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末日」的警鐘敲得越來越響了 我們的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將變成「水球」

第一章 「末日」的警鐘敲得越來越響了

我們的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將變成「水球」

馬爾地夫的切膚之痛

現在,提起馬爾地夫,除了「天堂」二字之外,人們還會想到「地獄」。如果全球變暖的態勢繼續惡化下去,這個美麗的島國很可能會在50年後葬身海底。
這是吐瓦魯人內心深處的哀嘆和抱怨。是啊,他們怎能不抱怨!據有關報道:北極圈裡的愛斯基摩人看著不斷融化的冰川,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冰川下沉睡了數千萬年的石油、礦產將帶給他們更加富裕的明天;而遠隔數萬公里的吐瓦魯人,卻夜不成眠,食不甘味,北極不斷融化的冰川就如同一個個巨型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將他們轟入海底,與藍天白雲永別……
因此,就目前全球日益變暖的情勢來看,馬爾地夫群島將來是否還能繼續存在,的確成了一個大問號,而答案的結果很有可能是「NO」!
「我覺得,地球上60億人都應該向我們說抱歉。」
馬爾地夫內閣用這種看似有點悲壯的行為藝術向世人發出生死求救,其警示意義特彆強烈。人口只有36萬的馬爾地夫不是靠工業經濟發展起來的,旅遊收入是他們的經濟命脈,所以到過馬爾地夫的遊客無不讚歎其優良的生態環境。也就是說,最不應該為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責任的馬爾地夫,卻極有可能最先承受因氣候惡化、海平面上升而導致的國土淪亡的悲劇。讓這樣一個無辜的島國第一個去承擔生態危機帶來的「亡國」悲劇,而那些應當承擔氣候變暖主要責任的某些大國卻推三阻四,遲遲不願簽署《京都議定書》,對履行減排義務消極以待,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在哥本哈根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引起了全球的關注——60億人都在九-九-藏-書翹首以待。如果達不成預期的目標,後果將不堪設想:已經受淹的吐瓦魯因海水上漲將徹底沉入大海、馬爾地夫不得不花費巨資從國外買地整體搬遷,紐約、東京都將不得不花費數百億巨資建造攔海大壩……
馬爾地夫的百姓早在2004年東南亞大海嘯發生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瞬間喪失百分之四十國土的切膚之痛了。他們今後的命運將會如何?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海平面持續上升,科學家紛紛預測,不出本世紀的某個時間,平均海拔高度僅為1.2米的這個千島之國最終將遭受滅頂之災!到那時,馬爾地夫將永遠成為人類的回憶。
因此,我們切不可用嬉笑的眼光去看待馬爾地夫內閣這場「作秀」,而應該將它當成一次事關人類悲劇命運的預演。請不要說馬爾地夫面臨的「亡國」命運與你我何干!事實上,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今天馬爾地夫因海平面上升遭遇的「亡國」之禍,明天說不定就輪到我們居住的國家了……
「我實在感到無能為力,」TonyWeir又說,「我們都知道我們即將面臨的災難,可是又有幾個政府願意聽取我們這些專家的建議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藍色星球走上不歸路。」
從這一大背景下來看馬爾地夫內閣玩的這番行為藝術,不能不讓人悚然警覺。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溫室氣體的減排任務十分艱巨。目前,最要緊的是,一方面要忠實履行《京都議定書》簽署國的責任義務,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科學發展觀,發展低碳經濟,倡導國人過低碳生活,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永葆人類和諧家園https://read.99csw.com盡到自己的一份減排責任。
事實上,不只是吐瓦魯面臨著世界末日的危機,整個南太平洋地區都面臨著危機。南太平洋是世界上小型島國聚集的地區,而且海拔非常低。最具盛名的海洋研究專家、南太平洋大學海洋系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TonyWeir教授說:「吉里巴斯的海拔比吐瓦魯還要低,海水漲潮時,吉里巴斯的國土就會自動縮小一半。」
事實上,對於吐瓦魯的居民來說,世界末日可能會提前到來。吐瓦魯的整個國土都是由珊瑚礁組成的,全球氣溫變暖導致珊瑚的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大量死亡,被珊瑚礁托起來的吐瓦魯也會因此而「下沉」。
太平洋里正在發生的一個個悲劇將是許許多多國家沿海城市的「翻版未來」。科學家普遍預測全球氣溫上升2—3℃,格陵蘭島上的冰蓋就會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就至少會上升7米。包括紐約、上海在內的大都市都將被海水淹沒。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到本世紀末,氣溫將至少升高3.6℃。
——流浪在斐濟蘇瓦的吐瓦魯居民Mitiana Trevor
據有關報道說,由於地球氣溫持續升高,致使部分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斷上漲,吐瓦魯部分土地已經被海潮淹沒,一些居民已經無家可歸。吐瓦魯政府目前已經向紐西蘭政府發出求救信號,希望紐西蘭能接納3000名吐瓦魯居民前去定居。
——吐瓦魯總理私人秘書Kelesoma Saloa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了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后馬爾地夫群島的海平面曲線圖,描繪了過去一萬年間馬爾地夫群島的變https://read.99csw.com遷,這一成果有助於研究馬爾地夫群島未來的「沉浮」命運。通過研究在馬爾地夫群島附近獲取的岩芯,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萬多年前,由於北半球冰蓋大量融化,馬爾地夫群島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驚人速度急劇上升。而與此同時,馬爾地夫地區的珊瑚島礁也在快速生長,因而馬爾地夫沒有被海水淹沒。在大約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劇減緩到每千年2米;而在過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這一時期,馬爾地夫地區可能首次出現了一批島嶼。
當一條條漂亮的花斑魚在會場中間游來游去的畫面出現在電視機上時,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感慨:馬爾地夫內閣真會玩行為藝術。不錯,論規格、論創意、論影響,馬爾地夫內閣玩的這個行為藝術堪稱舉世無雙,令人拍案叫絕!然而就在我們驚嘆之餘,一種揪心的痛飄然而至:用不了多久,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平均海拔只有1.2米的島國馬爾地夫就要沉入海底了。
世界上很多研究機構已經就21世紀末地球的溫度建立了預測模型,有的模型說屆時全球平均溫度將會上升1.5℃,有的則說會上升1.8℃,無論哪個預測更傾向於真實情況,溫度上升的總體趨勢肯定難以在短期內得到逆轉,所以海平面上升也是必然的。我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周秋麟預測說,未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將呈加速上升趨勢,到2030年將上升10厘米至40厘米,2050年將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2100年將上升40厘米至90厘米。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氣體的read.99csw.com排放。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的30多萬居民來說,這句話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讓人感同身受。
2009年10月17日,馬爾地夫內閣召開全球首個水下內閣會議,總統納希德及副總統等11名內閣官員當天穿著黑色潛水服,身背水下呼吸裝置,頭戴防水面罩潛入到6米深的水下開會,並在水下籤署倡議書,呼籲全球各國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暖的危機。
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南北兩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里,陸地面積只有26平方公里。它的首都富納富提位於主島上,面積還不到2平方公里。侵襲島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吐瓦魯海拔最高的地點僅有4.5米。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吐瓦魯的生命和財產安。
「至少有6000多人已經離開吐瓦魯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吐瓦魯生活的人口只有1萬人。以前人們還種一些蔬菜和莊稼,現在沒人種了,海水一過,什麼都會死去。」
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1969年4月改為現名)位於南亞,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由1200多個小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2個島嶼有人居住。東北與斯里蘭卡相距675公里,北部與印度的米尼科伊島相距約113公里。是亞洲的第二個小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島國。南北延伸650公里,地形狹長低平,平均海拔1.2米。
「從1993年迄今,吐瓦魯的國土面積已經縮小了2%。」吐瓦魯氣象局的首席預報員TavalaKatea說,「在2000年九_九_藏_書之前,富納富提環礁中間的海水中有一個寬約5米、長約10米的小島,當時島上生長著大量椰子樹,從我辦公室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今,這個小島已經沉到海底了,只有退潮時還能看到一點點影子。」
TavalaKatea提供的一組檢測數據顯示,從1993年迄今的十幾年間,吐瓦魯的海平面總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這個數字推算,50年之後,海平面將上升37.6厘米,這意味著吐瓦魯至少將有60%的國土徹徹底底沉入海中,這對吐瓦魯來說意味著滅亡,因為漲潮時吐瓦魯將不會有任何一塊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然而,這個昔日的「天堂」如今卻面臨著被打進「地獄」的危機——被海水吞沒。
馬爾地夫是一個旅遊勝地。有人形容馬爾地夫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也有人形容它是一片碎玉,這兩種比喻都很貼切,白色沙灘的海島就像一粒粒珍珠,而珍珠旁的海水就像是一片片的美玉。因此,西方人喜歡稱呼馬爾地夫為「失落的天堂」。
研究人員指出,在一般情況下,珊瑚礁的生長速度應該能夠趕得上未來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有兩種因素對珊瑚礁的生長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一是全球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珊瑚礁;二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強會增加海洋的酸性,對珊瑚礁群的架構造成不利影響。

吐瓦魯的怨嘆

吐瓦魯政府發言人表示,據估計,該國的島嶼很可能在50年內遭海水淹沒。島上的許多坑洞已經遭到海水灌注,可居住的面積越來越小。一些居民目前已經遷移到美國、紐西蘭等國。據不完全統計,該國已經有一半居民出逃國外,但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