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踏破賀蘭山缺

第三章 踏破賀蘭山缺

金兀朮不解。
這意味著郾城會就此成為戰爭的中心點。
一切為了開封城,為了北伐攻勢的繼續。
再強也是人,不可能無視疲勞。可洛陽的金軍非常狡猾,沒給岳家軍休息的機會,幾乎在同一時間殺了過來。領軍的人是岳飛的老對手李成。這位漢奸哥歷經劉豫、金國的連續奴役,早就死心塌地為異族人賣命了,這時決心露一手,讓新主子知道當年最強游寇的風采實力。
這是漢人的榮耀,還是漢人的悲哀……
之前撤離喝三天擊潰川陝右護軍,用的就是這一招。金軍的騎兵們沒完沒了地衝擊,一陣不成再接一陣,直到敵方崩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比鐵浮屠更無解,它沒有半點技術含量,就是比拼體力,看誰更野蠻、更強悍。
如此軍力,韓常只是個笑話。他的確勇力非凡,不過也只是逃過了被陣斬的命運。當天他帶著殘兵敗將往回跑,剛進潁昌城內,張憲銜尾疾追,已經殺到了城外。岳家軍連夜攻城,第二天,閏六月二十日攻克潁昌。一日一夜克堅城敗名將,首戰大捷。
這時是七月八日左右,可憐的岳飛正滿懷信心地給趙構寫戰報,說黃河以北已有州縣收復,請諸路軍配合他迅速北進。
如果金兀朮也這樣看,那麼他就死定了。他不會想到岳飛在戰場上有怎樣的魄力,鷹怎麼會像推土機那樣強攻硬打拚蠻力呢,岳飛的觸角早就伸到了黃河北岸!
書生說,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內部權臣當政,大將卻能在外立功的事。岳飛自保都成問題,還談什麼進攻?
誰說一定要擒殺岳飛才會讓利益最大化?
金兀朮恍然大悟。
表面上的數據的確是這樣。可研究一下細節就會知道這裏面充滿了水分,跟海綿似的。淮南東路包括順昌府,在大戰爆發之前,劉錡曾在這裏把金兀朮擊潰,所有金軍都撤回到開封及其周邊,可以說淮南東路境內沒有敵人。
自開戰以來,劉錡一直衝在戰場的前沿,張俊、王德的撤退沒影響到他,趙構、秦檜的班師令也沒讓他屈從,他始終保持著冷靜獨立的思維方式。當岳飛意識到在戰場上被孤立之後,發現只有劉錡處於能援助他的位置上。
他想得沒錯,戰局一直很混亂。岳雲也好,背嵬軍也罷,他們能劈開重重阻擋殺進殺出,可實際的殺傷人數卻仍然有限,畢竟建制基數太少了,一旦對方重新整合,局面就會和上次一樣。這很像球賽里的後衛所面對的宿命。
《鄂國金佗稡編》卷十六《臨潁捷奏》中記載,七月十八日,臨潁縣東北,張憲「逢金賊馬軍約五千騎。分遣統制徐慶、李山、寇成、傅選等馬軍一布向前,入陣與賊戰鬥,其賊敗走,追趕十五余里」。
這是唯一的破綻。試問要怎樣接近那些赤|裸裸、原生態的馬蹄子?
這是正史。
被這樣一小撮人挑釁,是個男人都會受不了,何況這段時間以來金國的男人們一直都很憋屈。憤怒中他們作出了一個非常罕見的決定。
潁昌府。
幾乎也就在同時,這個書生的話被驗證了。
而他的腦子拐了個彎之後,突然間異想天成,覺得如果把岳飛比作一座城的話,那麼攻城不能,可以圍城打援;如果援兵太強打不下來的話,可以圍魏救趙!
這一天,楊再興在金軍的人堆里橫行無忌,他在向全部的女真人挑戰,滿萬的女真人、配置最高的女真人、軍銜最高的女真人……可敢與他決一死戰?
之後高太尉便失蹤了。
無稽之談。
他的部隊向北面的縱深處不斷前進,離他越來越遠。他身邊的軍隊很少,連最精銳的親兵背嵬軍都派給了張憲部。可以說,這是他最虛弱的時候,而他的大本營位置卻暴露了。
經過第一次郾城決戰,岳飛身邊的將士可謂非傷即疲。他已經發現了張俊、王德的撤軍,也做出了相應的對策。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他只能依靠本部的這點人馬渡過難關。形勢危急,逼得他只有親臨戰場,才能鼓舞士氣,保持不敗。
二十九日深夜,金軍在鄭州的守軍全軍覆滅,王貴部沒有停留,連夜向洛陽進發。七月初一,在距洛陽六十里處紮寨休整。
楊再興死後,十二萬金軍被困在這場大雨里。戰鬥的時間很長嗎?不,最多不過兩個小時;死傷的人數太多嗎?也不是,除了萬夫長、千夫長之外,只是兩千多人而已:那麼是雨太大嗎?更不是,在遇到楊再興之前,金軍就在冒雨趕路了。
岳飛是整個岳家軍的靈魂,只要殺掉他,局勢立即扭轉。計算精確,執行得也非常完美,一萬五千鐵騎晝夜趕路,距離郾城還有二十里時才被發現。這麼近的距離,面對相當於岳家軍全軍五分之一的力量的軍隊,讓岳飛倉促之間怎麼應對?
楊再興就是這樣,率領著三百人的軍隊沖向了金國十二萬大軍。無法想象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西方盛傳的溫泉關之戰,斯巴達王列奧尼達以三百勇士抵抗波斯王薛西斯率領的四十六個國家、一百多個民族組成的大軍,聽著真熱血。可那要有天險溫泉關作為屏障!
岳飛對張俊的退兵毫無知覺,他根本不會想到當大家齊頭並進時,突然間同伴們會不約而同地向後退一步,把他晾在了最前線。
小商河激戰開始,大雨中滿地泥濘,溝險渠深,楊再興衝進了金軍陣內。必死的決心讓他比六天前的全盛狀態時更加勇猛,金軍的傷亡驟然嚴重,這讓十二萬人同時憤怒了。
三天之後真相顯露,金兀朮派這種官銜的人來送死,只是為了牢牢地把岳飛拴在郾城,能小消耗一下更好,一切只是為了拖延時間,等著他集結的龐大軍隊到位。
這一條為近代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所採信,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字「逢」。在他的書里,是金軍來犯,張憲迎敵。
楊再興死了,他本應是全軍的箭矢,用來摧鋒破堅攻城略地,在北伐中大放光彩。可是他在死前所起的作用只是一面保護主帥的盾牌。他的死是註定的,除非他能殺光這十二萬金軍中的每一個女真人!這是他的榮耀,還是他的悲哀?
至少金兀朮是輸不起的,他豁出去了,帶來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其中步兵數量不詳,騎兵最少三萬,出戰的萬夫長有六人,他的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陣中,可以說這是河南境內的全部家當。
八百騎背嵬軍沖向十余萬金軍,這彷彿蜉蝣撼大樹,片葉阻長江,雙方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可就是這樣,岳雲居然衝破了金軍的防線,深深地扎進了對方的本陣里。陣勢動蕩,女真人有十萬余軍力,居然沒法壓制他,這支不足千人的騎兵部隊殺進殺出,予取予奪。
潁昌既下,下一個目標就是陳州。陳州也叫淮寧府,是三重鎮中的第二座。
拐子馬是輕騎兵,臨陣時從兩翼出擊,左右穿插,出沒于敵方側翼或縱深,由於速度快變化多,往往出奇制勝。
先不說能不能在金軍騎兵的追逐下逃脫。只要岳飛選擇退卻,對全軍士氣的打擊就是災難性的。多年來戰無不勝,光憑他的名字就能讓黃河對岸的義軍們走上戰場。而他面對金軍的挑戰卻避開的話,這是難以想象的!
於是反對的人找到了所謂的依據,藉此認定朱仙鎮一事為子虛烏有。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順延著這https://read•99csw.com條線繼續向上搜尋就會知道真相。
自從十九日起,岳家軍每一天都在征戰中度過,每一天都有軍功捷報,每一時刻都會產生後世的傳說。第一戰爆發在潁昌府(今河南省許昌),由岳家軍的二號人物前軍統制張憲發起。
宋朝的戰士從來都不缺乏勇氣!
作為全軍精銳的背嵬軍只有八百騎。
李成趁王貴百里奔襲強弩之末時挑戰,迎來的是他軍事生涯里最醜陋的失敗。王貴部放棄了休整,衝出營寨與他野戰,李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敗得一塌糊塗,僅能勉強逃回洛陽城裡。隨即緊閉城門,把所有的希望都交給了城牆,說什麼都不出戰了。
閏六月二十四日,張憲攻克陳州。此時距開戰僅四天,金國用來拱衛開封的三大重鎮已失其二。
全局因為張俊、王德的撤軍而動蕩,岳飛迅速收縮戰線,此前沖在最前方的王貴一部在張憲率軍救郾城時,已經回到了潁昌城內。
鄢陵在潁昌東北,處於開封、朱仙鎮之南。朱仙鎮之南對金軍來說,已經是「深入」,可見岳家軍當時已經挺進到了那裡。
楊再興是不得不戰鬥,並且必須戰鬥到最後一刻。金軍一露面,他就已經確認了自己的命運。這是無可奈何的,就像前兩次的郾城之戰一樣,為了岳飛,為了北伐,不勝利毋寧死!
這麼感嘆,這麼感動,看來他們真是體貼前線戰士們的疾苦,並且了解所有困境難題。那麼是不是能在二十萬貫銅錢之外,給點援軍或者政策呢?畢竟岳飛正在你們的關懷安排下,打破了十五年來的紀錄,孤軍在曠野中決戰!
還是在七月初一那一天,剛剛說過,那是王貴部與李成野戰,圍攻洛陽的時候。就在同時,有一支岳家軍扮成平民模樣,在當天晚上悄悄地潛伏在西京北路西北角的黃河南岸,于凌晨時分渡過黃河。
鐵浮屠是重裝騎兵,從戰馬至騎士全都裹著厚重的鐵甲,這是五代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戰械,按說它笨重遲鈍,極大地限制了騎兵的機動性。但是反方向思考一下,如果它的敵人都是步兵,那麼就算是負重的戰馬也仍然有速度優勢吧!
戰鬥是存在的,規模卻不是很大。記錄中顯示得很清晰,五千人左右的金軍。這與之前的第二次郾城之戰何其相似,前一次的大敗讓金軍只能派出這一點兒部隊。
這次的鞭療沒能像從前那樣讓韓常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他憤怒了。憑什麼啊?就算真是一條狗,也有抓不著兔子的時候,它已經儘力了好吧!有種你過去試試啊,為什麼每次都是別人不對?據說韓常從這時起心裏就開始嚮往宋朝,並且有了些許舉動。
它是獨一無二的。
這和近代史上以色列總理拉賓的遭遇是一樣的。作為戰爭中以色列最強的將軍,拉賓永遠不|穿防彈衣,哪怕遭遇暗殺時也一樣,他必須挺起胸膛。
很意外是嗎?
這種前提下,他寫了些什麼、遺漏了些什麼、缺失了什麼,不問可知。而岳飛的事迹散布在歷史的每一個角落裡,沒有誰能徹底抹殺,只要想找,它們一直都在。哪怕在敵人的史書里,都有端倪可查。
一個漢人書生攔住了金兀朮的馬,對他說,四太子別走,岳飛很快就會撤軍了。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這是各個時代里軍隊的傳奇。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騎也不過才一千人左右,卻能定鼎國內立威突厥,鑄就天可汗的威名,到宋代時背嵬軍以更少的建制面對更加龐大的異族軍隊,任務是必須取勝。
一天之後,岳家軍另一位主將中軍統制王貴發起了攻擊。事實上王貴的行動要比張憲更快,張憲在潁昌血戰時,他已經悄悄地越過了這一戰區,向北挺進至鄭州,在開封城的西面突然發起衝擊。
張俊、王德指揮大軍前進,就像郊遊一樣,根本不是佔領收復了毫、宿兩州,而是接管。南宋資歷最老的張大將軍撿便宜撿到這種程度,應該很滿足很滋潤,哪怕不再進取,也要多在戰場上待一會兒吧?不,沒有任何預兆,他突然間率軍後退,一路退回到自己的駐地廬州去了。
岳飛選擇迎戰,他派出了為數不多的背嵬軍親兵,連同游奕軍騎兵一起迎向郾城北二十里開外的金軍。戰鬥在下午申時爆發,在人數上占絕對劣勢的岳家軍面對的不只是過萬的女真人,那裡面還包括了金軍的兩大主力。
金國鄭州守軍是在二十九日夜晚全軍覆滅的,王貴派兵深夜劫寨,金軍根本沒有防備,之前哪個女真人會想到宋朝的軍隊能這樣趕盡殺絕呢?事後戰場上唯一的懸念是萬夫長大人找不到了,死屍堆里沒有他,之後的歷史事件里也沒出現過,漫獨化從此消失了。
七月初二,梁興等人與河朔義軍會合,他們先是掃清了黃河北岸的金國守軍,之後立即向第一個目標絳州的垣曲縣前進。
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例,它的作者是李心傳。李心傳於十四歲左右跟隨他父親李舜臣住在臨安,李舜臣時任宗正寺主簿,掌握官藏史書,李心傳近水樓台,從小浸淫於此中,長大后科考不中,轉而寫成《要錄》一書。
岳飛的步兵們用自殺式的攻擊發現了鐵浮屠唯一的破綻。這些鐵鎧包裹的怪物的確堅不可摧,為了堅固、堅固再堅固,他們完全放棄了機動性,串聯在一起衝鋒——問題就出在衝鋒這一點上。雖然他們連人帶馬用鐵甲包裹得十分嚴密,甚至連眼罩都戴了,但他們卻不可能讓馬穿上鐵靴子!
他的背後是主將王貴。這是岳家軍第三號實權人物,為中軍統制官。這人的膽略是有的,在北伐中能沖在張憲的前方,遠離本部收復遙遠的西京洛陽,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此人在堅守信念上卻稍顯不足,這在不久之後造成了災難性的悲劇。生死攸關之時,他卻想到了後退。
王貴的軍隊向洛陽迸發。
他們和岳家軍的士兵們零距離接觸,血肉鐵甲鋼刀疊壓在一起,雙方的士兵死了很多。唯一的區別是金軍死時帶著無法掩飾的驚恐表情,而岳飛的士兵們流露的是驕傲的表情!
七月十三日,這支龐大的軍隊悄悄地繞過潁昌方面的岳家軍主力,向郾城逼近。那一天天色昏暗暴雨如注,到了下午時分,他們突然遭遇了三百名巡視的岳家軍,帶隊的就是楊再興,地點是臨潁縣境內的小商橋附近。
可惜他低估了岳飛部下的戰鬥決心。在王貴的心裏,佔領鄭州並不是什麼重大的任務,他要的是清剿這一片區域內的所有金軍,如果不這樣,他就不能更進一步去收復洛陽!
張憲駐軍在潁昌,郾城在潁昌府的東南端,而小商橋就在兩者之間。他距離岳飛的帥帳是最近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再興以生命為代價所爭取的時間就是留給他的!
雙方投入的軍隊數量,戰鬥的地理位置更決定了這些戰鬥只是局部的,只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而潁昌之戰截然不同。首先雙方第一次成建制對抗。儘管岳家軍一方仍然存在著岳飛不在本陣、精銳背嵬軍四處分散等種種不利因素,但畢竟背依堅城,人數三萬。這是開戰以來絕無僅有的。
沒有任何官方文件能說明張俊的撤軍原因。一來沒有金軍的攻擊;二來他也沒有向九*九*藏*書趙構請示,完全是他的私人行為。
可這些不是真實的。無論誰,再有絕世勇力也不會視萬人、十萬人為無物。何況楊再興在近六天的時間里歷經兩次生死大戰,身上重創幾十處,光是勞累就已到達了人體的極限。他憑什麼好戰無厭,難道他像西方神話故事里的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一樣是半人半神,生來就是主宰戰場的超人?
靖康之變北宋淪亡快十五年了,終於有漢人軍隊重新抵達黃河北岸。
這支軍隊由梁興、董榮率領,他們過河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種準備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著手,名字叫「聯結河朔」。河朔是岳飛的故鄉,也是金國在中原勢力的腹地,這裏民風強悍,崇尚武勇,如果能發動起來,讓金國內外受敵,對北伐的勝利會有決定性的意義。
他試過,在一萬五千人里都找不出來金兀朮!
朱仙鎮位於開封西南四十五里處,在這裏,六百多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有很多的爭議。有人說,在那裡岳飛以五百名背嵬軍大破金軍十余萬眾。這個說法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依據。
陳州的位置與潁昌東西平行,韓常兵敗之後也逃向了那裡。為求必勝,岳飛派牛皋、徐慶向張憲靠攏,兵力近全軍的一半。陳州之戰是潁昌的加強版,張憲一路前行,連續作戰,共擊潰三撥金軍,當他抵達陳州城下時,已經把陳州金軍的有生力量全部耗盡。
不知道他的鞭子哪兒去了,會不會狠狠地抽自己一頓?
另一個跡象在潁昌府。《宋史》卷三百六十八《牛皋傳》記載:「……金人渝盟,飛命皋出師,戰汴、許間,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
岳飛曾派人傳令于長子:「不勝,先斬汝!」
千年以來,很多人懷疑這事的真實性。他們不相信有人會有這樣的勇氣,單騎陷陣,無異於自尋死路!那麼請回憶當年在陝西與李元昊激戰的延州之役,大將郭遵為了掩護全軍撤退,也曾單獨斷後,戰至槍折鞭斷亂箭穿身而亡。
這讓女真人震驚。一天之前他們還承受過楊再興的衝擊,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亂軍,全體覆滅。這個岳雲怎麼能隨心所欲,難道他遠遠強過了楊再興不成?當然不是,這時的岳雲沒有在決戰前的六天里經歷兩次生死搏殺,沒有身受幾十處戰傷巡視防區,他與郾城第一戰時的楊再興相似,都縱橫于汪洋一樣不見邊際的金軍大陣中而鋒芒畢露。
七月十四日潁昌之戰結束,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是岳飛轉守為攻的日子,一個在傳說里若隱若現,在分析里可以證實,在懷疑者的眼中純屬虛構的戰鬥在進行中——朱仙鎮大捷。
在這種優勢下,再把如此重裝的戰馬每三匹用粗鏈連在一起,進退一致,那麼它們的衝擊力是怎樣的?對步兵而言,它們的威脅達到了什麼程度?它們是噩夢、是鋼鐵洪流,它們衝來時居高臨下,騎士們不必動用刀槍,光是戰馬的重鎧都能輕易地把步兵撞倒、踩死、碾碎。
那還等什麼?突如其來的好運!金兀朮用最快的速度集結了一萬五千騎兵,從小路繞過岳飛的先頭部隊,直奔郾城。
同時也不能小瞧忠義民兵的實力,他們的前身是動輒聚眾十萬百萬的宗澤時期的民兵,這十多年來能在金軍的打壓下頑強生存,素質可想而知。他們到了垣曲縣,城裡的金軍非常警覺,很快就關閉了城門。可下一刻事情就亂了,外邊的義軍在爬城牆,城裡的居民幫忙開了城門!垣曲縣裡的金軍死光光了。城外的高太尉帶人殺了過來,先是五千人。梁興等人出戰,從辰時殺到午時,高太尉落荒而逃,梁興追出去十多里,抓了八十多個活的回來。高太尉憤怒,第二次帶了一萬多人來報仇,這次從未時殺到酉時,一萬人剩下兩三千人,繼續逃跑。
這也正符合了張憲的那次遭遇戰。
這是臨潁方向。
岳家軍一擁而上,追星族一樣圍住了這位紫袍帥哥,散開后,這人碎了。等全軍追出去二十多里結束戰鬥回來,才在他身上、馬上搜出來兩塊紅漆牌子,上面寫著「阿李朵孛堇」。
張憲在暴雨中瘋狂趕路,當天夜裡就趕到了戰場,于次日凌晨向金軍發起攻擊。這是一次血腥的報復,岳家軍的精銳部隊大部分在張憲的手裡,而所謂的精銳就是岳飛的親兵背嵬軍,他們每個人的心情都和楊再興一樣。
一支是順昌劉錡的八字軍。
金兀朮不敢,這位金國軍銜最高的都元帥閣下在戰場上又一次失蹤了,沒人知道當時他做了些什麼,或者躲在了哪裡。直到一萬五千名金軍精銳被擊潰追殺,楊再興全身鮮血淋漓,身中數十處創傷,手刃數百金兵歸隊,金兀朮仍然隱匿在某個神秘的角落裡,沒被發現。
可這時他必須緊跟著四殿下前進。金兀朮從開封城出發,恨不得第一時間殺到潁昌去,為了速度,他只帶了六千精騎,像旋風一樣颳了過去。他是這樣快,以至於沒有覺察到宋軍從潁昌出發到達鄭州,快要摸到他的老巢了。
它的背後就是宋朝舊都開封城,兩者之間並沒有州府級城市,這決定了它既是岳家軍收復舊都佔據河南的最後一塊跳板,也是金國方面保住河南一地的最後防線。
西南潁昌,南面陳州,西北方鄭州、洛陽都有守兵,唯獨正北面空虛,給金軍留下了後路。
韓常挨了一百柳條之後,全身舒暢,興緻高昂,沒跟著大隊人馬回開封,而是留在了潁昌,等待著新的立功機會。結果他等來了張憲。記錄顯示,這是他第一次與岳飛的部隊交鋒,以他開三石硬弓,與岳飛同等強度的個人武勇,每戰必為先鋒的膽氣,不可能畏懼什麼,更不會避戰!
四太子又出戰了,他很忙很累很衝動。還沒消化好被劉錡追殺的屈辱,沒來得及施展遺忘大法重新恢復天下至尊、第一戰神的尊嚴呢,就又被韓常給打擾了。
他阻擋追趕的李成,幾乎生擒這個當時號稱偽齊第一名將的叛徒。這時踏白軍出戰,成了壓垮金兀朮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激戰六個小時,被岳雲、王貴耗盡了戰力的金軍再也沒法堅持,潮水一樣向北方敗逃。而岳家軍只是象徵性地追擊了一下,金軍再也沒法做出別的反應。
戰局重新膠著,這時不只是岳家軍陷於困境,金軍一方的壓力更大。以絕對佔優勢的兵力全軍參戰,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不僅居於下風,連都元帥的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戰陣中被岳雲斬殺,這讓人震驚,更讓人憤怒。四太子殿下已經爆炸了,國恨家仇統統都有,金兀朮沒有任何理由再一次撤退。那麼就用人命繼續去填,他不信攪肉機一樣的戰場會讓人多的那一方輸!
為了攢箭頭破紀錄嗎?
只有一千名敵軍,與上次相比力度差了很多,十五分之一而已。可岳飛的應對卻是全軍皆起,自己親赴戰場。當時他的親兵一下子拉住了他的戰馬,說相公為國家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一鞭抽在親兵的手上,只回答了四個字:
這讓他不寒而慄,前思後想,他決定休整一下,邊休息邊觀望,等這場大雨過去再說。可是來不及了,他再一次低估了宋軍的決心,只是一夜之後,兩個方向同時有宋軍迅速殺來。
鐵浮屠受挫九_九_藏_書,戰鬥仍在繼續。金兀朮這次出兵的唯一目的就是擒殺岳飛,只要達到這一點,犧牲掉這支金軍都無所謂。為此他下令金軍使用最經典也是最強大的那一招——連續不斷地衝鋒。
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十三日這一天,楊再興在曠野中撲向了四百倍於己的敵人,除了戰創遍布的身體之外,他一無所有。他全部的奢望只是盡量拖住敵人,給身後的岳飛多爭取哪怕一點點的時間。
忠義民兵在黃河北岸迅速壯大,四處出擊,牢牢地站穩了腳跟。直到岳飛北伐結束,金軍仍然拿他們沒有辦法。
這時駐守潁昌城的是岳家軍的踏白軍統制董先、游奕軍統制姚政。這兩支軍隊在岳飛所部十二軍中戰力偏低,游奕是巡迴的意思,踏白指武裝偵察,都不是主戰力量。這時也只是讓他們來守城,保護張憲的側后。可就是這樣兩支軍隊,得知金軍臨境之後,做出的反應竟然是出城迎戰。
漫獨化決定休息,這時他仍然保持了足夠的理智,沒進縣城,而是在野外紮寨。他不求別的,只希望能睡個好覺就成。
最後他終於力盡殉國了,他死時很可能陷進了淤泥里,或者是某條注滿了水的溝渠困住了他,讓他死於亂箭。但是他絕對不會怨恨這場大雨,相反,他會感到非常慶幸滿意。這場雨嚴重地限制了金軍騎兵的機動性,幫著他牢牢地拴住了敵人。在他死後,金軍也沒法連夜推進。
這點誰都知道,連遠在江南臨安的趙構、秦檜也心知肚明。他們做出的反應堪稱迅速及時,給岳飛發來了——一封嘉獎信。
北宋四京中的西京河南府,名城洛陽。那裡有無數的華夏印跡,是記錄著悠久文化的歷史名城,收復它不論是在戰略意義上還是在民心士氣上,都有重大意義。
回來后收拾戰場,尋找到楊再興的屍體。火化后發現裏面有鐵箭頭兩升……
種種跡象表明,岳飛不滿足於潁昌之戰的結果,他要實現自己多年以來的夙願,收復開封北渡黃河聯結河朔喋血虜庭!
在張俊、王德撤軍前,金軍要多方向防守,談不到重點針對岳家軍;張王撤退之後,事發突然,兩次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臨潁之戰,這些戰鬥不管過程怎樣,結局如何,都是一個性質——岳軍防守,全力以赴保證帥帳的安全。
這個想法讓金兀朮興奮了起來,他再也不想耽誤哪怕一分鐘的時間。於是他當天就跑向了他認為最適合擊破的那個城市。
張憲率軍趕往潁昌,在距城四十余里的地方遭遇了金軍。
沒有,啥也沒有。岳飛仍然孤零零地挺在前線,等待著一定會迅速到來的第二次攻擊。還是郾城,兩天之後,郾城北五里店的方向,大約一千名金軍殺了過來。
千載一時,萬事俱備。
十二萬金軍在泥濘的小商河區域被擊潰,張憲銜尾疾追,追過小商河,追過臨潁縣,再追擊三十余里,才收兵回來。
反觀其他戰區,比如陝西完顏撤離喝對陣胡世將,江淮區域內張俊、韓世忠出境作戰,戰績卻與從前沒什麼不同。
這個勝利意義非凡,拋開政治、心理等影響,單從軍事上看,也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是一次飛躍,宋軍沒有按部就班地從潁昌開始一步步地強攻過去,而是越過潁昌,一下子突入到金軍的腹地,從而內外同時打開金國大門。這時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岳家軍對開封形成了三面包圍。
退嗎?
看私史,南宋史家呂中在《中興大事記》一書中記載:「……其戰兀朮也,于潁昌則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余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
這是多麼驚人的局勢,是宋、金開戰以來十五年中從來沒有過的。另一方面,黃河以北的義軍風起雲湧已成燎原之勢,「在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等重要州郡範圍內,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
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閏六月二十五日,潁昌城北七里店,岳家軍的偵察巡邏兵對陣女真戰神完顏宗弼、萬人敵韓常、邪也孛堇所率領的六千精騎。「女真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如此威名,這樣的陣容,激戰一個時辰之後,落荒而逃的居然是金國的四太子殿下。
糧草物資方面,父老鄉親們自發地牽牛挽羊資助義軍,這一點是敵占區里最關鍵的一點。反金迎宋的行動已經達到了「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的程度。
岳飛這時駐紮在潁昌府東南端的郾城縣內,按理說,他的正北方有張憲、王貴兩支部隊遮擋,足夠安全了,側翼則有張俊、王德,再向東還有韓世忠,無論如何談不到個人安危。可這一次金兀朮的動作神速,他比岳飛先一步知道了張俊退兵的消息,更準確地掌握了岳飛的所在地。
這時城內有王貴、董先、姚政、胡清、馮賽等知名戰將,率領著三萬岳家軍,並且陣中有贏官人岳雲!
金兀朮氣瘋了,這才幾天,居然讓宋軍威脅到開封城了,舉世無敵的女真軍怎麼了?很顯然就是多了很多廢物將領,比如這個韓常!他從來沒帶來過什麼好消息……想到這裏,金兀朮再次舉起了鞭子,對,不是上次的柳條了,把韓常又一次狠狠地抽了一頓。
雖然金兀朮殺岳飛的心仍舊沒死,可十二萬的龐大軍團並沒有再向前移動,為什麼?
戰場上的轉機出現在潁昌城的城牆上,岳家軍還有一部分人馬負責防守,為首的人是董先。他的名字遠不如牛皋、楊再興、張憲等人響亮,可他在歷史里的印跡非常顯眼,只提一點,在岳飛第三次北伐因為糧草原因不得不班師時,為全軍壓陣後撤的人就是董先。
回到戰場。洛陽被王貴部圍困,名城高牆名不虛傳,王貴全力以赴用了十一天才攻破了它。七月十二日,北宋西京光復了。
天氣陰霾,大雨瓢潑,楊再興望著遠方出現的不見邊際的金軍,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身邊只有三百人,面前金軍十二萬……如此懸殊,是戰是退?
它是雙方的天王山,誰也輸不起。
這兩種騎兵的配置優劣互補,形成了一個從力量到速度,從衝擊到重壓都非常完美的攻擊體系。它們臨陣時,女真人從來沒有敗過。
女真人還是不喜歡在城牆後面作戰,他們自詡為馬背上的民族,仍然堅信自己在野外百戰百勝。至於順昌之敗,那只是一次意外,金兀朮轉眼就忘了。就像和尚原、仙人關等一系列的敗績一樣,都是不存在的。他這樣,他的部下們也是這副德行,比如韓常。
萬夫長、千夫長出戰。
不求功名者,立書之心頗正。據此看來,這本書應該可信。但是很不巧,他出生時岳飛已經被害二十七年了,他讀史時岳飛已蒙冤四十一載。這段時間里秦檜等奸賊早已毀掉了幾乎全部關於岳飛的資料,逼得岳飛的後代想回顧先人的英烈事迹都無法找到官方信史的支持。
這時是七月十四日的上午了,宋軍在哀悼楊再興。另一邊剛剛逃脫危險的金兀朮突然間心情大好。他發現自己的腦子不僅健全,還會急轉彎。
金軍的一個將領曾經自豪地說,馬軍如果不能衝擊十來個回合,算什麼好男兒?
前鋒失敗多少次都沒事,後衛只要九九藏書敗一次,就丟掉了一切。岳雲必須時刻保持進攻的態勢,他只要有一次陷在敵陣里,那麼一切就都無可挽回。時間慢慢過去,已經接近正午。辰、巳、午,共三個時辰,也就是六個小時,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
風雲跌宕的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的焦點集中在了七月十四日的潁昌府。對比之前的幾次戰役,你會發現這次戰鬥的意義比以往都重大。
閏六月中旬,岳飛全軍進入河南。此時順昌之戰剛剛結束,金軍全面退卻,岳飛趁機迅速進兵,在廣闊的河南境內展開了追擊。
「非爾所知。」
信里寫道:「敕岳飛: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師臨陣何啻百萬,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于平原曠野之中……蓋卿忠義貫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斗屢合,醜類敗奔……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如此殉國,英勇壯烈。
實在是太悲催了!金兀朮站在潁昌城下,發現自己居然錯了。他怎麼會錯呢,他的腦子是很健全的啊,前面的推理多麼正確、多有邏輯,不可能出錯啊?
「汴、許間」,即開封與潁昌之間。在之前的記錄中我們知道,潁昌大戰牛皋並沒有參与。那麼為什麼他會因為「以功最」受賞呢?
這麼想沒錯吧,應該沒錯吧,肯定沒錯吧?錯了。
宋軍步兵們突然間伏低了身體,沖向了鐵浮屠身下大片的陰影地帶。那樣子很像是省略掉與敵拼殺等環節,直接往馬蹄上湊。這是在搞什麼,嫌死得不夠快嗎?可下一瞬間,鐵浮屠成片地倒了下去,那些最先接觸地面的鐵浮屠一定會恍然大悟,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
背後是潁昌城,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關鍵時刻,充滿熱血的岳雲來到他身旁,要求他決戰到底,北伐已成孤軍之勢,尺寸之退必致潰堤之恨!
因為至少有兩個方向的援軍正向郾城方向火速前進。
金兀朮在忙著收拾行李準備跑路,開封城雖好,也只能放棄了。就在這時,宋軍的夢魘出現了,那個沒法解釋卻總在發生的荒誕無恥的事再一次出現了。又有漢人跳出來幫他,幫助這個手上沾滿了漢人鮮血的民族死敵。
《宋史·岳飛》卷三百六十五中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飛檄陵台令行視諸陵,葺治之。」
駐紮在鄭州的是金軍的萬夫長漫獨化,此人倉促之間帶著五千騎兵出城迎戰,在鄭州南郊與王貴部將楊成等相遇。
城北五里店,岳飛敏銳地發現了金軍的主將。那是個很威風的女真人,在戰甲外邊罩著一件紫袍,在一片鐵甲叢中顯得是那麼耀眼。很好,這人有當英雄的傾向,那麼成全他。
分別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三朝北盟會編》。這兩部史書號稱良史,是歷代以來研究宋史的重要依據。這兩本書對岳飛是持肯定態度的,但對第四次北伐的記錄則混亂不堪、殘缺不全,連潁昌之戰的記錄都缺失了一部分,更不用說朱仙鎮了。
鐵浮屠倒下一片,迎面而來的是一把把長柄大斧。而砍馬蹄的士兵們一樣無法倖免——岳家軍的這些士兵是用性命交換了前幾排鐵浮屠的倒塌。而倒塌一旦開始,就會迅速波及成片。無解的重裝騎兵就這樣被擊破了。
開戰以來,他們迅速推進,已經抵達並且佔領了亳州(今安徽省亳縣)、宿州(今安徽省宿縣)。看地理位置,這兩州在陳州的東邊,與陳州處於平行線上,甚至更偏北一點。也就是說,他們居然推進到了比岳家軍更北一點的地方。
根據之前的戰報,潁昌駐軍是張憲所部,而張憲剛剛還帶著全部主力在小商橋和他玩命,這時潁昌必定是空的。以十二萬……不,就算十萬吧,這樣的重兵攻城,如果每個金兵圍著城牆站好,一起用腳踹過去,城牆也會倒吧?
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王貴老於戰場,立即明白了眼前的形勢。過了河的卒子怎麼可以退,只要能耗掉對面的金軍,哪怕把潁昌城的岳家軍都拼光,都是值得的。
而在這次攻擊中,張憲派出了四位統制官出戰,那麼至少是兩個到四個軍的兵力。參照之前的戰鬥可以輕易地得出結論,岳家軍要搞定五千名金軍,根本不會這麼大張旗鼓。如此兵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收復故都開封。
岳飛在這個夜晚是安全的。
留在潁昌城下的東西足夠多了,金軍當場陣亡了一個萬夫長,另一個叫粘汗孛堇的副統軍萬夫長重傷,抬回開封后死了。千夫長被格斃五人,活捉的女真千夫長阿黎不,漢人千夫長王松壽、張來孫及其他大小將官共七十八名。
那時正是張憲、牛皋、徐慶合兵攻克陳州的第二天。激戰之餘,相距百里,張憲部不可能及時回到潁昌,而來的敵人是金軍的都元帥完顏宗弼閣下。
兩軍在曠野中激戰。張憲要的不是擊敗哪支金國軍隊,他要的是潁昌城,那是金國用來拱衛開封的三大重鎮之一,無論如何都要拿下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率領的部隊已經達到了整個岳家軍的三分之一。
而這支部隊在《金史》卷八十二《仆散渾坦傳》中可以找到蹤跡:「……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
與岳飛戰區毗鄰的是淮南東路,由張俊、王德負責。這兩人的資歷、實力都是相當高的,不管以往怎樣,在這次戰役里取得的成績非常可觀。
他的部下們,如金帥烏陵思謀無法抵眾,失去指揮權威,只能對部下們說:「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藉此穩定軍隊。
當此時,岳飛心神激越,壯志將酬,他難得地喜形於色,對部下們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這是多年以來無數漢人的夢想,一直遙遙無期不可及,今天終於要實現了。
除了壓低身子靠過去,別無他法。之後一刀過去砍斷了,上面一大堆鐵鎧就會勢不可擋地倒下去,連帶著用粗鏈拴在一起的另外兩大堆鐵鎧一起倒下去。
漫獨化準備不足,兵力也不佔優勢,他的悲劇就此鑄成。他敗得比韓常更慘,鄭州近在咫尺都沒機會逃回去,只顧著一路狂跑,等發覺後面沒追兵了,他已經逃到了中牟縣。這時金軍精疲力竭,驚魂不定,說什麼都跑不動了。
這時從全局來看,岳飛連續大踏步跳躍,像現代戰爭中的空投戰術一樣,在敵占區內的縱深處多點開花,使金軍內外一片混亂。局勢空前大好,只要維持住眼下的態勢,金軍必將迅速全面潰敗,甚至連黃河北岸的退路也被截斷,或許真的能實現岳飛多年以來的夙願:「……使虜騎匹馬不回耳!」
這是非常少見的。據統計,自從宋、金開戰以來,吳玠也好,韓世忠也好,甚至連同岳飛在內,都很少或者沒有陣斬、擒獲金軍萬夫長的記錄,可這時這種官銜的金軍將領扎堆向楊再興擁了過來。楊再興求之不得,這簡直是上天賜予他的好運。實話實說,要是這些萬夫長躲在十二萬的人堆里,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來。
不太可信的依據也很有來頭。
劉錡沒有耽誤,read.99csw.com他派自己的統制官雷仲率兵北上,去郾城救援岳飛。他們的行動已經足夠快速了,可是路途以及這場大雨阻礙了他們,當楊再興拚死一戰時,他們還在路上。
郾城第一戰就此結束,金兀朮倉促間集結的第一支精銳部隊失敗了,可這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第一,岳飛不可能後撤;第二,張俊不可能重回戰區;第三,金國的軍隊遠比岳家軍多出無數倍。
之後要注意的是潁昌府的地理位置。
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當年的戰報里,有很多高太尉、翟將軍之類的人名。這些人在戰爭中與岳家軍對壘,或死或逃,沒法知道他們的確切姓名。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只能這樣。
縱觀以上戰事,可以很輕易地看到一個現象。岳飛第四次北伐時,戰鬥力遠遠高於金軍,以往金兀朮、李成都能與岳飛臨陣對決,哪怕失敗,岳飛也要付出些代價。可這時岳飛的部下們以摧枯拉朽式就足以解決他們。
決戰決勝由贏官人承擔。
在這種情況下,他迎戰金軍的高級將官,于激戰中斬殺金軍萬夫長撒八孛堇,還殺了干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百餘人,滅了兩千余名金軍。
金兀朮也是個思維健全的人,他的腦子稍微運轉一下就會得出下面這個結論——楊再興只是路上的偶遇,他已經這樣難纏,那麼守在岳飛身邊的人呢?
時間稍微回撥四天,也就是攻克鄭州的二十五日,那一天最重要的戰事並不是鄭州之戰,而是發生在潁昌城北的七里店之戰。
這一字之差,混淆了岳飛第四次北伐攻擊的最遠端在哪裡這一命題。臨潁縣的東北方正是開封城的方向,如果是「逢」敵于道,那麼張憲必然是在前進的路上。
早一點兒的話,岳飛的攻勢沒有全部展開,隨時可以從戰場上脫身。而此時,兵力全都鋪開了,豈能說走就走?
聯繫實際,就是突襲岳飛的大本營郾城,哪怕不得手,也會造成各路宋軍向岳飛靠攏。這時突然殺向之前岳家軍所佔領的那些城池,各個擊破的話,是不是機會大好成功在望呢?
晚一點兒,岳飛的攻勢會轉化成戰績,金兀朮會因此而退縮,那時戰局明朗,岳飛也會進退自如。而這時撤退,張俊恰到好處地卡住了岳飛的脖子。岳家軍不是強嗎?想進,得獨抗金軍全部;想退,也得留下一部分本錢。誰說張俊沒有軍事才能?
岳家軍一方稍顯慘淡。
在此時的金軍一方,金兀朮哀嘆:「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他彷徨沮喪不知如何是好,惶惑中想到了向北方逃竄。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北伐中宋朝戰士最英勇的一幕出現了。楊再興單騎陷陣,欲在萬軍叢中搜尋到金兀朮。金軍不是想乘虛擒殺岳飛嗎?此時楊再興牙眼相還,在做同樣的事,只要他能陣斬金兀朮,自然就會化解這次危機。
當然是戰。
楊再興的時機到來了。戰場上金軍箭如雨下,他每中一箭都會折斷箭桿,任由箭頭留在身體里,繼續戰鬥。這一點讓後世的某些人想不通,他在幹什麼?
比如現在這樣,如果真的殺了岳飛的話,這些宋軍不僅不會崩潰,反而會瘋了一樣復讎。那時玉石俱焚兩敗俱傷,金軍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由此可見,潁昌決戰擊敗金軍主力之後,宋軍曾兵分兩路,分別由張憲、牛皋率領,從臨潁、潁昌兩條戰線向開封城挺進。在朱仙鎮一處與金軍交戰。
當天辰時岳家軍出城迎戰。城防由董先、胡清率領踏白軍負責,主將王貴帶著中軍、游奕軍兩部主力親自出戰,背嵬軍全都交給了岳雲。
可他怎麼就沒想到既然劉錡能派援軍、張憲能去救援、他能集結重兵重炮打岳飛的司令部,其他的岳家軍怎麼可能還在原地不動呢?
另一支是岳家軍前軍統制張憲率領的宋軍。
更何況他身後帶著的部隊與楊再興截然不同。
不要小看這個縣城,在這片區域里,集結著至少一萬五千名金軍,首領的名字很經典,叫「高太尉」。
斬首行動。
兵力雖然達到三萬,可細化一下實在沒法樂觀。岳飛所部十二軍,潁昌府里共有五軍,分別是中軍、踏白軍、游奕軍、選鋒軍、背嵬軍。其中中軍主力遠在西京河南府,選鋒軍主力在其統制官李道的率領下正趕往潁昌,背嵬、游奕兩軍的主力在張憲的手裡,踏白軍全軍都在,可惜他們是偵察兵。
他在何時戰鬥于開封、潁昌之間?只能在七月十四日之後。這證實了朱仙鎮之戰存在的真實性,朱仙鎮正是在汴、許兩地之間。
部將中,「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
這說明了什麼?很明顯,撤離喝、韓世忠、張俊,甚至金兀朮、李成、韓常的戰力並沒有下降,而是岳飛一枝獨秀,在多年的征戰中不斷提高,他的軍隊已經舉世無敵,遠遠地甩開了當年與他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這些人。岳飛,已經威懾天下。
可就在這時,岳飛的側後方突然間空了。
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都看過《岳飛傳》。裏面的小商河一役,楊再興如天神一般無可阻擋。他主動挑戰,單人獨騎殺入敵陣,連斬金軍大將,逼退金兀朮之後,想抄近路越過被泥雪覆蓋的小商河,不慎馬陷淤泥,被亂箭射死。
拐子馬和鐵浮屠。
為此他分兵進擊,向龜縮在開封城裡的金兀朮發起了攻擊。
不,是為了戰鬥。箭桿不停地搖晃會擴大傷口不斷流血,直到他喪失體力,和全拔|出|來效果一樣。唯有折斷箭桿留下箭頭才是最佳的方法,這樣他才能儘可能長時間地戰鬥!
這真的是位大人物,相當於宋軍里的太尉頭銜了。那麼問題就出現了,既然人物大牌到這程度,為什麼只帶了一千個人來送死?該不會是他覺得自己比四太子殿下強大十五倍以上吧?
岳雲自辰時出戰,過巳時,四個小時內出入敵陣數十回合,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身中戰傷百余處,勝負未分,而身後有些亂了。
韓常先是丟了潁昌,再丟掉陳州,實在沒地方可去,一狠心直接跑回開封城去見金兀朮,求安慰、求庇護、求救兵。可迎面飛來的,是一條貨真價實的皮鞭。
七月八日這一天,金軍連續衝擊了數十回合,結果發現自己的隊伍亂成了一團。一個宋軍騎兵衝進了金軍的陣容里,鐵浮屠也好,拐子馬也好,沒有什麼能阻擋他。他縱橫戰陣反覆衝殺,根本沒想著要衝出重圍,而是往人堆的深處扎了進去,像是在尋找著什麼。
在七月悶熱的一個午後,宋軍步兵們舉著大斧、提刀,還有長柄尖刃的麻扎刀迎著金軍這支鋼鐵洪流衝上去了。對金軍而言,這樣的裝備沒有什麼新奇,敢於直面迎戰也不是開天闢地只此一次,他們見過的敵人多了,迎戰的、逃跑的片刻之後都不過是血肉模糊的屍體,沒有什麼區別。可當兩軍相接時,金軍卻突然間措手不及。
聯想到之前傳旨人帶的口諭,會明白張俊是多麼體貼領導,光榮屬於皇帝,醜陋留給自己,他真是稱職的好乾部。不過有一點,他怎麼偏偏選在了這個關鍵時刻撤呢,早點兒或者再晚點兒不行嗎?
幾天之內,他已經集結了十二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