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納蘭容若年譜
九月,顧貞觀攜沈宛赴京。
九月,吳興祚、姜宸英、嚴繩孫、顧湄、秦松齡等集秦氏寄暢園。
二月,成德會試中式。會試主考官杜立德、龔鼎孳、姚文然、熊賜履。
春,梁佩蘭抵京。
吳兆騫與張晉彥等結七子詩社。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
順治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 3歲
繼娶官氏,在此年或稍後。官氏,即瓜爾佳氏,圖賴之孫,朴爾普之女。
十月,吳兆騫病卒于京師。
三月下旬,明珠等扈從至遵化溫泉,聖祖召群臣觀溫泉,群臣各賦詩。於時明珠亦上《湯泉應制》五言二十二韻。(《熙朝雅頌集》)四月初,明珠因病先行回京。
冬,吳兆騫于寧古塔得顧貞觀致書。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1685) 31歲
六月,明珠兼《大清會典》總裁官。
陳乃乾刊《清名家詞》,收性德詞名《通志堂詞》,三百四十七首。開明書店版。
四月,聖祖制《大德景福頌》,書錦屏,進太皇太后。成德撰《擬御制大德景福頌賀表》。疑此文為代明珠擬。
七月,龔鼎孳謫廣東。陳維崧父陳貞慧卒。
是年春,結識嚴繩孫。《通志堂集》十九附繩孫《哀詞》:「始,余以文字交於容若,時容若方舉禮部,為應時之文。」
順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
張純修之父張滋德卒。顧貞觀丁外艱歸。
九月,顧貞觀扈從東巡,作七言絕句六十首。歸,又為賦《六州歌頭》一闋。
春,顧貞觀奉特旨考選中書,授內秘書院中書舍人。七月初八陛見,賦《滿江紅》詞。
張秉戍撰《納蘭詞箋注》出版。北京出版社。
秋,顧貞觀復至京,與性德增選《今詞初集》。
丁澎自戍所還。
五月,皇子保成生,即后之胤礽。
成德自是年起,得董訥教授,學業大進。(《通志堂集》十九附董訥誄詞)按,董訥,平原人,康熙六年進士,官編修。康熙四十年卒,年六十三。有《柳村詩集》。
是年,成德長子富格生,為顏氏夫人出。
鄭成功卒于台灣。
三月十八日聖祖誕辰,書賈至《早朝》詩贈性德。四月下旬,又令性德賦《乾清門應制》詩,譯《松賦》為滿文,稱旨。時皆知聖祖將大用性德,性德升一等侍衛或即在此時。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
性德中進士,久無委任。時盛傳將與館選,然迄無確信。
九月,明珠升刑部尚書。冬,明珠及工部尚書馬爾賽往閱淮揚河工,至興化白駒場。
性德葬京郊皂莢村。
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 10歲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九-九-藏-書
六月,明珠及兵部侍郎蔡毓榮等奉詔往福建招撫鄭經。(《台灣外紀》)七月,明珠解刑部任。九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春,禹之鼎自琉球還。八月,在崑山為徐元文庭蕉作圖;在江寧為曹寅作楝亭圖(曹寅父曹璽卒於是年六月)。禹之鼎是年未入京,故不可能為性德作「三十小像」。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公元1684) 30歲
吳興祚在無錫惠山建二泉亭。
四月,嚴繩孫請假南歸(實為棄官),與性德別。性德作書寄秦松齡,倩繩孫為郵。五月初,曹寅至京,性德作《滿江紅》詞為題其《楝亭圖》。
七月,聖祖親政。
徐乾學中順天鄉試舉人。
十一月,明珠加贈太子太傅。
年初,吳兆騫入性德宅,為教授其弟揆敘。漢槎與顧有孝等共編《名家絕句抄》,性德為作序。
三月,明珠升內務府總管。(《聖祖實錄》)
十月,明珠轉吏部尚書。
顧貞觀在南,得東林諸人與顧憲成書札,輯為一帙,題《東林翰墨》,請黃宗羲等作跋。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公元1682) 28歲
十一月初,南巡至江寧,性德會曹寅。在江寧,得漢槎凶問。南巡中,性德得明人《竹壚新詠卷》,為惠山聽松故物。回京,以此卷歸梁汾,作《題竹壚新詠卷》詩,併為梁汾書「新詠堂」三字。
馮統一校《飲水詞》出版,是為性德詞第一個校本。廣東人民出版社。此本又稱「天風閣本」。
1996年
年初,皇太子保成更名胤礽。《進士題名錄》性德榜名已作「成德」,知「成」字不必再避。嗣後容若手書、印章及友朋書文俱稱成德,不再稱性德。
徐、張二本詞由顧貞觀閱定。
康熙十年辛亥(公元1671) 17歲
順治十五年戊戌(公元1658) 4歲
成德與嚴繩孫過從甚密,繩孫移居成德邸中,疊有唱和。《眼兒媚(紅姑娘)》、《滿庭芳(題蘆洲聚雁圖)》或作於此年。
康熙十一年壬子(公元1672) 18歲
冬,徐乾學赴會試入京。
正月,清世祖卒。皇太子玄燁即位,是為清聖祖。以內大臣鰲拜等四人為輔政大臣。
曹璽任江寧織造。
三月,盧興祖遷廣東總督,尋裁廣西總督,命興祖兼制。
正月,朱彝尊訪成德于第。
是年,秦松齡從軍湘楚,以嚴繩孫介紹,成德致書問候。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公元1683) 29歲
三月,徐乾學、蔡啟樽中進士,徐授內弘文院編修,蔡為內秘書院修九*九*藏*書撰。同榜進士尚有孫在豐、葉燮等人。
秋,沈宛生遺腹子富森。
春,王士禎抵揚州任推官,是年,王與鄒祗謨合輯《倚聲初集》。
明珠卒。
春,王士禎、陳維崧等有揚州紅橋倡和事,王撰《浣溪沙》三闋。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
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1673) 19歲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
初夏,嚴繩孫回南,性德作《送蓀友》詩、《水龍吟(再送蓀友)》詞以贈之。時南方戰事方熾,性德有立功疆場之願,故詩中有所言及。
顧貞觀舉順天鄉試第二,尋擢內國史院典籍。
秋,吳縣穹隆山道士施道源入京設醮,旋還山。性德作《送施尊師歸穹隆》、《再送施尊師歸穹隆》贈之。
顧貞觀在江陰會查繼佐。
正月十五上元夜,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嚴繩孫、顧貞觀、姜宸英、吳兆騫、曹寅等共集花間草堂, 飲宴賦詩。
順治十六年己亥(公元1659) 5歲
嚴繩孫等十八人撰《祭文》。
歲幕,顧貞觀入京。
此年內,聖祖行蹤僅及西山、鞏華、南苑,未遠行。
徐元文等二十七人撰《輓詩》。
嚴繩孫旅端州,見容若小像,題詩二首。按,小像為禹之鼎所繪。
冬,成德為翁叔元治行,使得歸江南。翁氏常熟人,以奏銷案破家出逃十余年,幸得成德拯助,方獲歸里。
十月十五日,經綸自唆龍與性德別,先行返京。性德有《蝶戀花(十月望日與經岩叔別)》詞送之。
冬,順天、江南等五闈科場案發。
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1680) 26歲
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 9歲
閏三月,吳兆騫出京;秋七月,抵寧古塔戍所。吳偉業作《悲歌贈吳季子》。
五月,明珠充《政治典訓》總裁官,王鴻緒、董訥為副總裁官。
徐乾學游閩粵。
康熙六年丁未(公元1667) 13歲
張草紉撰《納蘭詞箋注》出版,是為校注合一本。其注文較李勖本有增益,沿用李注者均補出篇名。所憑藉之入校本較少,不及天風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性德第三子富森與太皇太后七十壽宴。時富森七十六歲。
1979年
董訥撰《誄詞》。
是年,吳偉業、龔鼎孳、吳綺俱在京。
八月,明珠疏請停止鹽差御史巡歷地方,從之。
夏秋間,吳兆騫返京,仍為揆敘塾師,並與性德研習《昭明文選》。
https://read.99csw.com
內院復為內閣,復翰林院官屬,始舉經筵日講。
春,吳偉業任國子監祭酒;歲暮,以奉嗣母喪南歸。
秋,顧貞觀返京。
八月,成德應順天鄉試,中舉人。正、副考官為蔡啟樽、徐乾學。其同榜有韓菼、翁叔元、王鴻緒(榜名度心)、徐倬、曹寅等。
康熙五年丙午(公元1666) 12歲
二月,左都御史明珠、國子監祭酒徐元文充經筵講官。
李勖撰《飲水詞箋》,是為性德詞第一個注本。正中書局版。
《側帽詞》或刻於此年。始與顧貞觀合編《今詞初集》。
是年,性德作書梁佩蘭,邀梁至京共編詞選。
成德父明珠是年二十歲,任鑾儀衛雲麾使。成德母覺羅氏,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順治八年歸明珠。
張玉書等六人撰《哀詞》。
冬,顧貞觀作《金縷曲(寄吳漢槎)》二章,性德見之,遂以「絕塞生還吳季子」為己任。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
秋冬間,性德始任乾清門三等侍衛。
歲暮,性德納沈宛為妾。
盧興祖以工部啟心郎遷大理寺少卿。(《滿洲名臣傳》三十六)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
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 16歲
康熙十四年乙卯(公元1675) 21歲
是年五月,錢謙益卒。九月,張煌言殉節。
康熙二十年辛酉(公元1681) 27歲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
是年,梁佩蘭離京南還。按,梁氏何時入京未悉。
康熙四年乙巳(公元1665) 11歲
順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 2歲
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 22歲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通志堂集》。
趙秀亭、馮統一撰《飲水詞箋校》出版,校注合一本,遼寧教育出版社。收詞三百四十七首。校文較天風閣本有訂補。以通志堂本為底本,對底本之奪誤參考它本有所訂正。附錄有姜宸英《納蘭君墓表》、《納蘭性德行年錄》及《納蘭性德手簡》三十七件。
正月十四日,聖祖于乾清宮宴群臣,罷,夜已二鼓。十五日晨,在太和殿賦柏梁體詩,聖祖制首句,明珠等以次賦九十三韻。
身後:
是年春初,顧貞觀攜《今詞初集》稿南返,至開封,逢毛際可。毛為《今詞初集》作序,並次容若韻作《金縷曲(題梁汾佩劍投壺圖)》,是詞亦收入《今詞初集》。
https://read.99csw.com
1984年
五月起,成德每逢三六九日,至徐乾學邸講論書史,日暮始歸。旋致書徐氏雲「承示宋元諸家經解,俱時師所未見,某當曉夜窮研,以副明訓。」
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 15歲
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 23歲
五月三十日,性德因七日不汗病故。時聖祖方出塞,特准明珠不必隨行。及羅剎捷報至,又命宮使就几筵哭告之,以性德有奉使唆龍之功。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0)
1995年
約在是年,性德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聖祖出巡用馬,皆由揀擇。
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1674) 20歲
九月,纂修《世祖章皇帝實錄》,以明珠等為副總裁。
十月,南巡至揚州,時張玉書適奔喪至揚,性德問慰之,揖別於江干。
十二月十三,皇子保成立為皇太子。成德避太子嫌名,改名性德。
臘月,成德作書致嚴繩孫。
性德長子富格卒,年二十六歲。次子富爾敦中進士。
是年,性德以詩詞才藻大獲稱譽,似與王士禎有關。
農曆臘月十二日,納蘭成德生於京師,是日為公曆1655年1月19日。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
五月,得徐乾學、明珠支持,始著手校刻《通志堂經解》。是月,成德撰《經解總序》初稿。
冬,聖祖作《松賦》。
曹寅生。
順治十二年乙未(公元1655) 1歲
是年,鄭谷口在京行醫,朱彝尊贈以詩。性德識鄭谷口當在此年。秋,谷口南還。
陳之遴流徙盛京,秦松齡罷歸。
庄廷鑨明史案發,牽連致死七十餘人。
是年,成德娶夫人盧氏。盧氏為兩廣總督盧興祖女。又納庶妻顏氏,顏氏家世不詳,其歸成德或略早於盧氏。
徐乾學撰《墓志銘》、《神道碑文》,韓菼撰《神道碑銘》,顧貞觀撰《行狀》,姜宸英撰《墓表》。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
康熙七年戊申(公元1668) 14歲
《淥水亭雜識》編定。
順治十七年庚子(公元1660) 6歲
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22) 8歲
十一月,調左都御史明珠為兵部尚書。
四月末,盧氏生一子海亮。約月余,盧氏以產後患病,於五月三十日卒。性德哀甚,「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盧氏靈柩暫厝雙林禪院。
光緒六年(公元1880)九_九_藏_書
三月,成德忽得寒疾,未與廷試。
說明:《納蘭性德年譜》曾在1997年《承德民族師專學報》刊出「譜首部分」。該譜正文部分字數較多,為便於閱讀,故有所刪減。欲知詳情的讀者可參看趙秀亭、馮統一撰《飲水詞箋校》(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月,罷十三衙門,復設內務府。是年,明珠改任內務府郎中。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
嚴繩孫作《西苑侍直》詩二十首,性德和之,題為《西苑雜詠和蓀友韻》。按此二十絕句非成於一日,當作于夏秋間。其第十五首有「幾日烏龍江上去」句,作于得知將赴唆龍信之後。另,第十一首雲:「馬曹此日承恩數,也逐清班許釣魚」。似言已解「馬曹」之職司,復入內廷。疑性德晉陞二等侍衛,即在赴唆龍前後。
三月,諭大學士等:「凡為大學士者,以進賢退不肖為職,不可稍存私意。必休休有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方可稱為大臣。其他朕亦不須盡言。」按,此諭有儆戒明珠意。
許增刊娛園本《納蘭詞》,五卷,三百四十二首。
明珠罷相,旋任內大臣。
五月二十二日,梁佩蘭、顧貞觀、姜宸英、吳雯集性德庭,飲酒,各賦《夜合花》詩。次日,性德得疾。
汪元治刊結鐵網齋本《納蘭詞》,五卷,三百二十六首。
徐乾學刻《通志堂集》,收性德作品十八卷,附錄二卷。詞四卷,居卷六至卷九,收詞三百首。同年,張純修刻《飲水詩詞集》三卷,收詞三百零三首。
蔡升元等五人撰《輓詞》。
葉方藹、徐元文中進士。
順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 7歲
吳兆騫以科場案逮赴刑部獄。
宋琬以鄧州事下獄。
是年,成德始撰輯《淥水亭雜識》。
三月,性德中二甲第七名進士,翁叔元、葉舒崇、高琯等同年及第。
2000年
顧貞觀入京展性德墓。(《楚頌亭詩》卷二)
春夏間,顧貞觀入京,經徐、嚴等相介,識性德,遂互以知己目之。性德為題其「側帽投壺圖」《金樓曲》詞,一時傳寫京師。
吳興祚就任無錫知縣。
性德撰《合訂大易集義粹言》成。
是年三月,清聖祖玄燁生,以舊曆計,與性德同齡。同月,陳名夏以倡「留髮復衣冠」等罪被處死。
四月,明珠由侍讀學士升內弘文院學士。(《聖祖實錄》,《八旗通志》三百十一同)按,明珠由內務府遷內院及任侍讀學士之時日不詳。
秦松齡成進士,授檢討。
成德與張純修交益密,每有郊獵。《風流子(秋郊即事)》或作於是年。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