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小性子大命運 第七節 祖大壽:一生中最關鍵的選擇

第二章 小性子大命運

第七節 祖大壽:一生中最關鍵的選擇

所以,為了大明的安危,你袁崇煥必須顧及皇上的面子。
梁廷棟卻心情複雜——余大成,這個17世紀的人才將很快在大明政壇崛起。我該怎麼辦?唉,在大明官場混,沒有兩把刀還真不行。
崇禎拿到袁崇煥寫的手書時,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聖旨是叫祖大壽戴罪立功的意思,但聖旨里沒有提到一星半點袁崇煥的消息。祖大壽心裏嘀咕了:我今天趕回來給皇上您戴罪立功了,可立完功之後,誰能保證我不成為第二個袁督師?
余大成笑,哇靠,有沒搞錯,祖大壽又沒有跟我商量過他什麼時候反。你老人家這麼問我,我要回答那是要我的命,不回答是可以保命的。
他落淚了。
就在崇禎氣還沒消的時候,祖大壽悍然帶兵離開京師欲歸寧遠了。
他感覺到了一種深刻的悲憫。他覺得放袁崇煥出來重返沙場那是上策,而讓袁崇煥寫手書給祖大壽,勸他回來戴罪立功最多只能算中策。
大家想想看,我們今天的出走是為了什麼?是想讓朝廷看到我們的力量,最終能改變袁督師的命運。所以,出走只是我們救袁督師的手段,可現在朝廷看到我們的力量了,他求我們回去殺敵,殺了敵,皇上才可能放了袁督師啊!那你們為什麼不回去呢?因為你們迷失了,把手段當成目的;還是因為你們心中有鬼,怕回去之後受懲處。可你們不回去試一試,怎麼知道最後的結果呢?
所以,為國家計,即使皇上不承認你,只要大明的子民承認你,心甘情願做袁粉,你也應該在此關鍵時刻,為國做出犧牲。再說了,你真的為國做出犧牲后,皇上能不承認你?忠不忠看行動嘛!皇上承認你,你才能復出,你復出之後才能再展鴻圖,這一切因果邏輯關係您老人家可考慮清楚了。
那麼——袁崇煥究竟有沒有通敵?
皇上的面子就是國家的面子。
但是,讓崇禎想不到的是,就這麼一個根本不算重的處分,竟有五名閣臣聯名上奏,要求崇禎手下留情、從輕處分。
沒有崇禎的聖旨,袁崇煥是不會寫一個字的。
牆靠不住,倒了,人也必須要倒。
毫無疑問,理論是灰色的。
他碰到了一個認死理的人。
另一方面,他派了專門的信使拿了袁崇煥的手書一路狂奔去追祖大壽,同時又命令與祖大壽平時關係較好的督師大學士孫承宗運用個人影響力來感化祖大壽。當然,最重要的,崇禎自己也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聖旨——崇禎終於明白,江山是最重要的。有了江山才能有君王的臉面。身處牢獄的袁崇煥都能做到江山為重,他崇禎還有什麼做不到呢?!
一個蒼老的女人,在崇禎二年臘月的寒風中,改變了一支迷途部隊前進的方向,也在某種九_九_藏_書程度上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但是,她能改變一個君王電光石火般稍縱即逝的心嗎?
但是梁廷棟的面子理論並沒有說服袁崇煥。
崇禎從重處罰的指令一下,八十廷杖立刻打死了許觀吉、周長應、朱長世這三個年老體弱之人——這是帶著皇上怒氣的殺威棒啊。
他很在乎皇上對他的評價,因為這關係到他能不能復出。
一個皇上如果沒有面子,那這個國家怎麼會有面子呢?
但是有一樣東西在祖大壽眼裡比聖旨還重要,那就是袁崇煥的手書。當信使剛從懷裡掏出來時,祖大壽便上前一把搶了過來。
一聽「戴罪立功」四個字,崇禎馬上覺得舒服多了。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早給我這麼好的理由比什麼都強。
余大成一說這話,不僅梁廷棟急了,連新入閣不久的輔臣周延儒也急了。他緊急召見余大成,共商國是。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兵部職方司官員余大成說出了鮮活的理論。當然余大成能有鮮活的理論那是因為他早有預見。
周延儒一臉尷尬地笑,忙解釋說沒別的意思,就想聽聽真知灼見。
他是一個忠臣。他忠於皇上,忠於國家。這是他生命存在的全部意義。
崇禎下令:把負有領導責任的工部尚書張鳳翔逮捕入獄,把營繕司郎中許觀吉、都水司郎中周長應、屯田司郎中朱長世等直接責任人,廷杖八十。
原因有三:崇禎逮捕袁崇煥入獄,令祖大壽頓生唇亡齒寒之感,此其一;遼兵們怒火中燒,無心再戰,此其二;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崇禎在逮捕袁崇煥入獄之後,提拔大同總兵滿桂為總理,節制各路勤王之師,點燃了祖大壽出走事件的導火索。
其實皇上死要面子沒有錯。
官僚主義真是害死人……才!
但是沒什麼鳥意思也得當下去。人生有意思嗎?沒意思。皇帝都當成這個樣子了,我算個屁。梁廷棟就一直對崇禎左勸右勸,希望崇禎真的能夠冷靜地面對現實:大明現在還真離不開袁崇煥的手書。我們現在不是去求袁崇煥,而是要他戴罪立功。
梁廷棟聽了這話果然有些動心。但是要他現在就去跟崇禎說他還真要掂量掂量:我要這麼一說,皇上會不會以為我是袁崇煥的同黨呢?弄不好我獻計不成反成了袁崇煥的好鄰居、好夥伴了。皇上這幾天是有些BT。
崇禎揮舞著雙手,很神經質的樣子,梁廷棟很無奈。崇禎曾經對袁崇煥很器重,恨不得把天下兵馬都交給他指揮,可現在一翻臉,卻馬上把所有責任都諉過於他人。在大明當官,確實沒什麼鳥意思。
崇禎的信使追到祖大壽的時候,他和他的隊伍離錦州只有一日路程了。
現在是什麼情形?皇九-九-藏-書太極兵臨城下,大明軍中人心思亂。而皇上又是死要面子的人,他是不會承認所有這一切情形都是他有意無意之間造成的。軍情如火,如果你袁崇煥此時再認死理的話,大明就完了。
余大成嘿嘿一笑: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袁崇煥被抓,祖大壽必反。咱們大傢伙兒就等著瞧吧。
袁崇煥在手書中言辭懇切地勸祖大壽一定要顧全大局,趕快回來,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可做大明的反臣。因為這事關一個大明子民的良心。
下策呢?余大成不敢想。上策已然不可行,他現在只能竭盡全力使中策得以實行。
不管是打還是談,他的目的都是為了皇上。但現在,皇上說他通敵,不要他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即便在我沒有下聖旨的情況下。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要堅持的。
豆腐渣工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兩者是不可切割的——正因為人靠不住,所以牆才靠不住。
當然,袁崇煥還有一個很私心的想法:他不願讓後世對他的評價是負面的。
他震怒了!
梁廷棟很為難。
但不是所有的理論都是灰色的。
崇禎最後決定對袁崇煥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再作出判斷。老話說了:聽其言,觀其行。老話說得是對的。
余大成說必須立刻放人,讓袁崇煥繼續帶兵。
一切似乎都要塵埃落定,但一切又似乎還有轉圜的可能。
事實上祖大壽不得不走,也不能不走了。
什麼意思呢?要想祖大壽回來,還得勞駕獄中的袁崇煥給他寫一封勸返信。因為祖大壽聽他的。
余大成仔細地看周延儒的臉,又聯想到他的為人,覺得都到這時候了,周延儒應該不會算計他。再說了,他余大成的官級也太小了,不值得周大人算計。
這是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的聲音。她是隨軍行走的祖大壽的老母親。她在問清緣由之後,說了以上這些話。一切的一切都是再明白不過了。八十歲就是力量,八十歲讓一切舉重若輕。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祖大壽就這麼被遼兵們擁護著走了。此去茫茫。回寧遠後接下來怎麼辦?還承認自己是大明的兵嗎?沒有人知道答案。其實承認不承認都於事無補,離開了激戰正酣的京城,祖大壽和他的遼兵們就等於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今夜的寂寞讓誰如此美麗。寸寸青絲愁呀么愁華年。
我手寫我心。袁崇煥寫給祖大壽的這封看得人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手書充分說明了袁崇煥的真心。
崇禎盯著梁廷棟,半天不吭氣兒。這讓梁廷棟毛骨悚然:皇上是不是因為祖大壽出走的事刺|激過度——腦子出問題了?
遼兵不是還有祖大壽在嗎?慌亂什麼?!梁廷棟九*九*藏*書重新拿起《孫子兵法》,氣定神閑地告訴余大成。
信使看著他,他也看著信使,沒有半點下跪的意思。信使猶豫了一下,還是展開了聖旨:「祖大壽及何可綱、張弘謨等,血戰勇敢可嘉。前在平檯面諭,已明令機有別乘,軍有妙用。今乃輕信訛言,倉皇驚擾,亟宜憬醒自效,或邀賊歸路,或直搗巢穴。但奮勇圖功,事平諭敘。……」
余大成突然話鋒一轉,給他指出了某種災難性的後果:如果你袁崇煥執意不肯寫手書的話,毫無疑問,皇太極破城只是時間問題。城破了,大明也就完了,包括今天在內的所有一切爭論都不復存在。在後世的史書當中,毫無疑問,你袁崇煥會被描述成一個冤死的英雄,你——以坐視一個王朝滅亡的代價,以犧牲萬千生民,導致生靈塗炭的代價——成了英雄,當然,後世的史書不會記錄到我們今天的談話,你將是個完美無瑕的英雄!但是,袁崇煥——你真是一個英雄嗎?
我這人比較喜歡揣摩人的心思。
袁崇煥低下了頭。
余大成一臉憨厚地搖搖頭,意思是別誘供,我不是饞嘴的魚,咬鉤的不會。
回去,袁督師或許還有救;不回去,袁督師必死無疑!因為你們是他的手下,你們現在在給他惹禍啊……
比如他堅持不給袁崇煥下聖旨就堅持得很對。事實說明,他試出了袁崇煥的心。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中的輕波里依洄。
他袁崇煥還是沒有坐視不管,為大明江山好啊。
此時,17世紀的人才余大成同樣抓住袁崇煥的手,半天說不出話來。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為什麼?
人認死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分場合和情形認死理。
是啊,大明到了這個地步,國是不商量是不行了。周延儒問余大成,如果祖大壽必反的話,那麼大致會在什麼時間反?
周延儒抓住余大成的手,半天說不出話來。唉,大明處處有人才啊,只是——我為什麼到今天才發現呢?
崇禎很討厭自己性格當中的優柔寡斷。
但是對袁崇煥來說,寫不寫手書給祖大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看到崇禎的手書。
但是最後,崇禎卻沒有給梁廷棟下聖旨,而是默許他可以到牢中勸袁崇煥寫手書。崇禎突然覺得,還是不能留下什麼把柄給史官們抓到。因為他們——會亂寫啊。
袁崇煥這封委曲求全的手書把祖大壽讀得泣不成聲。良心,亂世良心,牢獄里的良心,黃泉路上的良心……袁崇煥的良心寫作也哭倒了遼軍將士。回去還是不回去,這絕對是一個問題。
他想解讀崇禎的心靈密碼。
袁崇煥——你讓我煩惱!
崇禎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孤獨。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九九藏書從信任到不信任,究竟要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信使等著祖大壽接聖旨,祖大壽卻半天沒有動彈。
我手下留情?誰對我大明江山手下留情?!他皇太極的炮火都快打到紫禁城來了,大明的整個宗廟社稷都靠這一堵牆撐著,這堵牆一倒,宗廟社稷都沒靠了。所以,對於玩忽職守者、搞豆腐渣工程的人,必須從重處罰!
崇禎的手書叫聖旨,但聖旨也是手寫的。手寫我心,手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心靈密碼。
世間事,攻心為上。
梁廷棟當時正在看《孫子兵法》,想從中找出為大明脫困的妙計來,可看來看去,他覺得孫子老是跟他玩虛的,根本找不出大明的解困之道來,正煩著呢,聽余大成這麼說,便問他有什麼好辦法。
祖大壽下馬。他站在了那裡。
在崇禎的心裏,他其實是真心地相信袁崇煥指使部下用炮火擊傷滿桂一事的真實性。不管袁崇煥是出於什麼目的指使部下用炮火擊傷滿桂,奸賊的敵人就是我大明的忠臣,不但要用,還要重用。這樣一來,滿桂就成了祖大壽的頂頭上司,而這兩人平時就互相不服,在大多數遼兵心裏,他們還是比較佩服祖大壽的才幹的。現在要祖大壽聽滿桂的節制,即便祖大壽可以忍下這口氣,遼兵們也不服啊。
城外戰火激烈,皇太極的軍隊很快就轟塌了一些城牆。
信使準備宣讀聖旨的時候,祖大壽猶豫了一下。他在考慮是不是要下馬跪聽。現在要祖大壽判斷自己的身份還真有點困難。是叛將嗎?他又沒有明確地打出反明的旗號;那麼還是大明的將士嗎?他和他的部隊卻遠離了戰場。祖大壽把目光投向他的兵士。兵士的目光充滿了迷離。
崇禎突然發笑,笑得很古怪:你是不是以為我們大明江山沒有了袁崇煥就要倒下來?你讓我——堂堂的大明天子去獄中求那個人寫一封信,叫他手下回來保衛我們大明江山?離開他「袁崇煥」大明江山就沒人保衛啦?你手下的人呢?滿桂手下的人呢?都死哪裡去啦?!
人靠不住,他媽的牆也靠不住!
現在是什麼場合?是在獄中。你袁崇煥命懸一線,有什麼資格討價還價?
城牆很不牢固,甚至皇太極的士兵們在徒手攀牆的時候都能有所體會。
在其位還得謀其政。兵部尚書梁廷棟獻計了:欲召壽還,非得崇煥手書不可。
梁廷棟把《孫子兵法》一扔,氣得胃都下垂了:放人?我要有權力放人我就不做兵部尚書了。這事,問崇禎去……你余大成真他媽的腦子進水了,獻計沒有這麼獻的。
崇禎看著這封手書,一下子又拿不定主意了。
風吹在他稜角分明的臉上,無聲而去。很硬很冷的風遭遇了很硬很冷的他。
可要是不回去,他們這些https://read.99csw.com人的前途在哪裡?大明的前途在哪裡?回去還是不回去,他娘的還真是一個問題。
當然崇禎更是感覺不可思議。
三天之後,祖大壽必反。
梁廷棟其實打心眼裡認為,袁崇煥的手書現在比聖旨還管用。所以,儘管沒有崇禎的聖旨,梁廷棟還是把架子擺得很大,他找了閣部九卿浩浩蕩蕩地衝進關著袁崇煥的小牢,要袁崇煥馬上寫手書給祖大壽,勸他回來,戴罪立功。
梁廷棟就這樣苦口婆心地對袁崇煥說他的理論。
但是優柔寡斷總是在他鼻子發酸的時候很感情用事地找到他,讓他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余大成接下來說的一番話卻讓梁廷棟有些動心。余大成說,讓袁崇煥繼續帶兵有一個前提、兩個好處。一個前提是戴罪立功,首先認定他有罪,這樣皇上那邊面子上也過得去;兩個好處是既可以系軍心又可以退敵兵。能退敵就算他立功。
人生在很多時候就是首鼠兩端。首鼠兩端意味著某個方向的結束,卻意味著N個方向的開始。
復出就意味著大明還有一支抵抗的力量在;而不能復出的話,大明只能不戰自潰。
因為說實話袁崇煥也是要面子的人。
祖大壽悍然帶兵離開京師欲歸寧遠的時候,崇禎正在處理一起豆腐渣工程。
一個迷失了方向的主帥,一群看不到未來的兵士。他們首鼠兩端。
當然,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辯證的。
這大明朝國力雄厚,城防工事卻是如此的浮皮潦草,皇太極感覺不可思議。
軍情如火,皇太極的軍隊隨時可能破城而入。而大明一支最有戰鬥力的隊伍悍然遠走,接下來該怎麼辦?
在袁崇煥被逮捕入獄的第二天,余大成就對頂頭上司梁廷棟說,現在敵人勢頭很猛,但是遼兵無主,無心戀戰,形勢很危急啊……
余大成首先把袁崇煥抬到了一個亂世孤雄的位置上:公孤忠請俎,只手擎遼,生死惟命,捐之久矣!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天下之人莫不服公之義,而諒公之心」。
袁崇煥還在猶豫。
你想啊,袁崇煥被抓,祖大壽肯定會先觀望一兩天。皇上喜怒無常,要是第二天就把袁崇煥放了,祖大壽就沒必要反了;要是過了三天還不放人,那就說明皇上不是開玩笑,是真的要問罪袁崇煥了。唇亡齒寒,祖大壽肯定是心有戚戚焉。反,那是必然的選擇;不反,說明這人腦子有問題……
所以,他迫切地想看到崇禎的手書。他想知道,他袁崇煥還有沒有再次為國效力的機會。
聖旨雖然是硃筆寫的,可它卻是天下最不可信的東西。因為聖心莫測。
說實話,祖大壽還真不想反。他知道窩裡反從來沒有好下場,但他害怕崇禎懷疑一切的處世哲學。為國效命祖大壽沒二話,但效完之後呢,會不會被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