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卷 五代(後唐) 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宗李嗣源

第四十卷 五代(後唐)

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宗李嗣源

一、先作監國后稱皇帝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一月,郭崇韜率軍平定蜀國,次年正月被殺。自此開始,名臣宿將人人自危。李嗣源也成為伶人宦官讒害的目標,數次險些被殺。同光四年二月,貝州兵變爆發,李存勖不任用近在咫尺的李嗣源為帥,而是自京城派佞臣李紹榮至河北主持平叛。在李紹榮連連失利的情況下,才不得已命李嗣源率軍平叛,時叛軍已據鄴城(今河北大名)。三月六日,李嗣源統帥的軍隊嘩變,強擁李嗣源入叛軍城中。時李紹榮率軍屯于城南,嗣源雖遣牙將求救,紹榮拒不發兵。嗣源入鄴城后,兵變首領趙在禮率將校迎拜,要請嗣源在河北稱帝。嗣源借口到城外收集散兵,脫身出城,想回到李存勖身邊以示忠誠,但這時李紹榮已上書李存勖,稱李嗣源與亂軍合謀叛亂,嗣源部將石敬瑭、中門使安重誨得悉后力主公開起兵,攻佔洛陽。石敬瑭勸李嗣源道:「自古大事成於果斷,敗於猶豫,您已與叛軍共入鄴城,無論如何也不會取得今上的信任,更何況他早就對您存有戒心,只要您給我三百騎兵,我就可攻克大樑,您再率大軍相繼而進,直指洛陽,這樣就能安然無恙,否則,不僅您舉家難保,隨從將士也將有殺身之禍。」安重誨也說:「現在皇上無道,軍民怨怒,您若順從眾人推戴,就會安享榮華,若為皇上效忠,只有死路一條。」嗣源只得點頭稱是,馬上分派使節到各地進行聯絡,沒有多久,河北的多數節度使,以及河南的泰寧(九_九_藏_書今山東兗州)、齊州(今山東濟南)等使相繼歸附,李嗣源兵力大增。這時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孔循遣使到嗣源營中,向嗣源說:「皇帝也正率軍東來,若你能在他之前抵達,汴州就歸你所有。」當天,李嗣源令石敬瑭入據汴州。次日,又接到消息說李存勖已向洛陽方向退去,嗣源令大軍緩緩而行。四月一日,李存勖被殺,洛陽大亂。次日,蕃漢馬步使朱守殷遣使請嗣源速入京城,安定局面。嗣源率軍入城。
安重誨一死,從榮開始參預朝政,由於他掌握兵權,又是李嗣源長子,在朝中十分驕橫。這年五月,李嗣源突然中風,月余未見群臣,洛城的人們人心惶惶,或逃往鄉村,或躲入軍營,一片混亂,到七月初,李嗣源硬撐著召見了群臣,人們才安定了一些。

二、勤于政事小有成就

聽到從榮的死訊,李嗣源心中還是萬分傷心,幾次昏死過去,病情急劇惡化。他令人到鄴都(魏州)召宋王從厚,準備讓他嗣位,宋王到洛陽的前一天,李嗣源病卒,終年68歲。葬于洛陽縣內,陵為徽陵,謚號「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號「明宗」。
對於豪強官僚兼并土地、侵凌百姓,李嗣源也多有裁抑。這些措施對於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諸子爭位驚中病亡

李嗣源入洛不久,即誅殺李存勖朝租庸使孔謙,孔謙所設立的苛斂條目統統廢除。后又任命任環以宰相專管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主管財九_九_藏_書政。任環接任后,先請李嗣源罷除了夏、秋兩稅的省耗。後唐農民一年分夏、秋兩次納稅。過去規定,每納稅一斗,要額外上交一升的省耗,實際上是額外加征。其後,又請李嗣源規定地方官不許額外征斂,刺史以下官不許向皇帝進貢,希望由此減輕百姓負擔。
經過如上努力,後唐的社會生產與財政狀況明顯好轉。府庫充實,糧食富足,有的州郡十文錢就可以買到一斗糧。
李嗣源是後唐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五代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嗣源為沙陀人,善於騎射,為人沉默寡言,被李克用收為養子,賜名嗣源。在克用與後梁朱溫的戰爭中,嗣源備顯神勇,被譽為「李橫衝」。至後唐李存勖嗣位,嗣源連連因功升遷。滅後梁,拜中書令。時郭崇韜秉政,嗣源雖為中書令,並無實權。
孟漢瓊率兵衝出宮門,從榮正坐在天津橋上,急忙率軍抵抗,他沒想到父親還會活著,更沒料到會有討伐他的兵馬,他本來是想留重兵在天津橋威懾百官,自己直接入宮在父親柩前即位。這一來,打得他驚慌失措,很快便潰不成軍。從榮逃回秦王府後,被活捉斬首。
十一月中旬,李嗣源病情加劇,秦王從榮入宮探視,李嗣源已不能抬頭,王德妃在一旁對李嗣源說:「從榮在此。」李嗣源也沒有說話。從榮走出宮門時,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以為李嗣源已病危,第二天便稱病不去宮中。其實,當晚李嗣源的病情稍微好了一點,從榮卻在秦王府與左右親信抓緊策劃。他自知自己十分孤立九-九-藏-書,遂決定先下手為強,率牙兵進入宮中搶位。次日晨從榮率步兵、騎兵千餘人在城中天津橋列陣,並派人向宰相通告:「我今日要入居興聖宮,你們各有妻子家屬,為人處事不能過於固執,不然,隨時可能大禍臨頭。」宰相馬上馳入皇城報告,商討對策,苦無結果,這時,監門將軍報告秦王兵已到了端門外。宮中妃嬪聞訊,相顧號哭。李嗣源倒十分冷靜,問監門將軍孟漢瓊:「從榮何苦如此?」又問:「是否真的謀反?」孟漢瓊說:「是,剛才已令守門軍卒關閉宮門了。」明宗立即命孟漢瓊召馬軍都指揮使發兵討伐從榮。
李嗣源之子中,有3人年齡較大,一是養子李從珂,為西都留守,駐長安。一是長子李從榮,封秦王,判六軍諸衛事駐洛京。一是宋王李從厚,駐汴州。安重誨專權時,三人都被其壓抑。及重誨死,三人勢力開始發展,其中從榮權勢發展最快。
李嗣源為監國時,李存勖後宮宮女還有1000多人,宣徽使選年少貌美者數百人送到李嗣源居住的興聖宮,李嗣源問:「要此何用?」宣徽使答道:「負責宮中的各項職掌。」李嗣源道:「宮中職掌應了解過去的習慣與規矩,這些人怎能勝任。」命宣徽使將這批年少女子送回各自家中,只選用一些老年舊宮人。及稱帝后,嚴格規定:後宮只能留宮人百人,宦官30人;朝中官吏,凡是有名無實的一概廢除。當時,洛陽城一帶還集結著大批軍隊,軍糧運輸十分困難,李嗣源令諸軍分別駐屯于附近有糧的州縣,免除了軍糧運輸九九藏書的壓力。
李嗣源稱帝的這年秋天,又下令把宮中鷹坊的鳥獸全部放掉。各地不許再進貢這類東西。馮道讚美說:「陛下可以說是恩及禽獸了。」李嗣源卻說:「不對,我對禽獸並無惻隱之心,只是過去隨先帝打獵時,常有野獸進入成熟的秋田中,為了追獵野獸,往往將莊稼踐踏得七零八落,現在又近秋收,我由此想到畋獵有害無益,所以不許各地再捕捉禽獸進貢。」
看到李嗣源病得這般嚴重,群臣開始考慮立太子的問題。太僕少卿何澤見秦王從榮權勢正盛,先行上表請立從榮為太子,想以此討好從榮。李嗣源讀著表章,泫然淚下,對左右侍從道:「群臣請立太子,看來我得到太原養老去了。」次日,召群臣計議此事,從榮向李嗣源道:「臣兒年幼,願隨父皇學習治國平天下之術。不願做太子。」延光、延壽即請明宗先不立太子,以從榮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此後,從榮更加驕橫。
安重誨、石敬瑭先讓百官請李嗣源監國,第一次請求,嗣源自然不答應,第二次也沒有同意,等到百官第三次請求時,馬上應允下來。次日就入居興聖宮,受百官朝見,這時雖名為監國,實際上與皇帝無異。
李嗣源監國后,首先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任命安重誨為樞密使,掌管軍機要務,第二件是令各地訪尋逃散的諸王,一有消息,安重誨就派人就地殺掉。到最後,李存勖的兄弟子孫,除了一個半癱的邕王存美外,都沒能逃脫厄運。第三件事是派石敬瑭為陝州留後,防備魏王繼岌的伐蜀軍東進洛陽。不幾天,https://read.99csw.com繼岌被隨從縊殺,征蜀兵由任環率領歸附嗣源。這樣,李嗣源成為後唐第二代君主,改年號為天成。
李嗣源自幼從軍,目不識丁,各地的上書都讓安重誨讀給他聽。但安重誨也識字不多,許多上書無法讀通,只得向李嗣源要求道:「臣以忠誠之心跟隨陛下,掌管軍國要政,當今之事,大致能知曉,對於古事、儀禮實在力不從心。」他建議李嗣源選擇一些知名學士參与政務決策。李嗣源出自行伍,十分擔心文人學士們輕視他,安重誨也怕後來人分了他的權勢,於是,選來選去,選中了謹小慎微的馮道數人,任命為端昭殿學士,協助安重誨參預機要。對朝臣做了安排后,李嗣源開始著眼於國家的治理。他統治的幾年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財力不充,官吏欠俸,士兵缺餉。李存勖與租庸使孔謙只顧橫徵暴斂,不注意發展生產、與民休息,弄得民不聊生,一派凋零,終於導致傾覆。李嗣源雖不識字,但長年在外征戰,對民生民苦有所了解。尤其是通過親身經歷,深知李存勖之所以覆敗的根源。加之稱帝之時,已六十余歲,豐富的閱歷與政治經驗,使他成為五代君主中比較成熟的一位政治家。
李嗣源稱帝以來,前朝的財政危機繼續發展,百官俸祿不僅要摺合成實物下發,而且每百錢只能折50錢的實物,應當正月發放的俸祿也往往拖到五月才能兌現。至於曾出生入死的士卒們,更是窮困交加,不解決這一問題,李嗣源的江山也坐不穩。因此,在安重誨等人的協助下,李嗣源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困境、穩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