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繪畫(公元220—589年) 第一節 佛陀故事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繪畫(公元220—589年)

公元220年後,漢代400年的一統天下,被混戰與割據取代。在接下來的300多年間,先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北魏、北齊、北周、宋、齊、梁、陳等政權的更替或並立。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魏晉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替,連年不休的征戰,使田地荒蕪,民不聊生,但思想領域卻打破了漢代儒家思想的統治,出現了繁榮局面。再加上佛教盛行,使這個動蕩的歷史時代,在藝術上獲得了空前發展。
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但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它才真正走入中國人的心中。面對苦難無邊的現實,人們找不到出路,只好到佛教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興寺院、鑿石窟蔚成風氣。到了北朝時期,全國的佛寺竟達三萬多座。在新疆的克孜爾,甘肅的敦煌、麥積山,山西的大同,河南的龍門等地都雕鑿了大規模的石窟。石窟寺院是僧人修行和俗人禮佛的地方。為了宣傳教義,弘揚佛法,顯示因果,供人頂禮膜拜,便興造像,作壁畫,佛教壁畫藝術由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除了佛寺、石窟壁畫和墓室壁畫外,這一時期還有了捲軸畫,並出現了一批有文化修養的士人畫家,如: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you由〕、顧愷之、戴逵、衛協、張墨、顧景秀、蕭賁、曹仲達、楊子華等。這標志著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繪畫,尤其是人物畫,趨於成熟和獨立的時代。準確的人物比例、優美的線描,和深入的面目表情刻畫,取代了漢代繪畫那天真稚拙,以動態傳情的特色,使繪畫更富理性趣味。與此同時,在玄學和道家回歸自然思想的影響下,還出現了最早的山水畫。也是在這個時期,畫家們開始將傳統的繪畫經驗加以總結,出現了我國最早的獨立畫論。如顧愷之的「傳神論」、謝赫的「六法論」、宗炳的《山水畫序》、王微的《敘畫》等。它們對中國繪畫的發展與民族風格的形成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第一節 佛陀故事

這組壁畫將故事中的九個情節場面平列地安排在一個完整的構圖中。全畫不追求立體感和正常的比例關係。人物、動物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統一在一起,情景交融,引人入勝。畫中特別突出九色鹿坦然高雅的神態,並通過動勢深入刻畫了人物的性格。比如落水人卑微地跪著向國王告密,王后得意地把右臂搭在國王的肩上,長裙下還露出翹起的拇趾。這些細節的描寫,突出了落水人和王后的陰暗心理。九色鹿向國王講道理的場面,按《佛說九色鹿經九_九_藏_書》原文是雙膝跪在國王面前,壁畫中則把它畫得抬著頭安詳直立,氣度軒昂,似在質問國王與落水人。這不僅表現了壁畫創作者對正義行為的感情傾向,也使九色鹿這個捨己救人的「善」的化身更加動人。
石窟最初是傳教信徒在山崖間鑿洞面壁修鍊的地方,后成為禮佛與參拜的聖地。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鳴沙山與三危山之間。在古代,這裡是關中通往西域的要塞。據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一樂九九藏書僔〔zun 撙〕和尚行至此地,忽見鳴沙山金光閃閃,似有千佛之狀,於是便開始在這裏雕鑿石窟。到14世紀,歷時千余年,先後11個朝代都有所開鑿。至今保存有492個窟,塑像2000餘尊,壁畫4.5萬平方米。其中北朝時期的壁畫,多以佛教故事為主要內容。如275窟的《屍毗王割肉貿鴿圖》、254窟《薩埵〔duo朵〕太子捨身飼虎圖》、428窟《須達那太子本生圖》、285窟《五百強盜成佛圖》、257九*九*藏*書窟《九色鹿本生故事》。
魏晉南北朝的寺廟壁畫,已隨著地面建築物的毀壞而不復存在,但在甘肅、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佛教壁畫。如,新疆的吐魯番、庫車、拜城,甘肅的敦煌、天水、永靖以及酒泉、武威等地石窟,都有不少壁畫。其中以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數量最多,最精彩。
其中,《九色鹿本生故事》高61厘米,橫長130厘米,是國內外現存《九色鹿本生故事》畫中,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一組九-九-藏-書壁畫。此畫根據《佛說九色鹿經》的內容描繪而成。故事說,佛的前身是一隻九種毛色、雙角雪白的鹿。常到恆河邊飲水吃草。有一隻烏鴉是它的好朋友。一次,九色鹿將一個掉進水裡快要淹死的人馱上岸。那人表示願作九色鹿的奴僕,報答它的救命之恩。鹿說,不用,只要你不說出我在這裏就算是報恩了。不久,王后夢見美麗的九色鹿,想用它的皮作大衣,用它的角作拂塵的把柄。她稱病不起,要求國王去捕捉九色鹿。國王發布告示,說誰要能捉到九色鹿,就read.99csw.com把國家分一半給他。那個落水人貪圖高官厚祿,頓起歹心,向國王告密,並帶領兵馬前去捕捉九色鹿。這時,九色鹿正在山上睡覺,雖然有好友烏鴉為它報信,但已被重重包圍,無法脫身。九色鹿便跪在國王面前,問是誰告的密。國王指著落水人說:就是他。九色鹿便把它如何搭救落水人的性命敘述了一遍。國王很受感動,譴責了落水人的忘恩負義,立即釋放九色鹿,並告布全國,誰要再捕捉九色鹿就誅滅他的五族。後來,落水人渾身長滿了毒瘡,王后也因此蒙羞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