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宏圖大志 2.二王之死

二、宏圖大志

2.二王之死

王殷沒有什麼異動。
周太祖郭威出身寒微,起於軍旅,成於兵變,歷經亂世,深知帝國官員任免的風險,一旦用人不當,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一方面郭威選賢任能,對材幹之人委以重任,靠他們實施國家方略。可另一方面他不完全信任任何人,擔心官員位高權重,權力過於集中,某個人之後便難以控制。變生肘腋、禍起蕭牆的教訓時刻提醒著他對文武大臣的防範。
文官頭號大臣,為郭威稱帝建立首功的王峻死了。其第一個效應就是物傷其類。
王峻的哲學字典里一個核心的字是「爭」。
與之同理或同等模式,郭威殺了一等功臣王峻,駐守鄴都的另一位一等功臣王殷會不會造反呢?誰能保證他不造反?如果造反怎麼辦呢?
齊藏珍這傢伙不僅這次治河瀆職,幾年後又犯了事,終於被後周朝廷砍了頭。
郭威沒有李嗣源那麼厚道,郭威持有的是實用主義哲學。為了振興後周,為了推動工作幹事業,郭威容忍了王峻的種種過分要求。忍字頭上一把刀,這註定了郭威忍不了太久。
只有天知道。
可是遠在滑州工地上的王峻消息靈通,時刻關注著京城的大事小情,他得知皇子柴榮已經到開封,並且皇帝又提拔了一個新人馬全義到重要崗位之上,王峻醋勁大發,急匆匆離開治河前線,趕回京城。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第二天,藉著朝會的機會,周太祖郭威突然命人把王峻抓起來,關進了小黑屋。郭威對著馮道、鄭仁誨等文武百官哭訴了一肚子的委屈,將王峻多年來目無君長、欺凌皇帝、官欲無厭、離間親情的種種劣跡,控訴了一番。郭威百般表白他如何一忍再忍,受盡委屈,實在無法繼續忍下去,罷免王峻實在是迫不得已。
這場鬥爭中誰對誰錯已經並不重要,這是一場封建社會反覆上演卻無法自我解決的死結性悲劇。
王峻對柴榮的排擠,更是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他的這種盟友心理,他不認可柴榮是郭威的皇子骨肉,他認為他才是郭威最親密的戰友。柴榮只不過是一個外姓人而已,在奪位鬥爭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憑什麼攀著假皇子的關係分得帝國更大的權勢?所以王峻毫不掩飾地排擠柴榮,其目的仍是為了保護他和郭威之間早已過時的盟友關係。
這也說明為什麼首席大臣王峻對皇帝提拔調動幹部如此敏感,為什麼王峻會處處想辦法要自行安插幹部,原因只有一個,與皇帝爭奪權力。
柴榮天資英武,可是和王峻關係一直不好。王峻很嫉九*九*藏*書妒這位皇子。就如同當年後唐首席大臣安重誨排斥明宗李嗣源的愛子李從珂一樣,王峻處處阻撓柴榮和皇帝郭威接近。從後來事情的發展分析,王峻排擠柴榮主要還是出於嫉妒之心。他想牢牢佔據皇帝之下第一人臣的權位。郭威深知此情,為了避免招惹王峻,不得不按捺親情,一再擱置柴榮要求入京的請求。這次藉著王峻外出治河的機會,郭威才讓柴榮進京。皇帝父子見面弄得和小偷約會似的,也是千古奇觀了。
漢隱帝殺了顧命大臣,駐守鄴都的另一位顧命大臣郭威為了自保起兵造反。
皇帝郭威牢牢掌握著控訴的權力,且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樣。他當然不會給王峻任何發言的機會,不讓王峻與任何人見面,也沒有經過審訊等司法程序,直接將其免職發配到商州去了。到了商州的王峻得了拉肚子的疾病,皇帝郭威仍然惦念王峻,准許王峻的老婆去探視王峻,可奇怪的是王峻沒幾天就病死了。
王殷沒有異動,一再表達忠誠。可是有人異動,有人向郭威密告了王殷的異動。說王殷貪財,在河北大肆徵稅征糧。說王殷飛揚跋扈,目空一切。說王殷有密謀,在打小算盤。皇帝郭威原本就在懷疑王殷,認為只有他有實力有可能作亂。現在有人煞有介事地揭發王殷,立即增加了這種似是而非的消息的可信度,堅定了郭威對王殷的懷疑。
這就成了麻稈打狼兩頭兒怕,互相猜疑不放心。
或許是急性痢疾害死了王峻。
作為臣子,唯一能表明忠誠心跡的辦法,就是自動解除權柄,來到皇帝身邊,成為一個弱者。王殷正是這麼做的,他向皇帝郭威請示,藉著秋天萬壽節給郭威過生日祝壽的機會,主動來京城向皇帝祝賀。這不是挺好的舉動嗎?可是郭威不同意。因為郭威擔心王殷不是發自真心,他擔心王殷以此試探他。這種辦法以前很多人都用過,石敬瑭、范延光、慕容彥超都曾假惺惺地表示要離開封地,可一旦皇帝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他們就走上了絕路,將會鋌而走險和皇帝撕破臉對抗。
或許是郭威暗殺了王峻。
王峻鞏固和擴大相權的辦法很多,如主持科舉考試、建議任免、調動幹部、主動干工作、鬧情緒撂挑子,花樣百出,他還有一個辦法是為自己要官晉級。
君臣之間的猜忌和矛盾很常見。
九-九-藏-書
恐怕歷史也難以評說。
沒多久,皇帝要舉行南郊大典。王殷再次要求入京覲見皇帝。這次郭威只好同意了王殷來京。王殷進京免不了帶著衛隊,再加之王殷身形魁梧,鄴都軍隊行進在開封大街上,聲勢威壯,路人見了都紛紛避讓,表示畏懼。
為了加強皇權,郭威使出了種種政治手腕,做出了不懈努力,頻頻出招。後晉高祖石敬瑭曾經為了加強皇權,一度取消了樞密使的設置,改革君權和相權的配置,但後來以失敗告終。郭威提升皇帝集權的做法,不可避免地與宰相之間產生了矛盾。況且此時的宰相是權傾朝野的王峻,況且此時王峻的權力遠遠超越了樞密使,他身兼數職,堪比朱梁時期的敬翔。
在缺乏信任的情況下,王殷一次難以辨明真假的表忠行動作罷。
柴榮入京面君探親,原本是一件合情合理的普通事。
公元952年十二月,黃河在河南滑州一帶決口,河水泛濫。此後十多年的時間里,據史書上記載,黃河頻繁泛濫。這一現象,不知道是由於戰亂而導致河堤年久失修,還是由於河水充沛水量高漲。原因不詳,但頻繁的黃河泛濫造成的災害是嚴重的。由於災情嚴重,周太祖郭威派出了欽差齊藏珍趕赴現場治理水患,可是這位欽差大人瀆職不負責任,不僅沒有治理決口,而且致使水災泛濫災情擴大。災情在蔓延,老百姓身處苦難,郭威為此憂心忡忡。樞密使王峻主動請命,親自前往督導,調查研究治理黃河災害的方案,監督河夫民工作業。
皇帝郭威認為任免高官是皇權不可侵犯的陣地,此處決不能遷就王峻。
王殷如果稍有異動,很可能立即招致殺身之禍。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其實嚴格說起來,王峻和王殷並不能算郭威的屬下臣子,或者在「二王」看來不是。他們三人在鄴都起兵、澶州兵變、汴梁奪位的大事件中,一直是盟友關係。「二王」不存在被郭威指揮和跟隨郭威的從屬關係。他們三人是為了共同的安全需要,走到一起,結成了「一郭二王」的同盟。儘管郭威後來做了皇帝,「二王」並沒有因君臣關係的確立而消除盟友關係的心理背景,王峻表現的尤為突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官要權,其目的就是要和郭威分權分利,這是盟友心理驅使的結果。
郭威制衡大臣的辦法比較多。他首先採取稀釋措施,不斷地提拔新人,分散現有大臣的權力。再一九*九*藏*書個辦法就是頻繁地調動崗位,避免能幹的大臣在一個崗位上待得太久,不讓他們積蓄太多的勢力和能量。郭威的謀略城府之深、政治手腕之高明,也絕非石敬瑭、劉知遠可比。
曾經有過促使主子自衛和親歷自衛過當的郭威,深知罷免王峻的後果可能導致的連鎖反應。郭威的表白和漢隱帝劉承祐誅殺幾位輔政大臣時的表白幾乎如出一轍,都覺得被輔政大臣欺負了。郭威當然會聯想到漢隱帝草率剪除輔政大臣的一幕及後果。這也是郭威一直隱忍王峻的重要原因之一。郭威畢竟不是漢隱帝,郭威是一個久經世故的強人。所以,聰明的郭威一般情況下,不等矛盾醞釀發酵爆發,就會主動採取措施實施安撫。
柴榮這次入京卻引起了一個人的警覺和不滿,此人便是王峻。
皇帝和宰相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領域徹底爆發。
所謂雄才大略明君,所謂經世治國能臣,其必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處理好君臣之間的矛盾。
安重誨曾經也是爭,但他遇到的是一個厚道的皇帝。
至此,曾經幫助郭威奪取皇帝寶座的兩位頭號功臣,在一年之中先後被皇帝剪除。
君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很重要。
王峻和敬翔一個很大的區別是,王峻飛揚跋扈,攬權攬事,權力欲極強。而敬翔勤于職守,但沒有權力欲,而且刻意低調,盡量與皇帝朱全忠保持一致。所以,敬翔的巨大權力是朱全忠基於信任基礎上給予的,而王峻的巨大權力是郭威迫於幹事業的需要讓給的。朱全忠比郭威狡猾得多,霸道得多,他能給予宰相如此大的權力,說明他們君臣二人彼此信任度要遠高於郭威和王峻。
沒多久,這種君臣之間的交換和妥協走到了盡頭。
到底是誰不信任誰?
和王峻同樣曾經擁戴郭威稱帝同樣官居要職的高官還有不少,這些人不可避免地會想到「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古語,畢竟王峻曾經很能幹,曾經為後周立國做出了很大貢獻。其他的「王峻們」心裏惴惴不安,不安可能會誘發自衛,自衛就可能存在防衛過當。
王殷並不傻,他知道皇帝在懷疑他。
鎮寧節度使皇子柴榮長期在外,請求入朝探親,和皇帝彙報彙報工作,談談思想,拉一拉家常,交流交流感情。柴榮入朝還隨身帶來了一個人,此人曾是李守貞的騎將,名叫馬全義。幾年之前,郭威受後漢隱帝劉承祐委派去河中平叛三藩,馬全義就在李守貞軍中。馬全義作戰勇敢,多次對官軍造成重創。三藩兵敗后,馬全義被郭威招降,隸屬柴九_九_藏_書榮部隊。
可是王峻遇到了一個雄健的強權皇帝。
到底是誰在考驗誰?
可是,郭威並不真的完全信任王殷。他將留守鄴都的皇子柴榮調到了鄴都和開封之間的澶州,也就是郭威黃旗加身兵變的地方,其目的主要是要柴榮預防萬一的鄴都兵變,以起到阻隔作用。郭威可不想在他做皇帝之後,再發生一次天下強藩鄴都軍人造反的事。剷除王峻之後,柴榮升為開封府尹、晉王,終於可以進京了。接替柴榮鎮守澶州的人仍然是郭威的親信,鄭仁誨被任命為鎮寧節度使。
一場帝相之爭落幕了。
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王峻數次向皇帝郭威提出,要兼任一個藩鎮的節度使。王峻的這個要求的確有些誇張,他已經是文官中的一等大員,同時主持著軍國事務,居然還要求增加節度使的職務。近世以來,能身兼內外職務的寥寥數人,如後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曾兼任藩鎮節度使,樞密使、侍中郭威曾任天雄節度使。但這些人的職務都是皇帝主動封賜的,沒有個人強烈要求的。王峻貪權之心溢於言表。皇帝郭威心裏一百二十個不願意,但出於無奈,再次忍讓了王峻,給了他一個平盧節度使的職務。
由於王殷在第一時間向鎮守鄴都的郭威通報了漢隱帝的暗殺令,郭威才僥倖得以保全性命,並及時果斷做出反擊。可以說王殷對郭威有救命之恩和擁戴之功。郭威做了後周皇帝后,將鎮守鄴都的重任交給了王殷,並允許王殷節制河北諸軍。這是郭威對王殷最高的褒獎及莫大的信任。
周太祖郭威強撐著病體,在滋德殿大會群臣議事。待到王殷入殿報到,向皇帝問安的時候,突然兩側衝出一大群全副武裝的刀斧手,把王殷三下五除二拿下,五花大綁起來。皇帝下旨說王殷圖謀不軌,罷免一切官職,充軍發配。可王殷被押解出京城,沒走出十里路,就被郭威派來的殺手秘密幹掉了。為了防備鄴都兵變,皇帝郭威立即派出澶州的鄭仁誨飛馳鄴都接管軍權。留守鄴都的是王殷的次子,這小夥子在稀里糊塗之中被鄭仁誨砍了頭。
王峻和王殷是文武兩界中的老大,雙峰並峙,一體同功。
五代亂世,風波詭譎的政治鬥爭和反覆無常的兵變,徹底粉碎了王朝的秩序和君臣之間的互信。國家粗定而殺功臣,這似乎成了一條噩夢般的規律。郭威也沒能成功打破這個規律。
郭威之所以能夠接受王峻咄咄逼人的要求,是因為他另有打算。一方面是國家在用人之際,王峻工作能力很強,皇帝九九藏書需要王峻替他辦很多事。另一方面,郭威忍讓的地方都是關於王峻個人或者他任職崗位範圍內的事情,沒有超越一定的範圍,目的是換取王峻對郭威在別的方面的支持和妥協。
後周在勵精圖治的過程中,伴隨時日的推移,人情人心的變化,健康的社會關係在積極顯現,但另一種負向的關係也在潛滋暗長。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矛盾在加劇,考驗著帝國的政治體制及君臣間的信任和信心。
安撫的第一個對象是武官中的最高將領——王殷。
柴榮這次入京,受到了皇帝郭威的召見,父子二人進行了歡愉的會見。郭威還特別關照了柴榮的跟班馬全義。郭威將馬全義向身邊的人推薦一番,表揚馬全義忠於職守,作戰英勇,值得臣子們學習。表揚完馬全義之後,郭威提拔馬全義做了殿前指揮使。這個職務似乎在以前朝代沒有,是郭威首次設立的一個崗位,並將這個崗位特賜予了馬全義。
郊禮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可是郭威的身體卻出了故障,連走路都有困難。而傳說王殷功高震主的謠言一浪高過一浪,這使得郭威心神不寧,坐卧不安。有些大臣們也被搞得暈頭轉向,議論紛紛。這時候鄴都、邢州、洺州一帶大地震,天相大變在封建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人間災禍的預警。這更加重了謠言的神秘色彩。
像老鼠見了貓,王峻回京第二天,郭威就打發柴榮回澶州封地去了,父子二人見面不到三天即匆匆離別。由此可見郭威對王峻的顧忌。由此也可見王峻之飛揚跋扈,獨佔榮寵的心態與影響力,這些都遠遠超越了他的權力,成為了王峻巨大權力之外疊加的巨大勢力。
皇帝郭威要牢牢掌握對次一級宰相和各部尚書的任免權,以此鞏固皇權。可是王峻卻屢屢抵制,提出要讓他自己中意的人選出任次一級宰相和各部尚書。郭威認為王峻侵犯了皇帝的權威,王峻認為皇帝向下干預太多,實質都是攫取權力。郭威不願意大權旁落,兩人產生了激烈衝突,君臣爭吵了一天,可毫無結果。
於是郭威派出王殷的兒子兼飛龍使王承誨去鄴都慰問安撫王殷。郭威派王承誨此行表面是安撫王殷,實地觀察測試王殷父子的心思波動才是真正目的。
王殷身形魁梧,作戰勇猛,但為人謙虛謹慎守禮法,尤其對於母親十分孝順。大事小情必先稟報母親同意之後才去做,即使後來王殷做了刺史,還時常因為一些小事處置不當而被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責打。雖然久在軍旅,可是王殷交友很慎重,從來不和狐朋狗友雜七雜八的人鬼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