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宏圖大志 7.初征淮南

二、宏圖大志

7.初征淮南

趙匡胤乘皮筏子沿淮河進入壽州城外的護城河中,打算仰攻壽州。劉仁贍帶領軍民奮勇迎戰,淮軍使用了重型裝備,從城頭髮射重機弩。這重機弩在前文書《風雨飄搖》之《刺史的約會》中出現過,我們詳細介紹過這種武器的厲害。和人的臂膀一般粗細的弩箭呼嘯著射向周軍。周軍這次損失慘重,弩箭在趙匡胤身邊雨點般落下。危急時刻,牙將張瓊挺身擋在了趙匡胤身前。一支弩箭射進了張瓊大腿中,張瓊應聲倒下。
柴榮一舉殺到壽州城下,徵調了宋、亳、陳、潁、徐、宿、許、蔡等州數十萬的民夫,修築工事。周軍將壽州團團包圍,日夜輪番攻城。無奈壽州城太堅固,劉仁贍太堅強,壽州城久攻不下。
除了精心挑選了出征時間之外,柴榮還精心挑選了地點。這次伐唐的前沿陣地選在了壽州。
柴榮決心實施他的「先南后北」戰略,調集了舉國之力,精心準備之後,發動了征南唐的戰爭。儘管後周沒有一舉滅掉南唐,但已經把勢力範圍拓展到了長江一線。
奇正相生。
後周選擇十一月出兵淮南,主要原因是冬季雨水少,土地乾旱,河汊冰結,病菌稀少,容易識別水位深淺辨明方位。這一點對以北方士兵為主的後周部隊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因水位漲落造成的道路迷失,避免濕熱造成的瘟疫傳播,避免士兵腿腳長期浸泡雨水而潰爛,避免道路泥濘而阻遏糧草運輸。所以,冬季對於後周很有利。而久經沙場狡猾詭詐的朱全忠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由於輕敵冒進征戰心切,多場主要的戰役都選在了雨季,結果鎩羽而歸。
這是周唐兩軍主力第一次全面交手,都是生力軍,都剛剛抵達前線,都還摸不清敵人的虛實,都求勝心切。雙方在淮河岸邊爆發激戰。這一戰殺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動人心魄。喊殺聲震徹大地,兵器交擊聲直衝雲霄。淮軍犯了驕兵必敗的大忌,他們原以為只要淮軍渡河,周軍一定會嚇破心膽,望風而逃。萬萬沒想到,周軍竟然煥發出了無比的戰鬥力,個個如狼似虎,猛衝猛打,毫無懼色。
李德明回到金陵后,提出割讓江北的建議,在南唐朝廷中引發了軒然大|波。南唐皇帝李璟覺得太窩囊,太不甘心,損失太大,對李德明的建議覺得很不高興。大謀士宋齊丘認為周軍虎狼之口慾壑難填,割讓土地對南唐毫無幫助,指責李德明言過其實,太誇張。樞密使陳覺、副樞密使李征古一向與李德明不和,向李璟控告李德明賣國求榮。這次大爭論是關係南唐命運的爭論,是國家利害的集中交鋒,刺|激了南唐核心統治集團的利益。南唐皇帝李璟最終沒有同意李德明的建議,惱羞成怒之際李璟把李德明作為賣國賊腰斬于金陵鬧市。
城外周軍中走出一人一騎,此人聲音洪亮而沉毅,回答道:「大周朝侍衛親軍馬軍副指揮使趙弘殷是耶。」趙弘殷是趙匡胤的老爹。沙場之上,父子相見,那是多麼動人的一幕。按照一般人的邏輯,趙匡胤應該急忙打開城門,迎接老爹進城休息。令城內城外所有人意外和震撼的是,趙匡胤回答道:「老爹,你我雖然是至親骨肉,本應相見慰勞。可是天色已晚,軍情不明,守衛城池是我的職責,我不敢大意。不能請您入城!」
劉彥貞氣勢洶洶趕到壽州。聽說李谷焚燒浮橋自動退兵而去,他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周兵鼠輩而已,聽說我大軍到來,不戰而逃,可笑啊可笑。來人,點齊軍兵,給我追擊周軍,殺他個片甲不留!」
後周帝國這次將掃平天下的行動目標,首先對準了淮南,有把握嗎?沒困難嗎?
柴榮打算速戰速決、短期內到達長江的目標,受到了不可逾越的阻礙。柴榮意志堅定,但並非頑固不化剛愎自用,這是他英明的一面。在看到這些不利因素時,經宰相范質等人極力勸說,柴榮十分惋惜地放棄了淮南戰爭,同意班師撤軍。柴榮並沒有匆忙撤軍,更沒有慌亂。他放棄壽州,但放出輿論說壽州已攻破,以迷惑南唐。而他則率軍順著淮河向東,到達武行德佔據的濠州。再從濠州至渦口,一路上邊打邊退,安全平穩地回到了開封。
周軍之中不僅趙匡胤反應敏捷迅速,趙匡胤的所部兵馬在第一時間領會了主帥的意圖,跟隨趙匡胤沖入淮軍軍陣。頃刻之間,淮軍四散潰敗。
前線各軍團攻城略地,捷報頻傳,可柴榮坐鎮圍攻壽州沒有一絲進展。雨季來臨,隔三岔五地就下大雨,周軍行營里的積水沒到了膝蓋。一些常見的戰爭弊端出現了,瘟疫開始傳播肆虐,糧草運輸困難供應不及,戰鬥裝備攻戰工具和器械破敗不堪,士兵民夫不堪其苦,開小差逃亡現象加重。另一方面,去金陵勸說李璟划江割地的李德明一去不返,身首異處。南唐由求和轉而堅決抗擊周軍。這些因素對於遠程長期作戰的周軍很不利。周軍領導集團不得不考慮撤軍的問題。
兔子急了還咬人,南唐絕地大反擊見到了效果。南唐右衛將軍陸孟俊率領從南方常州剛剛打敗吳越的生力軍一萬人,一戰奪回了泰州,然後揮師進軍揚州。韓令坤原本輕騎奔襲奪得揚州和泰州,其實他手下沒有多少軍隊。韓令坤只有區區千把百人馬,勉強維持揚州城內的治安還行,和南唐主力部隊開戰就力不從心了。見陸孟俊氣勢洶洶殺來,韓令坤擔心寡不敵眾吃虧,主動撤出了揚州。
過了淮河的周軍忽然發現壽州不像他們原來想象的那樣容易攻破,劉仁贍很善於用兵,而且南唐支援大軍已經順淮河浩浩蕩蕩向壽州開來。李谷和眾將商議后,認為周軍不習水戰,更沒有舟車戰船,面對廣闊河面上的淮軍水師,周軍處於劣勢。歷經楊行密、徐溫、徐知誥幾代人發展壯大,淮軍水師已經成為最強大的水軍,淮軍個個都是水中蛟龍,戰鬥力蓋世無雙。由於擔心被壽州城內和淮河上的淮軍水師前後夾擊,李谷決定暫時撤回正陽浮橋以北,以待後周援軍。
終於等到了淮軍出擊,敵人一動就露出了破綻。趙匡胤命令所部兵馬誓死力戰,絕不退縮。趙匡胤親自提著長劍督戰,只要發現有不賣力氣不賣命的,他舉起長劍照著那些士兵的皮斗笠就砍。這一戰,周軍人人都是敢死隊,以一當十,人如猛虎,馬如蛟龍,最後以少勝多,殺死殺傷淮軍五千多人。淮軍早已聽說趙匡胤的威名,原本對趙匡胤就有恐懼症,剩下的一萬多人不敢戀戰,調頭就跑。在爭搶渡江時,淮軍自相踩踏擠壓溺水死傷大半。六合一戰,南唐所剩的精銳部隊全部報銷,南唐主力損失殆盡。
經過一番緊張討論,南唐派出了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也就是大元帥,率領兩萬人馬趕赴壽州前線,抵擋九九藏書周軍。以奉化節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暉為應援使,率領三萬人馬屯兵定遠,構築第二道防線。把資深大謀士宋齊丘從鎮南節度使任上調回,參謀國政。宋齊丘曾經輔佐徐知誥幾十年,為徐知誥一步步奪取吳國權柄出謀劃策,出力甚多。
劉仁贍不敢再言語。南唐軍隊咋咋呼呼地鋪天蓋地向淮河北岸的周軍掩殺過來。此時後周大將李重進剛剛來到前線,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喝口水。李重進牢記柴榮的指令,只要淮軍追殺,一定要奮力還擊,決非不手軟。李重進率領部下韓令坤、趙弘殷等人和李谷一起向南迎擊淮軍。
這次周唐談判,南唐完全處於下風,孫晟和王崇質他們談得很艱苦。南唐李璟再次做出重大讓步,請求廢除自己的皇帝稱號,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給後周,在此基礎上,每年進貢金帛百萬。要說這個條件實在是很優惠了,也實在是很誘人了。可是柴榮的胃口也實在是太大。他認為淮南大部分土地已經納入後周控制之下,幾路大軍捷報頻傳,進軍順利,形勢一片大好。柴榮打算一鼓作氣全部佔據長江以北的土地。年輕氣盛的後周皇帝柴榮再次拒絕了南唐的求和條件。
李璟絕望了。
孫晟和王崇質來到柴榮大營,柴榮打發他們到壽州城下勸降劉仁贍。這個劉仁贍的確讓柴榮很頭疼。各地州城府縣紛紛臣服周軍,唯獨這個壽州是塊硬骨頭,啃不動。劉仁贍見孫晟到來,他披掛整齊,在壽州城頭施禮磕頭,遙問朝廷和皇帝安好。孫晟仰望劉仁贍說道:「君受我南唐國家厚恩,絕不可開門投降。」聽說孫晟不僅不勸降劉仁贍,反倒激勵劉仁贍抗拒周師,柴榮大怒,要把孫晟砍了。孫晟說:「臣是唐國的宰相,豈可勸節度使叛國投敵呢?」柴榮覺得孫晟的話也有道理,覺得孫晟也算是有氣節,最終還是饒過孫晟一死。
滁州失陷,揚州被占,其他關隘要麼投降,要麼被圍困,淮南全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中原亂了幾十年,朝代換了四五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皇帝不是笨蛋軟蛋就是混蛋,誰也沒想到,這橫空出世冒出來一個年輕皇帝柴榮,竟然如此厲害,大有翻江倒海,橫掃天下的架勢。
柴榮派出韓令坤率領一支騎軍越過淮河,千里長途奔襲南唐東都揚州。臨行之前,柴榮對韓令坤叮囑道:「不要殘害老百姓,不要發掘破壞南唐皇室陵寢。」
周軍勢如破竹,攻城拔寨,把淮軍打得節節敗退。南唐皇帝李璟害怕了,產生了求和的念頭,派人帶著書信拜見柴榮,表示願意息兵罷戰,兩國修好,認柴榮為兄皇帝,每年向大周進貢錢財。柴榮冷冷地瞟了一眼李璟的書信,沒作任何答覆。柴榮一旦動手,絕不肯輕易罷手。他還有更大的慾望。
兵貴神速。
劉彥貞斜了一眼劉仁贍,語帶嘲諷地說道:「劉將軍,想必是你吃了幾個敗仗,被周軍嚇住了吧。現在我是主帥,行軍打仗按我的命令辦!」
壽州節度使和監軍不和,這對後周來說當然也是好消息。
南唐的國土迅速拓展,東到衢州、婺州,南到五嶺,西至湖湘,北據淮河,統轄三十余州,地方廣袤數千里,是當世轄區最大的獨立王國。難怪李璟總覺得自己能力強,大有光復李唐帝國,統一天下的衝動。南唐一會兒和契丹結盟,一會兒和后蜀結盟,一會兒又和北漢結盟,一會兒支持李守貞,一會兒又支持慕容彥超,總想著打到中原去。可大多數情況下,雷聲大雨點小,咋呼咋呼了事。
趙匡胤示意周軍讓開城門,退出一箭之地,讓淮軍出城列陣。皇甫暉重整旗鼓,點齊精兵,打開城門,號炮一聲之後衝出城來,要和趙匡胤明刀明槍決一死戰。就在皇甫暉端坐馬鞍從城門洞往外走的時候,趙匡胤突然用戰靴馬刺一磕胯|下馬肋骨,趙匡胤的戰馬刺痛之下,長嘯一聲翻蹄亮掌衝出本部軍陣。趙匡胤俯身藏在馬脖子後面,從後背抽出了三尺長的重劍握在手中。趙匡胤人馬合一,如閃電般向淮軍陣地衝來。此時此刻,皇甫暉剛剛走到護城河外,淮軍還沒有擺開陣勢,甚至還沒有看清楚對面周軍的陣容,趙匡胤已經在眨眼之間奔襲到面前。趙匡胤掄起長劍向皇甫暉劈頭蓋臉砸下。皇甫暉萬萬沒想到趙匡胤會給他來這一手。這就叫做兵不厭詐,皇甫暉吃了大意的虧,有些虧可以吃,吃虧長見識。有些虧不能吃,一道白光閃過,皇甫暉「哎呀」大叫一聲墜落馬下,頭部血流如注。
此時最緊張的還是壽州。
駐紮在壽州的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急忙站出來阻攔道:「大帥你還沒到壽州,敵人已經先跑了,這是懼怕您的聲威。既然他們已經主動撤走,我們不必急於求戰。況且周軍全師而退,戰鬥實力不可小看。大帥還是穩重為好。」
為了籌集足夠的糧草錢財,柴榮把樞密院承旨張美調任為右領軍大將軍、代理三司使,接替了景范的職位。張美是個理財高手,在他的精心運籌之下,保障了後周與南唐的戰爭以及其他的戰爭軍費開支,柴榮得以全身心投入前線戰事,沒有後顧之憂。
南唐齊王李璟達統帥兩萬兵馬從瓜步山下渡過長江,向揚州進發。走到距六合鎮二十里的時候,李璟達命令安營下寨。周軍眾將建議趁淮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趙匡胤搖搖頭說道:「敵軍安營下寨,不來進攻,這分明是有懼怕我軍之意。我軍不到兩千人,敵眾我寡。如果我們主動出擊,敵軍一眼就識破了我們的虛實。不如等他們來進攻的時候,我們再全力出擊,一擊必破。」就這樣,周唐兩軍在六和對峙了四五天,各自沒有動靜。最後,還是李璟達沉不住氣了,命令部隊出擊周軍。
這次周師南征,似乎大獲全勝,打得南唐只有招架之功沒有了還手之力。
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周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伐淮南。淮軍毫無防備,節節敗退。周軍在淮河正陽渡口,搭起了浮橋,幾萬大軍掩殺過河。十二月,王彥超和周軍先鋒官白延遇先後在壽州城外擊敗淮軍邊防部隊,一口氣打到了壽州城下。
兵貴在用奇。
皇帝親自去前線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京師安危,這是國之根本,在一定程度上比皇帝還重要。所以,柴榮在離京之前,對留守看家工作做了細緻部署。調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為東京留守,以端明殿學士王朴為副留守,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既互相參謀協助,又read.99csw.com互相制衡監督。以彰信節度使韓通為點檢侍衛司及京內外都巡檢,也就是京城警備區司令兼警察局長。
韓令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揚州,他派出白延遇帶領五百騎兵先期入城。白延遇所部周軍已經大搖大擺地進入揚州城了,揚州城內的南唐人居然毫無察覺。等到韓令坤大軍殺到城外,揚州的南唐文武官員這才發現周軍已經從天而降。南唐東都營屯使賈崇一把火燒掉官府民舍,棄城而逃,揚州副留守馮延魯,也就是南唐「五鬼」之一,聽說周軍殺到,嚇得尿了褲子,慌忙剃了腦袋裝扮成和尚,藏在寺廟之中。後來周軍在寺廟裡搜到了馮延魯,將其打入囚車木籠押送壽州。
柴榮下達了征伐南唐的總動員令。後周帝國派出了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兼知廬州、壽州等行府事,也就是伐淮南大軍總指揮。以許州忠武節度使王彥超為李谷的副總指揮。李谷統領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十二名大將出兵。柴榮用人喜歡超拔出奇,要麼是從籍籍無名之輩中選拔到中央政府、讓文官干武職,要麼讓武官干文職。這次征淮南的司令部構成就是一個例證。李谷早年習武,可幾十年來一直是文官,雖然官居宰相,卻擔綱了伐淮戰爭的總指揮。王彥超雖然軍旅時間不短,但並非當朝第一大將。韓令坤更只不過是二流新秀。不過這倒是應驗了李谷二十多年前的豪言壯語,當時年輕氣盛的李谷曾向好友韓熙載抒發志向:如果他做了中原的宰相,一定會揮師平定江淮。
在派出李璟達之後,李璟另外委任前永安節度使許文稹為西面行營應援使,以救援西部州城。之後,李璟又派出鴻臚卿潘承祐到各地招募驍勇善戰的將校。潘承祐不負眾望,果然招募到了一批猛將,充實到了淮南軍隊中。
韓令坤佔據揚州后,又攻陷了鄰近的泰州。南唐見後周態度傲慢不可動搖,轉而打算向契丹求援,和契丹南北夾擊後周。可是南唐派出契丹的密使在半路上被後周軍隊截獲,南唐最後掙扎的努力化為泡影。
柴榮立即派出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歸德節度使李重進星夜兼程趕赴正陽前線。李重進臨走之前,柴榮對李重進面授機宜,囑咐李重進:「我軍北撤,唐軍一定追擊。你火速趕往前線。如果唐軍追擊,你務必要迎頭痛擊唐軍。」
南唐皇帝李璟這些年歌舞昇平,四鄰無敵,正在搖頭晃腦地吟詩作對,突然聽得壽州戰報,他嚇了一跳。李璟脫口而出道:「怎麼啦,周軍要來攻我淮南?這是從何說起啊?快召集文武開會,商議禦敵之策。」
柴榮堅持認為刀槍之下論輸贏,必須打下重鎮壽州,才能徹底擊碎南唐的心理和軍事防線。於是,柴榮親自組織和指揮對壽州的會戰。他命人重新修築了下蔡浮橋,構築淮河水寨,研究攻打方案。為了攻打壽州,柴榮把趙匡胤調了回來。
但周朝並沒有徹底贏得這場戰爭。
草木肅殺。
唐周雖在談判,烽火併未停息。
柴榮在征淮南的過程中,戰爭和治理並重,並非是簡單的軍事征服。周朝武將只負責攻城略地,另外再派官員出任州撫,按照周朝的制度改造所佔據的地盤,將其納入周朝的治理體系。趙匡胤攻克滁州,柴榮派來了多個官員治理滁州。翰林學士竇儀來到滁州清查戶口及府庫錢糧。趙匡胤派親信找竇儀要幾匹布賞賜軍校。竇儀拒絕了,說道:「趙公最初克城之時,城內的東西你可以隨便拿,誰也說不得什麼。可現在既然已經封存為朝廷的國家財物,除非皇帝下旨,誰也不能動了。」在竇儀那裡碰了釘子的趙匡胤,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嫉恨竇儀,反倒因此對竇儀產生了敬意。
公元956年二月,柴榮派趙匡胤星夜兼程奔襲滁州的清流關。駐守清流關的是南唐大將皇甫暉。皇甫暉所部兵馬號稱有十五萬之眾。皇甫暉這個人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前文書《鐵血中原》之《太妃的預言》中,這傢伙剛剛面世,是後唐貝州駐軍的一個軍卒,后趁機作亂,挾持趙在禮佔據了魏州。後來他從後唐的陳州刺史升任後晉的密州刺史。契丹滅晉,皇甫暉不願投降契丹,於是帶人投奔了南唐。
朱全忠當年幾次征淮南都以失利告終,這是朱全忠至死的隱痛。朱友貞在繼位之初和淮南打過一仗,以後幾十年間,中原和淮南幾乎再沒有打過仗。李存勖和李嗣源動過這方面的心思,但也僅僅是想想而已,沒有來得及付諸行動。原因主要還是中原人不習水戰,一旦打到河湖錯落的水鄉,北方士兵不是暈船暈水,就是水土不服傳染瘟疫。結果往往是勞師無功,甚至功敗垂成。
首先是通過天時克服地理困難。後周選在冬季出兵,看起來似乎犯了兵家大忌。出兵作戰不是以春秋季為最佳嗎?並非如此,這要看在哪裡,適合誰。中原地區作戰,以春秋季為首選,因為早春不傷莊稼,晚秋已經完成收割,而且雨水較少便於行軍,氣溫不冷不熱適合奮力拚殺。可是契丹就不這麼辦,他們最合適的出兵季節是初冬和初春,而且以騎兵奔襲掠奪為主,時間短,速戰速決。原因是契丹到中原來的目的是掠奪,大車小輛地帶著牲口和草料,不能持久,既不抗凍也很怕熱,必須在大雪封山或初夏來臨之前收兵。
周軍急忙撤出戰鬥。趙匡胤命人緊急搶救張瓊。張瓊在昏死中蘇醒過來,眾人七手八腳地要將弩箭從張瓊腿中拔|出|來。可是鐵質的箭簇已經射入腿骨,拔不動。張瓊要來一大碗酒,仰頭喝下去之後,說道:「你們拔吧,我忍著。」那個時代,沒有麻藥,也沒有止疼葯,打針輸液更是不可能。眾人用刀尖做槓桿,用力剜,才把這支大弩箭從張瓊腿中拔|出|來。拔箭的過程中,張瓊的鮮血流了一大盆。強忍刺骨鑽心的劇痛,張瓊神色自若,沒吭一聲,只是臉上豆大的汗珠子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張瓊的雄壯不亞於關二爺刮骨療毒。
救兵如救火。李重進身負皇命,星夜兼程趕赴正陽前線,攔截馳援壽州而來的南唐劉彥貞大軍。李重進和李谷會合之後,李谷仍然堅持穩紮穩打,打算以持久戰拖垮南唐。他上書柴榮,勸柴榮不要來前線,駐軍陳州和潁上就行,這樣可以和李谷他們遙相呼應,更重要的是可以確保糧道安全。柴榮看了李谷的書信,覺得李谷太缺乏進取精神,過於老成持重。柴榮對李谷的打仗風格露出不悅之色。
南唐使者以為靠這些應該可以打動柴榮。
在中線滁州和東線揚州大獲全勝的時候,西線也傳來捷報。周將何超帶領安、隨、申、蔡四州兵馬攻下南唐西北重鎮光州。郭令圖攻下了南唐西南長江重鎮舒州(今安慶之潛山縣)。隨後蘄州、黃州也九_九_藏_書相繼被周軍佔領。其中舒州被郭令圖佔領之後,又被淮南人奪取,幸虧後周鐵騎都指揮使王審琦馳援郭令圖,再次佔據舒州。
困難當然有,但可以想辦法解決。
壽州(今安徽淮南市鳳台縣)是淮南的北大門,是南北之戰的必爭之地。壽州是軍事重鎮。柴榮在出兵淮南之前,做了大量的情報工作,他得知每年冬天淮河水位下降,南唐要增派部隊沿河巡視駐守,稱為「把淺」。由於多年來淮南和中原沒有戰爭,各忙各的,誰也顧不上誰,壽州一帶相對比較平靜。壽州監軍吳廷紹認為邊防安寧,每年增派這麼多軍隊,只是白白消耗糧草,他於是向後唐朝廷建議,取消了每年冬季的「把淺」戰備。清淮節度使劉仁贍認為戰備乃常態,不可因一時的特殊情況而廢弛,極力要求堅持「把淺」戰備。可是南唐朝廷沒有聽取劉仁贍的意見。
李璟終於認識到自己和柴榮不是一個等級上的了。
揚州失守,戰報傳到壽州,柴榮情知形勢嚴重,如果揚州被南唐奪回,將在士氣上極大地打擊周軍,弄不好會導致連鎖反應。於是柴榮派出大將駙馬都尉、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火速去支援韓令坤,又派出趙匡胤屯兵金陵以北的六合縣,左可支援揚州,右可預防金陵出兵來襲。
柴榮是個工作狂,精力超級旺盛,甚至過剩。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賭博,不打獵,不玩鷹,不遛狗,不好色,不貪吃,不愛奢侈名牌,不乘豪車寶馬,不住豪華宮殿,不養花弄草,不看戲聽曲,不踢球摔跤,不登山旅遊,不煉丹修道,不和宦官廝混,不和姦小打鬧,不私藏財物,不愛數鈔票。伐淮南這麼大的戰爭擺在面前,可是別的事情他仍然抓得很緊,絲毫不耽誤。藉著冬春農閑時節,柴榮堅持實施他的宏大基建工程。朝廷下令,徵調開封府、曹、滑、鄭州的十多萬民工修建開封的外城。
周軍派出的間諜偵探陸續從四面八方收集來大量情報,把南唐內外的虛實打聽了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南唐將主力部隊都部署在了淮河一線,特別是西北一帶與周軍接陣的正面。還有一部分南唐兵力被派往了西南,以防禦吳越國的偷襲。南唐東南大後方兵力空虛。遠在長江下游的東都揚州兵力薄弱,無重兵把守。周世宗柴榮得到這個消息后,萌生了一個大胆的計劃,他要千里奔襲揚州,直插南唐腹地。
趙匡胤趕到清流關時,皇甫暉正在和周軍先鋒激戰。趙匡胤沒有直接加入戰團,而是帶著所部人馬悄悄繞到山後面,人喊馬嘶地從淮軍側翼殺了出來。皇甫暉大吃一驚,沒想到半路里殺出一個「程咬金」。淮軍不敢戀戰,急忙撤入滁州城內。淮軍邊往滁州城內撤,邊砍斷護城河弔橋,打算避而不戰,固守滁州。趙匡胤眼疾手快,看到敵軍已過護城河,他一提絲韁,戰馬騰空而起,揮動令旗帶人直接涉水過河,追到滁州城下。此時淮軍已經全部入城,城門「吱呀呀」關閉,趙匡胤的戰馬差一點就撞上滁州城門。
公元956年正月,李谷將他撤軍的計劃報告了周世宗柴榮。柴榮此時正要御駕親征,正在做各項部署,準備擇日出師。聽說李谷要撤軍,柴榮急了,他說:「怎可輕易撤軍,軍隊一撤,士氣必挫。」
夏季來臨,四月的天氣已經十分炎熱。
求救契丹沒成功,南唐皇帝李璟再次回到談判桌上。這次他派出了右僕射宰相孫晟與禮部尚書王崇質來壽州拜見柴榮。唐使轉達了李璟的態度,末唐以來,天下分崩離析,群龍無首,各佔一方。臣李璟我沿襲前祖,苟安淮南。現在天命有歸,聖人大周皇帝出世,我願意臣服,作為外臣屬國,服從您的領導。請您罷兵,如此也彰顯您的懷柔聖德,天下人一定會佩服。同時,南唐再次進獻黃金千兩、白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孫晟從金陵出發之前,對大奸臣馮延己說:「此行按職責應該你去,可如果我推辭,則有負先帝之恩。」馮延已奸詐地笑了笑,又拍了拍孫晟的肩膀,勉勵他出使成功。
揚州成了周唐爭奪的重鎮,兩軍再次展開攻防戰拉鋸戰圍攻與反圍攻戰殲滅與反殲滅戰。驍將陸孟俊陣亡,南唐皇帝李璟急忙召集臨近各府道圍剿揚州周軍。可是趕來揚州的淮軍實在太菜鳥,一萬多楚州軍被韓令坤在灣頭堰擊敗,一萬多泗州兵在曲溪堰被張永德擊敗。
韓令坤按照柴榮的囑咐,張榜安民,嚴明軍紀,很快就穩定了揚州城內的秩序。前文書《千山殘雪》中我們曾講述過楚國的滅亡。楚王馬殷的兒子們窩裡斗,窩囊廢,終於被南唐李璟撿了大便宜,佔去了楚國土地的大半,馬希崇也被擄掠到了揚州。現在馬希崇及其後人還在揚州,柴榮下旨對這些人實行優待政策,給吃給喝,保全家眷。
吳國執政徐知誥把持吳國朝政十多年之後,總想篡位楊溥取而代之。可是楊溥謙讓謹慎,徐知誥遲遲找不到借口動手。後來徐知誥一天天變老,終於忍不下去了,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政治把戲,通過文斗取得了吳國的政權。由於徐知誥原本姓李,他為了「光宗耀祖」,就扯虎皮拉大旗,借用冒用篡用利用了李世民建立的李唐帝國國號,並煞有介事地自稱李世民的後裔。徐知誥比郭威稍謙虛一些,只是和幾百年前的李世民攀親戚。郭威直接和幾千年前西周王室攀了親戚。
高手相爭,疏忽大意乃是勝敗的關鍵。
有道是進軍難,撤軍更難。雖然李谷他們是主動撤軍,可是仍然產生了混亂,丟棄了大量鑼鼓帳篷糧草輜重,周軍狼狽不堪。
柴榮作為後周二世皇帝,和後晉二世皇帝石重貴有一些相似之處。兩人都是軍旅出身,登基時具有相似的年齡,繼承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家底兒,沒有皇位的內部競爭對手威脅,兩人都想振興中原有所作為。可是兩人在戰略視野及執政能力上的差距卻是天壤之別。石重貴一開始就盯上了當世最強大的契丹,並不惜撕破和契丹友好的關係,主動攻擊,以卵擊石,最後國破身辱,成為五代時期結局最慘的皇帝之一。儘管契丹和後周敵對,儘管契丹在遼穆宗繼位后一度走下坡路,但柴榮明白契丹仍然是當世最強大的國家。所以,柴榮並沒有把收服燕雲十六州作為首要使命,更沒有將此作為思想包袱背在身上。柴榮審時度勢,綜合權衡,向軟柿子下了手,這個軟柿子就是淮南的南唐。
上一批來談判的南唐使者李德明還在周營,他見柴榮如此堅決,而且周軍如此勇猛,知道南唐大勢已去,南唐根本不是後周的對手。為了保全南唐的最後一點點基業,他認為南唐只有接受柴榮的條件,割讓長江以北土地,才可能求得和平共處的機會。李德明向柴榮請示,九-九-藏-書願意回金陵勸說李璟劃出江北土地。
由於周世宗柴榮和李谷的用兵策略出現分歧,柴榮決定由李重進代替李谷為南征大元帥。李谷退居二線,在被後周佔據的南唐地盤上做地方行政工作,負責地方建設、籌糧、籌錢。
在做了天時地利的準備之後,後周還製造了巨大的政治輿論,發布討伐檄文,指斥南唐竊據一方,篡號稱帝,招收亡命之徒,騷擾中原,欺凌四鄰,勾結契丹,罪大惡極,人神共憤。柴榮把自己宣傳成替天行道,討伐逆賊的正義之師,通過發動輿論工具,對南唐實施壓制,並孤立南唐的國際政治關係,以爭取人心。
既然柴榮欺人太甚,咄咄逼人,李璟決定也不再當孬種,決定破釜沉舟和柴榮拼了。寧可戰死,也不能嚇死。南唐皇帝李璟派出皇弟諸道兵馬大元帥齊王李璟達統兵抗拒周軍,派陳覺為監軍使,前武安節度使邊鎬為應援都軍使。中書舍人(皇帝辦公廳主任)韓熙載向李璟建議說:「論信任關係沒有比親王更近的了,論責任沒有比元帥更重的了,還用監軍使幹什麼!」李璟不聽,堅決按自己的主張辦。前文書《考驗》一節中,我們曾簡述過韓熙載,他曾壯志凌雲,要做南唐的宰相,然後要蕩平中原。辦公廳主任雖然不是宰相,可也是中樞要員,從這一點來看,韓熙載的職業理想應該是實現了,但蕩平中原的理想恐怕是實現不了了。
公元956年六月,柴榮班師,但他並沒有全部撤走周軍,而是做出了一番部署。他從京城調來宣徽南院使向訓出任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檢校太尉,留下李重進繼續圍困壽州。
趙匡胤自出道以來,大仗大勝,小仗小勝,戰無不勝,所向克捷,凱歌頻傳,在周軍和淮軍中的名氣迅速崛起,成為了一位威震四方的年輕將領。趙匡胤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為人講義氣夠哥們,喜歡結交,氣質十分陽光,這更增添了他的氣場效應。他的傳奇故事為人津津樂道。每次出戰對敵的時候,趙匡胤一定是鮮衣怒馬,盔明甲亮,征衣鮮艷,旗幟鮮明。趙匡胤不僅人打扮得漂亮奪目,把戰馬也打扮得精神十足。他在馬鞍、馬轡、馬鐙上裝飾了色彩艷麗的纓穗盤扣銅釘。趙匡胤在兩軍陣前一站,如天神下凡,光彩耀眼,十分拉風。趙匡胤的同僚們好心好意勸誡他不要這麼招搖,這樣很容易被敵軍辨認,容易遭到攻擊。趙匡胤氣概干雲,豪爽地笑笑說道:「你說對了,我就是要讓敵人認出我來,知道我趙匡胤來了!」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金陵大火第二年,淮南農業絕收,糧食絕產,出現大面積的飢荒。老百姓餓死的比比皆是,屍橫遍野,瘟疫傳播,一番人間地獄慘狀。這一年是公元954年。
柴榮這次幾乎帶來了後周軍界的所有精銳部隊,英勇善戰的大將雲集壽州。柴榮坐鎮指揮,分派各路大軍呈扇面狀渡過淮河向南唐發起猛烈攻擊。在不同方向上承擔攻擊任務的有李重進兵團、張永德兵團、趙匡胤兵團、韓令坤兵團、王審琦兵團、武行德兵團。其中,李重進兵團以圍攻壽州為主,韓令坤兵團從東路朝揚州進發,趙匡胤兵團從西路朝金陵進發,武行德兵團向東朝濠州進發。趙匡胤和韓令坤這兩位後起之秀的攻勢最為凌厲,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把淮南之地切割為支離破碎的戰場,任憑周軍宰割。
河川冰封。
話說李重進急匆匆趕到正陽北渡口之時,正遇到南唐北伐大元帥劉彥貞的增援部隊。劉彥貞這傢伙根本就不懂得領兵打仗之道,平日里作威作福,猛勁兒斂財搜刮,行賄受賄。李璟之所以選了劉彥貞這麼個草包為北伐元帥,是因為劉彥貞花錢餵飽了一大批南唐的權臣。這些權臣在李璟面前把劉彥貞誇得和朵花似的。
在圍攻壽州的同時,柴榮沒有忽視其他事情。他派人及時出榜安民,通告老百姓不要懼怕周軍,不要懼怕戰爭,可以和往常一樣過日子。柴榮還三令五申要求周軍嚴明軍紀,嚴禁騷擾百姓。周軍這麼做的目的是邊打邊爭取民心,把戰爭保持在正義之師的水準線之上,決不能摻雜施假,決不能走樣變味兒。這也是柴榮的高明之處。
徐知誥野心不大,也不好戰,與左鄰右舍保持著和平共處的關係,只想在淮南這塊土地上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還算得上是一位體恤民情,愛惜民力的皇帝。後來徐知誥迷戀煉丹,結果吃藥多了中毒身亡。徐知誥在位七年,臨死將南唐皇位傳給了長子李璟。李璟原名李璟通,徐知誥稱帝后給李璟通更名為李璟。
第二天,趙匡胤召集軍隊檢閱,逐一檢查士兵的帽子。但凡帽子被劍砍裂的,都是臨陣畏怯不戮力殺敵的。趙匡胤數了數,一共四十人。檢閱完一遍之後,趙匡胤說道:「戰場之上,奮力殺敵是將士職責。號令一出,必須服從。不畏兇險,敢於犧牲,是軍人的品質。這四十個人昨天臨陣畏怯,我當時假裝督戰,用劍砍裂了他們的斗笠。戰爭雖然結束,但是畏敵之罪不能饒恕,把這些敗類拉出去砍了!」趙匡胤此令一出,全軍震驚。從此之後,趙匡胤的軍隊人人竭死作戰,無不奮勇爭先,戰鬥力成為周軍中的強中之強。
這種情況下,周軍如果不打壽州會很不好意思。
這次柴榮南征和幾十年前朱全忠南征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對手不同。朱全忠的對手是處在鼎盛時期的楊行密。楊行密乃亂世梟雄,行軍打仗本事了得,治國理政也是當世高手。朱楊二人可以說旗鼓相當不分上下,朱全忠難以討到便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而柴榮的對手是李璟。這位李璟作為皇帝,雖然比楊行密的身份高出許多,可本事卻差得遠了。
南唐放鬆警惕,取消戰備,這對後周來講當然是好消息。
趙弘殷帶領人馬在早春的寒風中,露宿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得以入城休整。
為了接應李谷,柴榮已經把李重進派往正陽前線,另外調河陽節度使白重贊率領皇帝禁衛軍三千人馬駐紮在潁上。周世宗柴榮親率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壽州。
天寒地凍。
南唐皇帝李璟性格柔和寬厚,喜歡研究詩詞文章,不太勤于政務,重用了馮延巳、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徽等人,這些人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吳人謂之「五鬼」。李璟在位第十一年,都城金陵失火。這把大火演變成了漫天火災,氣勢洶洶,烈焰騰騰,足足燒了一個多月才熄滅。金陵城歷經徐溫、徐知誥幾十年修建擴建改建,已經是江南的一座繁華名城,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軍事基地。這把大火把金陵城付之一炬,遍地焦土廢墟,簡直成了一個巨大的焚化垃圾場。這樣一場都城火災對南唐朝野都是個沉重的打擊,搞得上上下下九-九-藏-書心情低落情緒鬱悶,疑神疑鬼地以為觸犯了什麼天忌,遭了天譴。
柴榮正要親自出征淮南的時候,樞密使鄭仁誨去世了。鄭仁誨對郭威和柴榮父子盡責盡忠,是後周朝廷的擎天白玉柱。鄭仁誨的去世令柴榮很是悲傷,他要親自到鄭仁誨家弔唁慰問。禮賓司反對說:「皇帝此時去弔孝哭喪,於時令不合。」柴榮不管那一套,說道:「我和鄭愛卿,君臣情義深重,我去弔唁有什麼不合適的?」柴榮堅持親自到鄭仁誨家慟哭致哀,鄭家也是極盡哀榮。
駐紮在壽州的淮南軍隊已經多年不打仗,幾乎不習慣打仗,幾乎忘記了打仗,幾乎忘記了他們還是軍人。突然聽說周軍浩浩蕩蕩從北方殺來,壽州城內像開了鍋,亂作一團。倒是節度使劉仁贍沉得住氣,頗有大將風範,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分兵把守重要隘口,積極組織防禦。大將是軍隊的主心骨,劉仁贍穩住心神,部隊和老百姓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柴榮到達前線之後,展示了他特有的強大攻擊力。柴榮的風格是不打則已,一旦開戰就如雷霆萬鈞,狂風暴雨,攻擊波一浪接一浪,鋪天蓋地,直到把對手徹底摧垮摧毀。
可是柴榮擺出了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接待了南唐的兩位重量級使者。沒等鍾謨、李德明開口說話,周世宗柴榮用冷峻的眼神盯住了他們,令兩人不寒而慄。柴榮緩緩說道:「回去告訴你家主子,趕快來見朕,賠禮道歉,悔過自新,如此則平安無事。如若不然,朕將兵掃金陵,蕩平江南!」
儘管周軍兵力大大少於淮軍,可激戰半日之後,淮軍慘敗。淮軍主帥劉彥貞被李重進斬首陣亡,副將咸師朗被周軍生擒活捉。淮軍被周軍殲滅一萬多人,屍橫遍野,三十里範圍內全是淮軍的屍首和殘破的戰車及輜重。周軍大獲全勝,繳獲糧草物資鎧甲刀槍不計其數。這一仗,周軍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士氣,打出了氣勢。由於李重進長得黑,淮南人畏懼地稱其為「黑大王」。此戰使南唐朝野震動,上下驚慌失措,真正感到了大敵當前,國難臨頭。這一仗,周軍由被動轉主動,再一次驗證了柴榮用兵策略的高明與成功。
已經入城的皇甫暉,站在城樓之上,俯視周軍。這時候,他才發現,周軍只有區區幾千人馬。皇甫暉心神稍稍恢復,信心大增,認為以他幾萬人的力量,有足夠的把握殲滅這支遠征部隊。皇甫暉對趙匡胤喊話:「趙匡胤,咱們各為其主,今日疆場對峙,如果是好漢的話,咱們各自擺開陣勢,你我大戰三百回合。」趙匡胤仰頭看了看皇甫暉,輕鬆地笑了笑,招招手,說道:「好啊,那你出來吧。」
趙匡胤到達六合之後,下達了死命令,要求所部兵馬嚴防死守,絕不動搖絕不退後。不僅如此,如果有周軍從揚州退下來,趙匡胤命令所部只要見到這些逃兵,直接砍斷他們的腿,絕不留情,絕不放過。趙匡胤實際起到了督戰揚州的作用。在張永德的支援下,在趙匡胤的督戰下,韓令坤拼出全力再次殺回揚州城。周軍和淮軍在揚州城東發生激戰,擒殺了陸孟俊。
淮南是什麼情況呢?為何成了南唐?
壽州久攻不下,柴榮不禁有些急躁,他委任李重進為廬州、壽州招討使,以武寧節度使武行德為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城下都部署,準備調集重兵從水陸兩條戰線展開對壽州及其周邊地域的猛攻。對武行德這個人,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前文書契丹滅晉時,就是他被迫為契丹押運鎧甲武器,走黃河水路北上途中造了契丹的反,襲占河陽抗拒契丹。
為了保住最後的地盤和面子,南唐皇帝李璟派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鍾謨和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前往壽州,拜見柴榮,表示願意向大周朝稱臣納貢,獻上御服、茶葯,及金器千兩、銀器五千兩、繒錦二千匹、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壇。南唐的這個態度夠虔誠了,夠孫子了,夠放血了。
趙弘殷一聽趙匡胤這話,既好氣又讚許,趙匡胤頭腦冷靜,分得出輕重。在剛剛佔領敵人地盤的時候,的確需要倍加小心,尤其是夜色之中,軍情難以勘測,真假難辨。趙弘殷軍隊在外露宿一夜問題不大。可假如是淮軍假扮周軍夜襲滁州,那可就麻煩大了。
趙匡胤氣勢如虹,戰馬乘勢在淮軍陣地中猛衝,一邊衝殺,趙匡胤一邊大喊:「我只擒拿皇甫暉,爾等讓在一邊,否則人頭落地!」淮軍全都懵了,被眼前突發的一幕驚呆了震傻了,已經完全忘記了使命和自衛的反應,呼啦啦淮軍閃在兩邊,給趙匡胤讓出了一條寬敞的大道。趙匡胤馬不停蹄像旋風一樣掠過敵陣,此時他腋下又生擒活捉了一人,此人正是皇甫暉的副將姚鳳。
趙匡胤大獲全勝,佔據了滁州。第三天夜裡,滁州城外來了一支周朝兵馬,要求入城借宿休息。接到稟報之後,趙匡胤走上城頭,向外觀瞧。城外黑乎乎的夜色里的確有一支幾千人的軍馬,看番號是周軍。趙匡胤高聲斷喝:「城外何人?」
天地之間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勇猛的軍隊了,自從李克用的沙陀軍團和朱全忠的宣武軍團之後,四十多年來,再也沒有這麼訓練有素、紀律嚴格、作戰勇敢、進退整齊的軍隊。周軍之所以如此英勇善戰,主要得益於柴榮這兩年大刀闊斧的軍隊改革和建設,才真正使這支國家軍隊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成為一支虎狼之師。
封查府庫之外,柴榮派來了左金吾衛將軍馬崇祚做滁州的地方官。柴榮為滁州配置的領導班子之中,還有一人,此人名叫趙普,出任滁州軍事判官。在恢復滁州治安的過程中,由於趙普工作細緻,逐一審訊鑒別,避免了大批屠殺現象。趙匡胤對趙普這個人產生了興趣,認為這個小夥子不一般,有出奇的才幹。趙普此人就是後世著名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宋首席宰相。
這就是柴榮,一個認真剛毅而又執著的人。
李璟服輸了。
周軍殺入滁州。
公元943年,李璟繼位。這一年年初還有幾個政權換了皇帝。中原晉高祖石敬瑭去世,兒子石重貴繼位。南漢皇帝劉玢被四弟劉洪熙暗殺,劉洪熙篡位。前一年吳越國的錢傳瓘被精神分裂症奪去生命,兒子錢弘佐剛剛即位一年。
公元955年十一月初一。
李璟繼位之後,在父皇徐知誥(李昇)靈柩之前和幾個弟弟盟誓,唐國帝位傳承實行「兄終弟及」制度。這個盟約安撫了幾個手握實權的王子,消除了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穩定了李璟的統治。李璟在位期間,正趕上中原狼煙四起,戰亂頻仍,後晉和契丹打仗被滅國,後漢受河中三藩攪亂,中原亂得一團糟。李璟割據淮南,小日子過得不錯。後來楚國內亂,馬氏兄弟自相殘殺,為李璟出兵奪取楚國大片土地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