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5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5

再來,「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識,比如這裏的老師們各有專長,指導你們不同範疇的學科,讓你們有所受用,這便是善知識,他們的行爲也就是一種普賢行,別人能夠利益我們,這種表現就等於一種普賢行的榜樣,我們怎能不以自己所能去利益別人呢?多少年來我一直強調普賢願行的重要,不學佛則罷,一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願心,那一切免談,自欺欺人而已。因此我連早課都要你們念誦薰習普賢行,平常做人處事也這麽提醒。想想我們每天生活之所需,從小至老那一樣不得靠別人,這都是別人在爲我們示現普賢行啊!仔細反省反省吧!
每天每時,隨時隨地都面對著佛,與佛同在。至於說一切衆生皆是佛,這還是理上的事,要證到才行。因此要你們先在意境上觀想,早晚薰修,也算是時刻在面對佛。譬如現在修准提法,專誠念咒觀想准提佛母就在前面,一心無其他旁騖面對著他,這意境上,先要把它觀起來,千萬不要認爲意境是幻想,要知即假即真,即真即假,別因觀不起來而說它是假的,不須要觀。等你真觀起來再說我不觀,才是本事。就如吃素一事,沒有葷菜吃,所以吹牛說我不吃,這是自欺欺人,滿桌山珍海味擺在面前,香氣四溢,而你飢腸轆轆,卻能不吃不動心,這才談得上真吃素。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再來輪到「恆順衆生」這一項。大家不是光用耳朵聽,要用腦筋,用心聽。
這常隨佛學的重點結論就是「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也是佛法的真精神所在。大家學佛氣派要大一點,不要那麽小里小氣,小里小氣者,小乘路都不能走,何況大乘?而佛之所以能夠成佛,這是關鍵,大乘道是入世的,「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煩惱即菩提,處處無家處處家,即空即有,中觀之道,最須求證。不是道理說得好便了九-九-藏-書不得,那只是思想而已,思想不等於佛法,若以爲是,那佛法也變成了魔法。學佛是要將所有的身心都投進普賢行願海中去求證體會,如此則能成佛而「悉除一切惡道苦」。換句話說,不但不受下三道之苦,卻能享受天人境界之樂。天人境界之樂粗分爲三:樂--欲界之樂,明--色|界之樂,無念--無色|界之樂。於此三者佛能受用而不住,「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然後方能「等與一切群生樂」,等與是平等的施與,平等的給與大家快樂。
(同學們如法唱誦)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衆圍繞,
再說,如果有人反對修學普賢行,那便是惡知識,不懂佛法。你們今天「佛法難聞今已聞,中國難生今已生,人身難得今已得,善知識難遇今已遇」,就該好好努力,祈求善知識「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常能與善知識共學,並使善知識常生歡喜心,這便是依法修行,這一偈講祈願,希望生生世世能遇善知識,並且對我常生歡喜心,我也對他生歡喜心,何以能做到呢?要自己真修普賢行。這一偈唱一下,並接唱下一偈:
那麽我們還有資格學佛修菩薩行嗎?菩薩行是「常爲衆生不請之友」,如「維摩詰經」上所說,是順他利他,非依我從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恆順衆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同學們如法唱誦)
你們修准提法供養佛,有時有沒有疲厭感?(同學們答:有)
學佛修菩薩道的要常常追隨順著衆生的願望而修。恆是常的意思,隨是追隨。現在要講的八句,表面文意比較容易,大家至誠恭敬地以讚歎心來唱誦,也是一種寶貴的供養,合於贊佛功德的道理:
(同學們如法唱誦)
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https://read•99csw.com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衆圍繞」,我們心境每天都要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修准提法念誦時,儼然如實身處准提海會,准提佛母莊嚴德相就在面前,我與一切衆生、一切行者一心頂禮皈依,身心與佛母合一,無二無別。不要口念心卻沒有這個觀想的境界,口到意識境界亦到,就這麽一合掌,一禮佛,諸佛菩薩及諸佛子衆圍繞之景歷歷在日,縱然觀不起來,意境上也要帶到,假如你真能這樣觀想起來,修行就有點入門啦!再來,「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試試看,作得到嗎?假如點一柱香供佛,這柱香其實也不只供前面這尊佛面已,而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尊者,他們前面都有我虔誠以香供養,這觀想要有才行,一念之間全就出現啦!甚至更要在這觀想境上定住不動。還有這供養是要「盡未來劫無疲厭」,近事一切善知識、一切佛,而永遠沒有疲累厭倦之退心。
我們學佛學道者,往往爲了去掉見思惑業的糾葛及魔境阻難,反而將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神經兮兮的。要知道諸法無常,見思二惑無常,魔境也無常,無常連佛都不能轉,魔能夠嗎?並且我們修行人容易有個毛病,所謂「出了一個家,又入了一個家」,拋開世間法的得失,卻計較起出世法的種種來,將世俗貪瞋痴那一套帶入佛門,處處分別誰高誰低,誰是誰非,反而扯出一大堆煩惱禍根,實在可笑。凈土宗蓮池大師悟道偈雲:「焚香擲戟渾閑事,魔佛空爭是與非。」到了最後魔佛都是一樣。佛法的精神在於蓮華出於污泥而不染,煩惱中能現菩提,惡境中能得清凈,「猶如蓮華不著水」,卻生於泥水。下一個比喻更好,「亦如日月不住空」,看太陽月亮天天上升,天天下沈,今天接著明天,明天接看後天,活活潑潑自然輪轉不已,不住於一個固定的空間。而我們修行人若守住一個空,以爲空的境界才是道,那已錯了,等於著了魔九*九*藏*書,學佛若執一法爲是,那著的是人天魔、羅漢魔,乃至佛魔。真空無所住,洒脫自在,活潑自然,不但如日月不住空,也如飛鳥翩翩掠過,空中不留絲毫痕迹,這是無著解脫。佛法講空,其實就是講妙有,你們修准提法念到專一的時候,心心都在佛境界,一字一聲的念,念念『猶如蓮華不著水」,是有蓮華,不著水而已!是清清凈凈的有,非呆板死寂的無;念念「亦如日月不住空」,並不是沒有日月,不固持某一個位置而已,念念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以此理解的心情開開心心修去,怎麽不成?再唱下面四句:
這裏許多人只要一聽到了冬天有打七,就拚命鑽回來,因這個地方恆順他呀!而平常一有事情就趕快溜掉,哈哈!這是學佛的嗎?連作一個凡夫都不夠格,其他又何足道哉?像現在大家共處一堂修准提法,便要生起這恆順衆生的情境,日後切實作到行到,並且「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既然有緣一起在這准提海會中精進,便應同心同德,共此普賢願力與准提菩薩之大悲心,合於「六和敬」的精神,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地修去。
「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恆順衆生,這一點最難。學佛的願力並不是每一種都難,恆順衆生這一項我們反省看看自己學佛以來,做到了沒?父母也是衆生之一,你有沒有恆順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導,你們都遵行了嗎?(部分同學答:沒有)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同學們如法唱誦)
照上面的理論與實際跟佛陀學,隨著普賢菩薩的廣大願行學又如何呢?所謂願是心愿,真是這麽想,便這麽作,可以消災除垢,轉識成智,生起無量大乘妙行,而「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惑業即見思二惑,乃三界煩惱的通稱,凡夫生死流轉之因,包https://read•99csw•com括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妄執及貪瞋痴慢疑等迷情。這些煩惱乃至魔境其實也沒什麽不對,沒有什麽好怕的,只要你能當下解脫,不爲所轉便是。不轉時是凡夫、魔道,一轉則是佛、菩薩。而佛法就在世間,你說要到那裡去找呢?一定要到山中才能求清凈嗎?山中本來就很清凈,何必再求清凈呢?就在不清凈的地方你能清凈,才是佛道。所以這段特別點出「世間道中得解脫」,在萬法紛壇中成就大自在,一切不離世間道,做爲一個人,如果不出家,只要他規規矩矩謀生,爲人處事合乎人道,一樣也可以解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天上大菩提。
一切衆生皆是佛,十方三世皆有佛,但見到了沒?沒有。見到是要見道之人方才稱得上。故禪宗祖師告訴我們一句話:「日面佛,月面佛」,你們有沒有日面佛、月面佛呀?又日面佛、月面佛應該怎麽解釋呢?(同學們答:隨時隨地都面對佛)
我們現在真見到佛嗎?
像有些同學,前幾天一面念咒,身體一面搖晃,自己還以爲有功夫,搖得很好,我也讓他們去搖,那是初步氣機發動,暫時可以的,然而永遠這樣下去就不對了,應知時知量停住。搖的時候,你思想觀念跟著受蘊走,被氣脈的感覺牽引,這裏難受,那裡不對勁,此時就要有氣魄,當下一念解脫了嘛!應該想到我覺得這裏難受,就是心意識困在這裏,爲什麽要別彆扭扭地受困呢?大丈夫要求解脫,充其量就此死掉,一念放下,看它還動不動、痛不痛?所以看你在那兒搖,便知你心月輪這一念的觀想並沒有得止,真得止不會搖的。如果你說它要搖,我作不了主,那你又何必修行呢?修行人應作得了主才是,境界一觀好止住,那還有什麽受蘊之感呢?受蘊沒有啦!即止即觀,即觀即定。再講下一偈:
爲什麽我們不能恆順衆生呢?(同學答:我見。我執)
「願常面見諸如來」,我們作得到嗎?(同九_九_藏_書學們默然)
。答得倒是很誠實,疲得很吧!我不上來的時候,大家念得有氣無力,我一進門,大家有神通似的,便念得很賣力。你們學佛到底爲誰呢?倦怠感升起時,意境上佛母在嗎?修行要「盡未來劫無疲厭」,假如你觀想起來後能隨時止住,那就有希望啦!所以禪宗祖師給你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一點,成一☉相,圓空中有這麽一點,你一念定在此佛境界就對了啊!這就是止觀。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所以儘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真懺悔了嗎?如此學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說:「本欲度衆生」,結果「反被衆生度」,都是衆生來度我們,是不是?(同學們答:是)
話說回來,如何是普賢如來的境界呢?「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自利利他的這種功德成就,不管經歷多少劫數,十方三世一切衆生都要給它離苦得樂才行。沒有聽說那一位佛的願滿了的,或事情做完了的,佛菩薩永遠有做不完的事,「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衆生苦難的時候,正是他再來的時候。「十方利益恆無盡」,想盡辦法要給十方三世一切衆生都離苦得樂,這是佛菩薩們的真實行履處,你們真有心要亦步亦趨,追隨不悔嗎?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這豈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親人也是衆生,你也時常滿其所願嗎?--沒有。
,對的!我見、我執,所以達不到無我的境界,豈能作到恆順衆生呢?天天說大乘,卻只會爲自己的利益而大自己的乘,一點也不肯奉獻,有一點犧牲便自覺了不得,說什麽大乘來著?
究競清凈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