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七章 唐與吐蕃和戰史

第十七章 唐與吐蕃和戰史

開元年間以後,唐朝在河西走廊對吐蕃改變了戰法,由以前的大規模野戰,變成了堡壘攻防戰,在青海和甘肅交界的漫長戰線上,唐軍修建了大大小小2000多個軍堡,軍堡之間互相支援,利用唐軍強悍的防禦能力和先進的弩箭技術,與吐蕃人周旋。這個戰法一下子點中了吐蕃的命門,擅長野地騎兵戰的吐蕃軍隊,多次在唐軍的軍堡面前吃虧。公元729年之前,休養生息的唐王朝對吐蕃主要以防禦為主,之後,隨著唐朝軍事力量的強大,唐朝開始了對吐蕃的反擊戰。這個時候,一個讓吐蕃軍隊頭疼的人出現了:王忠嗣。他是當年陣亡于靈州的王海濱的兒子,身為河西節度使的他,是此時唐朝最出色的戰將。王忠嗣對吐蕃採取了積極防禦戰術,即堅固的堡壘防守和突然的騎兵打擊相結合,他相繼發動了青海湖會戰和積石山會戰,在兩戰里重創吐蕃的有生力量,鞏固了唐王朝的防禦。與此同時,唐朝在西域也打贏了小勃隸之戰,粉碎了吐蕃進入西域的企圖。到了天寶年間,唐朝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再次在大勃隸之戰中擊敗吐蕃。這一時期的唐朝吐蕃戰爭,已經轉化為唐朝全面的戰略優勢。吐蕃在開元、天寶兩個時期,曾經多次向唐朝示好,要求重新恢復雙方的友好往來,但是皆被唐玄宗拒絕。可是唐玄宗沒有想到,屢次勝利之後,唐朝將迎來一場建國以後最慘痛的失敗。
在唐中宗李顯複位后,吐蕃與唐朝一度關係比較密切。公元710年,唐朝與吐蕃再次和親,此時吐蕃正是尺帶珠丹在位時,對唐朝奉行友好政策,唐中宗將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尺帶珠丹更上表說,唐朝與吐蕃已經「和同為一家」了read•99csw•com,這是所有愛好和平的唐蕃百姓的願望。但是好景不長,就在唐王朝經歷了中宗、睿宗兩代皇帝短暫執政后,吐蕃與唐朝再生摩擦。公元714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的第二年,吐蕃以10萬大軍進犯河西走廊。唐朝靈州守將王海濱壯烈殉國,這一戰正是盛唐最困難的時期,為了籌集軍費,李隆基甚至下令宮中妃嬪都要捐獻財物。最終,在唐將薛訥的打擊下,吐蕃再次被擊退,但是在唐玄宗心裏,對吐蕃的復讎情緒卻從此強烈起來。
這時期,唐朝為了平定安祿山叛亂,大量調動河西和安西都護府的軍隊回援,結果吐蕃趁機北進,在河西地區,吐蕃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河西走廊。在安西地區,吐蕃一路北進,佔領了阿爾泰山以南的地區,得到了唐朝當年的安西四鎮。唐王朝的軍事防線則完全退回了關中平原。這以後,吐蕃甚至一度深入到唐朝內地,比如唐代宗在位時期,公元763年,吐蕃曾攻佔長安,雖然後來被名將郭子儀擊退,但這時期的唐朝與吐蕃戰爭,已經從完全的優勢,變成了被動挨打的守勢。
和戰爭同時進行的,還有雙方的外交戰,唐朝在安史之亂初期吃虧最大的事情,就是唐玄宗時期討伐南詔,導致南詔成為吐蕃的盟友,後來吐蕃每次對唐朝進行軍事行動,南詔都從側面夾攻,使得唐朝裡外難顧。特別是地處前線的四川,更是腹背受敵,在這種情況下,唐朝也開始分化瓦解。唐憲宗在位時,唐朝宰相袁滋籌劃,將與唐朝翻臉數十年的南詔重新拉了回來。這以後,吐蕃的日子不好過了,在西域地區,由於唐朝和阿拉伯結成了聯盟,導致吐蕃不得不調九九藏書動精銳在西線防備阿拉伯軍,戰線日益拉長,作戰也日益吃力。漫長的戰爭激化了雙方的內部矛盾,唐朝內有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吐蕃內部也多次爆發奴隸起義,兩家人都認識到一個問題:這場戰爭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唐朝一共存在了289年,在這289年裡,唐朝從來不缺少對手,但只有一個對手,從建立到最終滅亡,和唐王朝周旋到始終,那就是屹立在青藏高原的強大帝國——吐蕃帝國。
唐朝在對吐蕃戰爭初期之所以連遭慘敗,一個原因是對吐蕃的作戰方式不熟悉。生於青藏高原的吐蕃戰士,其吃苦耐勞程度極強,吐蕃戰馬雖不如蒙古戰馬高大,也同樣是以耐力好著稱的。唐軍在大非川和青海湖的兩次大敗,共同的特點是吐蕃誘敵深入,唐軍緊緊追擊,很想像當年打突厥那樣窮追猛打,結果等到了埋伏地點,吐蕃的戰馬依然有耐力發起衝鋒,唐軍卻已經人困馬乏,騎兵優勢蕩然無存。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時期處於武則天全力「抓權」時期,軍隊里也搞大清洗,許多戰功卓著的名將,因為政治上站錯了隊而遭貶斥。如此一來,此消彼長,唐軍自然毫無優勢。
但是松贊干布去世后,事情卻起了變化。
唐朝被動挨打期間,日子是不好過的。為了防禦吐蕃,唐朝大量調動內地兵馬駐防關中平原,因為吐蕃多在秋天發動進攻,因此這些軍隊又被稱為「防秋兵」。這時期的唐朝邊防防守,依然沿襲了河西走廊時期的戰略,以大量的軍堡遙相呼應,阻遏吐蕃騎兵,同時以騎兵突襲進行反擊。這種防守反擊的戰略很快收到了效果,吐蕃雖然佔有河西走廊,卻無法進入關中平原。在公元768年九*九*藏*書,吐蕃圍攻靈武,被唐將白遠光擊退,同時唐將李晟奇襲吐蕃的後勤基地甘肅臨洮,導致吐蕃大敗。公元786年,李晟又在陝西龍州戰役中再次擊敗吐蕃,這時候的唐朝軍隊,大多採取正面堅守,主力部隊大迂迴襲擊吐蕃後方的戰術,用圍魏救趙的方法粉碎吐蕃的進攻。
公元821年,唐穆宗即位,這時候統治吐蕃的,是贊普赤熱巴巾,他極力主張和唐朝恢復和平關係,並在唐穆宗即位的第一年,就連派了3次使節到長安,表達了和平的誠意。同樣內憂外患的唐王朝,也希望能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公元822年,唐穆宗派重臣劉遠鼎到吐蕃,經過商談,和吐蕃會盟于拉薩東郊,雙方發誓「患難相恤,暴虐不做」,記載這次會盟情況的唐蕃會盟碑,今天依然屹立在拉薩大昭寺。此後的事實表明,雙方都忠誠遵循了這個承諾,甚至在吐蕃之後幾次遭到嚴重雪災時,唐朝都主動撥發糧食援助,而唐朝與吐蕃雙方每逢婚喪嫁娶,帝位傳承,都互相通報情況。持續幾個世紀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儘管對於雙方百姓來說,這個和平來得有些遲。
吐蕃在公元7世紀時,由傑出領袖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然後,開始了他們在中國西南大地的霸業。和唐王朝一樣,他們是一個處於上升期的政權,在唐太宗平定東突厥戰爭期間,吐蕃也在不斷地北進,發動了對青海吐谷渾的戰爭,吐谷渾最後的滅亡,也是唐朝和吐蕃雙方夾擊的結果。在獲得了青海高原之後,吐蕃的領土已經和大唐直接接壤。到了公元638年,唐朝和吐蕃的第一次接觸,是以戰爭開始的:擊敗吐谷渾的松贊干布順勢東進,打到了唐朝四川松州,唐軍初戰失read.99csw•com利,但很快唐朝就命名將侯君集統軍反擊,憑藉堅城擊退了吐蕃的進攻。在這次軍事衝突之後,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認識到了唐王朝的實力,決定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3年之後,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為了這次和親,唐蕃雙方都花費了巨大心血,松贊干布以文成公主為自己的正室,而唐朝方面,則為文成公主陪嫁了大量的農產品以及許多出色的工匠、技|師。中原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從此傳入了西藏地區,這個唐蕃雙方雙贏的美事,為兩家從此贏得了數十年的和平,終松贊干布一生,他與唐朝始終保持友好的關係。
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戰爭再起,是在武則天去世,李唐復辟后。
唐朝和吐蕃的關係,今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文成公主進藏。這場唐蕃兩家的盛事,確實一度為雙方帶來了和平,但是這個和平,卻是暫時的。
這時候的唐王朝,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唐朝已經完全佔有了西域,河西走廊暢通無阻,而這時候的吐蕃,則是祿東贊把持大權。公元651年開始,吐蕃首先對夾在唐朝與吐蕃之間的吐谷渾發起進攻,徹底平定了吐谷渾,從此以後,唐朝與吐蕃之間的國土就直接接壤了,而衝突也接踵而來。正當唐王朝大軍把主要兵力放在東北平高句麗以及西域鎮壓西突厥叛亂時,吐蕃卻首先在河西走廊發難了。公元670年,吐蕃首先奇襲安西都護府,奪取了今天新疆阿克蘇地區,唐王朝苦心經營的安西四鎮,一下子全部落到了吐蕃手裡。對此恥辱,唐王朝自然不甘心。同年四月,唐王朝派遣名將薛仁貴以5萬大軍發動反攻,在青海大非川與吐蕃激戰,未曾想吐蕃這次下了血本,一口氣動用了40萬大軍read.99csw•com,且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結果,5萬唐軍陷入了吐蕃軍重重包圍中,陣亡3萬多人,歸來不滿千人,幾乎全軍覆沒。而這一戰更大的意義是,唐朝再無法保護一度成為自己屏障的吐谷渾,不久之後,吐谷渾被吐蕃徹底吞併。

雖然在河西戰場連遭敗績,但是在西域戰線上,唐軍還是挽回了一些面子,畢竟唐軍在西域地區根子扎得深,當地諸國大多服從於唐軍的統治,遠非勞師襲遠的吐蕃可比。因此在公元672年和公元694年,唐朝名將王孝傑兩次聯合西域諸國軍隊,擊敗進犯的吐蕃軍,更在公元694年的會戰中,成功收復了淪陷的安西四鎮。這時候的吐蕃發生了內亂,祿東贊死後,其諸子爭位,一度陷入內戰。所以在武周收復了安西四鎮后,雙方的邊境暫時恢復了平靜。

唐軍自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地盤落到吐蕃手裡。經過8年精心準備,唐軍再次在河西走廊發動了反擊,這次由唐朝中書令李敬玄直接挂帥,率18萬大軍出擊。和大非川一樣,唐軍又是初戰告捷,接著在進兵到青海湖時,再次陷入了吐蕃軍隊的重重包圍。幸虧唐將黑齒常之率領敢死隊殿後,奮勇阻擊下,唐朝主力部隊方才突出重圍,逃出生天。經過這3場大戰,唐軍徹底認識到了吐蕃的厲害。這以後,唐王朝在河西地區採取守勢,在當地屯田駐軍,穩打穩紮,輕易不主動進攻。
公元755年發生的安史之亂,成為了唐朝和吐蕃之間戰爭的又一個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