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長城內外 7.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長城內外

7.樹欲靜而風不止

屋質指了指湖岸邊的祥古山說道:「殿下,你先到山中躲避。臣帶人剿賊。待形勢安全之後,臣再去接你。」
又過了不到一個月,郭威做了皇帝,劉承贇死於非命。
酒宴盛大,氣氛熱烈。
皇帝醉了,群臣醉了。
後唐李嗣源、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做皇帝時,都感到英才凋零,幹部匱乏,有一大堆事情要干,可是找不到德才兼備的官員,只好將就湊合,用了很多能力參差不齊的遺老遺少新銳新貴。
遼國出師期間政變,遼國震動,北漢震動。
慕容彥超精神瀕臨崩潰。
鄭仁誨也是郭威自己發現的一個人才。早年在河東太原劉知遠幕府時,郭威常和鄭仁誨交往。當時鄭仁誨是武職,但為人做事必服從大義,出於正理。郭威對鄭仁誨很佩服。後來郭威做了後漢的樞密使,將鄭仁誨調來身邊為助手,協助處理軍務。郭威做皇帝后,以擁戴大功,封授鄭仁誨為檢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內都點檢、恩州團練使,沒幾天又封為樞密副使。第二年調任為宣徽北院使、右衛大將軍,鎮守澶淵藩鎮,沒多久又被調任為檢校太保、樞密使,加同平章事。由此可見,郭威對鄭仁誨的器重,以及鋪路提拔,目的就是重用鄭仁誨,讓他發揮更大作用。鄭仁誨可謂是文武兼備,和郭威差不多,跨越文武兩套官職序列。
一個是為了消除內心恐懼,一個是為了報國讎家恨。
一場兵變平息了。
耶律沖保護著耶律璟向山林里逃去。屋質召集契丹酋長、大王、將領,緊急開會,研究討賊方案。這時候天已經蒙蒙亮,察割等人以為弒逆成功,控制住了大局,也在緊急聯絡各部落酋長。屋質率領忠心於遼世宗的將領,調集兵馬,從暗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叛軍團團包圍。經過短暫的激戰,屋質全殲了叛軍,殺死了察割等叛亂頭領。
慕容彥超胡思亂想。
曹威到達兗州后迅速實行合圍,修築工事,將慕容彥超困在裏面。周太祖郭威在開封等消息,等了幾個月,兗州仍未攻破,他心裏著急,決定御駕親征。郭威愛打仗這個性格沒有變,從年輕的時候就這樣。
在治安法律方面,後周朝廷廢除苛嚴的後漢朝廷法令,禁止名目繁多的酷刑,實行寬大管理的策略。除了造反、大逆不道的重罪之外,一律不準抄家滅門株連九族沒收家產。
任用賢臣的目的是制定出正確的方略,治理好國家。在治國方面,郭威首先裁撤奢侈消費。為了起到警示作用,郭威把後漢皇宮中的金銀珠寶玉器拿出一大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命人舉起榔頭將這些稀世珍寶全部砸碎。郭威當眾宣布:「帝王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漢隱帝一天到晚不務正業,珍寶玩意兒不離手,到最後荒廢朝政,致使天下敗亡,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
從郭威第一次兵諫京城到後來入京稱帝,這個過程中一系列的重要文誥、詔書、教敕等文件,基本出自范質之手,且很有水平。僅憑這一點也使得郭威和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這些軍閥區別開來,顯得有思想有內涵有治國理政的韜略和打算,一些棘手的敏感問題,經范質的闡述,也顯得順理成章入情入理。
郭威出身寒微,他深知社會底層老百姓的疾苦。
這時候帳外響起了警報聲,號角齊鳴,鎧甲兵器交擊,大隊近衛軍步伐雜沓地向皇帝寢帳衝來,「抓刺客」之聲響徹雲霄。這群黑衣人反身衝出大帳,準備離去,迎面遇到了皇帝近衛軍,雙方一片混戰。黑衣人被擊傷,紛紛倒下。眼看黑衣人被全部殲滅的時候,皇帝近九_九_藏_書衛軍一片慘叫,突然東倒西歪地死傷無數。剩下的幾個黑衣人疑惑地向外張望,原來近衛軍外圍又包抄過來大隊人馬。仔細一看是契丹騎軍。這些騎軍對著近衛軍開弓放箭,箭雨迅速淹沒了近衛軍。這些騎軍原來是黑衣刺殺隊的接應部隊。
遼世宗回到寢帳睡覺,不一會兒鼾聲大作。這時候,皇帝行宮大帳周圍突然竄出大批黑衣人,個個窄衣襟短打扮,黑布蒙面,手持鋼刀。刀鋒在黑夜裡閃著寒光。皇帝近衛軍崗哨在寢帳外遊走巡邏,個個沒精打采,昏昏欲睡,對來到近前的黑衣人毫無覺察。這群黑衣人悄悄逼近皇帝寢帳,悄悄逼近皇帝近衛軍。只聽得悶哼幾聲,十多個近衛軍崗哨已經被黑衣人割喉。
郭威坐了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任用賢能官員,裁撤奢華用度,開源節流,休養生息,建立君臣互信,維護邊疆穩定等,這些措施基本方向都是正確的。
於是慕容彥超反了。
刺殺遼世宗耶律阮成功之後,察割大開殺戒,他要一舉撲殺所有和遼世宗關係密切的文武大臣。這時候,以皇帝行宮為圓心,遼軍大營亂套了。到處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
這些黑衣人舉起鋼刀,劈斬開牛皮大帳,蜂擁而入,對著床榻之上的遼世宗揮刀剁下。在酥油燈火的映照中,血光崩現,遼世宗耶律阮被亂刃分屍!
可以說,在郭威這個新皇帝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華的文武官員。這是晉高祖石敬瑭和漢高祖劉知遠望塵莫及的。
劉崇是漢高祖劉知遠的二弟,被劉知遠封為北京留守,鎮守河東根據地。劉承贇就是劉崇的兒子。郭威兵變鄴都南下開封,劉承祐兵敗遇害,河東眾將勸劉崇起兵討伐郭威,南下京師,爭奪皇權。劉崇正在猶豫之際,聽說兒子劉承贇被指定為候任皇帝。劉崇大喜,放棄了兵伐開封的打算,他說:「我兒子做皇帝也不錯啊,我就不用去興師動眾惹麻煩了。」
後周嚴陣以待,但遼世宗耶律阮遇到了麻煩。耶律阮認為天賜良機,和北漢一起出兵中原,可以撈取歷史性的好處。可是遼國連年窮兵黷武,征伐不斷,各部落籌糧籌兵籌集裝備,不堪重負,紛紛產生了厭戰情緒,對遼世宗好大喜功好戰邀利的做法十分抵觸。遼世宗召開各部落酋長大會,研究兵伐中原的軍事行動,各酋長、大王貴族齊搖頭一致反對。遼世宗一意孤行,強行下達命令要求向各部落徵兵出師。
郭威認真讀過興廢治亂的書,他深知治國理政的要義。
美好的願望能不能成真呢?
耶律阮繼位以來,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改革,對遼國官僚體制全面進行了革新,實行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契丹貴族勢力受到極大壓制。另外,遼世宗總念念不忘南伐雪恥,連年征戰,對國家造成沉重負擔。這些都加劇了遼國內部契丹貴族和皇帝之間的矛盾。有些矛盾已經發展成了根本利益的衝突。遼國高層危機四伏。
郭威歷經三代,他深知天下動蕩的禍害。
慕容彥超敢於造反,自有他的理由。他是猛將,天下聞名。兗州也算是天下強藩,有一定實力。後周剛剛立國,手忙腳亂。富貴險中求,石敬瑭、劉知遠、郭威不就是割據一方造反成功的嗎?
果然,兩個月之後,進入嚴冬時節,大雪紛飛,氣溫驟降,契丹遠征軍最先堅持不住了,產生了撤軍的念頭。北漢在爭奪蒙坑天險時,輸給了後周軍隊,北漢軍的銳氣受到極大挫折。看到形勢不利,北漢皇帝劉崇下令撤軍。王峻敏銳地抓住了戰機,派大軍追殺。周軍在霍邑和漢軍發生激戰。由於山路險峭,漢軍撤退過程中墜崖死傷大半。老將葯元福主張一舉追殲漢軍,不給漢軍以喘息之機。可是王峻擔心冒進遭遇不測,他仍堅持穩紮穩打,阻止了周軍九_九_藏_書深入追擊。周軍沒有尾隨緊追,劉崇才得以保全殘部,退回太原。
周太祖郭威派出了頭號大臣樞密使王峻赴山西統兵作戰。
在最初的時間里,北漢劉崇和後周郭威都派使者去遼國通報情況,搞外交活動。遼世宗耶律阮兩邊都給予了答覆,派使者還禮,對兩個新皇權都給予了承認。可是不久,遼國就評估出了北漢和後周的不同,特別是對於遼國戰略價值的不同。劉崇向遼國請求派兵協助攻打後周,遼世宗耶律阮認為這是大好時機,認為石敬瑭邀請耶律德光的歷史一幕有可能重演。於是遼國決定放棄後周,而幫助北漢劉崇。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北漢向大遼付出了巨額的錢財做交換。
儘管耶律阮死了,耶律璟剛剛即位,遼國為了照顧與北漢國的關係,一個月之後派出彰國節度使蕭禹厥率領五萬人馬協助北漢南伐。北漢皇帝劉崇親自挂帥,率領兩萬人出師,再次攻打後周的晉州。
為了不勞民傷財,郭威下令皇宮所有開支用度從簡,壓縮朝廷經費,停止各地的稀奇古怪、山珍海味和財物貢獻,精簡各種娛樂消費項目。
慕容彥超寢食難安。
後周開國,革故鼎新,力求新氣象,打開新局面,周太祖郭威及其助手忙得不亦樂乎,可謂煞費苦心,謀划周到。可仍然有兩個人無論如何也擺不平,無論如何也不買後周朝廷的賬,無論如何也要和郭威對著干。
後周帝國還有兩個重要的文官是范質和鄭仁誨。范質是個優秀青年,自幼通達文學,十三歲已經收學生教授《尚書》,可謂少年奇才。後唐年間范質考中進士,被後晉宰相和凝寄予厚望,受到栽培。後來,范質以文章寫得義理兼備而受到朝廷頭號大官桑維翰的器重,聘為翰林學士,專門負責起草朝廷對外發布的重要文件。漢隱帝派郭威統兵伐河中李守貞的時候,遠在兩軍陣前的郭威每次見到朝廷來的文件,都感覺體例清楚、思慮周到、說理透徹、文辭恰當。平三藩勝利回京后,郭威四處打聽這個負責寫文件的人,後來得知是范質,郭威稱讚道:「真乃宰相的才華!」不是胡吹爛捧,郭威這個人確有些不凡之處,有遠見、有韜略、好結交、愛學習、善帶兵,更注重發現人才,訪求人才,重用人才。郭威從鄴都起兵清君側入京,范質為了躲避兵荒馬亂藏在了民間,被郭威眾里尋他千百度才找到。大雪天的,郭威親自解下自己的皮袍子給范質穿上,把他請回來繼續負責起草文件,並提拔他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郭威稱帝之後沒多久,再次提拔范質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參知樞密院事。范質官職僅次於王峻,成為樞密院里的重要輔政大臣。
這一天是耶律阮的父親耶律倍的生辰。遼世宗和隨行的文武大臣在行宮內舉行了祭祀儀式。祭拜之後,遼世宗大宴群臣。
屋質派人把耶律璟從山林里迎接回來。在行軍大營,屋質帶領百官,擁戴耶律璟繼位,成為遼穆宗。
察割位高權重,多年來一直和遼世宗關係密切,但這都是察割偽裝出來的假象。他內心裡痛恨遼世宗,尤其痛恨遼世宗對契丹貴族權力的改革削奪。這些年,察割秘密地積蓄力量,尋找機會推翻遼世宗。察割深知遼世宗的權威難以挑戰,他沒有像蕭翰、留哥那樣公然造反,而是處處恭維順從遼世宗,甚至幫助遼世宗幹了不少事情。察割以他的偽裝贏得了耶律阮的信任。前不久,遼世宗還派察割為特使去太原,出使北漢,冊封劉崇為北漢皇帝。
對消耗國家財力的一些職能崗位進行削減,裁撤藩鎮幕府中的一些輔助崗位,裁撤歷代皇陵的守護力量,壓縮官員俸祿,以此節約國家經費開支,減輕財政負擔。
王峻和郭威原本同在劉知遠幕府效力,九九藏書認識較早,關係一直還不錯。兩人關係得到飛躍式加強是在鎮守魏州時。漢隱帝聽信讒言一口氣殺了幾位輔政大臣,把郭威和王峻在京城的家眷也全部屠殺。郭威、王峻同命相憐,這時候王峻堅定地站到了郭威一邊,一直全力輔佐郭威入京勤王。郭威被李太后支開京城后,王峻作為樞密使在朝中與郭威遙相呼應,保持一致行動,兩人密切合作,順利解決了候任皇帝劉承贇。王峻在開封控制住京城局面,為迎接郭威入京創造了有利條件。王峻在郭威的奪取皇權鬥爭中發揮了首功的作用。
郭威朝中頭號能幹的人就是樞密使兼宰相王峻。王峻比郭威大兩歲。王峻自幼聰慧伶俐,他父親原本是軍營里的樂隊隊長,受此熏陶,王峻自幼擅長唱歌。在朱梁帝國朱友貞時期,王峻被相州刺史張筠買到府中,唱歌陪酒。後來張筠為了巴結權貴趙岩,將王峻送給了趙岩。朱梁帝國滅亡后,趙氏家族破滅,王峻無所依歸,流落街頭靠討飯過日子。後來輾轉投奔到後唐三司使張延朗門下,仍然鬱郁不得志,肚子都填不飽。劉知遠跟隨晉高祖石敬瑭入京取天下時,抄斬了張延朗全家,王峻又加入了劉知遠的幕府。後來劉知遠做了皇帝,王峻才開始嶄露頭角,一直陞官到駐京辦主任。漢隱帝時,朝廷派王峻出任郭威的駐魏州軍隊的監軍使。
在武將裏面,受到重用的當屬王殷、郭崇威、曹威等人。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這些人,在此不再多說。
屋質一面指揮皇家特種部隊皮室軍和近衛軍討伐叛軍,一面派弟弟耶律衝去找壽安王。壽安王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此次也在隨軍之中。屋質兄弟終於滿頭大汗地找到了壽安王耶律璟。小夥子耶律璟被突如其來的亂象嚇懵了,搓手跺腳不知如何是好。屋質久歷驚險,閱歷豐富,臨大事善於決斷。
慕容彥超終於按捺不住了,起兵造反。
公元952年,即周太祖廣順二年,後周朝廷派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昭武節度使曹威為統帥,齊州防禦使史彥超為副帥,皇城使向訓為都監,陳州防禦使老將葯元福為行營馬步都虞候,兵發開封,討伐慕容彥超。
受政變影響,遼軍放棄了這次南侵戰爭,回師燕京幽州。
大家要問了,王峻只會唱幾支曲子就能飛黃騰達?當然不是。王峻除了遇到劉知遠、結識郭威這種人中龍鳳的大人物,擁有偶然的際遇之外,還有其自身的條件。王峻對郭威忠誠,這是郭威當初能夠順利調齊軍心、擊敗後漢劉氏皇族的關鍵。郭威做皇帝后,王峻工作十分賣力氣,時常廢寢忘食。天下粗定,萬事待舉,王峻身兼數職,任勞任怨,大刀闊斧地干工作,眾多紛繁複雜的事情,被他處理得井井有條,在後周帝國渡過初期難關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王峻到達澤潞一帶之後,沒有急於和漢軍開戰,而是採取了相持策略,和北漢及契丹打消耗戰。雖然郭威多次督促,要求王峻速戰速決,可是王峻仍然堅持既定策略,他向皇帝郭威闡述了理由,目的是穩紮穩打,趁敵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一舉破敵。
公元951年九月,北漢和遼國約定共同進攻後周。
大家要問了,郭威原本被派往魏州抵禦契丹,他黃旗加身,回開封做了皇帝,那麼契丹豈不是乘虛而入?契丹在內丘沒有撿到便宜,損兵折將,軍中因月食天象異常而妖言不斷,遼國皇帝耶律阮不敢深入南下,不得不罷兵北還。所以,即使郭威沒有去鄴都,調轉頭回了開封,河北軍備薄弱,遼國也沒能取得大的勝利,這也是個僥倖。不然的話,郭威要面臨奪權和禦敵雙線作戰的困境。
曲終宴罷,各自歸去。
面對劉崇自立,周太祖郭威最先採取的策略仍然是安撫。他不厭其煩地給劉崇寫信,苦口婆心請劉崇安保九*九*藏*書一方,和朝廷共享太平。劉崇根本不理會也不相信郭威這套說辭。雙方仇恨太深,勢不兩立。靠磨嘴皮子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遼國在內部意見分歧很大的情況下,興兵南下。一路上,各部落貴族嘟嘟囔囔牢騷不斷。他們說如果打贏了仗,金銀財寶全都歸了國家,各部落打草谷也搶不到幾個錢;如果打輸了仗,各部落則血本無歸。
郭威戎馬倥傯,他深知軍頭們的厲害。
要說起來,慕容彥超和郭威的這點過節算不得什麼,又沒造成太大的傷亡。郭威也沒太當回事兒,至少他自己口口聲聲說沒當回事兒。做了皇帝之後,郭威從安定團結的立場出發,主動對慕容彥超進行百般安撫,明確表示那次京外對陣不是什麼大問題,請慕容彥超不必介意。可慕容彥超自己偏偏心虛,耿耿於懷,總認為郭威總有一天會報復他,會對他下手。
率領接應部隊的人是燕王察割。
慕容彥超逞匹夫之勇,謀僥倖之利,被郭威很快消滅。
在郭威及其一班助手的努力下,後周帝國似乎開啟了一個健康良好的局面,五代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天下紛爭,如果能夠就此剎車,中國的歷史將會重現生機。
郭威努力想做個好皇帝,他想重建國家,恢復社會生機。可戰火動亂偏偏不熄。怎麼辦?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重重地砸在了劉崇的腦袋上。劉崇大悔大悲大怒大發雷霆,他在太原宣布繼承後漢帝國的皇帝之位,仍然沿用劉承祐的年號。劉崇決定和郭威勢不兩立,血戰到底,發誓報國讎家恨。劉崇在對抗後周的同時,學習先輩石敬瑭的經驗,向北邊的遼國請求派兵支援。
屋質對耶律璟說:「大王你是先皇帝的兒子,若果被叛賊捉到,必定凶多吉少。到那時,大遼國群龍無首,悔之晚矣!」
慕容彥超心裏沒底。
郭威做皇帝之後,將魏仁浦提拔為樞密副承旨,差不多相當於總參謀長副官,沒多久又提拔他做了皇帝近衛軍統領。郭威將魏仁浦視作貼己心腹,時常找魏仁浦商議機密大事。魏仁浦博聞強記,對天下兵馬的將校名字、來歷及兵籍供需爛熟于胸,郭威有問他必有答,不用帶筆記不用帶電腦。魏仁浦雖然官職沒達到頂級,但其重要性盡人皆知,是郭威的心腹大謀士。
慕容彥超原本為後晉大將,本與郭威沒什麼瓜葛。只是在郭威進京清君側時,慕容彥超積極響應漢隱帝劉承祐的號召,主動要求阻擊郭威。但在開封城西,慕容彥超的官軍敗給了郭威的魏州軍。慕容彥超灰溜溜地逃回了兗州。
郭威進駐兗州,專程去了曲阜,祭拜了孔子,下令修繕宮廟孔祠。這是唐末以來第二位祭拜尊崇孔子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尊崇孔子的漢人皇帝。第一位尊崇孔子的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察割的陰謀終於等到了機會,等到了動手的這一天。遼世宗興兵南伐,和契丹貴族之間矛盾逐步激化,這是察割敢於行動的主要原因。察割認為他的行動會得到契丹貴族的擁護。趁著遼世宗麻痹大意的時候,趁著皇帝和群臣大醉的時候,大陰謀家燕王察割動手了。
繁星寥落,秋風習習。
東南有慕容彥超蠢蠢欲動,西北的劉崇和契丹來勢洶洶,一場大戰爭在所難免。
東南是慕容彥超,西北是劉崇。
年輕的後周帝國,成功地解決了東南和西北兩場戰爭危機。
遼世宗頭號文臣耶律屋質沒有喝太多酒,他被警報聲驚醒。屋質急匆匆走出自己的大帳,剛剛出來就遇到了察割的人馬正朝他這裏衝來。叛軍老遠就喊:「別讓穿紫色衣服的人跑了。」屋質的官服是紫色的,因此叛軍才這麼喊。屋質扭頭回帳脫掉官服,換上便裝,從窗口攀出大帳,去找弟弟耶律沖。
慕容彥超輾轉反側。
為了牽制後周,慕容彥超向南唐、契丹和西北的劉崇發去邀請函https://read•99csw•com,請他們加盟,一起從四面八方對付後周。可是慕容彥超失算了,這些人各有各的煩心事,沒有能力和閑工夫和他會戰。這也說明慕容彥超對於天下時局根本不了解,毫無戰略頭腦。
這次遼國南侵,主帥是遼世宗耶律阮。如果不是他御駕親征,恐怕沒有哪位契丹酋長願意出征。遼國大軍從雁門關越過長城,走到新州地界。此處有一座山,名叫西祥古山,山下有大湖名叫火神淀。在湖邊,遼軍紮下營寨。遼世宗耶律阮的幾座牛皮大帳也部署到位,這就是他的行宮。
郭威率領大軍於五月一舉攻破兗州,慕容彥超和他的老婆投井自殺。郭威之所以能一戰而下,既有曹威長期圍困致使兗州疲敝的原因,也有慕容彥超自作孽的原因。慕容彥超貪財無度,搜刮掠奪了城內所有富人、窮人的錢財,據為己有。兩軍開兵見仗了,他還在自家後院忙著挖坑埋金子,他的軍兵毫無鬥志,兗州城一戰擊潰。
後周北伐統帥王峻駐紮絳州,指揮這場戰爭。原本,周太祖郭威打算御駕親征,被王峻勸阻了。王峻擔心後周立國未穩,一旦郭威離京,兗州的慕容彥超會乘虛而入。郭威聽了王峻的建議,恍然大悟,大大表揚了王峻的忠誠和思慮周到。
封官許願、下詔寬慰、打保票赦免都不管用,周太祖郭威忍無可忍,決定出手,武力討伐兗州。
對於連年戰亂和後漢盤剝造成的民不聊生,郭威深有體會,他和王峻等大臣商議之後,下達命令,免除各地近三年來欠繳的各種苛捐雜稅,免除河北戰亂重災區近年的苛捐雜稅。要求各藩鎮、州城府縣的糧倉、米庫、稅務局重新嚴加管理,禁止層層盤剝,禁止另外加碼,一律按照國家精簡的稅賦徵收。對因逃避戰亂和苛捐雜稅而流亡和落草為寇的一律赦免,要求其一年之內回家,恢復生產從事正業。
郭威大刀闊斧改革政治,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老百姓負擔的同時,沒有忽視關係到政權安全的另一支力量。這些力量更直接更強大更難擺平。這些力量就是龐大的文武官僚階層,這裏面既有新興的貴族,也有前朝歷代的舊貴。新貴要分享郭威做皇帝的勝利果實,舊貴也不能簡單地一腳踢開。對於從前朝延續下來的文武官員,對於有能力派上用場的,後周朝廷都給了出路,重新鑒拔錄用,對於舉足輕重的繼續加官晉爵。目的只有一個,安撫住這些人,爭取使其最大可能地團結在新皇權的周圍。
郭威被皇帝懷疑而被迫做皇帝,他深知君臣猜忌的後果有多嚴重。
耶律璟張皇失措地問道:「皇叔,你說如何是好?」
可是遠在太原的劉崇就沒那麼好對付了。
慕容彥超頻頻試探周太祖。
後周帝國第二個重要文官是魏仁浦。他全程策劃了郭威兵變、勤王、逼宮、稱帝的大事件。魏仁浦出身寒微,家裡窮,小時候衣服都穿不起。小魏十三歲立志離家出來闖蕩,努力自謀生路。到了後晉末期,他在樞密院謀得了一個小夥計的差事。後來被駙馬爺杜重威看中,認為他端莊謹慎,善於寫寫算算,就把他調到軍中當參謀。後來杜重威因為投降契丹,名聲很臭,魏仁浦以此為恥,憤然從杜重威那裡離開。劉知遠起兵入京師,魏仁浦和百官迎接。後漢立國,魏仁浦獲得了一個兵部參謀的職位。當時郭威任樞密使,負責軍隊事務,有一次找魏仁浦詢問軍隊數量。魏仁浦不僅準確地回答了天下兵馬總數,還清清楚楚地立即寫出了各地兵馬、各兵種、各建制的軍隊數量。郭威對這個年輕人很讚賞,毫不遲疑,立即將其當成人才調到了身邊工作。
這兩個人一個在東南,一個在西北。
其實任何社會都有千里馬,人才輩出,不會因為一茬人才消逝而不再成長。關鍵看朝廷如何選人、如何用人,有沒有選賢任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