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章 玄宗李隆基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章 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和楊國忠等沉溺在荒淫的酒色之中,毫無應變的準備。玄宗對於腐朽的生活,到了迷不知返的程度。對安祿山的狼子野心,當時也有人提醒過玄宗。張九齡曾說,將來亂幽州者必此胡雛。安祿山犯了法,玄宗包庇他,張九齡反對,指出安祿山不殺,必生後患,玄宗不聽,反而提拔他,使他羽毛漸豐。玄宗的兒子李亨也說安祿山必反,玄宗仍不信,剛愎自用到如此地步。在對安祿山的問題上,充分暴露了玄宗晚年的昏聵。
經過以上準備,到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唐軍把淪陷17年的營州等13州全部收復,玄宗派宋慶禮任都督,重建營州防務。長城以北的拔也古,同羅、回紇等地也宣布取消割據稱號,與唐政府合作,唐政府重新恢復了安北都護府,統一了長城以北。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唐軍還有兩次大敗,一是安祿山領兵6萬攻契丹,所部死傷大半。二是高仙芝中亞羅斯城之敗。而在此後,國內又發生了大叛亂「安史之亂」。
開元二十四年,玄宗因所寵愛的武惠妃死去,整日鬱鬱寡歡。宮中數千紅顏,無一當意者。這時有人說壽王妃楊氏體態豐艷,絕世無雙,他即令太監將其接進宮來侍酒。壽王妃性聰穎,曉音律,長歌舞,尤善逢迎。玄宗如獲至寶,愁懷頓開,遂尋歡作樂,無所顧及。
玄宗的改革政策,主要是通過下級官員去貫徹執行,玄宗能注意用人,這是「開元之治」得以出現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李隆基生於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其時正是武周天下,作為李唐皇子,他無可選擇地承受了宮廷內部激蕩多變的風風雨雨的磨鍊。據史書記載,隆基小時即有大志,在宮中常以「阿瞞」自詡,但並不為武氏家族重視。7歲那年,他例行至朝堂舉行祭祀儀式,金吾將軍武懿宗對其隨從大聲喝斥,隆基立刻聲色俱厲斥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我騎從?」據說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對他另眼相看了。第二年,隆基被封為臨淄郡王。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李顯。這時隆基曾一度兼任潞州(治今山西長治縣)別駕。
李林甫善於迎合玄宗的旨意。開元二十四年十月,玄宗想從洛陽回長安,宰相張九齡、裴耀卿認為秋收未畢,恐怕沿路擾民,建議改期。但李林甫待二相退出后卻對玄宗說:「長安、洛陽是陛下的東西宮,隨時可以往來行幸,何須擇時日?即使妨礙了農民收穫,只要免去他們的賦稅就可以了。」玄宗聽了很高興,就聽從了。張九齡遇事敢於力爭,玄宗就嫌他討厭。李林甫趁機進讒言,終於取代他做了宰相。從此,「容身保位,無復直言」的風氣便統治了朝廷。諫官言事,須先告訴李林甫,而後上報皇帝。朝廷官員不附和他的,都遭到陰謀陷害。他杜絕言路,妒賢嫉能,口頭上說話好聽,背地裡專門害人,因此,人們說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注重發展社會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玄宗李隆基的皇位來之不易,親政後面臨的形勢也十分嚴峻。長期的宮廷政變,削弱了中央政權的力量,吏治腐敗,官吏冗濫。玄宗在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明確宣布:「官不濫升,才不虛受。」倡導任人唯賢,他所用的宰相,大都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唐玄宗只得委任了京城留守官吏,同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宮中近侍及朝中幾個大臣,由千名禁軍護從,悄然離開長安向西南而去,欲逃往蜀郡避難。當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將士鼓噪不前,要求消滅禍國殃民的楊家豪門。楊國忠被將士殺死。將士又請玄宗殺貴妃以息天下怨,可憐「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竟被縊殺于逃亡途中。
玄宗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在朝將領中只剩下原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素有威名,於是便派他去守潼關。哥舒翰熟悉軍事,有勇有謀,又和安祿山有仇,在當時是最適當的人選。西北各鎮的軍隊也相繼開到潼關。河南前線出現了相持的局面。
安祿山自天寶十四年叛亂,先後攻陷兩京,第三年,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在至德二年稱帝。不久長安、洛陽為唐軍收復。第三年,他又被安祿山的副將史思明殺死。史思明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先稱燕王,后稱皇帝。第三年,他也被兒子史朝義殺死。史朝義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稱帝,兩年後,兵敗勢窮,上吊自殺了。

二、文治武功開元盛世

從上述情況看,到玄宗即位時,西域的碎葉、庭州、北方的雲州以北以及遼西12州,都已被突厥、契丹奴隸主貴族佔領,隴右及河北人民經常慘遭劫掠和屠殺。唐朝邊境安寧的局面被破壞了。
玄宗執政以後,為徹底解決邊區問題,鞏固唐政權,維護read.99csw.com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玄宗對府兵制進行了改革。府兵制在均田制崩潰的形勢下已經形同虛設,農民不斷逃亡,兵源困難。高武以後,尚武風氣逐漸消失,府兵多不按時更番,教習廢馳。到玄宗時士兵逃匿,軍府空虛。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宰相張說遂建議雇傭募兵。玄宗即下令實行,從關內召募軍士達12萬人,充作衛士,名「長從宿衛」,或稱「長征健兒」,從而代替了有唐以來的府兵輪番宿衛制度。這是當時軍制由兵募到雇傭的重大改革。經過十余年的實踐,雇傭兵制于開元二十五年推行全國。從此,各地民丁再無番上戍邊之苦,可以專事生產。雇傭兵既可吸收社會上的失業丁口,緩和社會矛盾,又可常駐各地,加強訓練,對改善軍隊素質,提高戰鬥力是有積極作用的。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得以獨攬大權。他和李林甫一樣,順著玄宗的心思行事。玄宗好戰,他即發動征伐南詔的戰爭,喪師20萬。一年大雨成災,玄宗查問災情,他叫人弄了一些大的粟穗給玄宗看,說雨雖大,收成卻好。玄宗竟也相信。楊國忠不準下面報災,扶風太守房琯報災求救,他大怒,下令將其交司法機關懲處。除做宰相外,楊國忠還兼領40餘使,又專判度支、吏部,整天發號施令,胡亂處理政事,選任官吏都在私第暗定,結黨營私,賄賂公行。因此,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宋璟繼姚崇為宰相,也很注意選用人才,使官吏都能稱職。有一次吏部選人,他的遠房叔父宋元超向選拔官員說明自己與宋璟的關係,想得到好差使,他知道了,特地關照吏部不給宋元超官職。
開元年間,由於玄宗君臣的文治武功,形成了比較清明的政治局面,出現了「開元之治」的盛況。
在北方地區,唐初戰勝突厥,統一了大漠南北,設置單于、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外到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此後,長城以北保持了數十年的相對安定局面,但是,到了七世紀末葉,唐朝北方門戶雲州(今山西大同市)被突厥攻陷。從此,長城以南已無險可守。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突厥進攻蔚州(今河北蔚縣),定州(今河北定縣),由於長城以北大片領土失守,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唐政府把安北都護府臨時僑置同城,一直到開元初。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氏家庭因一女得寵而飛黃騰達,沐猴而冠。貴妃的大姐封韓國夫人,二姐封虢國夫人,三姐封秦國夫人,從兄楊銛被封為位當四品的朝中高官,楊錡娶了公主,楊國忠官至宰相,領四十余職,權傾天下。
睿宗也是一個昏懦的帝王,甘心聽任太平公主的擺布,太平公主恃擁戴睿宗有功,大樹私人勢力,左右朝政。她開始認為隆基年輕,所以對他不以為意,後來,看到隆基十分明斷果決,對自己專權不利,於是便把攻擊的目標對準了隆基。她造輿論說,現在的太子不是長子,不應當立,立了必有后憂,陰謀廢之。隆基地位並不穩定。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睿宗讓位給太子,隆基即帝位,但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及重大軍國行政卻仍然由睿宗決定。這期間,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關係極為緊張,可謂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雙方的決鬥勢不可免。
姚崇,是有名的賢相,辦事幹練。入相前他曾向玄宗提了10項建議,大意是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擢諍臣,除租稅外不得接受饋贈,勿使皇親國戚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玄宗樣樣應允,從而奠定了開元施政的方針。
玄宗曾考慮過把兵權交給誰最可靠的問題。王嗣宗兼任四鎮節度使,被人誣告欲擁兵尊奉太子,玄宗即罷了王嗣宗的官,交司法機關懲處。與王公大臣有瓜葛的人,有了兵權,玄宗便放心不下,深怕他們結成朋黨,危及自己的皇位。正在玄宗為難的時候,李林甫出了一個主意:用胡人做邊帥。理由是胡人勇敢善戰,在中原也沒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孤立無黨,不懂漢文,比漢將可靠。其實李林甫心裏另有打算。他認為,胡將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由將入相,他自己的地位就更牢固了。在李林甫的力勸之下,玄宗陸續提拔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高仙芝等做大將。到了天寶六年,節度使大都是胡將了。

三、獨寵貴妃構亂安史

一、宮廷角逐奪權登極

形勢對唐政府有利,但唐玄宗不僅不能發展有利形勢,反而自己拆自己的台。潼關天險,道路狹窄,易守難攻。唐軍在關外挖了三道壕溝,各有兩丈寬,一丈深。叛將崔乾祐屯兵陝州,徘徊半年,只能望關興嘆,無法進攻。哥舒翰決心守險待機。郭子儀、李光弼也說潼關只宜堅守,主張用朔方兵先打范陽,捉住叛軍家屬,致其瓦解。從當時河北戰局的形勢看九-九-藏-書,這是可能做到的。可是玄宗竟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認為哥舒翰按兵不動,坐失良機,因而連續不斷地逼哥舒翰出兵。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兵,與叛軍會戰,結果大敗。部將火拔歸仁等活捉了哥舒翰,投降了叛軍。
玄宗即位初期,在生活上以節儉自勵。他還遣散宮女,又毀武后所造天樞、韋后所立石台,以示與弊政決裂。
玄宗即位之前,由於政府的勒索和大豪族的土地兼并,均田農民的負擔越來越重,常常無力維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簡單的再生產,從而出現了天下戶口逃亡過半的嚴重危機。玄宗即位后,不得不和蔭庇勞動人口破壞均田制度的豪強大族進行鬥爭。從他們的手中爭取土地勞動人手。
楊太真入得宮來,恩寵與日俱增,不到一年,盛勢已過於皇后。玄宗有美人相伴,從此無心於政事。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楊太真被冊封為貴妃,此時後宮並沒有皇后,楊貴妃就是實際上的皇后了。玄宗視貴妃為心肝,贊其為「解語之花」,連她的家族都慷慨封賞,毫不吝惜。
安祿山是柳城(今遼寧朝陽)雜胡,即混血胡人,因通曉六種語言,當上「互市牙郎」(翻譯)。后從軍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帳下,由於英勇善戰,逐漸做到高級將領。天寶元年,任平盧節度使,到天寶十年兼領平盧、范陽、河東三鎮。他用欺騙、獻媚、賄賂等手段逐漸取得了玄宗的信任。表面上對唐玄宗非常忠誠,實際上卻野心勃勃,心懷覬覦,以圖一逞。
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玄宗還認為是謠言。得到確訊以後,滿朝文武無不驚慌失措。楊國忠卻誇口叛軍必生內變,不過10天,安祿山定為部下所殺。玄宗驚慌之中,把這句胡言亂語當作救命的稻草。
壽王李瑁是玄宗的兒子,武惠妃的親生子。56歲的皇帝同22歲的兒媳的這種私情,顯然悖于倫理,是一大丑聞。玄宗遂讓壽王妃自請為女道士,入居南宮,賜號太真,南宮改名為太真宮。玄宗奪了兒媳,又給兒子娶了個韋姓的姑娘做妃子,以示慰藉。
貴妃善治裝,專為她服務的織綉之工就達700人之多。貴妃乘馬,權宦高力士親為之執轡授鞍。貴妃生長在南國,喜食鮮荔枝。荔枝易敗,離枝四五日則色味俱變。為了快速貢奉新鮮荔枝,玄宗下令特開闢了從嶺南通往長安的數千里貢道,沿途設有驛站,備有快馬,荔枝運至長安,色味不變。
開元初,黃河南北連年發生蝗災。蝗蟲飛來如雲遮日,所落之處苗草罄盡。先朝也曾遇蝗災,由於捕殺不力,往往造成赤地千里、橫屍遍野的慘景,以致物價飛漲,民心不穩,政局動蕩。因此姚崇對滅蝗十分關注,力主詔令郡縣及時捕殺,並由官府獎勵治蝗。結果蝗災被有效地制止了,儘管蝗災連年,災區也未發生大的飢荒。
玄宗活了77歲,當了44年皇帝,有30個兒子,30個女兒。在這麼多兒女中,他是有偏愛的。他寵愛武惠妃,早就想廢掉太子李瑛,立武惠妃所生子壽王李瑁。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的女婿楊洄誣告李瑛、李瑤、李琚等在一起商量異謀,玄宗便把這3個兒子賜死了。太子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在他死後,論資排輩,第一個是長子慶王李琮,但他曾在打獵時被野獸抓破了臉,當皇帝不雅觀,而且德才平常。接下來就輪到第三子肅宗李亨了。在朝臣們的爭取下,玄宗經過一年多的再三考慮,才勉強立了李亨做太子。以後李林甫為了迎合玄宗和武惠妃,總想把肅宗廢掉,立壽王李瑁當太子。無奈,肅宗非常謹慎,沒有大錯誤,並有一些朝臣積極保護,屢次轉危為安,太子地位才算保住了。因此,他早對玄宗積怨在心。肅宗被立為太子后,做皇帝的願望日益強烈。後來,在他兒子李倓和宦官李輔國等的支持下,在靈武稱帝。玄宗從四川歸來后,在興慶宮的所作所為,早已引起肅宗的狐疑:玄宗是不是想恢復帝位?他想採取相應的對策,又怕有人說他不孝,心裏非常著急。正在此時,李輔國向他獻了一計。
這時候,叛軍長驅直入的勢頭停止了,安祿山的日子也不好過起來。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和堂弟平原(今山東平原東北)太守顏真卿起兵,聯絡河北17郡,切斷了叛軍前線和范陽老巢的聯繫。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他所佔的地方,只有河北6個郡,以及河南潼關以東一片土地。叛將史思明雖然攻陷常山俘顏杲卿,把他送到洛陽殺害,但不久,朔方軍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軍出太行山,收復了常山,屢敗史思明。河南民間自行集結的武裝群起響應郭、李大軍。河南南陽太守魯炅、睢陽太守許遠、真源令張巡等,也起兵抗擊叛兵,扼住了叛軍南下的道路。安祿山進退兩難。
儘管如此,玄九_九_藏_書宗卻發動了一系列不義的戰爭。邊將權奸為了陞官加爵也不惜推波助瀾,挑起事端。這些戰爭,傷亡了大量的各族人口,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大大加深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兵指唐的都城長安。中原武備久弛,精兵猛將都放在東北、西北各鎮。叛軍兵鋒所至,中原郡縣無力抵抗,大都望風而逃。安祿山率兵15萬,塵灰蔽天,鼓噪震地,一路勢不可擋。十二月初二,叛軍已在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渡過了黃河。
在唐初,邊將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或兼任別職,功名顯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如李靖、李責力、劉仁規等。開元前期,薛訥、郭元振、張嘉貞、張說、蕭蒿等也是由邊將入相。許多出身胡地的將領雖忠勇皆具,也不能專大將之任,遠征時皆以大臣為使制之,這對於防止軍閥割據是必要的。開元後期,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邊帥往往連任10多年,有的還兼任幾鎮節度使。他們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但胡將權勢的強大,主要是李林甫為相后蠱惑玄宗造成的。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權操于妻子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張柬之等功臣均遭貶逐,太子李崇俊等被殺,武三思等沉滓餘孽迅速泛起,韋后又援用其從兄韋溫等掌握大權,縱容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又大肆建築寺院道觀,奴役人民,可謂朝政日非。景龍四年(公元710年),中宗被妻女鴆殺。韋后準備效法她的婆婆武則天做歷史上的第二個女皇。這時,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還有相當的勢力,李旦的第三子隆基也在悄悄積蓄力量,身邊已有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將,成為韋后奪位的主要障礙,韋后決意將其置於死地。但李隆基決非等閑之輩,還沒等韋后動手,他便與姑母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率羽林軍萬騎搶先攻入皇宮,將韋后及其黨羽一網打盡。後由太平公主出面,恢復了睿宗李旦的帝位。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處在這樣的逆境中,玄宗更覺寂寞、凄涼,鬱鬱寡歡,連飯也吃不進了,弄得憔悴不堪。上元三年四月五日,玄宗死在太極宮神龍殿,時年77歲。死後葬泰陵,謚為「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君王寵幸,朝臣官吏也無不倍加逢迎,向貴妃爭獻奇饈異味、器物珍玩。有時一次送的美食就達幾千盤,一盤的價值抵得過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宮中還特設檢查食品的官員,評比各種食品的精美程度,真是精益求精。嶺南軍政長官的貢獻得到貴妃的歡心,遂連升三級。廣陵的長官起而仿效,也被擢為朝廷大臣。由是文臣武將無不矚目後宮,以討好貴妃為事。
玄宗即位時,軍馬只剩下24萬匹。玄宗任用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專門抓這項工作,到開元十三年,軍馬增至43萬匹,牛羊數也相應增加了。為了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詔令擴大屯田區。在西北萬里的邊防線上及黃河以北部分地區,設置龐大的屯田區。
武周中宗以來,佛教惡性發展。全國各州都設置大雲寺。寺院僧侶貪婪成性,不僅兼并土地,而且逃避稅收。且造寺不止,枉費財者數百億;度人不休,免租庸者數10萬。使國家所出加數倍,所入減數倍。玄宗于開元二年下詔裁汰天下僧尼,當時全國各地還俗者12000多人。玄宗又下令,嚴禁新造佛寺,禁鑄佛像,禁抄佛經。同時又禁止貴族官員和僧尼交往,使佛教勢力受到很大打擊。
從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到天寶年間,奸相專權,貴妃專寵,玄宗日益昏聵,政治愈加腐敗,繁榮背後的危機也就加劇了。首先是均田制瓦解,負擔租賦的民戶在縮減,而朝廷的費用卻在加大,財政赤字日甚一日。朝廷就派員橫徵暴斂,甚至一次預征30年的租賦,加速了人民的貧困化,唐王朝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動搖了。其次是府兵制破壞后,募兵制也愈加腐敗。中原承平已久,社會風尚恥于當兵,京師所募之兵多是無賴子弟、市井小販,毫無戰鬥力。
李林甫的權勢日熾一日,而朝政的敗壞日甚一日。玄宗不識其奸,反以為能,甚至想委國政給林甫。
開元二十五年,唐政府迫使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青海襲擊吐蕃,打破了唐蕃和好的局面,也破壞了漢藏兩族人民的和平生活。天寶初年,名將王嗣宗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威望極高。玄宗命他進攻吐蕃的石堡城,他不肯,結果被免了官。繼任的哥舒翰攻下了石堡城,城裡守兵只有幾百,唐兵卻損失數萬之眾。漢藏兩族人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
解決西域問題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開元二十七年開始,玄宗派磧西節度使蓋嘉運打敗了突厥,唐軍猛攻碎葉城,突厥可汗出戰,在賀邏嶺被唐軍俘虜,從而使淪陷了37年的read.99csw.com碎葉鎮又歸唐政府管轄。第二階段是擊敗葉蕃、小勃律,重新打通「絲綢之路」的門戶。開元初年,西域小勃律(今克什米爾以北)可汗曾到唐朝請降,唐政府在那裡置綏遠軍。後來,小勃律王娶吐蕃王女,依附了吐蕃,與唐為敵。玄宗派安西副都護高仙芝打敗吐蕃,俘虜了小勃律王,遣送長安。這使唐國威大振。這一仗勝利后,拂麻(羅馬)、大食(伊朗)諸胡72國皆震恐,成歸附。唐朝重新打通了中亞的通道,這不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也有利於對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張九齡也是開元賢相。他是廣東人,當時嶺南被看作是荒遠的地方,那邊的人很不容易做到大官,玄宗破除偏見,惟才是舉,他才官至宰相。他建議選用人才要慎重,在吏部議論人才,態度極其公正。他執政時,已在開元後期,玄宗有所鬆懈,他每見玄宗有什麼過失,總是極力諫勸。
開元初雖懲治了一些豪強大族,但打擊的力度還是太小。從全國範圍看,仍然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被豪強大族霸佔。他們侵佔農民的土地,稱為「籍外之田」。更嚴重的是,他們把逃戶變成「私屬」,不向國家交稅,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玄宗便於開元九年到開元十三年,利用4年的時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個檢田括戶運動。玄宗任宇文融為全國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頭到全國各地檢查黑地和豪強蔭庇的客戶。把檢查出來的土地全部沒收,按均田制分給無地的農民使用。對於「賬外」人口,一律登記註冊,就地入籍。檢田括戶的結果,中央政府增戶88萬,田亦大增。歲終徵得客戶錢數百萬。
歌舞昇平的太平景象,逐漸使唐玄宗陶醉了,銳意進取的治國精神喪失殆盡。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已做了30年皇帝,漸恣奢欲,縱情聲色,怠於政事,已不能如開元時期那樣聽取忠言直諫了。「尚直」的韓休、張九齡相繼罷相,奸佞便嬖的李林甫任中書令獨秉大權。從這時起,邪惡勢力在朝廷中開始佔了上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楊國忠做宰相,政治更加黑暗,國家形勢也自此由盛而衰。
當時,一些富戶往往用出家作和尚的辦法來逃避賦役,姚崇一次就查出1200多名假和尚,勒令還俗。又禁止百官和僧尼道士往來,抑制武、韋時發展起來的寺院地主勢力。御弟薛王李業的舅父王仙童侵暴百姓,他不講情面,請玄宗批准,依法進行了懲辦。
玄宗還通過各種措施整頓軍旅。他頒布《練兵詔》,令西北軍鎮增加兵員,並精加選擇,加強軍事訓練,不得供其他役使。還派兵部侍郎悲漼、太常卿姜皎往軍州督促檢查詔令的執行情況,處理具體事宜。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亦稱唐明皇,名李隆基,女皇武則天嫡孫,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當政期間,唐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又釀成了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玄宗不僅注意任用賢相,還非常重視刷新吏治,整頓官僚隊伍。在這方面他採取了許多措施。一是裁汰冗員,精簡機構。他針對武后以來官吏冗濫之弊,一舉裁汰了員外官、試官、檢校官數千員,大大精簡了官僚機構,提高了辦事效率,也節約了財政開支。二是恢復諫官、史官參加宰相議事的制度。唐太宗時期,皇帝與宰相議事,允許諫官與史官參加,「有失則匡正,美惡必記之」。這可以減少朝政的弊端,有它的積極作用。但是武則天參与朝政以後,許敬宗、李義府提任宰相,「政多私僻」,不敢把朝政公開,取消了諫官和史官參加君臣議事的制度。玄宗下令恢復貞觀年間的制度。三是重視縣令的選擇。玄宗說:「郡縣是國家政權的根本,郡縣長官是執政隊伍的先鋒,朕總是特別留意這種官職,和其他官職不一樣看待。」玄宗有時對縣官親自出題考試,了解應考者是否通曉治國之道,凡是考試成績優秀者即被任用,拙劣者即被罷免。四是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來檢查地方官的政績,作為黜陟的根據。規定每年十月,委各道按察使到各地巡省風俗,觀察得失,將地方官的政績按五等劃分,然後上報吏部長官詳覆,減少了地方官貪贓枉法的現象。五是嚴明賞罰。玄宗認為,有善必賞,所以勸能,有罪必誅,所以懲惡。開元年間朝廷的賞罰基本上貫徹了這一精神。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玄宗搶先下手,率廄牧兵馬鎮壓了太平公主及黨羽數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盡被黜逐。至此,動蕩的局勢才穩定下來,李隆基獲得了全部權力。是年,改元開元。
西南也在流血。南詔王閣羅鳳帶著妻子參見唐官,邊將張虔陀乘機侮辱,並勒索財物。閣羅鳳忍無可忍,憤恨起兵,殺死張虔陀。劍南節度使鮮于read.99csw.com仲通借題發揮,立即發動進攻,閣羅鳳派人解釋,要求停戰,鮮于仲通不聽。閣羅鳳只得帶兵迎擊,大敗唐兵,又與吐蕃聯盟。鮮于仲通與楊國忠素有勾結,因此,楊國忠為他掩飾,並在西京、河南、河北徵發軍隊。人民不肯當兵,楊國忠便派官兵抓人,連枷送到軍隊里去。從天寶十年到十三年,唐兵戰死和病死的有20多萬人。
當時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正在長安,玄宗便派他趕往洛陽,募兵抵禦。接著又在長安招了一些兵,連同原來的禁軍,湊了5萬人馬,交給高仙芝帶領,屯駐陝州。同時派使者到朔方、河西、隴右各鎮調兵。然而封常清雖足智多謀,高仙芝雖能征善戰,無奈他們所統領的都是些烏合之眾,無法抵禦叛軍的進攻。不久,唐軍即被迫退出洛陽。封常清退至陝州,高仙芝退守潼關,以防叛軍突入關中。由於他們敗於叛軍,加上監軍邊令挾私隙誣告他們動搖軍心,盜減糧草,玄宗下令將二人斬首。
安祿山在范陽積極擴充勢力,用失意的漢族文痞嚴慶、高尚做謀士,對投降或俘虜的兄弟民族戰士進行撫慰,使其願為之效死力。安祿山又挑選精銳8000人,作為其軍隊的主力。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他為了收買人心,培植心腹,提拔奚、契丹、九姓、同羅等族升將軍者500人,中郎將兩千餘人。第二年,又以胡將32人代替漢將,這樣一來,其軍隊的將領基本上都是胡人了。他還積屯糧草,養戰馬數萬匹。所統領的軍隊在數量上已超過了駐防長安的軍隊。
長安在大約十幾天之後陷落了。玄宗準備從馬嵬坡繼續向西逃命,鄉民父老遮道請留,玄宗不聽,百姓無法,又轉請皇太子留下。皇太子李亨於是北上到了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因馬嵬坡上玄宗已有詔令太子繼位,李亨便接受群臣表請,于危險之中即位稱帝,重新集聚力量,開始對安祿山進行反攻。
玄宗在位的前半期,不僅文治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武功也赫然可紀。在玄宗即位以前,邊防危機十分嚴重。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奴隸主李盡忠利用民族矛盾,煽動其部眾舉兵造反,並且攻佔了營州。緊接著,營州都督府管轄的連昌、師、鮮等12州也相繼失守。武則天派王孝傑等組織反擊,結果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此後,契丹貴族經常瘋狂掠奪土地,殘害北方人民。
李輔國知道肅宗的複雜心理,想立奇功來鞏固肅宗對他的寵愛。他對肅宗說:「上皇住在興慶宮,天天和外人來往,而且陳玄禮、高力士密謀對陛下不利。如今六軍將士都是靈武功臣,對此都坐卧不安。」肅宗假裝哭著道:「聖皇仁慈,哪會有別的想法呢?」李輔國就說:「即使上皇沒有別的想法,怎奈有班小人天天在耳邊慫恿。陛下是天下的主人,應當為社稷著想,防患於未然。哪能限於匹夫的孝順!再說興慶宮和里巷相連,圍牆也低矮,不適合上皇居住。太極宮森嚴,請他搬到那裡去住,這樣能杜絕小人在他身邊說三道四,上皇能安享晚年,陛下有時也可以去探望,豈不更好。」李輔國的這番話正中肅宗下懷,便默許了。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的一天,李輔國傳旨,請玄宗遊覽太極宮,但當玄宗從興慶宮走到睿武門時,預先埋伏好的士兵突然沖了過來,把他擁簇到了太極宮甘露殿,就此住下。肅宗對玄宗還是不放心,又把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縣),命令陳玄禮退休,只給玄宗留下幾十名衛士,而且都是老弱病殘。
至於玉門以西,長安三年(公元703年),突厥奴隸主貴族烏質勒攻陷了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鎮,從此,安西道絕。烏質勒接著又向北庭都護府進攻,並強佔了北庭西部一些地方。這不僅破壞了國家統一,同時也堵塞了「絲綢之路」,使唐朝對外貿易受到了嚴重影響。
至德二年(公元758年)末,當唐軍收復了兩京后,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路過馬嵬驛時,觸景生情,黯然神傷,祭拜了楊貴妃墓。到達長安后,玄宗就住在興慶宮裡。肅宗李亨不時來問候他,他有時也到大明宮去看望肅宗。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宦官高力士一直保衛、侍候著玄宗。肅宗又叫梨園子弟天天奏樂、唱歌、跳舞以供他消遣。可這種生活並沒有持續到底。玄宗經常在樓上徘徊觀望,百姓經過這裏,一看到玄宗,往往跪拜,並高呼「萬歲」。玄宗常在樓下安排酒食招待客人,並在樓上宴請將軍郭子儀和王銑等人,還送給他們好多東西。玄宗並沒有東山再起的用意,但卻引起了肅宗的猜忌。由此,父子間的矛盾便尖銳起來了。
開元後期,府兵制破壞,募兵制產生。在府兵制下,衛士輪番服役,將不得專兵,實行募兵制后,邊鎮兵力擴大,京城周圍兵力減縮,唐初內重外輕的局面轉變為外重內輕,地方邊鎮勢力強大。

四、諸子爭位悲慘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