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一卷 五代(後晉) 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祖石敬瑭

第四十一卷 五代(後晉)

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祖石敬瑭

接著契丹和石敬瑭合圍晉安寨,又是一連數月對壘不下。
石敬瑭出生在一個天下大亂,爭戰十分劇烈的時代。李唐王朝名存實亡,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兵連禍結,歲無寧日,武夫悍將主宰一切。石敬瑭長大以後,隨其父學習了一些刀槍騎射的本領。他性格沉著,寡言少語,練武之暇,也能讀點兵法書籍,逐漸知道了前代名將李牧、周亞夫的事迹。沙陀人向來尚武,不重視文化,石敬瑭顯然與眾不同。當時任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的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非常器重他,將他招為女婿。李存勖聽說石敬瑭擅長射箭,也把他擢居左右。後來,李嗣源又命他督領親兵部隊左射軍,倚以為心腹親信。
當天晚上,太原城北門外,秋風瑟瑟,戰旗獵獵,在燈籠火把的照耀下,一幕歷史上罕見的醜劇鳴鑼開場。只見44歲的石敬瑭由眾官簇擁著,口稱:「兒臣叩見父皇!」拜倒在年僅33歲的耶律德光腳下。禮畢,兩人攜手入城,耶律德光喜形於色,石敬瑭也像遇見親爹老子一樣畢恭畢敬、低聲下氣。旁邊圍觀的一些人,不知是想笑,還是想嘔。
在石敬瑭的殘酷剝削下,後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天災人禍也極其嚴重,水旱、蝗災接連不斷,僅僅天福七年(公元942年)五月的一個月里,就有5個州郡發大水,18個州郡遭旱災。天福六年九月,黃河在滑州決口,東瀉千里,百姓扶老攜幼,登上丘嶺避洪水。然而躲得過大水,卻躲不過人禍,餓死者難計其數。即使這樣,石敬瑭一夥仍不放鬆對人民的盤剝,一時之間,餓殍盈野,流民遍地。有些想安定下來從事生產的百姓也因州縣徭役繁重,責之重賦,威以嚴刑,不得已重新踏上流浪的道路,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
既然舉起了叛旗,就應該有一個號召天下https://read.99csw.com的樣子,石敬瑭恨不得馬上當上皇帝,可又不敢向老子耶律德光明說,心裏疙疙瘩瘩很不痛快。十一月的一天,耶律德光對他說:「我千里來援總要成功,看你相貌器量,真像個中原之主,我就立你當天子吧。」這話正說到了石敬瑭的心坎上,但他又不敢立刻接受,便裝模作樣地辭讓了幾次,在將吏的一再勸說下,石敬瑭才假裝勉強地答應下來。耶律德光作冊文,授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築壇于太原北門外的柳林,擇日舉行登基大典。屆時耶律德光親手脫下自己的袍服衣冠,替石敬瑭穿上,石敬瑭就穿著一身契丹服裝,不倫不類地南面就座,接受群臣的朝賀,當上了契丹的兒皇帝,改元天福。

三、認賊作父禍國殃民

在後唐明宗統治期間,石敬瑭憑藉著皇親國戚的地位,又功高勛重,在朝廷內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到明宗末年,他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藩漢兵馬車總管等。在內他是後唐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外又是鎮守邊關要塞的封疆大吏。
取皇位難,保皇位更難。石敬瑭既是皇帝又是奴才,既是綿羊又是豺狼,是一個集高貴與卑賤、軟弱與兇殘於一身的人物。他在位7年間,像范延光一樣不服他領導,覬覦皇位的人層出不窮,好多藩鎮只是表面上供奉他罷了,暗地裡對他並不多麼恭順。契丹的父皇帝更不把他放在眼裡,稍不如意就加斥責。他整天就像睡在叢棘烈火上一樣,輾轉反側,不得安生。在這種內外交困之下,天福七年,石敬瑭生起病來,到了六月,在保昌殿一命嗚呼,死時51歲。
清泰三年五月,叛亂爆發了。石敬瑭首先發動政治攻勢,上表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要他自動下台。石敬瑭之所以不敢貿然南下read.99csw.com直取洛陽,是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力量不夠強大,不能一舉成功。他坐在太原城裡用筆墨挑釁,是在等待對方的分裂和契丹的援兵。
石敬瑭仰仗契丹的支持當了皇帝,自然對耶律德光感激涕零、言聽計從。當初在太原時,耶律德光說:「桑維翰對你盡忠,你應用之為相。」石敬瑭就任命桑維翰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石敬瑭準備南下洛陽,想留個兒子留守太原,也向耶律德光求旨,耶律德光令他把各個兒子排成一隊,親自挑選,指著他的養子石重貴說:「這小子眼大,就留下他吧。」石敬瑭立即照辦。
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後唐閔帝即位。閔帝優柔寡斷,大權旁落,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明宗養子李從珂在鳳翔發動兵變,前來奪位。閔帝慌忙召姐夫石敬瑭赴闕禦敵。石敬瑭與諸將合計一番,決定不妨前去觀望形勢,再作決斷,遂率兵迤邐而來。四月初一,在衛州(河南汲縣)東七八里的地方遇上了僅帶50名衛士倉皇逃跑的閔帝。閔帝見到姐夫,大喜,以為得到了救星,連忙向他求救,問以社稷大計。哪知石敬瑭不作正面回答,卻反問:「聽說陛下已遣康義誠西討,戰局如何?陛下又何以至此?」閔帝哭泣著說:「康義誠也叛變了。」石敬瑭頓時變了臉色,他看到閔帝那失魂落魄的樣子,低頭打起了小算盤:李從珂驍勇善戰,名震軍中,現在又招降納叛,實力大增,而自己羽翼未豐,強弱懸殊,恐怕難以與他相爭。與其保這個喪家狗似的皇帝,引火燒身,還不如自己保存實力,暫避風頭,窺伺時機。想到這裏,他假裝長嘆了幾口氣,不陰不陽地對閔帝說:「衛州刺史王弘贄乃是精明練達的宿將,我去問問他。」接著就假模假式地去了一趟王弘贄處,帶回弘贄的話:「從前天子播遷的例read•99csw.com子也不少,但都帶著將相、侍衛、庫府、法物,使群下有所瞻仰,如今皇上只帶著五十騎衛,一無所有,臣子縱然想盡忠,又有什麼辦法呢?」閔帝衛士奔洪進聽后勃然大怒,指著石敬瑭厲聲斥責:「你是明宗的愛婿,與之共享富貴,也應與之共承憂患,今天子蒙難,向你求救,你卻說三道四,推卸責任,這不是想要附賊賣主嗎?」弓箭庫使沙守榮也義憤填膺,拔出佩刀要刺石敬瑭。石敬瑭的親將陳暉連忙上前格住,斗過幾個回合,沙守榮被一劍劈死,奔洪進自刎。石敬瑭索性指使指揮使劉知遠引兵入驛,將閔帝左右隨從全部殺死,把閔帝撇在驛舍,揚長而去。
石敬瑭(公元892年~942年),沙陀族人。沙陀本是西突厥別部,原住地相當於現在新疆東北部靠近巴里坤湖的地方,後來向東遷到鹽州(今陝西定邊)一帶,是個長於騎射的遊牧部落。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二十八日,石敬瑭出生在太原汾陽。
老丈人當了皇帝,石敬瑭既是駙馬,又是功臣,地位比以前大不相同,官職一年數變,先由總管府都校升為光祿大夫、檢校司徒,任陝州保義軍節度使,賜號為「竭忠建策光復功臣」。次年加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伯。不久又升為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公,賜號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掌握了後唐朝廷的軍事大權。
石敬瑭給契丹進貢的財物不可勝計。當初契丹軍隊回國之時,他遣威塞(今河北涿鹿)節度使翟璋在管區內籌集10萬緡犒軍錢,此州土地貧瘠,百姓窮困,石敬瑭為讓契丹滿意,仍嚴令搜刮,以致民不堪命。此後,他每年除了依照原約貢獻金帛30萬之外,逢時過節、吉凶慶弔都額外奉送禮物。從中原到契丹,一年到頭,滿九九藏書載玩好珍異的車子絡繹不絕,耶律德光以外,契丹的太后、皇后、皇子皇親、將相大臣都有財物可得。後晉承兵火之餘,府庫殫竭,所有貢獻給契凡的財物負擔都轉嫁到了百姓頭上。
石敬瑭在位的7年間,始終對契丹媚事奉承,柔順得像只綿羊。他給耶律德光寫信,每次都用「表」,還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己稱臣,稱「兒皇帝」。契丹使臣來到後晉,他總是拜見接詔,克盡兒臣之禮。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十月,契丹遣使冊封他徽號曰「英武明義皇帝」,誇獎他深明「父子大義」,他高興萬分,命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太常鼓吹出城像迎天書一樣將冊封詔書吹吹打打、轟轟烈烈地迎到崇元殿前,陳列供奉。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趙在禮在魏州發動叛亂,朝廷遣元行欽招撫失敗,群議均以為非用李嗣源不可,李存勖不得已命李嗣源為統帥,率侍衛親軍前往討伐。哪知兵到鄴都(今河北大名)城下,當晚發生嘩變,士兵挾持李嗣源,要他當皇帝,李嗣源不從,士卒紛紛散逃而去。李嗣源這時手中只剩下常山一軍,共人5000,馬2000。李嗣源欲明其不反的心跡,屢次上表申訴,都被元行欽扣下,不得達于朝廷,李嗣源更加疑懼,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刻,石敬瑭悄悄地附在李嗣源的耳朵上說:「大事成於果斷而敗於猶豫,天下哪裡有上將與叛卒共入賊城,日後尚保平安無事的呢?大樑乃天下之要津,假若給敬瑭三百騎兵,先往佔據,您再引兵急進,以此為根據之地,自能保全無虞。」一席話說動了李嗣源,遂命石敬瑭率五百騎兵直搗大樑。石敬瑭星夜兼程渡過黃河,趕到大樑城下,先使裨將李瓊以勁兵突入封丘門,自己踵其後自西門入,佔領了大樑。接著石敬瑭向西挺進,李存勖終被亂兵射傷,后飲奶酷而死https://read.99csw.com。李嗣源進入洛陽,旋即帝位,是為後唐明宗。

一、英勇善戰位高權重

不久,晉安寨中的唐將楊光遠、安審琦殺死張敬達舉兵投降,石敬瑭拔掉這顆釘子,就率師南下,一路上,後唐將官紛紛投降。李從珂見大勢已去,登樓自焚。石敬瑭開進洛陽,后定都汴梁,從此開始了五代的第三個王朝——後晉。

二、被逼謀叛甘當兒皇

石敬瑭隨李存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李存勖當上皇帝之後,卻沒有封他一官半職,他仍然在李嗣源的麾下當個心腹小校,待遇未免太不公平。石敬瑭心中怨恨不已,然而嘴上卻絲毫未流露出不滿,他在默默地等待著局勢的變化,他看到,像他一樣被李存勖遺忘冷落的功臣宿將不乏其人,而最受猜忌的就是他的丈人,功居第一的李嗣源。
石敬瑭雖然和後唐其他大臣一樣歸附了李從珂,但他想謀反已成為司馬昭之心,當時明眼之人都看出跡象來了。李從珂也並不糊塗,他命武寧節度使張敬達為北面行營副總管,屯兵代州(山西代縣),以分石敬瑭之權,又命羽林將軍楊彥洵為北京副留守監視石敬瑭。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正月,李從珂過生日時,石敬瑭的妻子入宮祝壽,告辭時,李從珂醉不擇言地說:「你急著回去幹什麼?難道要和石郎造反嗎?」石敬瑭聽到這些,更加疑懼,決心舉兵叛變。
在這期間,李從珂派出張敬達、張彥琪等率兵討伐石敬塘,石家親屬也都被誅殺。好容易熬過夏天,直到秋高馬肥的時候,才盼來了契丹救兵。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號稱30萬,自揚武谷而南,不日抵太原城下。第二天,契丹縱兵追殺,唐軍大敗,步兵死者近萬人,只有騎兵保全,逃回晉安寨。唐軍投降了千餘人,石敬瑭下令全部殺死,太原之圍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