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1

2001

所以在台灣,從老到少,幾乎大家都有看棒球比賽的經驗,尤其職棒成立后盛行的那幾年,幾乎沒有人不關心這些事。就算不關心,你也會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和同學在討論這些事,如果不能插上幾句,就好像有種被孤立的感覺。
到了2003年,三立的《台灣霹靂火》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收視層橫跨3歲到103歲。因為劇情實在太誇張不合理,反而引起觀眾收視的興趣,大家幾乎是一邊看一邊笑。當時大學宿舍里的交誼廳,每到8點一定都是放這部片。劇情描述卧底警察李正賢(陳昭榮飾)辦案的故事,但不知道為什麼演一演又變成商場恩怨,不管是黑道白道警察壞人都通通跑去開公司做生意了。但這部片的亮點反而是在大反派劉文聰身上,他夠狠夠猛,無惡不作,他的名言「你若是嘎挖屋抓狂,我丟A送你一桶汽油嘎一支番仔火(你若是讓我暴走的話,我會送你一桶汽油跟一根火柴)!」簡直成為當年超流行的名言,就連小學生都會這句狠話。不過為了劇情需要,劉文聰最後又變成好人,並且替大家擺平所有的事。當然,還是為了收視率要求。
台北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修建捷運,而其中的淡水線就是照原來北淡線的線路而建。當初在建捷運時幾乎是「六線齊發」,也就是六條線路一起建,所以台北各個重要道路都可以看到捷運在建設,整個陷入交通黑暗期。而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比如說一些弊案啦,跟原廠的訴訟案啦,以及試車時發生的火燒車等事件。那時候,台北市民對捷運的信心簡直掉到最低點。那一陣子,報紙總是見獵心喜地看捷運又出什麼紕漏,標題總是會命名為「劫運……」
美國隊—古巴隊:支持古巴隊,只要能把萬惡的美帝幹掉就很爽。
整個台北幾乎都被淹了,在地下的捷運怎麼逃得了?洪水從駐車場處湧入,圍堵失效,結果短短的時間就灌滿了好幾條線路。說「滿」並不誇張,我從電視新聞上看到,自地上的捷運入口處以下,全部都是水,連同下面的什麼地下街當然全都掛了,還要出動海軍的潛水人員潛下去幫忙抽水,讓我忍不住想到電影《水世界》里主角潛到深海里發現城市的畫面。

台北捷運淹水事件

第一次吃麻辣鍋,跟台灣的麻辣鍋不同,台灣的是改良過的已經偏咸辣,重慶的則是偏麻,簡直是吃得不亦樂乎,但偶爾會咬到花椒就有得受了。吃完后,重慶的朋友們把我送回旅館,關門前拿出一包葯給我:「嗯……我想你第一次吃,這個東西應該用得上……」
隔天一早,就飆回成都了,當天傍晚到。開車師傅技術好,美國人卻被嚇得要死。
第二天,我馬上換了個稍微能接受點兒的便宜旅館。旅館老闆人還不錯,幫我買了葯。睡了一天,晚上才起床。那時候對上海沒什麼概念,只知道人盡皆知的外灘,所以就搭著地鐵去逛逛。
中華台北隊與美國隊的比賽也是全民關心的。不僅球場內擠滿了人,就連球場後方的公園裡,大家也都攀到溜滑梯或高塔上去觀戰,不過有人在太激動時兩手一放摔了下來,等他想再爬上去,已經沒位置了。這場比賽,中華台北隊不幸輸了,所以只能跟日本隊隔天爭第三名。
過兩天,我又繼續往杭州和寧波去,都是很不錯的城市。在那邊待了幾天後我就去了廣州。
日本隊—美國隊:支持日本隊,誰叫美國不派大聯盟球員來。
離開重慶后,又去了武漢。武漢其實沒什麼好玩的,但我還是很喜歡那裡。從黃鶴樓出來后,我特意步行走過長江大橋。武漢還是屬於比較市井的地方,所以呢,居民看起來也都比較隨意一點兒。我比較喜歡那種感覺。
這是第一次在大陸長途旅行的經驗,除了北京外,其他地方都是第一次去,很值得我懷念。也因為這次旅行,我發現這真是個太神奇的地方,萌生了研究大陸的念頭。後來幾年,我幾乎沒事就這樣在大陸到處亂逛著,專挑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看。這些以後再說吧!
中南美國家的棒球也是很興盛的,台灣有許多洋將都是從那邊來的,美國許多大聯盟球員也出生在那裡。
外灘就是那樣,第一次去的人會對那裡奢華般的視覺效果感到興奮無比。現在回想,「以後一定會到上海工作」的想法應該就是那時候產生的。大概是那時候覺得自己太慘了,又看到一堆奢侈的享受,所以心裏特別不爽,再加上一堆紅男綠女在那裡大放閃光,所以對這個地方非常的欲求不滿。第一次到上海,我就只知道兩個地方:外灘,南京路。
這次比賽再度掀起台灣人對棒球的熱情,而兩個棒球聯盟也在兩年後合併。但2007年再度在台灣舉行的世界盃棒球賽,反而沒當年火爆狂熱了。
由此可以看到,台灣人常常還是會把自己的情緒帶到賽事上的。總之,這場比賽雖然只是爭第三名,但打敗了日本隊還是很爽,HIGH得跟拿到總冠軍一樣。待球員坐大巴離場時,整條馬路上擠滿了歡呼的群眾,車子動也動不了。

第一次在大陸長途旅遊

所以,這件事後,相關部門就開始大力檢討捷運的防洪功能了。因為這件事讓大家記憶太深刻了,現在在捷運台北車站裡,還可以看到一個「台北車站淹水紀念銘板」,類似什麼碑文一樣。只不過在這立個碑,好像跟環境不搭調,於是弄個金屬的牌子貼在柱上,柱上還畫了一個高度,告訴大家曾經淹到了這麼高,真是有點兒黑色幽默啊!
中華台北隊—某國隊:當然支持中華台北隊。中華台北隊其他的比賽亦然。
2001年初,台灣當局宣布開放大陸記者來台作新聞採訪駐點,read.99csw•com第一批是新華社的范麗青與陳斌華。因為那時候我開始對大陸產生了一些興趣,遂很關心他們來台的相關新聞。
在西安,爸爸去教會交流了一下,就開始旅遊的行程了。在西安的旅行團常會去的地方有兵馬俑、華清池之類的,但那些美國老頭都是很虔誠的新教教徒,最有興趣的還是碑林里的那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可能大家都看到過美國颶風的威力,實際上颱風跟颶風一樣是熱帶氣旋形成的,只是不同地區名稱不同,但颱風的威力常常不比颶風弱。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定都會遇到這些事,但其實吹到東南沿海時威力已減弱一大半了,因為颱風只要吹過台灣,威力就減弱了很多。

開放大陸媒體駐台

颱風

棒球是台灣人成長記憶中的重要一環。在台灣這個社會,不管你是什麼信仰、政治傾向或意識形態,哪怕平常總是對立著的,但一講到棒球,又總能把大家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在台灣,也只有棒球有這種魅力。
對重慶街道的第一印象是,這實在太適合封起來做城市房車賽的賽道了,尤其是朝天門前的那個大彎道,簡直是個經典。在重慶兩天,去了歌樂山、解放碑等地。都說重慶是火爐,其實根本就是蒸籠,那種天氣我真受不了。
更慘的是到了1999年,三商虎和味全龍兩支創始隊接連解散,讓球迷傷心得要死,尤其是康師傅頂新買下味全之後把球團裁掉,居然還有好多球迷跑去抗議。
這部劇在一開始其實沒多少人注意,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口耳相傳的效果之下,幾乎是一夕間引爆,結果滿大街小巷,一到8點,一定會聽到主題曲「飛龍,飛龍,飛上天……」
所以,那幾天幾乎所有外面餐廳的電視都在轉球賽實況,學校旁邊的餐廳更不用說了。翹課跑去看球賽的也就算了,就連中午吃飯也要配合著球賽吃。就在某餐廳,中華台北隊在緊張的時候一連得了好幾分,這時就會看到一幫正在吃飯的同學也顧不得嘴巴里還有飯,當場噴飯噴湯地歡呼起來,可憐了餐廳老闆要清理。
一個月後,納莉颱風也跟著來了。這次颱風死了九十幾個人,而帶來的超大暴雨,讓全台從南到北幾乎都被淹在水裡。在高雄市區,甚至出現了比較高的地方當做「碼頭」,用擺渡來接送的情形,好像回到幾十年前。
在颱風時,另一些比較無辜的人是登山客。每次颱風,總有當局出動直升機或部隊搜救登山客的新聞,大家就會不爽,覺得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颱風來了還跑去登山,還要出動搜救隊伍,浪費社會資源。其實像台灣這種多高山的環境,登山隊一進山裡都是一兩個禮拜,這一兩個禮拜就夠颱風從形成到一直撲到台灣了。登山隊也夠無辜,出發前可能根本不知道會有颱風,颱風一到台灣他們就被困在山裡了。
爸爸要回台灣,其他團員有的要回美國,有些要去西藏和新疆。我決定自己繼續往東走,遂住到新南門旁的交通飯店,過兩天後往重慶去。
第一場球賽就是中華台北隊對義大利隊,在天母棒球場比賽。中華台北隊如預料的那樣,很輕易就取勝了。宣布比賽結果的一剎那,從滿座的觀眾席中,一條條代表中華台北隊的藍色綵帶飛到場內,好不壯觀,跟總冠軍賽結束一樣。結果好多原三商虎看了好激動,直感嘆得大喊:「三商虎終於得到總冠軍了啊(三商虎球衣也是藍的)!」
在台北就更慘了,半個台北市都泡在水裡,就連地鐵都被淹沒了,台北市幾乎從來沒有遇過這種事,所以應變也不足。但更嚴重的,是對從來不知民間疾苦的台北民眾心理的打擊,當時就看到新聞里,一位民眾憤怒地對鏡頭大喊:「這裏可是台北耶!」好像「高級」的台北就不應該發生這些事一樣。結果,那陣子最忙的可能是海軍陸戰隊了,一輛輛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戰車一直在淹滿水的街道上破水穿梭前進,每一輛上面都坐滿了民眾。
這條鐵路連接著台北市區及淡水,而台北北郊的發展也因為這條鐵路,逐漸由農村慢慢變成以工商業為主的小鎮,甚至變成住宅區,因此在以前,這條北淡線除了貨運之外,還肩負著上下班上下學的通勤任務。
當然啦!台北的小朋友可能會沒有這些防颱準備的經驗,但以前一定有颱風夜停電,窗外風雨交加,屋內點著蠟燭全家聚在一起聽廣播里各地民眾一直打電話進來報告災情的經歷,並且好像一定要吃泡麵配罐頭這種「戰備糧食」才有颱風夜的感覺(明明就有煮飯)。在颱風夜裡,晚上不睡覺好像都沒關係,都不會被罵,全家就圍在一起聊天。父母好像都變得特別慈祥,好不溫馨。而且,隔天通常都會放假。
結果,已經習慣捷運出行的台北人,那陣子真的是如喪考妣,彷彿又回到交通黑暗期。尤其是台北車站前,本來大家都會從地下街穿過,突然都走在地上了,交通燈變綠的時候,從高處看下去,就如同一群黑壓壓的螞蟻衝出去,還要出動警察分批放人。還好,捷運居然以驚人的效率,三個月之後就恢復了正常營運。更驚人的是,那些車站內硬體居然完好如新,都被努力地清理過了。
但是,就在台灣職棒最流行的時候,居然爆發了簽賭案、放水打假球等事件,嚴重打擊了球迷的信心。所以,從1997年開始,球迷突然減少了很多,整個職棒陷入嚴重低潮。當時涉入簽賭案最深的時報鷹隊,就這樣被迫解散。當初時報鷹算是球員年齡最年輕的團隊,帥哥又多,所以當他們解散時,一幫迷妹哭得死去活來。當年另一件影響職棒市場的事是電視轉播權的紛爭。原本從職九_九_藏_書棒開打后就一直轉播職棒的年代電視台,因為失去轉播權,因此另立聯盟,許多球員也紛紛跳槽。雖然兩個聯盟在相互競爭下開始展開職棒環境的改革,但終究難敵簽賭案造成的致命傷害。所以,那陣子球迷流失很多,一場比賽甚至出現不到500人觀賞的慘狀。以前那轟隆雷動的歡呼聲,氣勢驚人,讓大家懷念不已。
職棒簽賭案重創了台灣的職棒,那時候大家一談到職棒就失望地搖搖頭,職棒的一些不良影響使棒運跌到了谷底。
歐洲也有一些球隊,但普遍不強。亞洲地區,就是中華台北、日本、韓國了。這三個地方都有職棒運動,一般說來日本水準高一些,而台灣跟韓國水準差不多。所以,歸納以上,台灣人在球賽時支持隊伍的方式常常是:
2001年台北捷運可說慘遭「滅頂」,原來這一年9月的納莉颱風帶來大水,幾乎所有的抽水站都告陣亡,一半以上的台北市成為水鄉澤國。一向住在台北的居民真是非常不能接受這種事實——平常只有在電視上看到,一般是在南部鄉下才會發生的事情,居然發生於繁華的首善之區台北。
果然如預料的,他們一下飛機,馬上被大批的記者鎂光燈包圍,反而成為被採訪的對象。在隨後的日子里,他們走遍台灣各地。對台灣當局來說,這是第一次有大陸記者來台駐點;對新華社來說,也是第一次有機會到台灣駐點。那時候似乎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思考著要怎麼相處。所以,在那個時候會看到電視台用SNG的方式,每天都播著他們去採訪什麼新聞,又訪問他們採訪的感想,而電視台也會惡搞,把監視他們的情治人員也拍出來了。

鄉土劇

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懂事,就會覺得寧願不要放這種假,只要颱風造成的災情越小就好了,因為那些偏遠地區的災情是我們都市人無法想象的。颱風造成的另一個影響是菜價一定會上漲。倒不一定是菜都被淹爛了,更多時候是一種預期心理造成菜價在颱風前或颱風后都會上漲。
當然啦,那次事件損失慘重,我還記得報紙標題很聳動地寫「台北繁華如夢逝水流」之類的。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個捷運電車司機,說到當天他們要把電車開到高處時,很生動地描述他一直在加速逃離,因為洪水就跟在後面衝過來了。聽他的描述,光憑想象,就覺得只有災難片里才會出現這樣刺|激的畫面。
後來,北淡線的利用率越來越低,再加上台北那時計劃建大眾便捷的運輸系統(捷運),遂決定停駛並拆除,原線改建捷運。在大陸的時候,很多朋友問,地鐵就是地鐵,輕軌就是輕軌,為什麼要叫「捷運」這個怪名字。事實上,到現在就可以看到,捷運其實是一整套運輸系統的規劃,所以有地鐵部分、平面鐵軌、高架線路以及纜車線路,無法簡單地用地鐵或輕軌來概括,因此還是稱捷運較精確。
韓國隊—日本隊:支持日本隊,誰叫高麗人常藐視我們。
兩隊勢均力敵,纏鬥到最後,滿場觀眾都很緊張。沒想到最後美國教練似乎下錯了戰術,給古巴有機可乘。終於,在古巴勝利的那一刻,我看到轉播席上古巴來的轉播人員激動得大喊,跳到桌上跳舞。
再說說美國。美國其實對這種世界性的棒球賽沒什麼興趣,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的大聯盟就代表了世界最高水準,很踐,所以他們認為,這種世界性的賽事只要派出儲備球員或後備球員就可以把其他國家打垮。但這種情況也在以前的世界經典棒球大賽上被打破常規,雖然那時派出的都是大聯盟球員,但還是被日本隊打敗。
鄉土劇的流行,從這兩年開始火爆起來。或許不應該說是鄉土劇,精確來說是用閩南語來發音的連續劇。這個原因就跟之前說過的,因為資源集中,北部較發達,使用國語為主流,南部發展較慢,是北部人(尤其是台北人)眼中的鄉下,又慣於用閩南語,所以「鄉土劇」這一詞的使用多少也包含了電視台的刻板印象。長期以來如老三台八點檔的連續劇,幾乎都是以國語發音,大家看連續劇說國語都習慣了。民進黨上台後,標榜「本土」,在政治影響下,以閩南語來發音的連續劇,逐漸變成主流及收視率的保證,許多演員也只好紛紛學閩南語,這其中以無線電視台的民視以及有線電視台的三立為閩南語劇的大宗。
目前全世界棒球公認最強的國家是古巴,號稱紅色閃電,連霸世界棒壇幾十年。但他們在前幾年開放職棒球員參加的世界經典棒球大賽上被日本打敗,未來是否能繼續稱霸還是未知數。
在職棒創始之初,有味全、統一、兄弟、三商四隊,而後來又有中國時報、俊國、興農、和信等公司集團加入職棒球團的經營。職棒也帶動了棒球運動的興盛。那幾年,棒球、壘球運動特別流行,每當假日,總可以看到許多民間團體組隊在一些寬闊的場地上進行友誼賽。
當時還在想有那麼嚴重嗎?沒想到第二天一醒來果然腹瀉不止,全身無力,吃了葯,虛弱地躺在床上,一邊想他們實在是太體貼了,連這個都幫我想好。
早就聽說成都的女人很漂亮,第一次到成都,坐在車上眼神就如同獵犬一般到處銳利地搜尋,想要印證這個說法。那時候春熙路也剛在修,不知道要到哪裡逛街看美女,倒是導遊小姐真的是一個英語流利的美麗小姑娘,可惜她只喜歡同團的美國帥哥。
成都也只去了那幾個地點,什麼杜甫草堂之類的,但這些對外國人比較沒吸引力,而就如預料的,一到熊貓保育基地,這些美國人簡直為之瘋狂了,付了一些錢就抱起小的熊貓一起拍照。
離開武漢前往合肥,坐高速大巴坐https://read•99csw•com了六個小時,兩天後又經南京轉火車往上海去。這是第一次到上海,一出車站簡直不知所措,連住的地方都沒先找好,路也不知道怎麼走的,現在想起來好像在二號線東昌路附近找了一個很破的招待所住了,總之就是那種卡車司機住的。那時好像在火車上得了感冒,很嚴重,就在那個地下室的窄小房間里咳個不停。那個房間又很熱,空調也沒力,不蓋棉被就一堆蚊子叮,蓋了又太熱,所以幾乎整夜睡不著覺,又在那邊自怨自艾,心想沒事幹嗎要來受這種苦。
離開西安后,搭機前往成都,在機上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中國地貌的變化。從西安的一片滄桑之黃,隨著一路往南飛,變成一片翠綠。後來幾年,我從陸上坐車經過這條路,跨過秦嶺,這種感覺更明顯。
第二天從茂縣繼續往北到九寨溝,好像在松潘附近的山丘上有個巨大的紅軍長征紀念雕像,美麗的導遊美眉用流利的英文解釋給那些美國人聽,美國人聽得嘖嘖稱奇。
因為那麼成功,所以三立的閩南語劇後來一定有幾大要素:商場鬥爭,黑槍泛濫,正邪分明。而如果有閩南新劇要上演,或收視率稍微下滑時,就代表劇中又有重要人物要死了。這類劇的模式說起來也很固定,前幾集一定都是大手筆的外景加爆破,但越演到後面,就變成總是在那幾個攝影棚里拍戲了,像辦公室、不同人家裡的客廳(一定都是豪宅)、餐廳等。觀眾就會看到,劇情永遠是幾個人跑到別人的家裡或辦公室放狠話——閩南語說「嗆聲」,下一幕又是這夥人跑過去嗆回來,好像他們的家裡或辦公室都不用鎖,可以隨意進出一樣。
當天晚上是美國與古巴的大決戰,天母這邊美國僑民不少,所以觀眾席上美國的加油陣容龐大。再加上當時大概是「9·11」事件剛過不久,美國人愛國情緒高漲,所以這些美國佬一直大喊:「USA!USA!USA!」不過場子的另一邊,不知道哪裡來的,平常也不會出現的古巴國旗到處揮舞著,擺明了就是要支持古巴。
中華台北隊—日本隊:當然還是支持中華台北隊,打贏日本就出亞洲了。
去廣州前,在那邊的朋友問我在哪下車,我說廣州站,於是他說要來接我。我說不用了我自己去找他,他還是很堅持要來站台上接我。看他那麼熱情,我也就接受了。
靠天吃飯的農漁民最可憐。有時候農民的菜還沒有收成,颱風一來通通泡水,算是這一季的成果都沒了,血本無歸。漁民更慘,尤其是一些沿海養殖業。許多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覺得他們怎麼這樣不自覺,颱風那麼危險還跑到海邊,到時候還要別人去救。其實這些養殖戶當然知道危險了,搶收老早就從颱風前開始了,但一定是收不完,搶收到最後一刻,還是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心血被大海吞沒。
不過廣州也的確爽快,路上到處都是甜品店,非常合我愛吃甜的胃口,所以後來我也把握每次去廣州的機會,就為了一直吃。
隔天清晨,驅車往九寨溝方向出發。中途在都江堰停留了一會兒,然後就一路循著岷江而上。
這次比賽總共有16支隊伍參加,傳統強隊有古巴、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和中南美洲國家球隊,也有純粹抱著觀摩心態來的如菲律賓、義大利等國,分別在台灣的幾個球場舉行。我家附近就是天母棒球場,所以我也去看了幾場球賽。我就是那種平常不是很關心棒球的人,但是這種時候就喜歡跟大家一起狂熱。
除了通勤之外,這條線一到假日,就變成旅遊專線。儘管那時候交通已經發達很多,市區到淡水的短距離客運班車也很方便,但很多人就是喜歡搭著北淡線,慢慢晃到淡水,感受那種閒情逸緻。雖然車頭用的還是內燃機,車廂也沒空調,但賣點就在於那種懷舊。一路吹著風,感受湖光水色,與一旁海鳥競速的逍遙感覺,真是心曠神怡。並且,北淡線沿線有很多小站根本是無人售票點,又可以先上車後補票,很容易逃票。在台北這個大都市裡,還能搞這種小便宜,或者說尋求這種小刺|激,都是那一代搭乘人的成長回憶。
其實也並不是說它的劇情編得多好多吸引人,應該說,它的劇情常常極不合理。比如說,死的人其實沒死,重新出現后武功又更高強;再不然就是演得欲罷不能,為了增長集數,編劇絞盡腦汁製造衝突戲碼,加強悲情火力。所以,這類劇一定都有個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壞人和受盡欺負的好人,但通常壞人到了後期又會改邪歸正,一起對付新出現的壞人。在劇中,居然還出現什麼「海賊王」之類的角色佔領台灣(奇怪!那時候台灣不是應該被日本人統治了嗎?)。所以,這樣的劇情幾乎已經變成一種惡搞,但觀眾居然就會為了知道下一集還會出現什麼新的惡搞而繼續看下去。《飛龍在天》在那個台灣已經有一百多台可以看的情況下,居然創下12%的收視率,一演就演了快300集。當年某大學的合唱比賽,居然有個系就是演唱《飛龍在天》的主題曲,可見這部劇的影響力。
有一年夏天,在北京坐計程車,剛好聽到廣播在討論颱風的問題,那陣子海棠颱風來襲,對台灣及大陸東南沿海造成相當大的破壞。開放聽眾發表意見,就聽主持人讀了某聽眾傳簡訊來的意見:颱風可以減輕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酷暑……真是一聽就令人火大,心想這傢伙八成是住在北方的人,沒嘗過颱風的滋味才會這麼說,而且用「長江中F游地區」這個專有名詞,我看是個中學生吧!
與這場比賽同時進行的,是在另一個球場的中華台北與荷蘭之戰,那裡當然爆滿。雖然這裏正在進行比賽,但球場內的一些電視,還是吸引了一幫球迷九*九*藏*書圍在電視前關心那邊賽況。在那場比賽里,球迷居然抬出了一個大大的鄭成功像,表示「打敗荷蘭人」。所以在過幾天的中華台北對日本比賽上,也可以看到球迷抬出一個大大的蔣中正像,意為「打敗日本人」。與韓國比賽,球迷便在觀眾席上大吃泡菜。還有一堆奇奇怪怪的標語及加油方式,反而都比賽事更有趣。
有一次在廈門時,我聽到好多導遊都這麼說——「因為鼓浪嶼上的鄭成功像保佑,所以幾乎都沒有颱風直撲廈門……」聽著就相當不以為然。廢話啦!因為颱風依照路線經過台灣中央山脈時,結構及強度就已經被破壞一大半了,通常就會轉向,不會依照原路線繼續往廈門方向過去,就算到廈門也是很弱了,颱風不會直撲廈門也是理所當然的。相對的,通常颱風破壞力最強的地方首當其衝就在台灣東部。
當晚到九寨溝,晚上看了一些民俗歌舞表演。第二天早上開始遊覽,這裏就不提了。隔天早上又到黃龍去,下午開始進景區。在黃龍這個海拔較高的地區,本團最快走到頂的居然是一個七十幾歲、穿著像嬉皮士的老頭。走到最頂的黃龍寺,看到另外的台灣團的一行人,穿著白色薄唐裝,頭系紅頭巾,手拉手圍著一個不知道叫什麼的壇,唱著《桃太郎之歌》。我徹底被雷到了,怪不得人家都說台灣人什麼都能拜,千里迢迢地跑到這山上只為了進行這個儀式而已。另外,團里有個看起來就像美國情場失敗者的中年怪叔叔,上山途中就看到他在跟不知道哪裡的小妹妹搭訕(儘管他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等到我下山,在出口附近再遇到他時,他已經牽著那個小妹妹的手,兩人洋溢著甜蜜的笑容一起走著。
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在台灣舉行。這件讓全台灣人為之瘋狂的事,無疑給低迷已久的台灣棒壇注入一支強心針。因為難得有這樣的大型賽事在台灣舉辦,而且又是台灣人最熱愛的棒球,所以,就算平常對棒球毫不關心的人,也很容易會被那種熱潮所感染。
民視推出的閩南語劇可以說是部部轟動,儘管很多人說惡俗,但就是有人愛看他們能惡俗到什麼程度。這類片的劇情都差不多:家族紛爭,身世之謎,豪門恩怨,婆媳不合,兄弟鬩牆,兩代恩怨(為了延長集數,收視率高會一直演到第二代、第三代……),總之就是曲折不斷,灑盡狗血,讓人覺得一個人怎麼會苦命到這種程度喔!不過再怎麼爭奪,最後也會應觀眾要求,先來個你死我活,再來個和好如初。所以不管哪部劇,你看來看去劇情其實都差不多,消耗了太多可能的劇情變化,讓民視的故事公式被破解,人人都猜得出未來的變化。

2001「棒球世界盃」在台灣

我倒是很深刻地記得汶川這個地方。在車行中,導遊小姐很隨口的一句「現在阿壩師專修得那麼好呀?」讓我記住了這個地方。以至於「5·12」地震時,我一直很關心汶川的情形,畢竟是曾經路過的地方。
在我三歲前,我家就在這條線路的士林站邊,每天我都看著車場里的火車進進出出。那時候士林站也有兼作貨運托送,有許多的黑皮貨車停在那裡,也成為我們這些住在附近不怕死的小孩玩樂的場所。我喜歡火車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所以,當觀眾慢慢彈性疲乏時,三立電視台播的閩南語劇又是另一個選擇了。三立以前也拍過許多閩南語劇,但真正開始大紅的是《台灣阿誠》。這部片湖南衛視也有播過,不過只播了第一部而已,大概是因為第二部以後看了都會吐血。這部片描述阿誠奮鬥的一生,一開始阿誠很命苦,賣什麼都會失敗,就連賣米都會發霉。後來他憑著自己的努力,終於成功了。三立的閩南語劇,從這部之後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就是一定會演到商戰。編劇都是一邊拍一邊寫劇本,所以可以隨時更動,有時還會把一些社會事件、商業競爭編到片里,當對手台在預告劇情或是媒體將結局曝光時,就把它先演掉,先播先贏。而劇情更是下盡猛葯,打巴掌已經是最簡單的了,一定都還有什麼撞車、跳海、落崖、床戲、多角戀情之類的。反正,成為有錢人的阿誠後來都在打一場又一場的商戰,最後當然是圓滿大結局。這部片也讓演阿誠的陳昭榮真正大紅起來。
那幾年,這一類的閩南語劇流行,並且劇情模式固定,的確引起很多討論話題,在此就僅陳述當年的盛況,不作評價了。
隔天早上是中華台北隊與日本隊的決戰,大家對這場比賽的關心度反而勝過當晚美國與古巴的總冠軍戰。沒想到面對強敵日本,中華台北隊硬是打敗他們取得第三名。在台灣,棒球常常跟民族情緒牽扯在一起,尤其是對日本及韓國的時候尤其明顯。這麼說好了,棒球在奧運會裡對大多數人來講雖然不是什麼重要的比賽,但配給亞洲的參賽隊伍就只有兩個名額而已。所以,中華台北隊及日韓隊常常要為了這兩個名額搶破頭,偏偏這三個隊在世界棒壇上實力又都不弱。所以連帶的,若能在其他場合擊敗韓國或日本,尤其是亞洲最強的日本,那簡直就是全民為之瘋狂的事。
在我小的時候,台北有一條支線鐵路——北淡線,即從台北車站開到淡水的。這條鐵路一路上的景色很特別,從一開始在城市的居民樓間穿梭而過,然後進入關渡平原,接下來過了一個山洞后,景色就豁然開朗,一路傍著淡水河搖曳而行。
不過這通常是台北等大都市人的經歷。這種看似溫馨的夜晚,可能是一些偏遠山區或沿海地區民眾生死存亡的關頭。小時候總是很希望颱風大一點兒,因為那樣就可以放颱風假,若是在電視上看到台北市出現在停止上班、上課的名單里,那簡直九九藏書就跟中獎一樣高興。而許多都市的上班族也喜歡颱風假。有時前一天晚上宣布隔天放假,結果隔天發現根本沒風沒雨,甚至還出太陽,這一天,百貨公司及電影院的生意一定很好。
車繞過彎彎曲曲的山路,當天晚上在茂縣住下。喜歡亂跑的我,還是跑到市區去上網。在網吧里我看到一個年輕人在網上看著新聞,亂逛著,居然逛到天涯網站。那時候可是衝擊呀!在這個資訊不發達的地方,可能網路就是他們了解世界的工具。所以,等我後來回台灣后,很快又籌備了一個網站,專門對大陸的年輕人來報道台灣的各種資訊,以文化及娛樂為主。那時候可熱血了!之前有說過,我本來就有一個網站,那陣子我簡直就是用原來那個網站的收入來支持這個新網站的,不過很可惜,後來兩個網站雙雙倒店。
2001年,接連來的兩次颱風——桃芝颱風及納莉颱風,簡直就是那一年的噩夢。桃芝颱風來之前,大家普遍認為是中度颱風而已,太過輕忽,結果造成兩百多人死亡失蹤的慘劇。這些災情大部分是集中在東部花蓮及中部山區。在前兩年,台灣剛經歷了「9·21」大地震,震中的中部山區土質已經鬆動,沒想到這颱風跟著一來,造成大規模的泥石流及塌方,災情慘重。大家都沒想到會那麼嚴重,算是台灣40年來災情最嚴重的一次颱風。
2001年絕對轟動的閩南語連續劇是《飛龍在天》,這部片在大陸某些地方電視台也有配音回放過。故事描述的是在中法戰爭前後的台灣,一家叫忠義堂的武館,師父帶著眾徒弟徒孫參加反法戰爭的故事。而其中也夾雜了武館里恩恩怨怨、親情愛情的故事。這部連續劇跳脫以前閩南語劇總是一些小市民婆婆媽媽般的啰嗦,啟用了一批年輕的演員,像賈靜雯當初就是拍了這部片而大紅的。
台灣的天災,除了地震之外,應該就是每年都會來個數次的颱風了。每次來颱風,或大或小,都給台灣造成不少經濟損失。因為氣候的關係,在西太平洋形成的颱風,幾乎都是朝西北方的台灣跑,所以台灣每次都首當其衝。
另外,在新聞極度綜藝化、SNG車遍地跑的台灣,颱風來時也是記者表演的好時機。記者非要展現出颱風嚴重的一面,就身涉險境,看起來越危險越誇張就越能吸引眼球,所以之前有記者如考拉般攀在下面淹了水的電線杆上播報。前幾年還有個記者,在水淹及胸的地方現場聯機播報,看起來災情好嚴重,結果畫面後方突然一個民眾騎著腳踏車就這樣飄過去了,觀眾恍然大悟,原來他是蹲下來播報的。
又是一年的7月,我再次來到北京,這次又見到鄭教授。他除了帶學生,順便還帶了一堆美國老頭到處遊玩。爸爸也來北京啦!他也帶一些音樂團體來北京的教會交流演出。因為這次機會難得,所以,當北京的行程結束后,我們跟這群美國人乾脆組了一個團,繼續往西安去。
等到在站台上看到他,一起走出站時,他突然回過頭來,神色嚴肅地說:「等會兒一定要緊緊跟著我。有人叫你不要回頭,跟著我直直往前走就對了。」
捷運真的是台北很有特色的風景線。走過很多城市之後,發現台北捷運規劃得真是不錯,不僅在外觀上不同站有不同站的特色,在細節或動線上也常常可以見到一些貼心的設計。使用者的素質也不得不在這裏稱讚一下了,大家都很愛惜這個公共建設,也建立了一些使用默契。比如說,就算出站再擁擠,大家也會很自動地站在手扶梯的右側,左側留給趕時間的人通過。並且,在捷運站或車廂里,大部分的人都很習慣小聲講話,所以不會太嘈雜。最重要的,冷氣夠涼快,空氣夠清靜。老實說,在台北坐捷運是種享受。
再有,日本韓國之間的夙敵之戰也是很有看頭的。在天母這個地方,日本僑民本來就多,所以這場比賽也湧進了大批的日本人進場觀戰。很多日本人幾乎都還是穿著西裝進場,可見他們是一下班馬上奔過來的,整個加油的氣氛就像在看日本職棒時的加油感覺。另一方面,韓國則是從本土派出美女拉拉隊,在另一座位區加油,不時露一下大腿什麼的,只是氣勢就弱了很多。再加上場內台灣觀眾幾乎一面倒地幫日本隊加油,日本隊也越打越旺,韓國隊就弱掉了。這場比賽韓國輸掉后,教練以下全部都剃了光頭。
後來對大陸更熟一點兒,又回想他那時的行為,才知道那個地方是令無數外地人聞風喪膽的廣州站呀!那幾年也是廣州站前最亂的幾年。原來他堅持要到站台上來接我,是怕我這個笨蛋第一次來廣州就發生什麼事。
坐了四個小時的成渝高速到達重慶。是一個網友來接我的,一個很漂亮的重慶女孩,結果她連她男朋友跟妹妹都一起帶來,嗚……心裏有點兒失望,不過有人接風還是挺不錯的。
捷運完成的第一條是木柵線,不過有一半不在市區主要幹道上,而是從台北市東南方近郊開進市區的高架輕軌,所以不是住在那附近的居民,利用率也不高。後來,捷運建成的速度變快了,幾乎是以一年一條的速度,把整個捷運的路網完成。而淡水線這條線路又比較特別,整條線有的在地下,有的在地上,也有在高架上的,大概是因為這條線還有觀光功能,方便乘客欣賞吧!
沒經歷過颱風的人可能很難想象颱風夜風雨交加的景象:強風在窗外咆哮,如同要把窗戶吹破般恐怖。台灣人從小就被教颱風來時的防颱準備,比如說窗戶釘好(不過現在沒人再住木造房了)、離開低洼地區到高地區(基本上現在高點兒的地方都有泥石流)、要準備充足糧食(這通常是吃零食的借口)、不要到外面亂跑(這倒是真的,什麼東西倒下來都不知道)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