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部 踏雪 二十、追憶血的歲月——抗聯第六軍女戰士李敏採訪記

第三部 踏雪

二十、追憶血的歲月——抗聯第六軍女戰士李敏採訪記

關於抗聯的軍裝,她回憶抗聯不但穿蘇式軍服,而且有晉銜條例,頗為正規。今天還有兩名製作軍服的抗聯女兵在世。
據其他抗聯老戰士提到,李敏當年就是以動作靈活著稱的,否則,也不可能在鍋盔山戰鬥中突出日軍的重圍。
也許因為這些因素,這批照片,讓老人感到特別親切吧。她指著照片中的密營告訴我們,那就是他們的營地,窗戶下面的幾根木頭突出出來,他們當時把它叫作「木稜子」。我們推測其中一名犧牲的抗聯軍官,極似她的老上級,第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他們是一個村裡面出來的(日軍筆記中記為「第六師參謀長×海 ×」),而且回憶後來敵人把徐光海主任的頭砍下來,後來掛到了縣城裡。李敏老人參加了那一次戰鬥,她稱為1938年冬的鍋盔山戰鬥。https://read•99csw.com在那次戰鬥中,她回憶有三名男戰士、四名女戰士被日軍俘虜(根據後來的記載,均被殘酷殺害)。不過,這名犧牲的抗聯軍官應該不是徐光海,而是劉昌有排長,他在去奪敵人機槍時被擊中倒地。
原來,老人隸屬於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這批照片中反映的寶清等地,正是第六軍和第六軍的友軍第三軍活動的區域,其中1938年秋季大討伐的時候,雖然三軍、六軍主力西征,老人卻正是在留守的部隊!
老兵不死,抗聯不死。
李敏老人,1936年參加抗日聯軍時只有12歲,先後在第三路軍第六軍被服廠等部隊工作,在抗聯大部隊陸續失敗的情況下,與戰友一起撤入蘇聯境內,編入抗聯戰士組成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蘇軍番號蘇九九藏書聯遠東紅旗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於1945年隨軍殺回東北。她的丈夫陳雷,也是東北抗日聯軍著名的神槍手和英雄人物。
我們曾在一張日軍照片上發現了一面抗聯軍旗,並認為是抗聯第三軍警衛團的團旗,李老看后辨認出來,這不是「警衛團」團旗,而是第三軍「留守團」的團旗,1938年第三軍第六軍主力西征,留下一個「留守團」在姜立新指揮下在老根據地堅持抵抗鬥爭,就是這個部隊。姜立新,趙尚志的警衛團長,老抗聯叫他的外號「姜禿爪子」,表面上不雅,聽的時候才明白何等親切。估計留守人員都是警衛團這些人,只是旗子上的字是「留守團」,而不是「警衛團」。
當年殘酷的戰鬥與歲月的剝蝕,使今天東北抗日聯軍的老戰士已經十分寥落,但87歲的李老九_九_藏_書和我握手的動作卻敏捷得令我吃驚,假如一起爬山,我未必是老人的對手。事實上,去年,老人曾為了重訪當年戰鬥的密營,自己登上一千余米高的山峰,不用人扶助。
上世紀30年代畫報上的抗聯畫像,就是那樣的服飾。
訪問老人,一方面是請老人談談抗聯當年的戰鬥生活,另一方面,我在日本找到一批日軍拍攝的,與抗聯有關的老照片,也是請老人鑒別一下。
李敏是那次戰鬥中的倖存者,她從重圍中突出去,好像只有13歲(也有材料認為14歲)。
看得出來,這批老照片吸引了老人的注意力,她一頁一頁翻看,不時流露出激動的情緒。
只能說,願老人健康、長壽。
在一位抗聯史專家的幫助下,薩有幸採訪了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女戰士李敏老人。在見面的時候,我忍不住打量這九_九_藏_書位在周保中將軍身邊的「小鬼」。東北抗日聯軍全盛時達到數萬兵力,但能夠在1945年殺回黑土地,血祭軍旗的,不足千人,連兩任司令官楊靖宇、趙尚志都先後戰死沙場,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
李敏老人還回憶了當時子彈奇缺的情況下,抗日聯軍怎樣偵察和襲擊日軍的汽車,奪取子彈的戰鬥。
突圍后,她靠抓老鼠吃活了下來,找到部隊。她回憶後來曾重新回到鍋盔山戰地,在雪地中發現了徐主任的遺體,只有身體,沒有頭。於是,他們火葬了戰友,繼續前進。有些說法認為他們沒有回到原來的戰鬥地點,這是不確切的。事實上,包括八女投江的部分戰士遺體,抗聯部隊後來都曾發現並收斂。
時間不覺晚了,正要告辭的時候,進來一位老爺子,見了李敏就敬禮,是原來教導旅的,1941年(或1read.99csw.com942年)偽滿軍反正後參加抗聯,名叫路保國。現在住在湖北,已經不能說話和聽了,但用筆還可以交談。

李敏與抗聯教導旅時代的教官彼得得羅夫·彼得羅維奇
李敏回憶,這一戰短兵相接,抗聯突圍很艱難,敵人用刺刀,我們用槍托,因為抗聯的捷克和俄國造步槍上大多沒有刺刀,有一種扁的,刺冬裝的敵人也扎不進去(他們還用過德國造的步槍,四種槍四種子彈,都不通用,以至於有的時候一個抗聯戰士背幾桿槍,為的是能把所有子彈用上)。直到後來繳獲了一些日本步槍,才有些刺刀,這個東西我們自己打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