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六章 十月圍城 第二節

第十六章 十月圍城

第二節

可是那時候他身邊有寇準這樣的文臣,不怕死也不怕事,死命拉著他去澶州,連打帶哄逼退了蕭老婆子,雖然花了點錢受了點驚,但總算是保住了國土,並換來了宋遼百年的和平。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國立學府,通常被視為中國古代的大學,起始於漢朝,東漢中後期興盛,到了魏晉南北朝沒落,而到了隋唐隨著科舉制度的崛起而重新復興,並改傳統意義上的太學為國子監。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唐中後期隨著國力的衰退,國子監由盛轉衰。
奇迹誕生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時局艱難,大部分人都投靠趙楷,還是有一些人選擇了成為太子黨,這部分人在關鍵時刻為太子保駕護航,立了不少功。
我們再來看看欽宗皇帝趙桓上台前的政治環境。
太學文體,太學饅頭,太學裝,在東京城,他們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他們中的領軍人物,則成為了東京城中的偶像級人物,李彪、陳朝老、陳東無一不是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話題,當然,李綱也曾經是這其中的一名。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是蔡京。
大概是為了證明他這個蘇家的兒子名不虛傳,梁師成同學做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作為太監,在政和年間,他竟然跑去參加了科考,結果考上了。
吳李二人如此銳利的進言,換在任何一個正常時期,等待他們的都將是誅九族的謀逆大罪。但現在是宣和七年十二月,一個混亂的失序的年代,一個文官具有特權的混亂的失序的年代。
最後李綱給了趙佶兩個選擇,說你老人家看著辦,要麼留下來和東京的軍民一起抵抗金軍,要麼把位置留下,你老願去哪兒就去哪兒,隨你快活。
徽宗的思緒還在混亂的時候,李邦彥火上澆油,把童貫從太原帶回來的檄文上呈了趙佶,之前執宰們不敢拿出來,是因為怕刺|激到火燒眉毛的老闆趙佶。
直到十二月十六日,童貫風塵僕僕地趕回東京,趙佶才知道了女真人全面入侵的消息。而這個時候,西路軍已經到了太原城,東路軍則到了趙佶的老家保定。
蘇大鬍子的文章能順利地流傳後世,他這個「私生子」立了很大的功勞。
東路軍南下的戰略和當年遼蕭太后發起的襲擊戰基本一致,目標直指帝國的心臟開封,而不在乎沿途城塞的得失,所以在熟知河北等地軍情的郭藥師帶領下進展神速。宣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金軍南下保定、安肅,攻而不克后繞保定、安肅而過,進圍中山。中山在守將詹度的率領下頑強抵抗,同樣沒有攻克,金軍再度繞城而過,隨即攻克慶源、信德府,進至邯鄲,到達了黃河岸邊。
要跑,當然得留人看家,太子當然是不二人選,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趙佶知道女真人入侵消息幾天後,太子趙桓被任命為開封牧。
不僅如此,後來的伐遼戰役,本來趙佶還想讓老三去前線為帥,揚威幽雲,只不過後來因為北伐軍的糟糕戰績趙佶才作罷,不讓心愛的兒子去蹚這攤渾水。
另一個站在太子黨陣營的是李邦彥。
此次事件的兩大主角吳敏和李綱,他們都和一種勢力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蔡氏父子。
徽宗皇帝所作所為,傻子都明白他心頭的想法,更何況整天圍著皇帝轉的那幫心腹,於是王黼、童貫、楊戩等人迅速地站到了鄆王陣營。連道士林靈素都嗅到了這股風,在他的林神霄府中,將趙楷尊奉為「長生帝君」,僅次於趙佶的「長生大帝君」。童貫負責修建諸王邸宅,特意將鄆王府修建得奢侈華麗,為諸王之最,並親自為其賜名「蕃衍宅」,取《詩經·唐風·椒聊》「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之意,巴結討好之心昭然若揭。
仔細去觀察這段歷史,就有一個很必然的困惑,國難當頭,在帝國的領導人傳承這件事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竟然是帝國的兩位中層幹部。而此時的帝國執宰們,那些一直以來在政治舞台中央活躍的面孔好像突然消失,人間蒸發了。
蔡攸知道了東家要跑路讓位於太子的想法,就把消息透給了吳敏,而吳敏又把消息透露給了李綱,二人決定要做表率,積極響應東家激流勇九-九-藏-書退的想法,並決定大家打開天窗說亮話,於是又通過蔡攸的路子受到了趙佶的接見。吳敏當著趙佶的面說了狠話,說你老人家走可以,但是東京是北宋帝國的樞紐核心,是祖宗的百年基業,絕不能丟,太子監國名不正言不順,你得學人家唐玄宗把位置讓出來,讓太子名正言順地領導這個國家,帶領東京人民抗擊侵略者。
趙佶聽了宇文虛中替他擬的罪己詔后,那脆弱的神經確實無法承受帝國從天堂跌落至地獄的速度,他知道,臣子們罵他有多狠,就證明帝國遇到的危機就有多嚴重,從詔書中他聽到的不是自責,而是恐慌。
在沙縣呆了一年多后,隨即其父逝世,他又回家守孝。守孝期滿,朝廷重新啟用他為秀州知州,隨後于宣和七年重任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官員)。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決定帝國命運至關重要的一天,早朝的時候,童貫在李邦彥等人的逼迫下向趙佶上呈了金人的檄文,趙佶看了之後果然又羞又怒,涕淚俱下,說罷了,你們晚點再來商量大事。
李邦彥是大觀二年的進士,長得很帥(沒辦法,趙佶喜歡小白臉),除了能舞文弄墨外,最大的特長和高俅一樣,球技一流。此外歌喉不錯,能創作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流行歌曲,在東京傳唱度非常高,自號李浪子。後來李浪子成為帝國的執宰后,東京人就稱他為浪子宰相。
趙楷生於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十一月,僅小趙桓一歲,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正月進封嘉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閏九月改封鄆王,其母為趙佶比較寵愛的王貴妃。
震驚是正常的,反省是必然的,被當頭棒喝的趙佶還是做了一件皇帝在國難當頭時應該做的事。
在北宋帝國,後宮和太監基本無法干涉朝政,文官政治下的北宋一朝未發生過一起廢皇儲事件。皇儲的地位超級穩定,趙桓得感謝他遇上了好時代。
下罪己詔。
完顏宗望(韓離不)過河后,望著奔騰的黃河水不禁感嘆,說南朝真的無人了,如此黃河天險,若在此有一兩千精銳駐守,我們也跨不過去。
東路金軍沒有遇到大的抵抗就來到了黃河邊,他們千里奔襲,並沒有準備好渡河船隻,只是搜集到宋軍殘留的十余只小船后,花了近五天的時間才把六萬大軍從黃河北岸搬到黃河南岸。
關於吳敏、李綱二人鬧事,史料上記載得相當簡單,過程大概如此:
吳敏字元中,真州人,文採過人,在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的外捨生選拔中是佼佼者,並且得到了蔡京的常識。蔡京開始想把閨女嫁給吳敏,結果還是愣頭青的小吳不給面子,當場拒絕,蔡太師很沒面子,但這並沒有影響蔡京對他的提拔,很快提升他為浙東學事司干官、秘書省校書郎,後來老蔡親自出馬推薦他入館職。
趙佶的這種恐慌,一百二十年前,當遼國的那位瘋女人蕭燕燕舉國之兵,繞過帝國在邊境設下的重重關塞,不顧一切朝東京撲來時,他遠房的高祖父趙恆也和他一樣經受過,那時,他那個高祖父想到的第一個辦法也是逃。
所以當帝國發生巨變之際,雖然蔡京已經坐在家裡老眼昏花,但他還是敏捷地為自己的家族做出了最後一筆政治投資。
何灌空有河東名將之稱,在最關鍵的時候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部隊潰逃,只好退到泗水關,放棄了在黃河南岸的堅守。
趙桓是幸運的,因為他是徽宗皇帝的嫡長子,按照中國千年的皇室傳統,立嫡不立長,這使提前眾兄弟誕生的他在皇位角逐的起跑線上成為領跑者。但是趙桓又是不幸的,一則他的父親是一個多情博愛且生育能力強盛的皇帝,一口氣為他增添了二十五名皇弟,這些都會成為他日後皇位的競爭者;二則他的母親在生下他之後就失寵了,並在趙桓八歲的時候就逝世了,使趙桓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庇護傘。
而李邦彥就想讓皇帝受點刺|激,好讓他在走之前把該交的東西交出來——皇位。
北宋基本沿襲唐制,到了仁宗時期,范仲淹推行新政,重點之一是加強高級知識分子人才的培養,興辦太學,制訂了太學令,在開封錫慶院https://read.99csw.com興辦太學,最初規模約有兩百人。神宗時代王安石變法,也把發展教育作為重點,擴大了太學的招生規模,招納對象是從八品以下的官員子弟和平民優秀子弟,太學生名額擴大到兩千多名,並制定了三舍法:新生入學在外舍學習,各項考試合格后升內捨生;內捨生兩年一考,考試優異者納入上捨生。三捨生,太學均提供免費伙食,內捨生和上捨生可以擔任政府的一些閑職,領取一些補助。蔡京變法,教育同樣是重點,他在繼續推進三舍法的基礎上增加外捨生的生源,在東京城南熏門外,建立「辟雍」,專門招收外捨生,達三千人;而城內的太學本部改為內捨生和上捨生的本部,有八百人(內捨生六百,上捨生二百)。
開封牧可不是一般的官職,通常是太子臨時或永久接掌政權前擔任的官職,從這個任命可以看出,徽宗皇帝跑路的想法已經很明顯。
但還是有人叫住了趙佶,說走可以,得把太子爺名分給定了,有名有分才好主持工作。
隨著這個兒子的長大,趙佶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趙佶本人是古往今來皇帝隊伍中的第一才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趙桓卻是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連宮中的美女好像也無法勾起他眼中的激|情。趙佶熱衷於制禮作樂,趙桓卻不拘小節;趙佶窮奢極欲搞豐亨豫大,趙桓作為太子卻身體力行地搞起了簡約主義,號稱「恭儉之德,聞于天下」;趙佶搞崇道抑佛,趙桓卻認為老君菩薩要一起拜。父子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雙方僵持了一陣,何灌說大局已定,鄆王你認輸吧。
比較起兄長的木訥忠厚,趙楷是趙佶同志的另一個翻版,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才華非常出眾,和趙佶的共同話題那就太多了,無論瘦金體還是小筆花鳥,小楷同學提起筆來那是有模有樣,雖然水平略遜當爹的一層,但也是「父堯子舜,趣尚一同」了。特別在政和八年,趙楷同學化名參加了科考,結果一鳴驚人,唱名第一,高中省元(禮部試進士第一名),成為了歷代以來唯一一個省元身份的皇子。
何灌是當時難得的非西北軍名將,起家于河東,後來雖然在西邊任過提舉秦鳳路弓箭手的官職,但是和童貫關係並不好,是當時除了种師道外敢於見童貫而不拜的將領。童貫北伐的時候,何灌曾任燕山路副都總管等職,後來再度和童貫不和,很快調回京管幹步軍司。在最關鍵的時候,執掌禁軍步軍司兵權的何灌堅定地站在太子趙桓一邊,防止了鄆王趙楷的武力篡位。
而在趙佶正式退位的前一天,已經派宦官梁方平(為什麼又是太監)率七千禁軍精銳赴浚州守黎陽津北岸;趙桓上台的第三天,又派剛在內禪事變中立下大功的何灌率兵二萬赴浚州守南岸渡口。
兒子說的不無道理,趙佶只能說老大你說得不錯,是該節約節約了。
晚間,趙佶召見了宇文虛中、吳敏等大臣,剛說了幾句,趙佶突然氣塞昏倒,太監們扶到保和殿東閣休息。趙佶一會兒醒過來,但已不能說話,太監等人拿來紙筆,寫下了禪讓書,由吳敏起草詔書,趙佶下課,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居龍德宮。趙桓即位,是為孝慈淵聖皇帝,也就是宋欽宗。
徽宗時代的太學生們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全國最優秀的年輕知識分子,是帝國未來的棟樑,他們年輕、熱血、時尚,喜歡標新立異,喜歡抨擊時政,關心國家大事的同時又藐視權貴(雖然他們明天就是權貴)。
至於梁太監是否蘇東坡的兒子已經無從考證(死無對證),其時蘇東坡正在倒霉,認這個爹撈不到什麼好處,不過不管好壞,梁師成這個爹是認定了。蔡京上台施行新法,作為舊黨人士,蘇大鬍子的詩文也成了毒草成了禁書。梁師成不服,跑到趙佶那兒申冤,說俺爹犯了啥罪,死後連文章也不準在世間流傳,太不尊重文化人了。
何灌轉身,發現自己的部下開始逃跑——沒辦法,帝國除了西北軍,這些年誰打過仗,從東京出征時,這些兵士好多連馬都騎不穩,得兩隻手牢牢抓著馬鞍,其戰鬥力之差可想而知,看著對岸如狼似虎的金軍,九*九*藏*書他們腿都是軟的,反應只能有一個——跑。
於是趙佶又召見了李綱,李少卿拿出了在太學時的憤青姿態,向趙佶上書了刺臂而寫的血書,說太子監國是和平時期的做法,而現在兵臨城下,太子不即位只監國,是無法號召天下抵抗金兵的,只有正式傳位於太子才能解決當前的危機,你老人家也好安心地去南方考察旅遊。
黃河天險,守住黃河渡口,已經是開封的最後一個屏障。
作為老蔡重點提拔的對象,吳敏自然全力為老蔡賣命。老蔡被鄭居中搞下台後,吳敏就成為他在朝中的重點火力,頻頻向鄭執宰開火,為其重新上台立了不少功。
三兒子趙楷才是趙佶的心中肉、掌中寶。
宣和元年六月,開封發大水,道士林靈素公然向趙桓發難,到處宣揚說「水自太子而得」,囂張到甚至「沖太子節,不避」,公然挑戰太子的權威。
太學的氣息和經歷一直影響著走入政壇的李綱,李綱在經過進士后的一帆風順后,很快遇受到打擊。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東京水災,李綱上題為《論水便宜六事奏狀》的奏疏,把皇帝和執宰們都狠批了一通,並把矛頭直指趙佶迷戀的花石綱。這下踩在了趙佶的痛腳上,趙佶把李綱交吏部貶為稅監。隨後又連貶兩次,最後貶到李綱的老家福建一個叫南劍州沙縣的地方當稅監,一連降了好幾級。
政和七年,趙佶破例封趙楷太傅,這是太子都沒有享受過的高位。同時還任命他為提舉皇城司(主要職責為保衛皇城並偵察臣民動靜),掌握了幾千近衛軍,成為擁有兵權的將軍,也是北宋一朝唯一一位能擁有兵權的親王皇子。
最初女真人入侵的戰報十萬里加急送到東京時,趙佶正在行郊禮祭拜天地祖宗,大臣們為了不影響典禮進行,竟然將戰報隱匿起來不報。隨即金國人的使臣到了東京,向昔日友邦正式下達了兩國開戰宣言,白時中、李邦彥兩大執宰才知道了宋金全面開戰的軍情。兩位執宰商量下來,覺得這事太大,若給趙佶講了,怕徽宗皇帝那脆弱的小心臟受不了,索性也不向皇帝通報,封了些紅包給金國使臣后把他們打發走了。
不得不提及的是當時北宋帝國的太學。
帶頭鬧事的是李綱及吳敏。
欽宗上台後,迅速調整領導班子,任命李邦彥為太宰,吳敏為中大夫守門下侍郎,李綱為兵部侍郎,耿南仲(原太子東宮太子詹事)為簽書樞密院事,封种師道、何灌為都統副都統,統帥河北河東兩路軍馬,應付危局。
蔡京對吳敏的越級提拔遭到了中書侍郎劉正夫的反對,說吳敏未嘗過省還沒資格入館。雙方爭論不休,而趙佶又沒閑工夫處理這件事,於是蔡京請御筆(皇帝給某個大臣處理某個事務的全權委託書,在徽宗皇帝後期,使用頻率很高)而出,平息了爭議。
他那條看似輝煌而光明的路註定艱辛。
宣和七年的時候,吳敏為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講,正四品官員。
經過蔡京的暗中發話以及蔡攸的引薦,帝國的兩個中層幹部吳敏、李綱上演了一出逼宮的好戲,一夜成名。
趙楷一聲嘆息,放棄了動武的打算,這位北宋帝國史上文憑最高的皇子的皇帝夢最終破碎,退出了政治舞台,一年後成為了一個性懦體弱的廢人;兩年後,跟隨父兄一起成為了女真人的俘虜。
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蔡京完成了王安石想做卻沒做到的事,以學校養士代替科舉養士。宋徽宗下詔罷科舉,太學成了知識分子進士的唯一途徑。太學在蔡京的手中發展到了頂峰。
李綱祖籍是福建邵武,而其父親在政見上也屬於新黨,這讓李綱和同出於福建籍的蔡氏父子拉扯上了不少關係。不少野史也記載他和蔡攸的關係非常密切,這和他能在進士后五年(政和二年到政和八年)的時間里就能從小小的國子正躍升到副部級的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有很大關係。
何灌說我認得,但手上的劍不認。
三萬精銳加上黃河天險,應該能抵擋女真人一段時間吧。
當然不是,有些角力是必須在暗中操作的。
而當晚,知大勢不妙的鄆王趙楷率兵闖宮,被步軍都虞候何灌擋在了殿外。
當然這更是https://read•99csw.com帝國的災難。
也就是這一天,完顏宗望(韓離不)的東路軍打到了慶源府(今河北趙縣),而之前,北宋帝國則完成了轟轟烈烈的政權變更和徹底的政治洗牌。
東京城內的君臣們,此刻正在忙些什麼呢?
趙桓逆來順受優柔寡斷的性格,對於他的前半生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但對他的後半生來說,卻是一種災難。
徽宗皇帝後期大興木土,趙桓一度看不下去了,向父親諫言說現在財政經費緊張,各種工程恐怕還是少啟動為好。
以吳敏入館事件成為一個開端,之後的執宰權臣們經常使用御筆,來對付諫官御史們的非難,北宋從太祖一朝開始即很發達的台諫制度至此荒廢,為帝國後來的種種決策失誤埋下了伏筆。
新的領導班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阻擊迅速南下的金軍東路軍。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如果換成和平時期,帝國的政治格局沒有發生巨變,徽宗朝太子的廢黜是早晚的事。
有子如此,文學藝術家趙佶那心中可是樂開了花,對趙楷的寵愛也是日盛一日,無以復加,每每出行宴席,總是帶上老三,留老大一個獨守東宮。而趙楷按規矩十八歲出宮入住鄆王府後,趙佶特許他「出入禁省,不復限朝暮」,並且「于外第作飛橋復道,以通往來」(這個待遇只有李師師享受過),而鄆王府也是趙佶喜歡去的地方,後來的高宗皇帝、九皇子趙構便曾跟隨父親一起去鄆王府習射,展示自己挽弓至一石五斗的驚人臂力。
在南岸駐守的何灌看見北岸潰逃,連忙燒了黃河浮橋。
後來的史料都對梁師成的進士資格持高度懷疑,不過長期在大才子趙佶身邊工作,人又聰明,考上個進士確實沒什麼技術難度。據江湖傳聞,梁太監後來專權,經常模仿徽宗皇帝的瘦金體發聖旨,竟然很少有人能辨別出來,就憑這一手,蘇東坡「兒子」的這個進士大概貨真價實。
看來看去都不靠譜,趙佶的心更慌,他覺得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作為徽宗時代的政壇不倒翁,蔡京有著他獨特的政治藝術。在他的兒子蔡攸曾經一度成為鄆王趙楷的擁護者時,他卻不經意地屢屢向趙桓遞去秋波,曾經巴結地送給了太子一個非常珍貴的阿拉伯琉璃器,結果是趙桓不買他的賬,讓人砸了這個寶貝。老奸巨猾的蔡太師沒有動怒,也沒有急著轉投懷抱,對趙桓這隻潛力股並沒有放棄投資。
如梁師成。作為徽宗時代最有權勢的兩大太監,如果說童貫走的是武生角色的話,梁師成走的卻是文青路線。最初他只是翰林書藝局裡的一個小太監,受到趙佶的賞識,一來是因為文化水平在墨水不多的太監隊伍中顯得鶴立雞群,二來他還有一個很獨特卻極有爭議的身份——蘇東坡的私生子。
現在趙佶身邊還有誰呢?蔡京,那位老得見了他跪都跪不下去的糟老頭?還是蔡家那幾兄弟?童貫嗎?童大帥去掉了虎皮就是貓,現在還是只人人喊打的病貓。老帥哥王黼嗎?還是白時中、李邦彥?
可趙桓轉身剛走,太監楊戩就在趙佶前面打小報告了,說太子最近言行囂張,那是因為他的太子家令(總管)楊馮在四處活動,準備讓他提前登基。
鄆王黨的主要攻擊目標當然是太子趙桓。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十月,趙桓為趙佶添了嫡長皇孫趙諶。趙佶三十五歲就當上了爺爺,這是帝國幾任帝王都沒有遇到過的好事,趙佶當然很高興,出生不久的皇長孫趙諶被封為崇國公、崇德軍節度使。不料這一舉動卻遇到了宰相王黼的義憤,向皇帝進諫說家無二主國無二副,有適子無適孫,現在以皇子的禮節封皇孫,那不就意味著太子就是皇帝了嗎?這讓剛高興了一頭的趙佶很不爽。不僅如此,王黼還讓太子趙桓的宮臣耿南仲去他的府邸(架子夠大),讓耿南仲給太子捎話,叫趙桓識相點最好主動把趙諶的官辭了,不然大家都有麻煩。
趙楷並不甘心,對何灌說難道你不知道我是誰?
徽宗皇帝趙佶避免了其兄哲宗趙煦無子的尷尬,他登上帝位的第三個月,東宮原配王皇后就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就是趙桓。
梁師成不僅認爹的眼光與眾不同,選擇未來的政治靠山也是專挑冷門https://read.99csw.com。就在眾人都覺得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都去舔鄆王屁股的時候,他卻成為了太子的忠實擁泵,為柔弱的太子趙桓在後宮撐起了一把遮風擋雨的傘。
有知識有「身份」的梁太監很快得到趙佶的賞識提拔,領思殿文字外庫,成為了趙佶的貼身秘書,進入了帝國的權力中心。最後和童貫一樣,官拜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任淮南節度使,成功地從太監集團突圍。在徽宗時代中後期,無論是蔡京還是王黼,無不敬他三分,帥哥王黼甚至以父事之,東京人都稱他和童貫為媼相。
李綱字伯紀,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李夔雖是文人出身後來官至龍圖閣待制,但卻有長期在西邊任職參与對抗西夏的軍事經歷。他在任鄜延帥幕僚時,西夏人數十萬來侵延安,敵眾我寡,守將準備棄城逃跑,李夔卻堅持按兵不動積極備防,最終使西夏人望城退卻。那時李綱正值少年,親眼目睹了這場戰事,對他日後的影響頗大。
宣和七年十二月,在李綱橫空出世成為帝國的救世主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李綱的背景和身世。
趙佶聽到了吳敏的建議「眼前一亮」,說我老糊塗了怎麼沒想到這層,於是「內禪」的決定就更堅定了。吳敏看合了東家的心,又給他推薦了李綱,說李少卿有話要說。
吳敏是另一個對趙佶的「內禪」起到重要作用的人。
最後他們勝利了,趙佶迅速地在金兵到來之前完成了權力棒的交接,倉皇奔南,帝國的新領導人趙桓浮出水面。
奇迹的誕生主要緣于趙桓本身的性格。長期處於惡劣的環境讓趙桓養成了謹小慎微百事能忍的性格,堂堂的太子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對國事基本不過問,對鄆王幫的挑釁也一忍再忍。趙桓平日里除了在書房裡埋頭讀書,就是在花園裡對著魚池裡的魚兒傻看,典型的書獃子模樣。
趙佶大怒,把楊馮抓了起來砍了頭。趙桓那番苦口婆心白費不說,還搞得太子身邊的人人人自危,支持者越來越少。
東京開封,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就這樣呈現在女真人眼前。
相比較李綱進士后在政壇上的一帆風順,李綱的進士之路卻並不平坦,在二十九歲的時候才跨過了進士的門坎,這讓他在當時帝國的最高學府太學滯留了七年之久(留級生)。
在鄆王黨一次次肆無忌憚的衝擊下,趙桓的處境和壓力都很大,但直到宣和七年,在君父失寵、權臣壓逼的情況下,趙桓依然穩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堅挺了十一年之久,確實算上一個小小的奇迹。
草擬罪己詔的是殿堂大學士尚書右丞宇文虛中(此人南渡後主動出使金國,曾密謀劫回欽宗,被認為南宋第一巨諜),宇文大才子早對當朝這幫傢伙不滿,於是洋洋洒洒地把趙佶及其心腹罵了個體無完膚。
太子表現如此,他的政敵們倒沒什麼招了,畢竟嫡長子任東宮是千百年來祖宗傳下來的老規矩,太子沒犯什麼錯之前,趙佶還真不能說讓老大下課就下課。
林靈素如此作為沒有受到趙佶的任何處罰,反而是同時上書,為太子鳴不平的李綱卻受到嚴厲處罰,流放外地。
沒有人攔轎子,沒有人磕得頭破血流求他留下,以前的幾個跟班(童貫高俅之流)在悄悄收拾行李,準備跟東家走人。之前大搞宋金聯盟,現在金國人打過來了,他們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趁現在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女真人入侵上面還沒來得及找他們秋後算賬趕緊溜。
但帝國此時終於開始為百年來對武將的不公待遇埋單,事實證明,一個優秀的武將勝於任何天險強兵,而率七千精銳守險關的梁公公到了黎陽根本沒想過如何布防迎敵,而是想著如何過春節,整日與部屬飲酒為樂。金軍殺到,梁太監嚇得差點尿褲子,拔腿就跑,七千人大潰逃。
李邦彥表面看起來嬉皮笑臉,搞起政治鬥爭來卻毫不手軟,金軍入侵前不久,他剛聯合梁師成和蔡攸,搞掉了另一個帥哥宰相王黼。作為政治盟友,李邦彥也走向了太子黨陣營。
浮橋一燒,來不及過河的宋兵被金兵追趕射殺到河中的有幾千人,場面慘烈。
性格比趙佶更為軟弱的趙桓會比風流才子型皇帝更適合迎接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嗎?帝國沒有人考慮清楚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