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孫臏與龐涓鬥法 鬼谷子的錦囊妙計

第五章 孫臏與龐涓鬥法

上一章寫到,魏惠王派龐涓帶領八萬大軍圍攻邯鄲,結果被衛鞅鑽了空子,連失少梁和安邑兩城。
關於這件事,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衛鞅確實是鑽了空子——如果龐涓和魏軍主力還在國內,衛鞅未必敢與之正面交鋒。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衛鞅的專長是政治,若以兵法而論,他在當世最多排到第十名。而龐涓的兵法至少可以排到當世第三。在雙方部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第十兵法家無論如何是打不過第三兵法家的。
現在問題來了。龐涓圍攻邯鄲是公元前354年的事,也就是這一年,衛鞅率軍侵犯河西,攻克少梁。而安邑陷落,已經是兩年之後的公元前352年。這兩年間,龐涓難道一直在邯鄲城下,不能回師來救魏國嗎?要知道,安邑是魏國舊都,它的失陷對於魏國來說,不僅僅是戰爭的失利,更是對士氣的嚴重打擊,就算是攻克邯鄲也未必能補償。
答案是,當世第三兵法家龐涓流年不利,在攻打邯鄲的過程中被當世第二兵法家橫插一杠,打得落花流水。龐涓本人也成為俘虜,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商鞅抓著這個機會,乘虛而入,輕而易舉地將安邑納入囊中。

鬼谷子的錦囊妙計

龐涓聞訊趕到時,他正在滿地打滾,一下子號啕大哭,一下子樂不可支,一下子又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目光獃滯,旁若無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的車隊浩浩蕩蕩開過大樑的梁囿大街。他也許沒有留意到,孫臏蓬頭垢面地斜躺在路邊,嘴裏塞著半隻剛剛乞討到的饅頭,正在有滋有味地咀嚼著。
孫臏看著這兩個字,不覺悲從中來,涕淚交流。這一天傍晚時分,當僕人將飯菜端到他面前,他吃了兩口,突然口吐白沫,滿嘴胡言亂語,將幾個碗全打翻在地。
魏惠王聽了,心裏泛了一個嘀咕。龐涓的本事,他是見過的,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人勝過龐涓十倍,那肯定是誇大其辭。眼前這位孫臏,白白凈凈,斯斯文文,究竟有多大本事,卻是看不出。再說了,孫臏是齊國人,龐涓是魏國人,即便孫臏真有本事,相比之下,那也還是龐涓比較可靠。想到這一層,魏惠王便對龐涓說:「孫先生初來乍到,尚未立功,如果馬上任命為上將軍,恐怕眾人不服。寡人之意,請孫先生先擔任客卿,就在龐將軍帳下用事,待立了功勞,再委以重任不遲。」
孫臏就這樣揣著師傅給的錦囊來到了大樑。
如此瘋癲了數天。龐涓當然也不是傻瓜,他知道,孫臏是不是真瘋,不能光看表面現象,還得用科學的方法檢驗。辦法很簡單,將他拖到豬圈中,讓他與群豬為伍,看他的反應。
「這位孫武的後人,果然不同尋常。」魏惠王心裏暗想。然而紙上談兵和實戰是兩碼事,如果有機會的話,就讓他帶領一支軍隊,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吧!
案子從read.99csw.com一開始便被辦成了鐵案。人證物證俱全,作案的動機也很明確——孫臏本來就是齊國人,為齊國當間諜,那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一個在戰場上獲得顯赫聲名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防範著有可能出現的挑戰者。龐涓對自己的兵法極其自信,但是他知道,如果這世上還有人能夠打敗自己,那就只有師傅鬼谷子和師弟孫臏。
為了防患於未然,龐涓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孫臏,邀請他到大樑來與自己共事。
可是,不久之後的某一天,一封截獲的密信被送到魏惠王的案几上,孫臏的命運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
然而,在龐涓的內心深處,始終記掛著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同門師弟孫臏。
孫臏收到龐涓的信,完全被字裡行間展現出來的同窗之情打動了。更何況,大丈夫生逢亂世,誰不想干一番事業,快慰平生呢?他很興奮地將信拿給師傅鬼谷子看,請求下山前往大樑。
裏面只有一塊絲綢,上面寫著「裝瘋」兩個字。
四是養生術,修真養性,吸天地之精,采日月之華,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這是道家的妙處。
二是兵法,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莫測,這是兵家的本事。
按照魏國的法律,孫臏本來應該被判處死刑。但是龐涓拚命說情,終於說服魏惠王法外開恩,僅僅判處孫臏刖刑加黥刑。當然,說「僅僅」也許太輕描淡抹。黥刑便也罷了,不過是在臉上烙個戳,疼一疼也就過了,還可以扮酷說是文身。刖刑則極其殘忍,乃是將犯人雙足齊https://read.99csw.com齊砍斷,從此變成廢人一個。
兄弟倆見面之後,龐涓的熱情接待,很快將孫臏心裏那一丁點疑惑打消了。
這封信被設計得很巧妙,妙就妙在它在暴露了孫臏是齊國派來的間諜之餘,卻將龐涓對魏國的忠心寫得明明白白。換而言之,孫臏叛國,龐涓是毫不知情的。
「這是我的師弟孫臏,乃兵聖孫武子之後,才能勝於我十倍,請主上任命他為上將軍,我甘願為副。」龐涓這樣介紹道。
鬼谷子隱居深山,不問世事,這個威脅可以排除。但是孫臏就不同了。孫臏是齊國人,又是孫武的後代,他如果出山,最有可能為齊國所用,無論是對魏國還是對龐涓,都是一個勁敵。
對這種冷淡的態度,孫臏多少感覺有點吃驚。他拜倒在師傅面前,說:「如果您認為弟子學藝不精,不堪擔當大任,弟子這就給師兄回一封信,推辭了便是。」
秋日的陽光暖洋洋地打在孫臏身上,讓他感到了一絲久違的愜意。
他沒留意到,龐涓聽到這句話,眼中快速閃過一絲凶光。
魏惠王遷都大樑后,外交上威逼利誘,軍事上頻頻出擊,國勢日益強盛。龐涓憑藉著在鬼谷學到的本領,屢立戰功,迅速成長為魏軍的主要將領。
當世第二兵法家名叫孫臏,是龐涓的同門師弟。說起這兩個人的事,當然免不了要說到他們的老師——當世第一兵法家鬼谷子。
一個人心浮氣躁的時候,在學業上總是很難達到巔峰的。後來龐涓覺得自己的本領也學得差不多了,便下山回到魏國,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孫臏則繼續留在師門深造。read.99csw.com
龐涓「嘖嘖」地搖了搖頭,臉上帶著一種嘲弄的笑容,心滿意足地走了。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把孫臏當一回事,手下人也漸漸放鬆了對孫臏的看管。再後來,孫臏被趕出了龐府,流落到街頭,靠人家施捨為生。
龐涓和孫臏同時學藝。若論年齡,龐涓年長於孫臏,算是師兄;若論學業,卻是孫臏略勝龐涓一籌,更得鬼谷子真傳。這倒不是因為龐涓不努力,事實上,龐涓是個非常勤奮的學生,但是有三個因素決定了他比不上孫臏:
自魏文侯興起以來,魏國就一直是中原強國。魏武侯時期,雖然國勢有所衰落,但是基礎從未動搖,三河地方仍是天下糧倉,魏國的武卒仍然能征善戰。魏惠王上台後,對內勵精圖治,對外積極進取,迅速扭轉頹勢,重振先祖雄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
當魏惠王將這個想法告訴龐涓,龐涓很振奮地說:「他不會讓您失望的!」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鳳凰男,龐涓應該感到滿足了。
在魏惠王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孫臏盡情發揮自己在鬼谷學到的知識,提出了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
鬼谷子一生只收了四位門徒。前期是龐涓和孫臏,主要研習兵法;後期是張儀和蘇秦,學的是縱橫之術。
鬼谷子姓王名詡,因為隱居在鬼谷(關於鬼谷在哪,是一本糊塗賬,有人說在河南登封,有人說在鶴壁,有人說在山東,還有人說在河北,眾說紛紜,難有定論),所以號稱鬼谷子。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刖刑不是砍去雙足,而是挖去膝蓋骨,使得犯人看似完好,實則小腿以下已經無用。本書對此不予https://read.99csw.com探討,姑從前說。
「既然是龐涓如此熱誠相邀,你便去吧!」鬼谷子看完那封信,漫不經心地說道。
戰國亂世,百家爭鳴。儒家以政治見長,道家以修身為本,法家以改革圖強,兵家以奇謀制勝,墨家以博愛濟世,陰陽家通曉天文地理,縱橫家往來各國搬弄是非……但是這位鬼谷子,很難將他歸於哪一家,因為他似乎無所不通,無所不能。據馮夢龍介紹,鬼谷子「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第一,龐涓天賦不如孫臏;
他知道,龐涓做到這一步,已經是盡了力;而魏惠王封他為客卿,也是給了龐涓極大的面子,否則的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齊國人,未立寸功,憑什麼在魏國的朝廷里擔任客卿呢?客卿雖然是客,但好歹也是個卿,自大夫以下的官員見到他,都得老老實實作個揖,肅然而立吶!
第三,龐涓過於急功近利。
據馮夢龍推測,龐涓之所以留孫臏一條命,主要還是想將孫臏圈養在府中,好讓他給自己講解鬼谷子註解過的《孫子兵法》。
信的內容,是報告魏國的軍事部署,以及對朝中的一些大臣的評價。如果齊國人得到這封信,毫無疑問,將對魏國大大不利。
這一切,當然與龐涓的努力分不開。孫臏望著龐涓那張因為久經戰陣而鋪滿風霜的臉,總是充滿著崇敬之情。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龐涓一樣,指揮千軍萬馬,為魏國開疆闢土,鍛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家。
所謂客卿,不是什麼具體的官職,相當於高級顧問,地位不低,然而沒有實權。龐涓顯然不滿意這個結果,孫臏卻拉了拉他的袖子,read.99csw.com主動跪下去,向魏惠王謝了恩。
他想,只要將孫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不為別國所用,也就不存在威脅了吧!因此,他的這封信寫得十分誠懇,許諾孫臏如果到魏國來,將由他直接推薦給魏惠王,委以重任。如果有可能的話,「弟為大將,兄甘為副,聯手縱橫天下,安定亂世,豈不快哉!」
一是數術之學,掐指一算,便知天機,能通曉過去,能預測未來,這是陰陽家的勾當。
唉,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啊!
第二,孫臏乃孫武的嫡系子孫,家學淵源,底子本來也比龐涓紮實;
「沒關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從朝中出來,孫臏拍著龐涓的肩膀,反倒是安慰起龐涓來了。
三是辯術,博聞強記,明理審勢,一張嘴吃遍天下,勝過十萬雄兵,這是縱橫家的飯碗。
但是孫臏很快便發現,自己所遭受的苦難,全是龐涓一手策劃的陰謀。將《孫子兵法》講完之日,便是龐涓卸磨殺驢之時。情急之下,孫臏打開了師傅授予他的錦囊。
不用說,孫臏與豬同槽而食,甚至抓起一把豬糞就往嘴裏塞,很快就和豬們混得如膠似漆。
第二天,孫臏就被龐涓帶到朝上,見到了魏惠王。
「哪裡,」鬼谷子嘆了一口氣道,「你在我門下苦讀這麼多年,早該去世間一試身手,否則學問再多,也不過是空談。只不過你在山中多年,不知世途兇險,此去是福是禍,連我也不敢猜度。這樣吧,我送你一個逢凶化吉的錦囊,你把它收藏好,非到萬分危急關頭,切不可拆開。」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孫臏跟著龐涓出入朝廷,漸漸熟悉了魏國的情況。
信是寫往齊國的,落款人是孫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