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秦漢繪畫(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第一節 多姿的世間景象

第三章 秦漢繪畫(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戰國末年,七雄爭霸,位於關陝地區的秦國,先後滅掉其他六國。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在咸陽稱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繼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修馳道,築長城,顯示出強大的綜合國力。在建築、雕刻、繪畫領域也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如「覆壓三百余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的阿房宮;規模空前的秦皇冥宮衛隊雕塑群;氣勢煊赫的秦宮壁畫,都是令世人驚嘆的傑作。只是那些宏麗的宮殿早已被楚人項羽的一把火,燒為焦土,我們只能從繪有圖畫的殘垣、殘片上遙想當年壁畫之壯觀。
公元前206年,秦帝國滅亡。經過激烈的楚漢戰爭,漢王劉邦統一了全國,繼承秦制,在長安稱帝,建立中央集權制的漢王朝。漢代是個強大的封建帝國。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到處都充滿勃勃生機。據記載,漢代的繪畫藝術已經十分發達,既有規模宏大的壁畫,又有傳神寫照的肖像畫;既有表彰功勛、勸誡賢愚的歷史畫,又有充滿幻想色彩的神怪畫,題材多樣,種類不一。
《漢書·蘇武傳》中記載,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麒麟閣畫功臣像,用以表彰抗擊匈奴的有功之臣。《後漢書》也曾記載漢明帝劉庄(公元58—75年在位)為了紀念和追思前世功臣,在南宮雲台畫32個功臣像,號召世人向他們學習。各地的衙署、學館、別宮和廟宇神殿也都有大小不一的壁畫。東漢王延壽在《魯靈光殿賦》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
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上帝開闢,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伏羲麟身,女媧蛇軀。鴻荒朴略,厥狀睢盱〔sui xu 雖須〕。煥炳可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上及三后,淫妃亂主。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述。惡以戒世,善以示后。
他描述的只是魯地一個靈光殿上的壁畫,竟包含如此豐富的內容,表現出如此豐富的想象力,那些皇宮大殿上的壁畫內容,就可想而知了。
《漢書·高祖本紀》中記載「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討伐韓王信,韓信戰敗逃到北方,聯合匈奴共同抗劉。劉邦軍到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匈奴軍隊圍困不能突出。陳平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畫家畫了一幅漂亮的美人圖,派人送給閼氏,並說:『漢朝有這樣一個美女,現皇帝被困處境危險,打算把她獻給單于(匈奴王的稱謂)。』閼氏看了畫上的美女非常漂亮,深怕再圍下去,獻出美女,奪去匈奴王對自己的寵愛,不如先主動撤圍。於是去找單于說:『漢朝皇帝有神靈保護,即使得到他們的土地,終歸也不能佔有。』單于聽信了她的話,把圍兵撤開一角,劉邦才突圍出來。」
在梁人吳均著的《西京雜記》中還有一段記載,說是漢元帝時(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後宮有許多妃嬪,不能一一見面。元帝便令畫工分別為她們畫像,然後再按畫像上的模樣召見。許多妃嬪以金錢賄賂畫工,希望能把自己畫得漂亮些,好得到皇帝的恩寵。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賄,畫工就故意將她畫得不美,元帝一次也沒有召見過她。後來匈奴人入朝求親,元帝按畫像選定「不美」的王昭君去做匈奴人的閼氏。出行前,元帝召見,見她貌美為宮中之最,且舉止嫻雅,善於應對,非常後悔。但名分既定,已無法更改。事後,元帝追查畫像之原委,盛怒之下,把所有的畫工都殺了。其中有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等。他們之中有的善畫牛馬或飛鳥,有的長於著色,但畫人物肖像都不及毛延壽,他們同時被處死,致使京師畫壇蕭條、冷落。
這段記載後來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創造出了許多具體情節,可另當別論。昭君是否因畫像遠嫁匈奴,給昭君畫像的畫工究竟是不是毛延壽,史學界仍有爭議
以上兩則記載,起碼說明漢代已有專門的肖像畫,而且能畫得比較像。
漢代宮廷中設置管理畫工的「少府」。下屬有「黃門署長」、「畫工署長」、「玉堂署長」。這些署長一般由宦官擔任。可見漢宮中不僅畫工人數眾多,而且還有分工。據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漢明帝喜愛圖畫,讓一些畫家在朝中做官,並請班固、賈逵等學者,從經史著作中摘編故事,交給畫家去畫,叫作「畫贊」,共有50卷,傳至三國魏宮,曹植曾作《畫贊傳》,至唐名曰「漢明帝畫工圖」。可見漢代已有表現故事情節的捲軸畫了。
漢代宮廷以外,還有許多名人善畫。記載說,東漢傑出的科學家張衡能畫畫,還說他「惡圖犬馬而好作鬼魅」。《異物志》還記載他曾用腳趾畫過豬身人頭的神獸。東漢文學家、音樂家蔡邕〔yong擁〕不僅能畫,還創八分書體。據《歷代名畫記》記載,至唐代還能見到他的《講學圖》、《小列女圖》等作品。還有漢元帝時的劉褒,官居蜀郡太守,也非常能畫。據說他畫的《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北風圖》人見之覺涼。這些記載表明,漢代的繪畫作品已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可惜,這些作品都未能流傳下來。值得慶幸的是,從不斷出土的漢代文物中,我們又能見到許多繪畫作品,它們的絢麗、生動,也足以使人驚嘆不已。
「人死了,靈魂會升天。」這是漢代人普遍的觀念。他們希望死後和生前一樣享受永恆的幸福和歡樂。從皇帝到各級貴胄,生前就不惜人力、物力,進行大規模的陵墓建造。集中能工巧匠雕繪墓室,還彼此爭相炫耀,造成一代風氣。就在這些封閉的墓室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包括壁畫、帛畫、漆畫、畫像石、畫像磚等。所畫內容十分豐富,上至天國,下至人世,乃至鬼怪仙人,神異動物,無所不包。

第一節 多姿的世間景象

漢墓中出土的大量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生動地記述了兩千多年前人們豐富多採的生活情景。
《弋射、收穫畫像磚》出土於四川省成都楊子山二號漢墓。此畫像磚上部表現狩獵的情景。在美麗的池塘邊,有兩個獵手正張弓引弦而射,一群野雁衝天飛起,倉皇逃去。池中野鴨也疾速地游向遠方。幾條大魚似乎也感到了威脅,擺著尾巴游開。只有池中的秋荷、岸邊的樹木沐浴在這清秋麗日下,悠然自得。所謂弋射是將系著繩子的箭射出去,然後可以將箭和射中的獵物一起收回。此圖在狩獵者的身旁放著收回繩子的器具,可知它描繪的正是這種弋射。弋射者的姿態猶如舞姿,十分九*九*藏*書優美。一個斜向彎弓,一個將箭頭直指頭頂上的飛雁,具有此起彼伏的節奏感。漢代的農業經濟已經十分發達,狩獵已不是單純為了謀生的手段,也成了當時社會上層人士的一種娛樂活動。這幅弋射圖的著眼點是對自然景物和獵趣的親切描繪。情調輕鬆,給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河南密縣打虎亭一號漢墓中的壁畫《百戲圖》刻畫了貴族們觀看雜技表演的情形;河北望都漢墓在墓道的牆壁上畫了許多門吏、門卒,可見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顯赫;山東沂南畫像石記述了墓主人生前的征戰、出行、豐收宴飲以及死後的哀榮;四川成都、廣德的畫像磚表現漁九_九_藏_書獵、收穫以及制井鹽的生產過程,還有各種市井生活狀況;江蘇睢寧、銅山的畫像石表現農耕、紡織等等,不勝枚舉。其題材的廣泛,描寫的直接,情感的率真,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難以相比的。
在眾多漢墓壁畫中,規模較大、保存最好、內容最豐富的是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新店子一號漢墓壁畫。發現於1971年,總面積100餘平方米。主要描繪墓主人從「舉孝廉」到「使持節護烏桓校尉」的仕途生涯。有龐大的車騎隊列、豪華的縣城府舍、眾多的歷史人物、豐富多採的生活場景及邊塞各少數民族的地方風俗等。場面宏大,情節跌宕,結構九*九*藏*書複雜,布局縝密。其中的《百戲圖》表現墓主人觀看雜技的情形。在樂隊的伴奏下,表演者臂系紅帶,有的束髻,有的赤膊,表演著跳丸、飛劍、舞輪、倒立、爬桿等技藝,各具姿態。不僅反映了漢代雜技藝術狀貌,也充滿了生活情趣。它們畫在磚壁抹出的石灰底子上。一般先著色,後用墨線勾勒,也有的只用單線勾描或直接用色染畫而成。造型生動、洗鍊,用筆質樸簡率,著色厚重和諧。在單純、簡潔、稚拙的形式中表現出運動、力量和速度感。
畫像石和畫像磚是用於墓室建築的帶有圖像的大型磚石。畫像石在石頭上直接雕刻而成,畫像磚一般用軟坯模印燒制而成。山東九-九-藏-書、河南、陝西和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最多。
畫像磚面積小,且是模印,很難刻畫面部的表情,聰明的漢代藝匠就把所有的才智都用於對動態的表現上。他們能抓住對象運動姿態最優美的一瞬,作出誇張而簡括的描畫,賦于形象以強勁有力的生命感和音樂般的節律。
著名的武氏祠畫像石,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山東嘉祥城南武宅山發掘出土。乃東漢武氏家族墓前的石祠。共有四個石室,刻有50多幅構圖完整的畫面。有歷史故事、帝王畫像、遠古神話以及豐富多採的現實生活景象。如《車騎庖廚圖》,畫面分三層,首層為賓主對坐宴飲閑談;中層為車騎出行;https://read•99csw•com下層為庖廚中的情景:有的抓雞,有的宰牛,有的燒火,有的淘米。架上還懸挂著醬鴨、熏魚、牛頭、牛腿,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所有畫面全部陽刻,即將形象輪廓以外的空間鏟低,使人物部分凸露出來,然後在面部和衣褶之間用陰線刻畫局部,形成一種造型精確又具裝飾意趣的獨特風格。據武氏祠碑記可知,這些作品是孟孚、李丁卯、改衛等石工鐫刻的。
此畫像磚的下半部表現收穫的勞動場面。前面兩個人揮著長鐮收割,後面有三人彎腰拾穗,還有一擔擔提物者,好像是送飯人。人物動態優美自如,似乎他們的勞動是踩著輕快的節拍進行,產生了很強的韻律感。使人感到收穫的欣慰和勞動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