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牌已盡心未遠 第三節 李自成急促的呼吸聲

第七章 牌已盡心未遠

第三節 李自成急促的呼吸聲

百官們糊塗了。這還用討論嗎?調不調人不是你皇上一句話的事嗎?為什麼要討論?
南遷之議最終不了了之。
冷冰冰的現實。
崇禎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儘管李明睿從大年初三開始就不斷地給崇禎洗腦,希望他面對現實,冷靜選擇,毅然遷都,以圖進取。但崇禎一直在拖——直到李建泰擔任大順政府的丞相之後,他才把遷都擺上了議事日程。內閣開始討論李明睿的提議,內閣首輔陳演深沉地愛著他的祖國,反對遷都,但是膽子有點小,不敢直接出來和崇禎對著干,而是暗示兵科給事中光時亨上疏反對,這光時亨也是不怕死,上疏稱南遷之議是「邪說」,要求「斬明睿以安人心」。李明睿當然不服,和他打起了口水戰,一時間朝廷主遷派和反遷派立場鮮明,誓不兩立。
滿朝文武又哭成一片,然後就是表決心,表忠心,哭著喊著要代帝出征。在眾多真真假假的出徵候選人中,崇禎的淚眼鎖定在一個叫李建泰的閣臣上。這個李建泰是山西人,而現在李自成正在山西地面上攻城略地,李建泰為了保衛家鄉應該不會磨洋工,並且李又是山西巨富,再聯絡幾個有錢的山西商人,軍餉應該不成問題。
這是發自肺腑的感慨。
討論就是表態。
兵部尚書張緒彥說,吳三桂調不調回來,要看放不放棄寧遠,而這一切全都取決於皇上。其他官員也連聲稱是。
但是李建泰出征后卻沒有給崇禎帶來好消息,九-九-藏-書他一路走得很不順,各地方長官不知道從哪裡知道李建泰的部隊缺兵少餉,害怕他到山西地面來徵兵征餉,紛紛拒絕他進城,搞得他帶著人馬在荒郊野地里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那叫一個又餓又渴。正月二十九,他的人馬走到了廣宗縣城,實在走不到了,要進城補充一下給養,結果一個小小的廣宗縣令竟也敢阻止他進城,搞得他火起,發兵攻打了廣宗縣衙門,取得了他出征以來的第一場勝利。
如果從正月初十開始計算,那麼大明王朝離這個生死攸關的時間點只有短短的六十天時間了。
接下來就是失敗了。三月初五,和農民軍交手,他兵敗於真定,只好「戰略撤退」到保定城,結果農民軍猛烈攻城,李建泰在千鈞一髮之際想到了「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格言,毅然選擇投降。這之後前程似錦,先後擔任大順政府的丞相、大清政府的內院大學士(再一次「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結果)。崇禎知道這一切后,再一次感覺自己所用非人。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在這樣的時代,有人用就不錯了。地方政府早已不聽招呼,紫禁城裡又有多少肯為他效忠的人呢?
廣大的幹部群眾接受得了嗎?
崇禎當然明白,光時亨背後有人,這個人就是反遷派領袖、內閣首輔陳演。崇禎對陳演的不合作精神那是相當惱火。他奶奶的就你愛國,我崇禎不愛國?這個國還是我崇禎的呢!你以九_九_藏_書為我願意遷啊,這不沒辦法嗎?局勢走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能是暫時南遷再作打算。你倒好,堂堂一個內閣首輔,這麼不明事理,非要逼得我罷你不成?還好,崇禎的罷免令還沒下,陳演就主動辭職了——在這樣的時代,做一個內閣首輔或者過勞死或者被冤死,我不做還不成嗎!陳演揮一揮衣袖,和一個王朝悄然道別。
但僅僅是口號。僅此而已。
那我該站在什麼立場考慮問題呢?在這個問題上,還有我崇禎的立場嗎?
就他吧。成也是他敗也是他。大明只有一個李建泰。最後的李建泰。
三月十日。
崇禎謹慎的樂觀一下子煙消雲散。
出征儀式搞得那叫一個隆重,擺了十九桌。文臣九桌,武臣九桌,居中的一桌是御席。所有官員喝酒一律用金杯,他奶奶的,金杯也是用一次少一次了,總不能都留給李自成用吧。崇禎親自為李建泰倒酒,連干三杯,還和藹可親地告訴他我們兩個人就是一個人,搞得李建泰邊喝酒邊眼淚嘩嘩的,嘩嘩的眼淚掉進酒里,酒就成了注水酒,沒什麼味道了。但此時的李建泰心情複雜,根本無心去品嘗什麼味道。一個王朝的重量都壓在了他身上,他都快被壓垮了。
因為現在的情勢之下,感慨也是感一次少一次了。
表態就有立場。
官員們誰都不想惹是非。
崇禎苦惱了。
這個,祖宗接受得了嗎?
崇禎明白,也只能不了了之。因為人心散了https://read.99csw•com,隊伍不好帶了,即便他下死命令走人,跟在屁股後面的又會有幾個人呢?大部分官員會以愛國的名義留下來在京城看管他們的錢財和不動產,不會跟他崇禎走。
誓死效忠是一句很響亮的口號。
原來如此。不過如此。崇禎對老婆周氏不禁肅然起敬,但有一個問題他還是不明白,一向深居內宮的婦道人家,為什麼對這一切看得這麼透呢?
李建泰出發了,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午門外一直排到正陽門外。崇禎扶欄目送良久,直到李建泰越走越遠走成了一隻小螞蟻,他才惆悵地回宮。
但是李自成卻時不我待,他急促的呼吸聲越來越響了。正月初九,李自成派人給崇禎送來了戰書,告訴崇禎一場決戰已經呼之欲出了,時間就定在三月十日,地點則是北京城。李自成的五十萬大軍將在這個時間兵臨城下。
致命的三月十日。
不能不感慨。
這是最後的感慨。
崇禎當然明白,以圖進取是鬼話,和李自成划江而治形成南北朝則是目的。
不能不抓緊時間感慨。
崇禎乾笑兩聲,心裏惱怒異常:呵呵,把球又踢回來了,你們這些鳥人,好處都是要的,責任都不當,憑什麼要我一個人獨斷,最後讓我擔一個昏君的罪名?!憑什麼?
皇後周氏的一番話讓崇禎終於明白什麼是大明的愛國者:反對南遷的大部分是北方官員,不習慣南方的氣候和生活習慣;且大都在北京置下千萬家產,這一南read.99csw.com遷,什麼都沒了。另外也有一部分官員對局勢的發展還抱有幻想,認為李自成終究不可能攻下北京城,因此反對南遷。
崇禎陰著臉不說話,百官們很快就明白了,這他奶奶的哪是小事啊,這是比天還大的大事啊!吳三桂一旦入關,那就意味著放棄寧遠及山海關以外的大片國土。不戰而棄國土,這樣的「罪責」誰敢擔當?
但是形勢比人強,就在崇禎和百官們在玩太極推手之時,太原陷落。這下崇禎急了,他不理百官,而是直接找了吳三桂的老爸吳襄,想聽聽他的意見。
特別是,作為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我崇禎能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呢?
陳演走了,崇禎的煩惱卻依然存在。繼任首輔魏藻德竟然和陳演一樣,也採用了非暴力不合作態度來對待南遷,這讓崇禎體會到了一種深刻的孤獨。知音難覓。知音難覓啊。這年頭,找個肯一起遷都的知音都這麼難,看來世道真的變了——難道我大明的官員,一夜之間出了這麼多愛國者。
這是沉痛的感慨。
有立場就有是非。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今同理啊。
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將何面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親決一戰,身死沙場無所恨,但死不瞑目耳。
最後的機會了。
在崇禎再一次陷入迷茫之際,左中允李明睿獻上一計:遷都,把首都遷往南京,以圖進取。
崇禎又開始感慨了。
因為人心都是一樣。都喜歡站在read.99csw.com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臣妾是南方人,思遷,思歸;而那些反對者是北方人,思穩,思留。人心都是一樣的。皇上。
這就是崇禎十七年的現實。
一個王朝的三月十日。
崇禎一聽頭都大了,這麼多問題他是沒想到的,遇到問題繞著走是他的一貫風格,這事不妨先拖一拖。當然崇禎也考慮到了「拖」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但這一回他卻沒有想到後果會如此嚴重,嚴重到他直接衝撞了紅線。因為李自成再也不給他機會了。
如果遷都事成,那就等於把大明的半壁江山拱手讓給他人。
都遷不成,崇禎只能另想辦法。為了守住北京,他提出調遼東總兵吳三桂入關的建議,供百官們討論。
皇上也不敢擔當,所以要討論。
吳襄當然明白崇禎一直在找替死鬼。百官們不願當替死鬼,他吳襄當然也不願意。在他和崇禎深入的探討過程當中,他列舉了一個現實難題讓崇禎知難而退:要寧遠守兵退回關內不是不可以,但是代價昂貴。這些兵爺差不多每人在關外都有價值幾百兩銀子的莊田,你現在叫他們捨棄不要匆忙人關,朝廷拿什麼田地賠償他們,如果朝廷打馬虎眼不認這筆賬,他們怎麼會為朝廷賣命呢?還有,現在朝廷還欠他們十四個月的兵餉,要不是我兒三桂在那裡著力彈壓,說不定早就反了。這時如果入關,朝廷是準備清欠他們的兵餉嗎?還有關外的六百萬老百姓,他們也要隨同入關,怎麼安置,安置銀從哪裡出?皇上都想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