬼,到了日子就趕了去。就見穆彰阿迎出門來,請大家入席,觀其顏色,白裡透紅,與眾不同,壓根就沒有死的跡象。然後眾人入席開吃,穆彰阿談笑風生,說著說著,到了他請帖上的即定時辰,就聽他說:「我該走了……」話音落下,他的人霎時間成了一具冷冰的九九藏書屍體,駭得眾人莫不是驚恐交加。
唐時有個叫雍陶的人,官任簡州牧。他不喜歡客人,凡是登門告貸之人,無一例外地會受到羞辱。有一天,一個叫馮道明的窮書生找上門來,聲稱:「我跟雍員外是舊相識,請給通報一下。」守門人帶馮道明進來,雍陶毫不客氣地大聲斥責道:「我與你素昧平生,你在哪裡認識我的?」馮道明回答說:「我每天都誦讀你的詩,敬仰你的德行。我在美妙的詩句中天天與你相逢,怎麼能說是素昧平生呢?」說完,馮道明隨口吟出雍陶的兩句詩:「立當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江聲秋入寺,雨氣夜侵樓。閉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不似貧。」雍陶聽了,大喜過望,立即吩咐家人擺酒設宴,熱情地款待起馮道明來。
捧之一字,有學問,有技巧,有崇高的境界,卻與人性的本能形成衝突,所以真正願意捧別人的人,極是難找。古往今來捧人成功的案例,也是非常地罕見。但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人性認知的規律,那麼,也就不難發現捧人的法則。
捧人的第九個要點,是捧對方的審美能力。相對來講,這個吹捧要點,主要是落在女性的身上,如誇獎女人有超品味的選擇眼光,讚美女性的生活優雅諸如此類。對於那些情商高而身居高位的掌權者來說,選擇這一點作為突破口而吹捧,同樣也會讓對方眉開眼笑。比如說唐玄宗就喜歡讓人吹捧他的音樂造詣,而五代時的後唐庄宗卻喜歡人吹捧他的表演藝術絕佳,大明末年的明熹宗喜歡別人誇獎他木匠手工超一流。總之就是要找准對方最喜愛最擅長的事情,吹捧起來才會顯出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惟其是那些臉皮巨厚,能夠放下身段奉承別人的人,才是徹悟了人生規律的大智者,穆彰阿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石勒是個明白人,所以他才成為了後趙國read•99csw•com主。在聰明人面前,吹捧過分沒什麼好處。但這世上的聰明人少,糊塗人多,遇到糊塗人的時候吹捧過分,肯定沒什麼壞處。
單隻是一句人不忍欺,曾國藩就不忍再把拐走的銀子追回來,可知年輕人這一捧,恰如其分地捧到了曾國藩的心裏。
捧人的第八個要點,是捧對方的涵養與氣度。涵養與氣度這個東西,是很難捧的,因為這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較為陌生,絕大多數人活一輩子,也不曉得啥叫涵養,啥叫氣度。也正因為如此,一旦捧對了路子,就會立奏奇效。
但是,在官場上稱讚對方的容貌,實為過於輕佻之舉。須知捧人乃是樁科學而嚴謹的工作,講究的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激發對方心裏的邪惡慾念。而吹捧對方的容貌,卻是極易撩起對方心中隱藏的人性之惡。你一旦把對方變成惡人,到時候不僅不會得到好處,反而會讓對方咬一口,因此這一條務須慎之又慎,非處於極端情境之下,不可濫用。
晚清年間,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中興之臣,這兩個人明爭暗鬥,相互不忿。這種競爭徹底把曾國藩的幕僚們推入了火坑,因為他們不能夠太過於貶低左宗棠,這有違曾國藩的為人忠厚之風。可如果不貶左宗棠,又如何高抬曾國藩呢?沒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都是盡量迴避。
比如說,春秋年間的陳國國君,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願望,修築了一座高台,因為有工匠進諫,國君大怒,就命人立即將工匠推出砍頭。偏巧這時候孔子來了,登上高台,極目遠望,興緻勃勃地對陳國國君說:「真是世上最完美的觀景台啊,這麼美麗的風景,也只有像你這樣最仁慈最善良的國君才有資格登臨,你說是不是啊?」陳國國君只好點頭:「沒錯沒錯,也只有我這種善良人,才有資格登高臨遠。」一邊陪孔子聊天,一邊悄悄吩咐人快點下去把工匠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