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荊軻刺秦王 趙國名將李牧

第十章 荊軻刺秦王

趙國名將李牧

這種說法有些片面。戰國時期人才輩出,能夠與這四人比肩的兵法家不在少數,吳起、樂羊、孫臏、龐涓、樗里疾、甘茂等人都可圈可點。所以將「戰國四大名將」改為「戰國後期四大名將」或許更為合適。
迎接他們的是銅牆鐵壁一般的趙軍部隊。
平原上作戰,戰車的威力遠遠大於騎兵,但是靈活性就差很多。匈奴人對於趙軍的車陣,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付辦法。單於一聲令下,匈奴騎兵便向兩側移動,讓開大路,準備從兩翼進行包抄。
到了公元前229年,趙國又發生大旱災,莊稼地里顆粒無收。民間傳唱著一首歌謠:「趙國哭,秦國笑,誰要是不相信,那就看看地上長不長草。」(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上生毛)
匈奴人一走,李牧又活躍起來了,將部隊拉到關外去練習騎射。戰士們沒有和匈奴人正面交過鋒,因此沒有軍功,他就根據平時訓練的成績予以提拔,只要是他認為合適的,便安排到相應的位置上使用。雁門邊境交易頻繁,官府在市場上常常能夠收到大筆稅金。李牧將這些稅金全部截下來,用於改善部隊的生活和待遇。他幾乎每天都要殺幾頭牛來犒勞士兵,還時不時讓人買九-九-藏-書來好酒與將士們同飲。毫不誇張地說,雁門守軍是全趙國——不,應該是全天下待遇最高的部隊。將士們牛肉吃著,小酒喝著,日子一長,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紛紛主動要求出戰。
就在匈奴人百無聊賴之際,李牧開始行動了。
單于看到這副陣勢,多少有點吃驚,但是不及細想,因為趙軍突然陣門大開,一千三百乘戰車在前,五萬名弓箭手緊隨其後,朝著匈奴軍直衝過來。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李牧的一萬三千名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過來,如同兩把鐵鉗,牢牢地封住了匈奴軍的退路。
就這樣,他在雁門駐守了幾年,趙軍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匈奴人也沒佔到任何便宜。匈奴人每次衝到雁門關外,對著厚厚的城牆無可奈何,便極盡辱罵之能事,嘲笑李牧是膽小鬼。
李牧將家裡的大門關起來,推說自己生病。但趙惠文王還是一再相請。李牧說:「如果您一定要用我,那就允許我用我的方式,不要再進行干涉。」
王翦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自幼研習兵法,少年投身軍旅,通過累積軍功,一步一步做到將軍的級別。據史料記載,王翦第一次獨當一面,是公元前237年進攻趙國,九九藏書取閼與、轑(liǎo)陽等地,為秦國攻佔漳水流域立下大功。秦國諸多將領中,王翦以穩重而聞名,號稱「不敗之將」。
李牧本來笑眯眯,很和氣的樣子,一聽說有人要出戰,立刻板起臉,下令說:「一旦匈奴人來犯,全體將士立即退進城堡,決不出戰。如果有誰不聽軍令,擅自出戰,斬首示眾!」
那時候還是趙惠文王當政。
然而,當他們遇到李牧的時候,發現自己遇到了最難對付的敵人。
同樣沒有打過敗仗的李牧是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人,原本鎮守代地、雁門一帶,防備匈奴人進攻。
所謂起翦頗牧,就是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因為這八個字,後世也有人將四人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他挑選了一千三百乘戰車,一萬三千名騎兵,披甲勇士五萬人,弓箭手十萬人,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襲擊部隊。然後讓百姓們出關去放牧,弄得滿山遍野都是牛羊。
中國古代有一篇《千字文》,是少年兒童通用的啟蒙讀物,其中有一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趙軍顯然早料到了這一招。只聽得中軍一通鼓響,一千三百乘戰車放慢速度,排成了十余個環形車陣。這樣一來,戰車九_九_藏_書變成了臨時堡壘,弓箭手則躲藏在車陣內,用強弓勁弩射殺敢於衝擊車陣的匈奴騎兵。
嬴政的下一個目標是趙國。
秦國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再度出兵攻趙。
趙惠文王只好又厚著臉皮去請李牧出山。
在秦國與趙國的戰爭中,只要李牧出馬,結局必定是趙國獲勝。當然,迄今為止,李牧和王翦還沒有正面交鋒過,究竟誰是當代天下第一兵法家,在即將到來的秦、趙兩國決戰中,答案似乎很快可以揭曉。
新守將一到雁門,便忠實地執行了趙惠文王的命令。匈奴人每次入侵,趙軍都針鋒相對,主動出擊,結果一連打了幾次敗仗,部隊傷亡慘重,邊境地區的農牧業生產遭到毀滅性打擊。
由於匈奴人驍勇善戰,來去如風,防不勝防,各國都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來對付他們,只能抓緊修築長城,企圖依靠城牆將匈奴人拒之門外。
在得到趙惠文王的保證之後,李牧又回到了雁門。他一到部隊,又恢復了原來的做法,將雁門防守得像鐵桶似的。一連幾年,匈奴人都一無所獲,他們半是失落、半是蔑視地說道:「那個膽小鬼又回來了。」
也是天意使然,公元前230年,趙國的代地發生大地震。據《史記》https://read•99csw.com載,「自樂徐以西,北至平陰,台屋牆垣太半壞,地拆東西百三十步」,造成的破壞可想而知。
匈奴軍衝殺數次,都不能突破趙軍環形車陣。此時趙軍的步兵也排成密集隊形,長戟在前,短兵在後,弓弩壓陣,如同森林一般壓過來。李牧的這種戰法,使得匈奴騎兵的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單於一看勢頭不對,連忙命令全軍撤退。
李牧也是採取防守策略。但是和別人有所不同的是,他在雁門關外修築了許多烽火台,又派大量騎兵出去偵察,因此每次匈奴人來進犯,他都能提前得知情報,及時將部隊、百姓和牲畜、糧食統統撤入城內固守,堅決不出戰。
匈奴人不善於攻城,也不善於打持久戰,又搶不到糧食來補充軍糧,只好在城外叫罵一番,空手而歸。
這一戰的結果,匈奴軍戰死十余萬人,單于僥倖逃得性命,從此十余年不敢靠近趙國的邊境。
匈奴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以及游牧民族與生俱來的騎馬射箭的本領。如果喪失了機動力而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中原部隊混戰,基本上等於找死。
趙國則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
秦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翦率領,兵出上黨,直下井陘(今河北省井陘);另一路由楊https://read.99csw.com端和率領,兵出河內,進逼邯鄲。
李牧因此名聲大震,號稱「北邊良將」,並且在廉頗出走之後,成為支撐趙國大局的主要將領。
匈奴即春秋時期的戎人、狄人,戰國時期的胡人,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支。他們逐水草而居,善於騎射,經常入侵秦、趙、燕等國北部邊境,所到之處,屠殺平民,焚燒房屋,摧毀城池,劫掠財產,給這些國家造成巨大的困擾。
李牧聽到,只是笑笑,不當一回事。匈奴人撤走之後,他照樣出關訓練士卒,周而復始。
趙惠文王在歷史上口碑不錯,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沉不住氣。他聽說李牧一直閉關不戰,也認為這是一種膽怯的表現,多次派人去責備李牧。但是責備歸責備,李牧照樣是我行我素,甘當縮頭烏龜。後來,趙惠文王乾脆讓李牧回來,另派他人去駐守雁門。
城內的將士也有人暗中說:「咱們的將軍確實是個膽小鬼!」
匈奴人得到情報,開始還很謹慎,派出小股部隊去試探,結果斬獲頗豐。單于(匈奴首領稱謂)看到那上千頭搶來的牛羊,禁不住大喜,親自率領大軍前來進犯雁門。
即便如此,匈奴人仍然能夠突破長城的薄弱環節,搶到他們所需要的牛羊、糧食和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