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現代琦善的故事 第01章 輪胎特保案答辯:為什麼慘敗於美國

第一篇 現代琦善的故事

第01章 輪胎特保案答辯:為什麼慘敗於美國

四、我們的對手到底是誰

更致命的錯誤是我們的代表直接批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這既是法律上的無知,也是政治上的錯誤。前面我說過了,美國工會就是遵循《1974年貿易法》第421條款,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來審查中國的輪胎進口。說到底,這是商務部的前身——對外經貿部跟美國簽訂的協議中規定的。你現在卻不斷地批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知道,這個部門是1916年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下面專門設有一個機構來收集和分析貿易數據,用於白宮和國會決策參考。不光是中國貿易問題,美國國會已經把所有對外貿易問題的調查權都授予了這個部門。在辯護過程中批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好像你向商務部申請反壟斷審查,卻公開批評商務部下設的主管部門,你還想獲得通過嗎?另一方面,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批評也缺乏政治上的考慮。要知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中大部分投贊成票的委員都是民主黨人,而且其現任主席阿拉諾夫(Shara L.Aranoff)來自國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是一個徹底的民主黨人。在一個民主黨的總統面前批評其資深同黨並不可取。
於是,毫無懸念,奧巴馬站在了正方一邊。
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的證據:
現在各位讀者明白了吧?這場官司跟以往的貿易糾紛不一樣。第一,這次找中國企業麻煩的不是外國的製造商,而是工會;第二,這次不是技術壁壘之類的貿易糾紛,而是美國勞資衝突引起的官司;第三,這次美國告中國企業的重點不是說我們傾銷、補貼,或者知識產權問題,而是說這個行業的中國出口增長速度太快,以至於影響了美國的市場秩序。
對比一下就明白了,美國四大輪胎企業中只有固鉑站出來說不,為什麼呢?固鉑輪胎公司投資人關係部主任史尼克拉斯(Curtis Schneekloth)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之所以第一個站出來(在美國輪胎企業當中),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的位置上,我們在中國以外的低成本國家沒有生產基地。我們的競爭對手(固特異、米其林、普利斯通)在中國以外的低成本國家還有生產基地。」史尼克拉斯同時透露,固鉑在美國原定的關廠計劃將照計劃進行(2008年12月,該公司宣布將關閉一家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輪胎生產工廠),工廠預計在2010年第一季度關閉,目前該公司在美國有4家工廠。目前,固鉑輪胎在華共有兩家合資公司,其中固鉑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年產超過1000萬條,供應國內及國外各大市場;另外一家為固鉑建大(崑山)輪胎有限公司,位於江蘇省崑山市,由美國固鉑輪胎橡膠公司和台灣建大輪胎合資於2007年初建廠,年產超過300萬條轎車輪胎,全部用於出口北美市場,目前佔美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15%。

三、美國工人失業的罪魁禍首:美國資本家

輪胎特保案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一敗塗地,而我們卻沒有人好好地去思考一下,美國是如何走過一步步決策流程,最終決定對中國輪胎採取措施的。這就好像在美國打官司,最後輸得一塌糊塗,而我們還沒有弄明白美國的抗辯程序是什麼,更沒弄明白原告為什麼要起訴我們。你連原告為什麼要起訴你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輸了官司,就跳出來表示不滿,還威脅人家說以後不跟人家做生意了。這不是很可笑嗎?
美國工會主席針對這一點是怎麼遊說的呢?他的原話是:「The basic facts i九九藏書n this case cannot be denied or erased.」翻譯成中文就是:這個案件中的基本事實是絕不能被否認或者塗改的。這句話的核心是兩個詞,第一個是「不能」,與這個詞對應的往往是「不容」。所以,他這句話給人造成這種印象:中國的企業和政府是不講道理的,辯來辯去都是情感上「不容」怎樣,而不是道理上「不能」怎樣。第二個是「被」,被誰呢?就是中國政府、中國輪胎企業,以及跟它們利益一致的美國進口商。美國工會在媒體面前這麼一渲染,中國方面的抗辯再有為也沒用,人家已經不相信我們說的話了,他們認定了我們所說的話背後都是有利益驅動的,並且這個利益是跟美國老百姓的利益相衝突的。我們還能說什麼呢?越解釋越被動。既然認定了我們受利益驅動,美國記者自然會對我們有偏見,因此不管我們說什麼,人家也不會報道了。我們被人家扣上了這麼大的帽子還不知道,找證人、組織遊說機構的時候,找的都是什麼人?不是在中國製造輪胎的,就是在美國賣中國輪胎的,比如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找的是美國進口商行業協會。這不是正中下懷,又是什麼呢?
所以,我們要迎戰的話焦點應該是什麼呢?應該首先從法律上反駁。因為美方整個行動的基礎就是能夠確認中國企業真的攪亂了美國輪胎市場,可是你仔細想一想,怎麼才能確認這一點?什麼叫市場混亂?翻開美國《1974年貿易法》,美國人的定義也很含糊。他們做出判斷要看兩個條件:第一,進口增長速度驚人;第二,也是最關鍵的,這是對本國產業構成實質損害或者威脅的「顯著原因」。這裏的關鍵就在於什麼叫「顯著原因」。美國貿易法對此規定了兩個條件:第一,是對本國產業實質上構成了重大傷害;第二,這個原因不一定要比其他原因的後果更嚴重。
美國工會就是遵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421條,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審查中國的輪胎進口。實際上,這本來是美國勞資雙方的衝突問題。美國四大輪胎商中排名第四的晶牌也能佔到美國市場15%的份額,它們在中國都有工廠,這些工廠半數以上的產能都是面向美國市場出口。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總共才佔17%的份額,換言之,其中大部分份額都是美國四大輪胎商自己佔有的,餘下的部分中國企業也只是做製造,產業鏈的其他六個環節都是由美國企業控制的。美國工人的失業是怎麼造成的呢?因為這四大輪胎商的資本家關掉美國工廠,跑到中國,利用中國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生產之後再賣給美國市場。所以,美國工會憤怒了,利用中國入世時跟美國簽訂的協議,起訴這些偽裝成中國廠商的美國資本家。當然,由於法律程序的問題,他們不能直接告美國資本家。而且他們認為美國資本家之所以搬到中國來,就是因為中國給美國資本家提供了不公平的條件,比如便宜的土地、勞動力等等,所以乾脆就把中國的所有輪胎出口企業都給告了。而現在美國三個最大的輪胎企業都理虧,不吭聲,中國的企業反倒大張旗鼓地通過橡膠工業協會和商務部跟美國工會對著干。

一、美國為什麼要對中國輪胎征懲罰性關稅

美國工會針對的問題是本土的失業和裁員,而真正造成美國工人失業的其實是跨國企業,也就是這些美國資本家。可是中國企業自我辯護時並沒有分析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再大,市場份額也沒有跨國企業大,17%的份額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外資在中九_九_藏_書國設立的企業;而就算是純粹的中國企業,營銷網路等產業鏈的其他六個環節包括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和零售也都在人家手裡。所以,中國企業不過是跨國企業可以利用的一枚棋子,而這些國際資本家卻在聽證的時候悄悄躲起來,讓中國輪胎企業去衝鋒陷陣,去跟美國工會對著干。
報復性關稅不是隨便選個行業就可以實施的。美國報復我們,人家有這個資本,人家可以不用中國的輪胎,反正美國有大量生產線閑置,就算進口輪胎也完全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實際上,這幾年泰國等國對美國出口也是大幅上升,誰讓人家泰國產橡膠呢。所以對中國一個國家的懲罰性關稅並不會大幅推升美國的國內價格,這樣的報復並不會導致最終讓國內消費者買單。
汽車行業呢?開玩笑,中國汽車工業浪費了多少口舌才取消了對整車的高額稅率?現在又要漲回來?那樣做的結果也很明顯,外國廠商做好零件,甚至將主要零件都組裝完,就是不做成整車,然後零稅率出口給國內的合資工廠,這樣合資工廠能做的就永遠都是最簡單的組裝。美國人本來就不想把汽車的核心技術,也就是核心組件的生產放在中國,你一徵收懲罰性關稅,他們就更不會這麼做了。如果連帶零部件一起徵稅,世貿組織怎麼裁決我們先不管,中國這麼多打算買車的人怎麼辦?要知道,中國汽車工業是高度依賴原裝關鍵部件的,這樣最終高額的關稅都得我們老百姓買單。這不是把經濟刺|激方案全給毀了嗎?
結論非常簡單,輪胎特保案的首席代表談判失敗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基於一己之利提出不合理的建議,完全沒有顧及所提到的兩個行業的消費者和企業的安危,並且進一步損害國家利益。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輪胎特保案不但失敗,而且後患無窮。本書最後一章將會討論這次特保案的失敗將如何帶來一系列的國際貿易制裁。
在事實方面我們沒有給出有力的回擊,那麼邏輯方面呢?我們把美國工會的話簡化一下就是:第一,進口產品所佔市場份額比本土企業多;第二,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比其他國家都多。結論就是: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太多,導致了本土工廠的大量關閉和裁員。其實這裡是有邏輯問題的,這兩個事實並不能推出這個結論。這兩個都是事實,沒錯,但是這裡能夠得出的結論只能是:來自中國的輪胎進口數量很大,應該對美國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可是仔細想一想,中國產品的份額不過17%,還不到美國本土廠商的1/3,而且中國的輪胎商是高度分散的,並沒有一家獨大。而且中國輪胎商沒有自己的銷售網路,銷售網路其實還是在美國人手裡。美國本土工廠關閉儘管是事實,但是這跟中國輪胎商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2009年9月12日中美輪胎特保案發生之後,媒體的分析大部分都是在說我們的出口會怎麼樣,我們的企業究竟會受到多大衝擊等,或者單純從美國的政治角度來看,認為關稅是奧巴馬的政治籌碼,並對此大發感慨。可是,在我們分析之前,能不能先知己知彼,換位思考一下?
現在,壟斷已經成了事實。……事實證明:某些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差別,例如實行保護主義還是實行自由貿易,只能在壟斷組織的形式上或產生的時間上引起一些非本質的差別,而生產集中產生壟斷,則是現階段資本主義發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規律。(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14頁)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如果你是奧巴馬,看https://read•99csw.com到正反雙方的上述辯論,會做出什麼決定呢?一方面,正方代表是全美最大的工會,提請貿易主管部門審查,並且說這關係到幾萬美國人的就業問題,這個工會當年大選時還公開力挺你;貿易主管部門的審查結果是證據確鑿,建議你簽署命令,徵收懲罰性關稅;與此同時,工會5萬多名會員向白宮和國會致信要求你簽署,國會的一大堆議員也致信希望你簽署,而美國輿論也是一邊倒站在這邊。
鬧了半天,最可笑的是我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搞清楚是誰在告我們。是誰在整我們?我們的媒體都是怎麼報道的呢?我們的媒體都在說,提出特保調查的是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各位讀者不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嗎?鋼鐵工人聯合會,跟輪胎行業有什麼關係啊?不是沒事找事嗎?
而我們卻在事實和邏輯都站不穩的基礎上,就匆忙發表聲明。這正中美國工會的下懷!不客氣地說,我們的聲明才是沒有事實根據,更沒有邏輯推理。

二、美國工會提出的事實是否屬實

徐文英答辯的最後一點是臨時加上去的。她說,在目前經濟蕭條和失業率攀升的情況下,如果提高中國輪胎的價格,只能使美國消費者推遲更換輪胎,從而增加高速公路上的安全隱患。這種水平的回答也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了。更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她在聽證中竟然提到中國政府鼓勵合資輪胎公司產品出口,這不是給美國提供中國搞不公平貿易的口實嗎?看來學橡膠工業出身的徐副會長,對聽證中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的確有很獨特的見解。
報復性關稅弊大幹利,對農產品和汽車進口採取限制將會是無謂的犧牲,橡膠工業協會的這一建議純粹是為了一己之利。
另一方面,反方代表批評完美國工會,又批評貿易主管部門,而這個部門的六名委員大部分都是跟你一樣同屬於民主黨。在答辯過程中,要麼不解釋,直接給你扣上「事實錯誤、缺乏邏輯」的帽子;要麼解釋的道理根本講不通,動不動還要威脅你一下,如果簽署會導致你們國家高速公路事故增多,會導致你的國家好幾萬人失業。最後你發現,站在這邊的,不是中國政府,就是中國企業,再就是銷售中國產品的美國貿易商。就算是在中國有工廠的美國四大輪胎商,也只有老四站出來反對。
簡單來說,美國工會必須舉證說明中國進口輪胎嚴重傷害了美國輪胎產業。可是我前面說過了,進口不是關鍵,因為進口並沒有改變美國市場的競爭格局。更為重要的是,來自中國的進口輪胎相當大的一部分就是美國四大輪胎商在華工廠製造的,而即便是中國製造的,產業鏈其餘六個環節也基本上都在美國企業手中。所以,最關鍵的結論就是「沒有顯著傷害」,因此中國進口輪胎不構成「顯著原因」,整個官司乃至後續行動都是不合法的。
郎言郎語: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工會怎麼處理輪胎特保案呢?他們非常精通美國法律,當初中國加入WT。的時候跟美國簽訂了一個雙邊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和2000年中美關係法案,在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補充寫入一個條款,即第421條。這個條款給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一項重要的授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如果發現中國的生產商導致或者威脅導致美國生產同樣產品的廠商陷於市場混亂或者競爭無序,就有權向美國的廠商提供救濟。具體操作上就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介入調查並最終做出裁決,隨後根據這個裁決向美國總統提交一份具體的救濟辦法的草案。
第一,過去四年裡中國輪胎在美國九九藏書的市場份額躍居第一名。2004年至2008年,中國對美國輪胎出口數量上漲215%,金額上漲295%,2008年中國產乘用車輪胎出口美國4600萬條,金額逾17億美元。
實際上,美國輪胎市場可以劃分為汽車製造商市場(OEM market)和替換胎市場(replacement market)兩個細分市場。其中後者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市場:由一流尖端品牌構成的高端市場(又稱「一級梯隊市場」)、由次要品牌構成的中端市場(又稱「二級梯隊市場」),以及由其他眾多較低知名度品牌構成的低端市場(又稱「三級梯隊市場」)。美國國內絕大多數製造商(雖然不是全部)在中國對美出口涉案產品前就放棄了三級梯隊市場,並謀求在一級梯隊市場和二級梯隊市場獲取更高的利潤。
而我們中國方面是如何回應的呢?2009年7月17日下午,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發表聲明稱,美國國際貿易協會(ITC)報告「事實認定錯誤、缺乏邏輯,不足以作為對中國輪胎採取限制措施的依據」。美國工會提出了兩個事實:第一,四年之內美國輪胎市場突然亂了,進口產品大量擠占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本土工廠大量關閉和裁員;第二,進口中份額最大的是中國產品,中國的份額從5%飆升到17%。因此得出結論:中國的出口攪亂了美國市場。
中國企業不過是跨國企業可以利用的棋子,現在這些國際資本家卻在聽證的時候悄悄躲起來,讓中國輪胎企業去衝鋒陷陣,去跟美國工會對著干。
這就是可笑之處。這個工會的全稱根本不是鋼鐵工人聯合會,而是「The United Steel, Paper and Forestry, Rubber, Manufacturing, Energy, Allied Industrial and Service Workers International Union」。如果逐字翻譯過來,就是「鋼鐵工業、紙業和林業、橡膠工業、製造業、能源等聯合工業和服務業工人國際聯合會」。實際上,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工會,同時也聯合了加拿大乃至加勒比地區的工會,而且除了名字里包含的幾個工業,還涵蓋了有色金屬冶鍊、公共事業、集裝箱工業、製藥行業乃至呼叫中心等服務行業。因此這個工會在規模上相當於美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
其實也難怪徐文英,她不是學法律的,也不是學國際貿易或者國際政治的,而是學橡膠工業的。這就不難理解她的一些看法和行為了。在問答環節,徐文英在語言方面的困難開始暴露出來。當美國財政部代表米爾斯(Timothy Mills)代表審判席提出第一個問題時,徐文英發現自己不能完全聽懂他的提問,只好請「考官」重複一次問題。最終,隨同作證的中方委託律師司布納代為回答了美國財政部的提問和此後的大部分提問。所以,就算是第二重要的問題——政治問題,徐文英也沒說到點子上。對於判定該特保案十分關鍵的一點——實施特保措施能否增加美國就業,徐文英也許並不認為是關鍵問題。
第三,同期,美國輪胎行業有4400人失業,預計2009年失業人數還會增加2400人。
中國方面根本不了解美國的遊說體制,整個組織抗辯的過程,從聽證、發言到證人都是錯的。
為什麼說沒有事實根據?商務部沒有指出美國工會所提出的兩個事實究竟哪裡認定有誤,實際上兩個事實都沒有錯誤,這就是美國工會的高明之處,兩個事實都是數字,數字本https://read.99csw.com身通常都沒什麼問題,即便有問題,那也是美國工會調查數據時手法的問題。其實真正的問題我們沒有指出來,仔細讀一下美國工會的報告,你會發現,按照他們的統計,美國對中國的輪胎進口量在過去8個月仍是大幅上漲,而中國方面統計的出口量卻是在下降。所以,這裏的事實如果有什麼問題,商務部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出來,對方才能心服口服。但是商務部沒有這樣做,而只是籠統地說「事實認定錯誤」,你在國內審核反壟斷的時候可以這樣做,但是在美國人看來,你這就是不講道理嘛!
美國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出口攪亂了美國的市場,造成了美國工人大批失業,而出口裡面排第一名的就是中國輪胎企業。所以,我要告你。非常簡單直接的邏輯!

五、掌握遊戲規則才能做出有力反擊

至於這個工會的權力就更是不得了。200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這個工會的政治訴求就是讓美國眾議員湯姆?迪萊(Tom Delay)下台,結果4月份,這位眾議員自己就宣布退出選舉了。更重要的是,這個團體是親民主黨的,2008年5月份,奧巴馬正在跟希拉里爭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選戰在北卡羅來納州和印第安納州打得難解難分。這個工會通過他們支持的北卡羅來納州民主党參議員愛德華茲(John Edwards),公開宣布支持奧巴馬,後來的結果是奧巴馬在兩個州都戰勝了希拉里。
第二,同期,美國輪胎產量下降25%,美國國內企業的份額由63%下降到不足50%。
那麼究竟是誰關閉了美國的本土工廠?是資本家,而不是代表勞動者的工會!是美國的資本家決定關閉美國的工廠,把工廠搬到中國來,從而既佔有美國的高端市場,又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截至2006年底,外資在華輪胎企業右19家,共36個工廠。而在2005年全國輪胎產量已達到3.18億條的基礎上,輪胎企業又展開了新一輪投資熱。而據權威機構預測,2010年,中國輪胎市場的總需求只能達到3億條,中國輪胎市場產能過剩的苗頭已經出現。2008年,我國輪胎出口佔總產量的63.8%,2009年前5個月佔42.8%,是對國外市場依賴最大的行業之一。
輪胎特保案通過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對媒體說:「我們希望能夠在農產品和汽車進口方面,對美國採取措施。」憑什麼?你憑什麼把農產品和汽車工業拖進來?你跟全國的農民兄弟、全國打算買車的老百姓乃至汽車工業聯合會商量過嗎?

六、報復性關稅弊大於利

可是,我們的橡膠工業協會和商務部是怎麼辯護的呢?我們派出的代表徐文英反覆強調的又是什麼呢?「不是我們中國輪胎出口影響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就業問題,而是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美國的一些輪胎企業關閉。」然後呢?為什麼不進一步引申到法律問題呢?眾所周知,全球經濟下滑是從2008年開始的,而美國工會提出的證據是從2004年到2008年中國輪胎進口影響美國市場,這個回答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是誰在遊說?遊說組織跟奧巴馬是什麼關係?遊說組織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中國可以這樣做嗎?不買美國大豆,中國人炒菜就不能放油了,難道要求全國人民改變飲食習慣嗎?我們徵收報復性關稅的結果,最後買單的是全國老百姓,美國最多明年少種點大豆就是了,反正價格推高了,正好抵消銷量下降帶來的損失,所以美國糧商還是可以高枕無憂。可是中國呢?豬肉價格漲一點就民怨沸騰了,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你敢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