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線測量與沈括的地理思想——唐宋時期的地理學成就 第二節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線實測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線測量與沈括的地理思想——唐宋時期的地理學成就

第二節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線實測

唐一里為300步,一步為五尺;一周天為365.25度。換算成現代地球度數和距離,即南北相距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1度,亦即地球上子午線1度相對地表弧長為129.22公里。
據現代科學測量,位於北緯33—36度地區的子午線弧長1度約為111公里。顯然,一行他們的測量結果比實際還有較大誤差。但是,這卻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的子午https://read.99csw.com線長度實測,比世界上著名的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花剌子模等人在幼發拉底河地區的科學測量(他們的結果是:子午線1度長111.815公里)早90年。而且它在當時就糾正了我國歷史上傳統的「日影千里差一寸」的錯誤觀點。同時,一行他們最早將地理緯度測量和距離結合起來,也為後來的天文學大地九九藏書測量奠定了基礎。
據《新唐書·天文志》、《唐會要》等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為編定曆法提供天象資料,由僧一行主持,南宮說等人參加,進行了涉及全國各地的10多處基點的大地測量工作。
一行(公元683—727年)本名張遂,唐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他自幼刻苦好學,博覽天文、曆象、陰陽五行等書,對天文曆象很有研九九藏書究,青年時代就以學識淵博而聞名首都長安。在武則天當政時,為了躲避權貴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的拉攏,離開京城逃往嵩山,削髮為僧,取名一行,史稱僧一行,不久即成為佛教密宗的領袖。到唐玄宗即位以後,于開元初強招他來京城長安,擔任天文方面的工作,主持編製新曆法、製造天文儀器和從事大地測量。
這四個測點是:渭州白馬(今河南滑縣)、汴州浚儀太岳九*九*藏*書台(今河南開封市西北)、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豫州上蔡武津館(今河南上蔡)。
美中不足的是,當時的測量主要是為編寫曆法服務,而未能將這一成果推廣到地圖製作中,也沒有使它傳播普及,起到應有的革新作用。
他們首先測出各個點在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日同一時刻的日影長,再同時測出各點的北極高。並實測出這四個點的相互距離。由於這四個點相互經度位置很近九九藏書,所以最後換算得出,南北「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極差一度」的結論(《新唐書·天文志》)。
關於子午線長度的知識,古代希臘天文、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前192年)在測算地球周長時,曾估算過子午線的弧長(1度約為110.25公里),但這不是實測的結果。世界上第一次進行子午線長度實測的,是我國唐代一行和尚在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進行的大地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