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四章 征遼——一個帝國的迷夢 第二節

第十四章 征遼——一個帝國的迷夢

第二節

那時平亂為上,文臣們自然不好說什麼,可戰事勝利后就有人把這件事擺上檯面了。
童貫前腳帶兵去浙江平方臘,後腳馬政和金國使臣哈魯一行就登陸登州了。消息傳到宋廷,登州方面得到的指示是拖,拖時間,什麼事等童公公在東南打完仗回來了再說,至於金使哈魯,既不讓他回金也不讓他去東京,變相軟禁。這樣一拖就是三個月,哈魯最後氣得說你不讓我去我就自己走路去東京。
而打下上京休整的大半年時間內,契丹人的政權繼續擺爛,在淪喪半壁國土的情況下,自己玩起了內訌。天祚帝諸子爭位,相關人員受到天祚帝的鎮壓,大將耶律余睹降金。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十一月,阿骨打任命完顏杲為主帥、粘罕(完顏宗翰)為副帥,降將耶律余睹為先鋒,直取遼中京。金軍在宣和四年正月十三日連下中京外圍據點高州、恩州、回紇,正月十五兵臨中京城下,遼守將不戰而降,中京落入金人手中。
政壇上敲起了警鐘,童貫不得不從平定方臘的快意中恢復過來,考慮考慮他的伐遼偉業。
阿骨打於是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給宋人送了個信,絕口不提雙方盟約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中京、西京我們都打下來了,天祚帝也讓我們追跑到大漠(夾山)去了,請貴國的邊界不要收留遼國方面的難民,以免傷了兩國和氣。
從此時開始,宋金之間的較量才真正拉開。
就在童公公召集他的西北軍積極準備北上的時候,東南的方臘反了,並且「動物兇猛」,三個月的時間,方臘便攻佔了六州六十余縣,隊伍擴展到了近百萬。
政治上的事雖然不是一個公公或武將該過問的,但童貫還是忍不住跟皇帝發牢騷,說東南的老百姓經此戰亂,飯盆子都還沒端穩,就又重設應奉局,這不是作孽嗎?
為了給童貫點下馬威,當初替童公公起草詔書罷免花石綱的部屬董耘就被定了個措辭不當的不敬之罪,殺雞儆猴。
真正讓种師道反對的不僅僅是檯面上的理由,讓西北軍從環境惡劣的游擊戰場轉到開闊的北方平原戰場,本來就是拋其長用其短,更read.99csw.com不用說之前的西北軍主力還剛剛在南方打了一場大仗,人員的消耗補給都是問題。作為一名皇帝器重的軍事將領,他不能不考慮北征在軍事上的重大缺陷。
王黼為此還專程找到前一陣和他鬧得不是很愉快的童公公,說老童你只管打,我會賣死力幫助你。王丞相說到做到,在三省特別設置經撫房,集湊錢六千二百萬緡作為此次伐遼的軍事經費。
王帥哥的話挑起了趙佶心頭那根小小的刺,他有些負氣地重新設置了應奉局,令王黼和梁師成負責,而且當初那位被童貫拿來當替罪羊押往京城治罪的朱勔也重新出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後來南渡的趙氏王朝的江山,是西北軍保下來的,南宋初的名將,除了岳飛,基本上都標上了西北軍的記號。
他們父輩的血就灑在西北的戰場上,出道就背著將門之子的名頭,有頭腦有見識有激|情,要駕馭這群人確實不容易。
帝國的北伐征程,將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呢?
皇帝的用心良苦,童貫豈能不知,所以一線軍事指揮安排上,最初他的打算是讓种師道作為軍事總指揮。
到了京城,國子司業權邦彥負責接待。剛安排住下,趙佶就傳下旨意說我們聯盟的事被遼國人知道了,友邦驚詫,盟約不訂了,你們回吧。
趙佶起用种師道制約童貫算是相當漂亮的一手,至少從這點,以及四罷蔡京可以看出,他還不是一個完全被童、蔡等人擺布的皇帝。
關注這段歷史,有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儘管西北軍領導人童貫本人聲名狼藉,但他領導的這支部隊卻是名將輩出,他們在即將展開的遼宋金戰場上成為那個時代的悲喜劇主角,決定了一個時代的命運和走向。
權邦彥一聽急了,心想談了這麼多年,怎麼能一下就改主意呢,並沒有傳達趙佶的意見,而是請傳旨太監回去勸皇上三思。
從仁宗時代就延綿不斷的戰火讓西北的北宋軍隊習染上不同於其他地方部隊的色彩,再加上童貫二十年來的苦心經營,帝國的錢財物都對這支部隊進行最大程度的傾斜;童貫又基本上擁有對西北軍的人事任命權,九九藏書提拔誰不用通過朝廷的那幫酸文人,直接跟皇帝講一聲就行,這讓童貫可以大刀闊斧地將這支隊伍打造成一支精銳部隊。
平定方臘耗費的這大半年時間,宋金聯盟又發生了很多變化。
但計劃不如變化快,世事總是種瓜得豆、種豆得瓜。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四月十日,徽宗下旨,拜童貫為陝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蔡攸為宣撫副使,种師道為都統制,西軍精英辛興宗、楊惟忠、王稟、种師中、王坪、趙明、楊志、楊可世、王淵、焦安節、劉光國、王育、吳子厚、劉光世、劉延慶全部入列出征,精兵十萬,劍指幽雲。
作為「小三種」(第三代種家軍——種朴、种師道、种師中)的領軍人物,种師道最初的理想卻是做一個文化人。他幼年曾拜北宋著名的哲學家、理學家張載為師,修習儒學,兼融道、法,最初以蔭職任三班奉職的低級武職,後來种師道參加了帝國的法科考試中第,改為文職,任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等職。
之後金軍一分為二,一部由粘罕率兵跟蹤追擊天祚帝,另一部則繼續進迫遼國西京大同府。西京守將蘇京出降,雖然很快又反叛,但後來追擊天祚帝回師的宗翰部又很快再次攻克。
趙佶想想說那也行,就等吧,我們一起等童公公回來再作定奪。
帥哥宰相王黼看這樣拖也不是辦法,於是給皇帝說等童公公打完仗回來猴年馬月了,乾脆我們就給女真人來個打哈哈。
宋廷中也有人意識到了金國的強勢,認為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圖幽雲,而應該扶持遼人對抗女真。遼人如果得以保存必然感激宋人,到時候再開口說減免歲幣收復失地遼人也不好意拒絕。
種將軍卻完全沒有領童公公的情,對於這場戰爭,他一開始就申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說,我們好比是鄰居家裡來了強盜,我們不但不幫忙,反而趁火打劫去別人家裡搶東西。
在西北,童、種二人大抵相安無事,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童貫對西北戰事的控制能力。後來西北軍南下平定方臘,南征的名單上也沒有种師道的名字,這也相當正常。平方臘關係到帝國的存亡,九*九*藏*書決定一切的都只是戰場的勝負,趙佶全權委託軍國大事于童貫,自然不願在他身邊安插束縛手腳的角色,童大帥當然也不願帶上種將軍礙手礙腳。
阿骨打此舉可謂高明之極,征服遼國四京后,女真人確實需要休整和消化勝利果實,此舉表面上看既遵守了宋金當初的盟約,實質上又達到了休整和試探北宋軍力的目的。
後來趙佶想起了他,再次起用,到西北任軍職,開始在西北屢立戰功,官也從最初的懷壟軍知軍做到了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
种師道所提出的,童貫又豈會不知。在出征前他給皇帝的上表中,就提及了出征軍糧裝備方面供給的各種不足。可是為了幽雲,帝國上下做了這麼多年的工作,時局又給出了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他童貫一定要抓住。
种師道在政治上更偏向于舊黨,蔡京掌權后施行新法,他對其中的役法就有微詞,蔡京把他加入了元祐黨人的名單,罷官近十年之久。
這是一場趙氏帝國的皇家盛宴,每種勢力的力量都應該分一杯羹而食之。
种師道!
趙佶的計策歸納起來就是招降為主,別真打,現在是去撿便宜,有便宜就占,吃虧了趕快跑。
伐遼之前,雖然東京的高層們都非常樂觀地看待這場戰事,但在西北軍中,卻有人並不看好這場戰爭。
文字遊戲是帝國君臣最擅長的,於是在趙佶授意下,宋廷給了女真人一封詞藻華麗的國書,大意就是兄弟你別客氣你只管先打吧,我們隨後就到,一起狠揍契丹人。
平定方臘之亂后的童貫回到東京,雖然也因功加封太傅,但伴隨的還有刀子。
對於皇帝的安排,童貫雖然不滿,但也得無奈接受,所以在西北軍种師道成了另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童貫權掌西北軍二十年,部屬多出於其門下,誰見了童大帥,都行旅拜(對長者和貴賓的禮節),只有种師道僅行長揖(不分長幼尊卑皆可用,但多數用於平輩之間)。
投機主義原則自始至終貫穿了這次軍事征伐行動,在他們眼中,逃潰到幽雲的遼人,不過就是一群游兵散勇,不堪一擊。
如果童貫的人生定格於此九九藏書,復河湟、定青唐、平方臘,他的戰功完全可以超越他的恩師李憲,連帝國風雲人物狄青比之都略有遜色(狄青早期在西夏的戰績並不如童貫,而後來所平定的儂智高之亂規模也遠不如方臘起義)。
此時帝國的當務之急,不是復幽雲,而是保江南。
在江南,西北軍顯示了其一流的素質和戰鬥力,用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江南,而且生擒方臘本人。
王丞相看到遼國衰敗后,變成最為積極的伐遼派,天天在趙佶的耳邊講起了兼弱攻昧的道理,才使得趙佶痛下攻遼收復幽雲的決心。
趙佶非常憤怒,黑著臉對童貫說你還是少管閑事,多想想怎麼組織大軍收復幽雲吧。
哈魯回國后,阿骨打知道又一次被北宋人忽悠了,聯合滅遼是指望不上了。
但更多的聲音則是,金國人已經把遼國打殘廢了,幽雲再不佔領,金人也要佔領,人家金國人還是夠朋友的,把人打殘廢了,等著你去結命收屍,這樣的便宜不佔是傻瓜。
馬政等人看實在是拖無可拖,只有帶著哈魯來到東京。
至此,遼國五京淪喪四京,殘餘勢力只剩下兩股,一是遠遁大漠的天祚帝,二是坐鎮燕京的遼秦晉王耶律淳(后稱帝,改年號為天賜)。之後,金國人停止了對燕京方面的軍事行動,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搜尋打擊天祚帝上。燕京幽雲,你北宋人不是要嗎,你們自己去打吧!
吃軟柿子也得講究個吃法,事關重大,一向不太過問軍事的趙佶也給童貫出了三策:上策是讓被金人欺負慘了的幽雲臣民一見宋軍就主動歸向宋軍的懷抱,主動回歸;中策是讓現在的遼國皇帝耶律淳向我們大宋稱臣,接受北宋帝國的保護;下策是如果燕雲那邊並未全都真心臣服我們,我們不得不操傢伙,但以安全第一,應以全師而還為重。
無論有無困難,出兵勢在必行。
北宋人終於決定出兵了,挑燕京這個軟柿子捏。
更要命的是,這個人竟然是童貫原來物色好的此次征伐的前線指揮官。
童貫敢圖謀幽雲,他認為他是有資本的,資本就是他手頭傳統優良的西北軍。
王厚、劉法、种師道、种師中、姚古、辛興宗、劉錡、張俊、吳https://read.99csw.com玠、吳璘、劉光世、曲端、韓世忠、拆可存、王稟,一支部隊湧現出如此多的名將是一件非常令人驚訝的事。
於是又讓哈魯在東京等了三個月。
后一種聲音以宰相王黼的最為響亮。此君是崇寧年間的進士,人長得帥氣,口才又極好,最初依靠蔡京和宦官梁師成起家,上台任相后卻成為了蔡京的死敵,一改蔡京的新法,而花石綱的始作俑者亦是王帥哥,後期極受趙佶的寵愛,所以連掌握兵權的童公公也不怎麼放在眼裡,冷箭照放。
禍根當然還是他下江南,為了平息民憤,未經朝廷批准擅自罷掉了花石綱。
後期最為得寵的帥哥宰相王黼就跑到皇帝面前,說江南暴亂,本來是蔡京那王八蛋搞的鹽法、茶法讓老百姓不堪重負,這個童公公跑到江南卻說什麼花石綱擾民導致方臘造反,現在江南的老百姓都覺得童公公是大英雄而您是貪圖享樂的昏君。
而他們曾經共同的老大,是童貫,一個太監。
伐遼卻不一樣了,是開疆闢地、收復「失地」,這樣的千古功業,他童貫怎麼可能一人獨染呢?皇帝任其為河北、河東、燕山諸路宣撫使后不久,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助手——蔡攸。蔡公子隨軍的目的很單一,監視童貫。
童貫只得將準備伐遼的十五萬大軍調向江南,鎮壓方臘起義。
种師道在西北的崛起有些意味深長,雖然種家三代成名的地方都是西北,但其實种師道再趕赴西北戰場的時候,徽宗時代的宋夏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童公公這時候都已經要出使遼國轉移戰略了,种師道到了西北沒撈上什麼大仗打,但還是不妨礙他迅速從西北崛起。他的崛起更多依靠的是皇帝的扶持,雖然童貫是太監,但掌握如此多的兵力,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放心不下的,在西北軍安插非童派勢力就顯得極為重要,而种師道就是最佳的人選。種家將在西北的威名本身對童貫就是一種震懾,所以趙佶起用种師道,顯得非常高調,對外宣揚「卿,吾所親擢也」,這無疑告訴天下人,种師道是我的人。
收到邊牒的宋國君臣喜憂參半,喜的是金國人確實如他們所願打得遼人落花流水,憂的是到嘴的幽雲肥肉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