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割據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寶 第二節 元末明初第一影帝

第四章 割據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寶

第二節 元末明初第一影帝

當然,這種展示自製的行為有時難免流露出土匪氣。《國初事迹》載:
朱元璋帝業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善於征取人心。
連親情在紀律面前也不起什麼作用。親侄朱文正是大飢荒后他剩下的唯一親人,跟隨朱元璋打仗屢立戰功。然而他恃親恃功,胡作非為,他「專求民間閨女,用則數十日,不用即投之於井,為數甚多」,朱元璋大為惱火。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自我要求極嚴,一副清新向上之氣。部下進獻戰爭中得來的金玉裝飾的馬鞍轡,他退了回去,說:「吾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才能,所用者谷粟布帛,其他寶玩非所好也!」江西送來繳獲的一張陳友諒用的鏤金床,他下令砸毀,說:「此與七寶溺器何異!」文人學士聽到這些,紛紛感動涕零說,此真非尋常人能及也!
在朱元璋的軍紀面前,沒有任何特殊人物。不管層級多高的將領違反軍紀,朱元璋也都毫不寬容。胡大海領兵圍攻紹興,他的兒子胡三舍、王勇等三人犯酒禁,朱元璋命人拉出去砍頭,都事王愷出面求情:「胡大海現總兵攻紹興,可以本官之故饒他。」朱元璋大怒,說:「寧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壞九_九_藏_書了我號令!」當下就拔刀把胡三舍等三人殺死。
朱元璋最後下令把這位才女推到街頭,當眾斬首。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其他將領,不必再獻這類「東西」了。本來殺掉的或者說受處罰的應該是他的侄子而不是這名女子,不過朱元璋和時人都不這樣認為。所以《國初事迹》才這樣公然記載,將此作為朱元璋「英明偉大」的證據。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佔和州之後,手下軍人照老例燒殺搶掠。朱元璋首次召集手下大小頭目,鄭重宣布:「城破之後兄弟們都搶了不少女人。我規定,以後只許搶沒結婚的少女,那些結了婚的,一律給我放回去!」(《皇朝本紀》)他召集全城的男人集合到州衙門前,把那些搶來的已婚婦人列隊送出,讓夫妻相認。全城百姓奔走相告,感激涕零,朱元璋成了和州人的大恩人,他的恩德被和州百姓久久傳頌。
下令以「不諫阻」的罪名殺掉朱文正的部下郭子章、劉仲服、衛達三元帥,將其隨從頭目五十餘人挑斷腳筋,甚至準備將朱文正處死。直到馬夫人出面苦苦勸阻,才免他一死,將他解送鳳陽守https://read.99csw•com護先人墳墓。朱文正耐不住寂寞,逃跑「謀奔敵國(指張士誠)」,抓回來后,被朱元璋一頓鞭子活活打死。
歷代農民起義者雖然據說是歷史中最先進因素的代表,但絕大部分人素質並不高。從各地義軍領袖的綽號我們就能看出一二:什麼「棒胡」、「韓法師」、「芝麻李」、「金花小姐」……他們一般都出身流氓無產者,之所以成為亂世英雄,是因為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勇敢和殘酷,文化素質低下、眼界狹窄、目光短淺卻是他們的通病。這些綠林英雄治下的眾多好漢們,起兵之初沒有完整計劃,起兵之後熱衷於「走府過縣」,燒殺搶掠。他們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劫富濟貧」,一心幫助階級兄弟。他們連階級兄弟也搶,甚至在大戶逃亡凈盡的時候,他們主要靠搶階級兄弟們為生。就拿郭子興的隊伍來說吧,「郭子興的隊伍原來紀律很差。剛起義時,他們佔領濠州,『哨掠四鄰』,往往不分青紅皂白,不僅剝奪地主富豪,也打劫一般平民的財產,有時甚至放火焚燒廬舍,弄得人家屋無根椽片瓦,牆無立堵可觀。『不兩月。越境犯他邑,所九九藏書過亦然』。攻佔和州,仍未改舊習,『破城橫暴』,隨意砍殺擄掠,搶劫婦女,鬧得百姓妻離子散,民心惶惶」(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
朱元璋渡江作戰,是為了給自己奪取天下奠定基礎。以前的奮鬥是為了生存,以後的奮鬥卻是為了發展。要發展,就要立足長遠。因此,他必須樹立一股新風,讓天下百姓耳目一新。
然而從渡江戰役開始,朱元璋定下了攻城后禁止搶掠的新規。攻佔太平后,有個小兵不遵軍令,動手搶劫,即被朱元璋的親兵隊斬首示眾。當然,朱元璋也不會虧待有功將士,太平路的富戶們識相,「捐獻」了一大批金銀財帛,朱元璋下令分給諸將士。將士們雖然沒有上街擄掠,所得倒也不比搶劫所得少多少,一個個又轉怨為喜。此舉以後成為定製:破城之後,不再搶劫,而是集中沒收大戶的財產,平均分配,軍人百姓,兩相安靜。老百姓因此對朱軍感激涕零。
「太祖親征婺洲,有侄男子進女子一人,約二十歲,能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誅之於市,以絕進獻。』」
中國老百姓就是這樣容易滿足。在亂世之中,握有暴力的人不全力殘害他們read.99csw•com,他們就會感激不盡。在後來朱元璋攻滅張士誠的戰役中,張士誠兵盡糧絕,走投無路,舉火自殺。因為他只燒了自己的王府,沒有燒掉全城百姓的房屋,城內百姓對他感激得無以復加,一直尊敬地稱呼他為「張王」。
朱元璋的這些與眾不同之處,不僅使底層百姓感激涕零,也使地方精英敏銳地發現了他是可以依靠之主。因此,當他在太平禁止搶劫之後,太平路的老儒陶安拜見朱元璋,說:「我輩今有主矣。」為什麼?因為朱元璋讓他們在紛亂無序的亂世中看到了一線建立有序政治的希望。各地精英人物因此紛紛來投,朱元璋的大名日益廣播。
經過雷厲風行的整頓,朱元璋的隊伍終於變成一支軍容整肅、紀律嚴明、服調遣、聽指揮的隊伍,攻城略地,「秋毫無犯」,「市井宴然」,根據地的官員也一個個奉公守法,不敢胡作非為。
朱元璋抓軍紀,經常以身作則,甚至曾經上演過列寧與衛兵的故事。親征婺州時,朱元璋有次睡不著覺,半夜上街散步。街上的巡邏士兵根據宵禁令出面阻攔。隨行小先鋒張煥告訴巡軍,這是位「大人」,要求放行。巡軍拒不答應,說:「我不知是何大人,只知九-九-藏-書犯夜者執之。」第二天,朱元璋就賞給巡軍二石米,「后不夜出」。
這個後來被證明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皇帝之一的人,此時對百姓擺出的卻是一副和善的面孔。他深知戰爭中人心的向背取決於軍隊的紀律。他對手下大將說:「我每次聽說你們攻下一城之後不亂殺人,就打心眼裡高興。林子里有老鷹,別的鳥就不來了。你軍紀不好,百姓們就會逃跑。」所以,獨自帶兵不久,他就開始注意軍紀問題。
而朱元璋卻從不像那些好漢們那樣放任自己,今日狂歌痛飲,明朝棄屍馬前。他參加起義,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也不是出於對「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嚮往。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慎重選擇,他要的是安身立命,飛黃騰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那些看出五步之外棋局變化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在渡江戰役之前,朱元璋部的習慣是攻下一座城市后,總要大搶幾天。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逢張士誠的生日七月三十日晚上,蘇州人就燒九四香(張士誠原名九四),點地燈來紀念他。所以,朱元璋軍在元末諸軍中「獨不嗜殺」,很快就贏得了老百姓的衷心擁護,為朱元璋建設根據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