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 千秋清明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

千秋清明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從遠古到今夕,誰說拋擲一些風景便會得到更加明凈的風景,而得到的風景難道不是春花秋月、悲歡離合嗎?幾千年來,富貴權勢可以轟然倒塌,萬傾蒼池可以填為平陸,唯有凝重的歷史文化卻穩如磐石,風雨不動。那些傳承千載的節氣,碾過冷暖交替的歲月,流經朝代更迭的山水,穿越梨花帶雨的清夢,遙遙地逶迤而來。在乍暖還寒的今時,在煙霞未盡的河畔,放飛一隻寫滿盛世常寧的風箏。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煙雨掠過歲月古老的城牆,夢境一般地流淌在江南杏花的詩情中。塞北孤煙在無邊的曠野間消散,一些青梅已成往事,一些時光依舊如流。秦漢古風吹過唐宋的天空,零落於今世的風塵中。回首處,山河共一色,日月九-九-藏-書照古今。在這個千紅萬紫的時節,可還有一位婉約懷古的詩人,在苔蘚斑駁的雨巷中,在恣意輾轉的四季間,在落花流水的生涯里,默默地吸納著清明的千古精魂?
歷史不能允許我們去忘記任何一段動人心魄的剪影。翻閱近代史冊,不知記載了多少正氣千秋的血色浪漫。為了民族的自由,那些革命先烈,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向崑崙。當我們在歌頌盛世豐饒、人民富足、安居樂業的時候,如何可以忘記那些簇擁時代的風雲人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壯士、歌樂山烈士、淮海戰役烈士,是那麼多沸騰的熱血和嶙峋的骸骨換來了今天的太平盛世。他們以豪邁的氣魄、博大的襟懷、崇高的姿態行經過歲月的守望,在烽火燃燒的天空里劃下了凝重的色彩。那麼鮮明的昭示令黯然的清明時節,也頻添幾許迴腸盪氣的深韻。
唐代的瑰麗在明月疏雨中遠去,宋朝的存在是為了承載大唐雄風的盛世繁華,是為了傾瀉浩瀚千秋的淋漓墨香。春軒的煙雨打濕了芬芳的桃李,就像許多華麗的過往紛灑在青苔闌珊的角落。宋時黃庭堅有詩吟「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無論你是王https://read•99csw.com侯將相、平民百姓,或是賢者愚人,千百年後,都只留幾叢蓬蒿,一處荒丘,隱沒在煙霧封鎖的山林小徑。歲月的更迭,一切都有了變遷,只是任憑斗轉星移,那掩藏在歷史深處的風,依舊流轉在每一個明凈的季節,吹拂著那些古往今來過客的衣衫。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穿行在三月迷濛的煙雨中,于曲折的路徑里尋覓著過往遺留的淡淡痕迹。只是,涉過歲月寥廓的長河,就可以抵達彼岸嗎?在蒼茫的歷史面前,一句唐詩寫下了清明的主題。那個客行他鄉的杜牧,就是在煙雨古道中吟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惆悵。聽著時光流逝的清音,往者不復,一切恍然如昔。莫如歸去,歸去,在飛雁抹梢的寒林,歸去,在微雨滌塵的柴門。舉起邀約故人的酒杯,飲一盞杏花佳釀,與清明九*九*藏*書的春雨同醉。
拂動塵埃的風將斑駁的歷史漸次剝落,撥動文明的琴弦閃耀著銳利與溫婉的光芒。追溯到兩千五百多年前,晉文公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依舊流傳不息。當年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飲水思源,厚賞眾臣,獨忘介子推。輾轉多時才恍然記起,心懷羞愧,親自請介子推還朝受封。然介子推深掩門扉,攜母避至深山。重耳不得已縱火相逼,三日夜后卻見得兩具屍身,介子推扶柳而歿。後世為之祭奠,數日內不可動煙火,寒食清明便是由此相傳。沒有慷慨悲歌,亦無蒼涼浩嘆,只是為這傲然千古的靈魂沉吟至今。
立高樓望世間萬象,時代無言地在山風中蕭瑟。江河不可逆轉,人事多費思量。在似夢似醒的人生行途中,過去與現在凝聚著同樣的力量,一個民族瓜瓞綿延、昌盛騰飛的力量。舊時風俗還在,魏晉唐宋的雕樓畫舫歷盡滄海桑田已化作雲煙,孕育了數千年的文明卻依然璀璨若銀河的星光,照亮了萬古清明的華夏大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九-九-藏-書
春日里踏青,清明時祭祖。行走在山野荒徑,思緒若浮雲一樣縹緲不定。爛漫的杜鵑紅鋪陳著季節奪目的色彩,可一句懷古的詩文卻讓人久久地活在記憶的糾纏里。原以為只要人淡如菊,心中便可以平靜無波,然而歷史厚重如斯,如何能擺脫憑弔千古的情愫?細雨寒春,怎麼能淡忘那些如梭的過往?面對曠野中的森森古道,河岸邊的泱泱流水,深山裡的沉沉暮靄,彷彿天下物事盡攬其間,個人的那些一波三折的苦難也隨著蒼茫的風煙隱沒離散。
在璀璨流瑩的年代里,就連歷盡滄桑的世事都是曠達明亮的。宋人張擇端用他細膩生動的筆墨潑染出北宋汴梁城的絕代畫卷,一幅飄香千載的《清明上河圖》融入了當年的錦繡河山、人生百態,古往今來攝獲了多少文人墨客婉轉的精魂,又留住了多少芸芸眾生讚歎的目光。五湖已定,四海歸寧,清明時節的汴梁城清風拂柳,煙草連碧,摩肩接踵的人流粉墨登場,街巷河岸盡現一片奼紫嫣紅的人間春色。上至達官貴族,下到販夫走卒,普天之下共浴盛世和煦,世間萬物同驅春寒料峭。那綺麗的畫舫裝載著誰的read•99csw.com風景,那曲折的江水丈量著誰的年輪。六朝更迭,興亡誰定?天下蒼生的命運定格在一軸宏闊的畫卷中,連同那個叫做清明的古老節氣。
厚重的民族文化鏤刻在留存的史冊里,許多的記憶在山水中沉默。回到風輕雲淡的今天,去重溫消逝千年的風景,那些精緻細膩的中原文化,在明亮的光陰里逐漸地豐盈。置身樓台觀江濤雲海,憑欄遠眺嘆奇峰險壑,薄薄的霧氣,籠罩著綽約的初春景緻。「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杜甫的《麗人行》再現三月三長安水畔的香衣秀影。唐朝的繁華是真的繁華,浩渺無邊的山水,澄凈無塵的風月,就連踏野尋春的清明也醞釀著婉轉飄逸的詩情。
順著歷史長巷在唐風宋雨里穿行,于萬境的蒼茫中遙看古老的人文風景,一種滄桑在古今的時空里彌散。「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人的這首詩,記載了清明時節,百姓寒食數日,最後王公分燭火的習俗。那些古老相傳的民俗,在唐朝的土地上清晰地流淌。山野樓台疏落的楊花,近亭湖岸依垂的青柳,還有那一彎不施粉黛的明月,溫婉的弧度,清澈的光華,難道不正預示著大唐江山的清明繁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