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楚國稱霸 晉景公的中興

第三章 楚國稱霸

晉景公的中興

已經被重臣的內部鬥爭搞得頭焦額爛的周定王對士會表示了極大的歡迎,他親自設宴招待士會,並派王室大夫原襄公擔任司儀。
士會聽了,對自己的一知半解感到非常慚愧,不敢再說什麼,恭恭敬敬地向天子告退。回到晉國之後,便命人四處搜集周朝的典籍,並根據這些典籍來組織修訂晉國的法度。
但是,對於士會來說,晉景公的這一做法卻讓他感激涕零。中軍元帥在晉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相當於現在的參謀總長兼國務院總理;大傅則是主管禮儀和刑法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兼司法部長。晉景公不但將這些重要的職務一股腦兒任命給士會,而且以周天子的名義來發布命令,可謂是信任至極,禮遇有加。連當年趙衰、狐偃、先軫等人受到晉文公的重視,也不曾享受過這等待遇啊!
晉景公的心意是好的。然而,他派出的使者趙同在雒邑的表現,可以用「不敬」二字來形容,王室大臣劉康公暗地裡對人說:「不出十年,這個人必定有大禍臨頭,因為老天已經奪去了他的魂魄。」
「這個杜回太可怕了!」晚上回到營中,魏顆仍然心有餘悸。一閉上眼睛,杜回那張面目猙獰的臉和那把沾滿鮮血的大刀就出現在眼前,把他嚇出一身冷汗。想到明天還要和杜回對陣,魏顆就更睡不著了,躺在行軍床上翻來覆去,看著帳外的星星一明一滅。
公元前594年,就在晉國討伐潞氏的時候,王室大臣王孫蘇與世襲的卿士召氏、毛氏爭奪政權,雙方矛盾激化,王孫蘇派王子捷殺死了召戴公和毛伯衛,引發了雒邑城內嚴重騷亂。
魏顆想起來,他的父親魏犨生前有一個寵愛的小妾,一直沒有生育。魏犨得了重病,交待魏顆說:「如果我死了,你就讓她再嫁。」到了臨終的時候,又改口說:「我太喜歡這個女人了,你一定要讓她給我殉葬。」魏犨死後,魏顆卻讓這個女人再嫁了,並且向別人解釋說:「人快死的時候,神智就不清醒了,說的話可以不算數,我還是聽父親清醒時候的話。」
士會雖然貴為晉國的中軍元帥,對於王室的禮儀卻是個半桶水,看到桌子上擺的不是全烝,他忍不住偷偷問原襄公:「我聽說周朝的禮儀仍然沒有褪色,請問今天這個宴會,採用的是什麼禮儀呢?」言下之意,我以大國上卿的身份來到雒邑,為什麼不能九九藏書享受最高規格的全烝呢?
在晉景公的領導下,晉國雖然沒有與楚國直接爭鋒,但是通過打擊赤狄、抵禦秦國、親近王室、任用賢臣等幾個手段,晉國的霸氣已經逐漸恢復。要知道,自齊桓公以來,所謂霸主的功業,也就是「尊王攘夷」四個字,晉景公已經上路了。
「青——草——坡——」那聲音彷彿來自幽遠的地底。
輔氏之戰後,晉景公將新吞併的土地連同一千多戶狄人奴隸賞賜給荀林父,又將瓜衍(地名)賞賜給士會,說:「晉國能夠得到狄人的土地,是你的功勞。如果當初沒有你勸阻寡人,寡人就失去荀林父這員大將了。」
公元前593年夏天,雒邑的王宮發生大火。《左傳》特別解釋說,這是人為的大火,因為「人火叫做火,如果是天火,就叫做災」。至於誰是縱火者,史料上沒有任何記載。但後人不難推測,這火就是王孫蘇或召氏、毛氏的黨徒所放,意在引起更大的騷亂,好趁亂起事。
曲梁之戰正在進行的時候,晉國的宿敵——秦國趁機發動了對晉國的攻勢。這時候秦國的君主是秦康公的孫子秦桓公,他親率大軍渡過黃河,抵達了晉國的輔氏(地名)。
名噪一時的猛將杜回就這樣成為了魏顆的俘虜。趁著這個機會,晉軍發動全線進攻,將秦軍一舉擊潰。
回想起來,自公元前597年邲之戰後,晉景公的一系列表現都可圈可點。
伯宗的話正中晉景公下懷,他力排眾議,派荀林父出兵討伐潞氏。果然,晉軍在曲梁地區大敗狄軍,酆舒匆忙逃往衛國,衛國人將他抓起來送到晉國,被晉景公下令處斬。
按照周朝的禮法,諸侯討伐「非我族類」的少數民族有功而向天子獻俘,是合乎規矩的。城濮之戰後,晉文公也曾經向天子獻上楚國的俘虜,那是故意把楚國當做蠻夷之族來對待。現在晉景公派人向周定王獻俘,自然是想重現晉文公當年的輝煌,也是晉國重圖霸業的具體表現。
晉景公怎麼可能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在他的幫助之下,王孫蘇被送回了雒邑。緊接著,晉國中軍元帥、太傅士會來到雒邑,代表晉景公調和王室諸位重臣之間的矛盾。
恍恍惚惚中,聽到有人在耳邊說了三個字。魏顆怔了一下,揉揉自己的眼睛,天還沒亮,軍帳內黑漆漆的,只有掛在床頭的盔甲隱隱發出冷冷的光芒,他下意識地摸了摸擺在身邊的長劍劍https://read.99csw.com柄。
公元前593年,晉國乘勝追擊,派士會帶兵消滅了赤狄的甲氏部落和留吁部落。戰後,晉景公再一次派人到雒邑獻俘,並且向周定王請求,由天子親自任命士會為晉國的中軍元帥,兼任大傅之職。
沒想到,魏顆的一念之仁獲得如此厚報。後人常用「結草銜環」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其中的「結草」就出於此。
同年秋天,召氏、毛氏的族人發起反攻。王孫蘇逃到晉國,請求政治避難。
伯宗轉身背對著大家,一攤手說:「現在大家都想等著酆舒死後,潞氏後繼無人,再對潞氏動手,這其實是坐失時機!因為接替酆舒的人也許沒有過人的本領,但有可能是位有德之人,咱們又以什麼理由去討伐有德之人呢?諸位大夫啊,你們不說『討伐有罪之人』,卻說什麼『等待無才之人』,這不是很荒謬么?」
輔氏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魏顆成為這一戰最大的功臣,受到晉景公的重獎。就在生擒杜回的那天晚上,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了那個神秘的老頭兒。老頭兒向他深深地作了一個揖,說:「我,就是您所嫁出的那個女人的父親,您救了我的女兒,所以我特地來報答您。」
周定王聽說這件事後,專門把士會找來解釋了一番,說:「老四(士會在兄弟中排名第四)啊!你難道沒聽說過?天子祭天,就用全烝;天子與諸侯站立行禮,就用房烝;天子設宴招待同族的親戚,就用殽烝。你是我叔父(指晉景公)派來的大臣,又是來調和王室的使者,我因此以同族的禮儀來招待你,這就是王室的禮儀啊!」
這次宴會上,周定王命人給士會上了「殽烝」。
其次,公元前595年楚軍圍攻宋國,晉景公本來想派兵救援宋國,但是聽了伯宗一席話,便放棄了那個打算。而這一次討伐潞氏,群臣一邊倒地表示反對,只有伯宗堅決主張要打,他又聽從了伯宗的建議,結果打了一個大勝仗。這說明晉景公對形勢有一定的洞察力,而且不固執己見,只要有人點撥一下,便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秦桓公的手下有一名猛將,名叫杜回,有萬夫不當之勇。每次衝鋒的時候,杜回都赤著胳膊,提著一把大得不像話的開山刀沖在最前面,逢人殺人,遇馬砍馬,所到之處,晉軍將士無不聞風而逃。
公元前594年六月,晉國發動了對赤狄九-九-藏-書潞氏部落的進攻。潞氏部落是赤狄的一支,遊牧在今天的山西潞城一帶。長期以來,晉國對潞氏採取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有時候安撫,有時候打擊。晉成公在位的時候,以和親的方式拉攏潞氏,將女兒(也就是晉景公的姐姐)嫁給了潞氏部落的首領嬰兒,雙方建立了姻親關係。公元前594年春天,素有強人之稱的酆舒掌握了潞氏部落的大權,他用殘酷的手段虐殺了晉景公的姐姐,又射傷了嬰兒的眼睛。嬰兒逃到晉國找小舅子晉景公求助。晉景公認為這是一個消滅潞氏,穩定晉國後方的最好機會,於是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徵求大家的意見。
按照周朝的禮儀,但凡舉行祭祀或者宴會,將牲口置於容器之上,稱之為「烝」;如果是整隻牲口,並不煮熟,稱之為「全烝」;如果是半隻牲口,稱為「房烝」。「全烝」和「房烝」都是擺設,只能看不能吃。如果將牲口解剖之後,連骨帶肉蒸熟了,就稱為「殽烝」,是既好看又好吃的美味。
魏顆再也堅持不住了,扔掉斷戟,拔腿就跑。杜回在他身後緊追不捨,眼看就要追上了,突然打了個趔趄,摔倒在一片青草地上。魏顆回頭一看,杜回正從地上爬起來,剛想邁步,又向前摔倒。這次魏顆看清了,原來有個老頭兒,手裡拿著一根草繩,在杜回面前「使絆子」。奇怪的是,杜回對這老頭似乎視而不見,爬起來三次,又被連續絆倒三次。最後一次摔得尤其重,杜回疼得在地上打了一個滾,大刀也丟在了一邊,抱著頭狂叫不已。魏顆回過神來了,拔出隨身的短刀,一個箭步衝到杜回身前,用刀頂著杜回的咽喉吼道:「別動,再動就殺了你!」
晉國軍中有一員武將,名叫魏顆,其父魏犨是晉文公年代赫赫有名的勇士,但魏顆似乎沒有繼承父親的武勇,武藝平平,在晉國軍中屬於默默無聞的那種人。輔氏之戰中,魏顆的防線被杜回突破,他本人也被杜回趕得東奔西跑,狼狽不堪。
楚國在中原大肆擴張勢力的時候,晉景公聽從了大夫伯宗的建議,放棄了與楚國人正面爭鋒,從中原事務中抽身出來,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後方。
在這次會上,晉國各位卿大夫意見一邊倒地反對進攻潞氏,理由是「酆舒有三俊才」,也就是酆舒有三項過人的本領,不如等他死後再作打算。酆舒有哪三項過人的本領,史料上沒有記載。從《左傳》九*九*藏*書的記錄來看,酆舒在赤狄部落應該是一個很有威信的人,否則當年趙盾也不會派狐射姑去找酆舒商談大事。
魏顆將杜回交給自己的屬下,再細細看杜回摔倒的那個地方,正是一個斜斜的草坡。而那個神秘的老頭兒,早已經了無蹤影。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晉軍的陣線就騷動起來。魏顆匆匆忙忙披掛上陣,只見那個凶神惡煞的杜回正帶著一支秦軍部隊衝過來,紅色的「杜」字大旗如同用鮮血染成一般,分外奪目。
晉國朝野對於由士會來主持軍政大局也一致看好。據《左傳》記載,士會的任命一經宣布,晉國的盜賊立刻感到這是一個災難,紛紛跑到秦國去謀生。一時之間,晉國的治安有了明顯好轉。
聽見大夥都異口同聲地反對進攻潞氏,曾經力勸晉景公不要出兵救援宋國的伯宗這次又站了出來,給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建議:「一定要討伐!酆舒有五宗罪,第一是不祭祀祖先,第二是好酒貪杯,第三是不聽賢人仲章的勸告搶奪黎氏的土地,第四是殺害我國公主,第五是射傷自己的首領。有這五宗罪,酆舒就算手段再高強,又於事何補呢?要知道,一個人光有才而沒有德,只能加重其罪孽。」
可巧的是,這幾年之間,王室也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晉景公有機會介入王室內部事務,替周天子排憂解難,從而在「尊王」這件事情上拿到高分。
魏顆硬著頭皮上前,和杜回交手不到三個回合,便感到氣力不支。杜回那把刀足有四五十斤重,魏顆每接他一刀,手臂就一麻,長戟幾乎把持不住。那杜回也看出他是軟柿子,砍得一刀比一刀狠,七八刀下來,硬生生將魏顆手中那支長戟砍成了兩段。
大夫羊舌職感嘆說:「我聽聞,當年大禹提拔善人為官,不善之人趕快逃跑,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吧。詩上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因為善人在上,國家就沒有心存僥倖的人民。諺語說,『民多僥倖,國之不幸』,是因為沒有善人當政啊!」
晉景公得到消息,立即從絳都出發,同時命令剛剛結束曲梁之戰的荀林父將大軍集結到稷地(晉國地名),在那裡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並宣布將狄人的土地全部併入晉國的領土。有條不紊地做完這些工作之後,晉景公親自率領大軍西進,抵達了雒城(晉國地名,非雒邑),與輔氏的秦軍形成對峙之勢。
如果回顧一下歷史,士會九九藏書這個人,確實也是應當被委以重任的。士會的祖父士蒍是晉獻公年代的重臣,曾經被任命為大司空,深受晉獻公重視;士會本人在城濮之戰中初露頭角,被晉文公任命為戎右護衛;趙盾專權年代,士會因為看不慣趙盾的背信棄義,曾經出逃到秦國,成為秦康公的得力助手;後來晉國人使用苦肉計,派魏壽餘到秦國聯絡士會,士會聽從了祖國的召喚,又回到晉國,一直擔任要職;邲之戰中,士會擔任上軍主帥,在中、下兩軍都崩潰的情況下,仍然穩住了自己的防線,確保上軍不敗。士會為人低調,謹慎,理性,有責任心,晉景公對他委以重任,而且有意提高其身價,說明晉景公在用人方面是很有一套的。
魏顆閉上眼睛,將那三個字咀嚼了一番。說來也奇怪,這三個字如同咒語一般,反覆念過幾次后,魏顆就沉沉睡去了。
首先,他聽從士會的建議,赦免了荀林父的死罪,並讓他仍然擔任中軍元帥,說明他是個明白人。邲之戰的失敗,荀林父指揮不力自然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心不齊。晉國的三軍將領,基本上是名門之後,他們仗著祖上的餘蔭,根本沒有把荀林父這位主帥放在眼裡,有的公然抗命,有的陽奉陰違。更有甚者,因為一己私利沒有得到滿足,就一門心思希望晉軍打敗仗。隊伍帶成這樣,不是荀林父一個人的責任,而是自趙盾專權以來晉國的歷史使然,可謂積重難返。晉景公下決心扭轉這種局面。清丘之盟后,狄人入侵晉國,晉景公果斷抓住機會,將桀驁不馴的上軍副帥先谷判了誅滅九族之罪,這一招殺雞儆猴,狠狠打擊了那些名門之後的囂張氣焰,晉國的風氣為之一整。
前面介紹過,周朝初年,王室為了加強對各諸侯國的控制,確立了一套由王室來任命諸侯卿士的制度。簡單地說,諸侯國設置三卿,其中兩卿由周天子任命,稱為上卿;一卿由諸侯自行任命,稱為下卿。周平王東遷之後,王室衰落,喪失了對諸侯的控制權,這種制度漸漸被人遺忘,連天子本人大概也忘了有這麼回事了。所以,當晉景公主動請求天子任命士會為卿的時候(中軍元帥為晉國六卿之首),王室上下的想法也許都是一樣的:既然你要演戲,那就演吧,別忘了給王室一點好處就行了。
連續兩次戰爭勝利,大大地振奮了晉國的士氣。晉景公喜不自禁,派趙同前往王城雒邑,向周定王獻上狄人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