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篇 美國到底在幹什麼 第13章 歐洲人怎麼看他:諾貝爾和平獎,怎麼就是奧巴馬?

第五篇 美國到底在幹什麼

第13章 歐洲人怎麼看他:諾貝爾和平獎,怎麼就是奧巴馬?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最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十四世達賴喇嘛,他在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給歐洲人的印象跟給中國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在我們看來,他是政治人物,是個分裂祖國的人。而在歐洲人看來,他是東方佛教的傳道者,而且致力於宗教的互相交流。在得獎之前,他跟當時羅馬教廷的約翰?保羅二世教宗見過很多次面,1980年、1982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先後五次,基本上是兩年見一次面,見面不聊別的,就只聊宗教,這就是達賴喇嘛的聰明之處,全面誤導歐洲人把他當成純粹的宗教家,而掩蓋了他的政治陰謀。他為什麼會在1990年得獎呢?因為在挪威看來,他代表了東方,代表了中國,而且由於政治人物都比較複雜,很容易讓大家誤解諾貝爾獎的本意,誤會挪威的政治立場,因此達賴以宗教領袖的姿態出現,從而讓挪威認為選擇一個他們認為相對中立而純粹的宗教領袖是最好的,而正巧達賴喇嘛也是這樣偽裝自己的。這樣全世界的目光都會在柏林牆倒塌之後跟著諾貝爾獎轉向東方,但是這不表示挪威認同他分裂祖國的企圖。
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理解了,只有兩種人會獲得提名。第一種是當年做出了某些事情讓挪威各界人士印象深刻;第二種就是代表挪威議會的一貫立場,評出一個「終身成就獎」,針對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讓全世界聽到來自北歐的聲音。
說到底,這是個年度「選秀」大獎。所以,這個獎每年都是爭議不斷,就像很多人質疑為什麼2005年的超女冠軍是李宇春,為什麼2009年的快女冠軍是江映蓉一樣。而這種爭議,恰恰就是挪威這個北歐國家所需要的。為什麼呢?如果每一年都是實至名歸,毫無懸念,大家就不會再討論這個諾貝爾和平獎了。而北歐國家其實都是政治上的小國,既沒有美國那樣的全球軍事實力,也沒有英國乃至法國和德國的經濟實力,它們要立足於國際社會,並且保證其國家利益,就要發出它們的聲音,來自諾貝爾和平獎的聲音。
這個和平獎就是要在國際政治中傳達來自北歐的聲音。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可以公然違反自己定下的原則。

一、核心原則:感動挪威的「年度」國際人物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諾貝爾和平獎是非常臉譜化的,他們選擇的也就是年度最應該銘記的一個人,至於這個人實際上做了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而當他們找不到年度感動人物的時候,才會退而求其次,頒發終身成就獎。畢竟,終身成就獎晚給一兩年無所謂,而勃蘭特的華沙一跪,一年以後可能就被大家淡忘了。而且,你想一想,這些提名的評委,他們會提名誰呢?你只能提名一個人,但是只要你沒死,以後每年都還有機會再提名別人,所以你今年寫下的肯定是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年度人物。這樣一來,你再重新讀一讀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的話就明白了,「很少人能像奧巴馬那樣吸引全球的注意,並帶給世人未來會更美好的希望。」40年前,勃蘭特也是這樣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並給世人帶來未來會更美好的希望,所以勃蘭特得獎了,儘管他其實沒做什麼。
北歐:此時是Family 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https://read•99csw•com商店晚上6點鐘就打烊(有時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會,很少有人在外流連。
同樣,以北歐價值觀來看亞洲的時候,例外就更是層出不窮了。比如,在印度歷史上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竟然不是聖雄甘地,而是特蕾莎修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北歐視角來看,甘地雖然名義上是非暴力不合作,但實際上在南非搞民族獨立,在印度搞反殖民獨立運動,實在是破壞社會和諧。在他們看來,英國的殖民輸出的是文明和法治,你這個印度人卻在那裡引導人民搞獨立運動,搞國貨運動。所以,雖然甘地五次被提名,但是始終沒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同樣搞非暴力不合作的昂山素姬卻在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又是為什麼?因為昂山素姬反對的是軍人獨裁政府。
諾貝爾和平獎基本上是一個符號化的大獎。跟著感覺走,看誰說出了北歐的聲音,誰的影響切實推廣了北歐價值觀。
也正是由於北歐價值觀對和平的獨特理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頒獎給從事環境保護的人和組織,也自然而然地不希望有核武器擴散。而且他們認為在國際社會上,不論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弱,地位都足平等的。
我們對比五幕場景,就能明白什麼叫北歐價值觀了。
總之,20世紀是從舊資本主義到新資本主義,從一般資本統治到金融資本統治的轉折點。(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38頁)
到這裏我們就看出來了:北歐的聲音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這就跟前面提到的幾幕場景一樣,在家庭中大家的關係應該是平等互助的。在調查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巴拉迪對美國提供的情報提出質疑。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巴拉迪曾兩次向聯合國安理會明確報告,表示核查人員並未在伊拉克境內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要求安理會將核查時間延長。而在美國攻打伊拉克后,他又公開批評美國的做法錯誤。北歐會出來干涉這些事情嗎?不會的。因為北歐既沒有這個實力,也不喜歡激烈的對抗。這也是北歐國家跟法國和德國的不同之處。
第一,晚上7點到10點,你在哪裡?
北歐:父母約孩子出門是歡天喜地的事,即使80歲的北歐老父母打電話給60歲的孩子,也能相約出遊。北歐的父母親如果帶小孩出門,必定以小孩為中心安排行程內容,否則寧可不帶在身邊,單獨赴約。因此,北歐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約他們一定是好事。
大家通常以為這個獎是和平獎,但它其實是一個類似於「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獎項,這是由諾貝爾和平獎特殊的評獎程序決定的。每年的2月1日之前諾貝爾評獎委員提交提名,這個評獎委員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基本上挪威的社會各界人士都包括在內,這一輪就像超級女聲的海選,沒有任何要求,只要你手裡有一票,就可以提名一個你認為值得的人。這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等其他獎項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提名之後不是由諾貝爾委員會來決定誰獲獎,而是由挪威議會選出五個議員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最終從這些被提名的人中確定一位獲獎者。這個決定從根本上來說是完全政治化的,代表了挪威議會的國際read.99csw.com政治和外交立場。

五、此「和平」非彼「和平」

因此,這個和平獎就是要在國際政治中傳達來自北歐的聲音。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可以公然違反自己定下的原則。比如說,1961年,達格?哈馬舍爾德在獲得提名后、距頒獎數月前逝世,和平獎仍將獎項授予哈馬舍爾德,這樣哈馬舍爾德就成了唯一死後獲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們歷史上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頒獎給國際紅十字會,這不是很矛盾嗎?如果諾貝爾和平獎是終身成就獎,你之前不是已經肯定過了嗎?還需要一再肯定嗎?還有聯合國難民署,這個組織的目的就是幫助難民,可是他們卻在1954年和1981年兩度頒獎給聯合國難民署。如果這個應該頒獎的話,那麼今年也應該給我們人民解放軍頒獎了。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感動了多少中國老百姓啊,絕對是今年全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救援。為什麼不頒獎給我們的子弟兵呢?因為這個獎無法傳遞北歐的聲音。
第三,孩子度假時,你在哪裡?
也正是由於特殊的北歐價值觀,所以諾貝爾和平獎其實在歷史上沒少發生例外。比如說,我們前面提到了達格?哈馬舍爾德。他在1961年獲提名后、距頒獎數個月前逝世,但是諾貝爾評獎委員會還足破例給他追授了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的傳奇人生實在是太符合北歐價值觀了。不說別的,他為什麼突然離世?不是因為身體不好,而是他身為聯合國秘書長,代表聯合圍,不帶任何軍隊去剛果調停衝突,途中座機在尚比亞不幸遇難,與他同時殉職的沒有一兵一卒,只有15名陪同和機組人員。就是這個聯合國秘書長職位,今天被各國爭來爭去,又要平衡各大洲的利益,又要規定必須是小國家出生的。為什麼?因為有實權。可是哈馬舍爾德1953年赴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有他一個人。他就任后就開始建立一個由4000名管理人員組成的秘書處,建立了一套體系來定義每個人的責任範圍。他堅持聯合國秘書長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在沒有獲得安全理事會或聯合國大會批准的情況下採取行動。為什麼?因為他代表了北歐的價值觀,不要超級強權,而要平等相處。他的這種精神簡直無處不在,在1951年進入瑞典內閣時,他竟然不屬於任何黨派,而且也不擔任任何部長職務,甘心做一個「不管」部長。
一個例子就是2006年頒獎給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鄉村銀行,這個例子在國內也掀起過一次討論的熱潮。我們討論的重點是什麼呢?是鄉村銀行怎麼做,也就是國家的事兒、金融的事兒。在我看來這個所謂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其實就是個放高利貸的地下錢莊,我們學者沒搞清楚狀況就瞎討論,簡直像一群傻子一樣。可是諾貝爾委員會是怎麼說的呢?是「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在我看來應該是「為表彰他們(通過高利貸的地下錢莊)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才對。仔細想一想,農村有沒有銀行,跟世界和平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這卻恰恰是和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尤努斯才會得獎。之前尤努斯默默無聞地做了很多年,經過諾貝爾和平獎這樣一「炒作」,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成就和成功九*九*藏*書模式。這樣看來,諾貝爾和平獎要的是什麼?絕不僅僅是一個激勵個人的終身成就獎,而是希望通過頒獎讓大家討論:這個人是誰?怎麼沒聽說過?怎麼就獲得認可了呢?這樣不知不覺的,北歐價值觀就得到了宣傳和認同。
第二,早餐時間,你在哪裡?
說了這麼多,諾貝爾和平獎基本上是一個符號化的大獎。跟著感覺走,看誰說出了北歐的聲音,誰的影響切實推廣了北歐價值觀。那麼什麼是北歐價值觀呢?
事實上,奧巴馬之所以得獎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挪威人所喜歡的家庭型的男人,他愛老婆,愛子女,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從事公益性質的活動,而且不像柯林頓總統那樣搞婚外情。這個男人一上任就擯棄了美國一貫的單邊主義的作風,提出了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巧實力」的說法,從而感動了挪威人。因此,各位讀者千萬不要被諾貝爾獎蒙蔽了視線,美國人一如既往對付中國的決心是不會改變的。們中國是個要面子不要裡子的民族,但是就像我在前一章中所言,由於我所以我認為奧巴馬錶面上會採取圓滑的手段,技巧地跟中國周旋,而且給足我們面子,盡量取得裡子的實惠。而所謂裡子的實惠必定是符合民主黨的執政理念,以美國藍領階層的民意為基礎,以他們的訴求為美國的國策,通過政策打壓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以保障美國藍領工人的就業。
所以,諾貝爾和平獎最核心的原則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在於你影響了多少。戈爾做了什麼?拍了一部電影,或者準確地說,是參与拍攝了一部電影,他連導演都不算。但是他的確通過這部電影以及幕後更多的工作,喚起了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重視。這樣一來,北歐的聲音就被大家聽到了。
北歐:父母百分之百一定跟小孩一起吃早餐,至少會有一個人陪孩子。
我們:多數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慘,朝九晚九,將工作擺在第一的結果就是晚歸晚起,爸爸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通常已經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經上學。同住一個屋檐下,一個星期有五天無法見面好好說話,已經成為我們家庭的生活常態。
奧巴馬之所以得獎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挪威人所喜歡的家庭型的男人,他愛老婆,愛子女,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從事公益性質的活動,而且不像柯林頓總統那樣搞婚外情。
難道奧巴馬就是個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國總統嗎?那他為什麼在2009年年底又決定對阿富汗增兵兩三萬人呢?
我們:大人帶著小孩參加宴會,常任由他們跑來跑去,在極其無聊的情況下,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總是挨罵。長大后便認定,通常父母約他們八成沒好事。

三、戈爾:拍個電影,得個獎

以這個標淮,柯林頓符合嗎?完全不符合。他不僅有桃色新聞,還在任內宣戰。所以不管他卸任后做什麼,他也很難改變留給北歐人的惡劣印象。而奧巴馬呢?完全符合標準。奧巴馬曾經放棄了高薪的律師工作,回到芝加哥黑人社區做社會服務工作。而且,奧巴馬不管選舉有多忙,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
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后,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引起了德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震動。無可否認,華沙之跪極大地提高了勃蘭特和德國在外交方面的形象,華沙之跪也被當成了戰後德國與東歐read•99csw•com諸國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大家通常以為這個獎是和平獎,但它其實是一個類似於「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獎項,說到底,這是個年度「選秀」大獎。
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感動了多少中國老百姓啊,絕對是今年全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救援。為什麼不頒獎給我們的子弟兵呢?
我們:許多父母經常掏腰包替孩子買車或付房子的首付,要不然就是要求孩子乾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貸款。
我們:年輕父母經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得太晚,早上起不來,更別說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轉角的早餐店解決,有了零用錢,不怕餓肚子。
2005年年初,美國一度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對伊朗「太軟弱」,想攆走他。但當年9月挪威就頒獎給巴拉迪,隨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第49屆大會通過對巴拉迪的第三次總幹事任命,這樣北歐的聲音實際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所以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時間也很有意思。實際上,在巴拉迪的斡旋下,2003年12月,伊朗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是諾,貝爾獎並沒有在2004年頒給巴拉迪,2004年挪威選擇的是肯亞的社會活動家旺加里?馬塔伊,她是綠帶運動和非洲減債運動聯盟的發起人。
奧巴馬當選諾貝爾和平獎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難道奧巴馬就是個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國總統嗎?那他為什麼在2009年年底又決定對阿富汗增兵兩三萬人呢?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在與中國的交往上是不是更希望雙方合作而不再搞對抗了呢?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這次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來了解美國的忠實盟友——歐洲人是怎麼看奧巴馬的?
最核心的就是要適合人類的生活和發展。因此,200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根據國民收入、健康、失業率、氣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別平等、自由、家庭和小區生活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冰島都入圍前十名,芬蘭排名第十二。看看知名瑞典品牌宜家(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就明白了。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他出門旅行仍然坐經濟艙,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

四、基本標準:北歐價值觀的代言人

前西德總理勃蘭特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勃蘭特的任期非常短,1969年才上台,1971年就得獎。為什麼?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實質性的事情,而是因為他1970年在華沙跪一下,不是向任何人下跪,而是向一塊紀念碑下跪。什麼紀念碑呢?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注意,這還不是猶太人罹難紀念碑,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集中營里的猶太死難者紀念碑。
北歐: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1小時相聚時間。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的確為北歐爸爸們增加了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郎言郎語:
所以,說到底,這個和平獎的核心就是「和平」兩個字,這就反映了北歐價值觀跟我們有多大的差別。我們中國人一說和平,一定是國家的事兒、天下的事兒,而且可以為了國家的事犧牲自己,犧牲自己的九-九-藏-書家庭。但是北歐人不這麼看,他們觀念中的Peace,更強調的是和諧。最重要的是生活很平和、很平等、很公平,這樣一切就很平靜、很美好。
看一下另外一個同時獲獎者就明白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本身並不進行研究工作,也不會對氣候或其相關現象進行監察。其主要工作是發表與執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有關的專題報告,通過這個報告來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目標。而且他們並不做調研,而是主要根據成員互相審查對方報告及已發表的科學文獻來撰寫評論。換句話說,如果以實際做過什麼的標準來評判的話,還不如頒獎給我們的國家安監局。國家安監局還切實關閉了不少小煤窯,他們卻頒獎給一個空口說白話的機構。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他跟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同時獲獎。他做了什麼?如果說是應對全球變暖,他做的肯定沒有柯林頓多,柯林頓自從卸任總統后就開始四處募集資金,也就是有名的柯林頓基金會,然後在全球各地深入社區,致力於環保、防治艾滋病和普及教育的活動,而且每年都組織全球峰會,把各國領導人聚在一起討論這方而的議題。可是戈爾卻比柯林頓先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為什麼?
同樣例外的是,在日本歷史上只有佐藤榮作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個人其實並不那麼和平,任內跟尼克鬆發布公報時公開宣揚台灣才是日本安全的重要考慮,在美國恢復跟中國的邦交之後,他仍然在聯合國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投了否決票,最後他下台就是因為外交方面搞得太差了。為什麼佐藤還能拿到諾貝爾和平獎呢?就是因為他在任內最後一年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雖然中國和法國在1992年也簽署了這一條約,但是影響不一樣。
第五,幫孩子買房子?還是一起買房子?

二、勃蘭特:跪一次,得個獎

第四,半夜時分,你在哪裡?
北歐:若要替孩子買車,會讓孩子從上初中開始打工攢錢,父母親以漸進式贊助資金,與孩子一起買3輛中古車,到孩子上大學需要用車時,雙方一起將3輛中古車的好零件湊在一起組合成一輛好車,這是北歐入送車給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結婚時,做父母的通常會算算自己有多少錢、孩子有多少錢,然後雙方合資買一塊地,齊心合力蓋新房,這是經營親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1960年和1964年,法國和中國先後成功實現核爆,引起美蘇對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擔心。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首相佐藤提出「非核三原則」:日本不會擁有、製造、運進核武器,並且在1974年帶頭簽署了這個條約。這個影響力就是北歐想要的,所以頒獎給他。
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勃蘭特其實三年之後就下台了,換句話說真正給外交關係帶來的改變其實並不多。更重要的是,其實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個人行為,在其國內也並沒有非常強的民意基礎。德國《明鏡》雜誌隨後做了民眾調查訪問,48%的德國人認為他的行為太出格,41%的人認為很恰當,11%的人中立。要知道,當時不過是1970年,距離柏林牆被推倒還有將近20年呢。
我們:人們多在KTV唱歌、打牌、吃大餐、交際應酬、逛街……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網、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