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卷 天上飄落一粒沙 第四章 結緣文字

第一卷 天上飄落一粒沙

第四章 結緣文字

這種情懷,背負了,就是一生。當我們還在原地為她嘆息時,她已經走得很遠。沒有人提醒她,愛上了文字,就如同愛上了孤獨與冷落。縱是告誡,也更改不了她的初衷。人和人,當真是不同,有人願和文字,相伴結緣,至死不棄,有人只願做個凡人,粗茶淡飯,安度流年。
秋色闌珊的午後,焚香、聽曲、喝茶、讀書。這樣閑逸的日子,對許多人來說,彷彿是一種奢侈。時光匆流,山河更改,有時候,靜坐比忙碌,要收穫更多。生命如同一盞茶的過程,這盞茶,可以喝一個時辰,可以飲一天,一月,一年,也可以品一生。
那個年代,真正的和平與安穩,彷彿遙不可及。抗日結束,內戰炮火又掀起。滔滔長江水,無法洗凈塵土飛揚的天空。在戰爭面前,人的力量永遠都是那麼軟弱,那麼渺小。當你無力制止它的發生,只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生存。草木山石尚有遷徙之時,人自當學會隨遇而安。
那段時間,讀《射鵰英雄傳》,她常常沉溺其中,幾天都醒不過來。她期待自己可以走入書扉,與他們一同浪跡江湖,笑傲紅塵。哪怕只做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當無悔。沉默孤僻的三毛,就這般將自己封鎖在虛擬的書卷里,是喜是憂,該哭該笑,她自己都辨別不清。
敏感孤https://read.99csw.com僻、早熟叛逆的三毛,不能滿足於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她開始有了大量的課外閱讀,並視讀書為那段生活的主題。除了家裡訂閱的雜誌,三毛還翻讀父親和堂兄的書櫥。在這裏,她邂逅了魯迅、巴金、茅盾、老舍、郁達夫、冰心等名人。無數次捧讀他們的作品,優美的文辭、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故事,令她感動不已。
《紅樓夢》,是三毛一生的靈物。在她五歲之時,已捧讀紅樓,之後的若干歲月,三毛對紅樓可謂一往情深。《紅樓夢》——這本容納了人生百相的文學巨著,令無數文人墨客,甚至尋常布衣,魂牽夢繞,百轉千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紅樓夢》,都有一段舊誓前盟。這種愛,不分貴賤,不論長幼,只是濃淡有致,深淺不一罷了。
在三毛大量閱讀期間,還有一段關於愛情的小插曲。這一年,三毛讀國小四年級,為歡送學校六年級的畢業生,她參加排演了一幕《牛伯伯打游擊》的話劇。三毛扮演匪兵乙,有一個男生飾演匪兵甲,他們之間因為有了幾次近距離的接觸。情竇初開的三毛,對匪兵甲產生了一種神秘又朦朧的愛意。
世上的人,各有其喜愛,有人愛草木,有人愛玉石,有人愛山水,也有人愛書卷。總九九藏書感覺,每個人前世都有一種結緣的舊物。所以今生令你痴迷的東西,必定是前世和你有一段,不了情。
三毛對從南京遷徙到台灣的事,印象不深。只記得有一天,她和姐姐在南京家中嬉鬧,父親從外面回來,給了她們一大疊的金元券玩。那時通貨膨脹,金錢貶值,錢幣失去了它往日無可取代的魅力。正當兩個孩子玩得高興時,家中老僕流淚說,就要逃難到台灣去了。
這一年,三毛十一歲。但我們亦知道,這隻是瞬間的了悟,三毛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以後,還有一段漫長的紅塵,等著她去穿越,這些不過是書里的情節。芸芸眾生需要經歷百難千劫,尚求個善果,佛祖只需拈花一笑,便已超脫。
從重慶到南京,再經上海,遠渡台灣。三毛的童年,是那個時代之人的縮影。儘管多次遷徙,顛沛流離,她卻是幸運的。她與張樂平筆下那個流浪孩子,實乃天淵之別。三毛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雖算不上富庶,卻溫飽有餘。所以她的流浪,是精神上的流浪,是對夢想的追求。
六歲的三毛,剛來到台灣,就被母親送進台北國民小學讀書。這對於喜愛讀書的三毛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然而,當她真正捧讀國文課本時,才發覺課文里的內容太過淺顯。這個原本就聰慧九_九_藏_書的女孩,加之有了在南京鼓樓的那段讀書基礎,她自是比尋常孩子閱讀能力強,悟性要高。
不必起誓,無需諾言,萬物此消彼長,榮枯隨緣。在書卷里耕耘春秋,如流雲飛逝,無影無蹤。庭前幾度花開花落,童年,連同那段青澀無果的愛情,都成了戲文章節。
三毛,一葉小小孤舟,放逐江海,任自沉浮。那堆積如山的作品,無論是讀得懂的,還是一知半解的,她都甘之如飴。如《簡愛》《呼嘯山莊》《飄》等深奧的西方名著,她亦不錯過。很難想象,對許多人來說,那些枯澀難懂的文字,於一個小女孩卻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她的執著,與將來山水迢遙的行走和年深月久的寫作,有著莫大的因果。
其實,她只是一個誤入書海的女孩,在別人的故事里,忘乎所以,不知所措。該說她什麼,又能說她什麼。如此長情,不是一種錯,可她分明典當了如水佳年,再無力更改人生的路途。以飄零為歸處,無論有一天是否山窮水盡,她始信總有轉角處的相逢。
一本《紅樓夢》,讓三毛認定,文字的美妙和韻味,是她終其一生的追求。小學畢業前夕,她的課業已經加重,但三毛抑制不住對圖書的喜愛。六年級時,她還費盡心思,偷看完一整部《射鵰英雄傳》。之後,三毛成了金庸迷,他的每https://read•99csw.com部作品,她都不曾錯過。關於金庸作品里的人物性格,三毛皆如數家珍。甚至還不時寫幾篇讀書隨筆,表達她內心的萬千感慨。
後來,三毛回憶起匪兵甲,有這麼一段印象:「只記得他頂著一個凸凸凹凹的大光頭,顯然仔仔細細被剃頭刀剃得發亮的頭顱。布幔後面的他,總也有一圈淡青色的微光在頂上時隱時現。」
就這麼,演完了一折,翻過去了一頁。
老師不曾罵她,反而關切問她,是否有哪兒不舒服。她默默無語,對老師恍惚一笑,就是這一笑,剎那間,讓她頓悟。她說,什麼叫做境界,終於懂了。其實,三毛所說的境界,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悟由心生,那一刻,她讀懂了天地蒼茫,人之渺小;讀懂了富貴功名,皆為浮雲;讀懂了滄海桑田,萬物歸塵。
我們只知道,三毛背著行囊浪跡天涯的情景,而遺忘了她,在無數個清涼月夜,孤影伏案的模樣。如果說遠行是三毛耗盡一生也要圓的夢,而文字與她,定然是緣系三生。其間的妙處與韻味,唯有真正品過的人,方可深知。
三毛初次了悟紅樓,則是在五年級的時候。課堂上,三毛把《紅樓夢》藏於裙子下,悄悄地讀。翻閱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她有文字記下說:「當我初念到寶玉失蹤,賈政泊https://read.99csw•com舟在客地,當時,天下著茫茫大雪,賈政寫家書,正想到寶玉,突然見到岸邊雪地上一個披猩猩大紅氅、光著頭、赤著腳的人向他倒身大拜下去,賈政連忙站起來要回禮,再一看,那人雙手合十,面上似悲似喜,不正是寶玉嗎,這時候突然上來了一僧一道,挾著寶玉高歌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方!』
當三毛把家裡的藏書翻遍后,便想方設法去鄰近的租書店裡閱讀。她把母親給的所有零用錢,都花在租書上,連同她嫩綠的光陰,也付諸給了文字。她失去了許多小女孩,原該有的快樂與單純,收穫了憂愁和成熟。人生得失並存,你擁有了清風,就要交還明月。時光不會逆轉,一旦選擇了,就沒有回頭。
「當我看完這一段時,我抬起頭來,愣愣地望著前方同學的背,我呆在那兒,忘了身在何處,心裏的滋味,已不是流淚和感動所能形容,我痴痴地坐著,痴痴地聽著,好似老師在很遠的地方叫我的名字,可是我竟沒有回答她。」
這雖算不上是三毛的初戀,也不是真正意義的愛情,但卻是一個十歲少女,最純情的愛。看似風輕雲淡的單戀,卻在三毛的心底,若即若離地住了兩年。直到小學畢業后,彼此各奔東西,失去音信,三毛才漸漸將他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