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漢字的古文字階段 第三節 其他材料上的古文字

第三章 漢字的古文字階段

第三節 其他材料上的古文字

石刻文字中最為著名的,是唐代初年在陝西鳳翔地方出土的石鼓文。石鼓共10個,每個刻詩一首,內容主要歌頌田原之美和田獵之盛,製作時代則有春秋、戰國兩種說法。但它使用的字體,屬於秦國文字則是沒有問題的。下面我們還將提到它。
現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璽印,多數屬於戰國時期,是當時政治活動和個人交往中,用來昭明信用的憑證。璽印的材料,多為銅質,也有用銀、玉、石、骨等製作的。它的面積不大,字數也就有限,一般不超過四個字。刻制的格式,不外乎「陰文」(也叫「白文」,即筆劃呈凹形,印出來是白的)、「陽文」(也叫「朱文」,即筆劃呈凸形,塗上硃砂印泥印出來是紅的)兩種。根據用途的不同,璽印大致可以分為官名璽、私名璽、吉語璽、肖形璽、標識璽等五大類(圖18)。
前面我們提到,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已經發現有刻寫或繪寫的某些圖形符號,有的文字學家認為已經具有文字性質,可以說是原始陶文。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許多戰國時期的陶文,其中齊國的最多,燕、秦、滕、邾〔zhu朱,即鄒〕等國次之,韓、趙、魏、楚等國也有零星出土。這些戰國陶文,有刻寫的,也有范印的。所謂范印,就是如同鈐蓋印章,有的正方,有的長方,有的圓形,內容大都只是標明製作年份、地點,監造者、陶工籍貫姓名、置用地點等,字體大多工整,但不同地區的形體風格有所不同,圖14是兩枚陶文拓片,上面一方是齊國陶文,釋文為: 「扈者(都)(上陳下土https://read.99csw.com)〔chen陳〕(得字去彳)(得)再左里(白攴)〔po破〕亳豆。」扈都,地名;(上陳下土)得再,監造者姓名;左里,陶工籍貫;(白攴),陶工名;毫,器物置用地名;豆,一種裝食物的器皿。下面一方是秦國陶文,釋文為:「咸亭右里道器。」咸,地名,即咸陽;亭,行政區劃名;右里,地名,陶工道的籍貫;道,陶工名;器,指器物。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文化的發達,文字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使用的材料也逐漸豐富,舉凡陶器、玉石、竹木、繒〔zeng增〕帛、璽〔xi洗〕印、貨幣等等,上面都可以鑄刻或書寫文字。不同地點、不同材料上發現的古代漢字,往往具有不同的形體特點和風格,彼此還有所交叉,因此存在種種複雜的情況。下面分若干類加以簡單介紹:

圖16 楚「疋獄」簡
顧名思義就是鑄刻在古代貨幣上的文字,現存的實物,也是大多數屬於戰國時期。從形制來看,可以分為布幣、刀幣、圜〔yuan圓〕錢等類(圖19),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形制不同,鑄刻的文字形體和筆劃特點也有區別。

(1)陶文

(5)貨幣文

(3) 簡帛文

九-九-藏-書
這些簡帛上的文字,都屬於戰國時代的楚國文字,結構或簡或繁,一字多形,起筆粗重,收筆尖細,總的來說應是當時楚國的應用型字體。

(4)璽印文

(2)玉石文

根據以上介紹,我們知道,甲骨文是契刻(也有筆寫) 于龜甲、獸骨上的古文字 (古代漢字),主要見於商代後期和西周前期。

圖15 玉戈文與侯馬盟書
1.官名璽:司馬之鈢

2.私名璽:枯成臣

3.吉語璽:正行

4.肖形璽:(伏虎形)

5.標識璽:日庚都萃車馬

圖18 戰國璽印文
https://read.99csw.com
根據中國的古書《國語》和《左傳》記載,大約從春秋時期起,各諸侯國公卿大夫之間的往返書信,有一種要用印泥加封,防止其他人偷看,叫做「璽書」,說明當時已經通行使用璽印,就是今天說的印章。
金文是鑄刻於青銅器上的古文字,始見於商代中期,盛行於西周和春秋。所以我們所說的金文,主要指西周和春秋青銅器上的古代漢字。但是青銅器的製造、使用,下延年代很長,不但戰國時期,就是漢代以後也仍然不斷,有許多也仍然鑄刻文字,只是就不屬於文字學上所指的上述特定時代的金文了。
也有的戰國陶文內容比較簡單,只有地名或官職人名等。
從本質上說,玉只是一種特別的石頭,所以玉石可歸為一類。1977年在甘肅慶陽野林出土了一柄商代玉戈,上面刻有「乍(作)冊吾」三個字(圖15左)。作冊是官職名,吾是人名。這是迄今發現的時代較早的玉器上的古文字,形體特點與商代後期金文相類似。
1965年12月,在山西侯馬古代晉國境內,出土了一大批共5000多件玉石片,其中有600餘片上有較清晰可辨的文字,系用毛筆書寫,多數為硃紅色,少數呈墨色。書寫的內容,一般是春秋戰國時代在諸侯與卿大夫之間盛行的訂立盟約時向神靈盟誓的誓詞,即「盟書」,因此這一批有字玉石片叫做「侯馬盟書」(圖15右)。經過研究,多數學者認為這九*九*藏*書批盟書所反映的主盟人趙孟,就是春秋晚期的晉國六卿之一、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趙鞅。這批玉石上書寫的字體,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屬於戰國文字。
戰國時不同的國家,官名常有不同,字體風格也紛繁有別。這些因素,反過來又可用來鑒定新出土或行世的戰國璽印的國屬。
1.官名璽:司馬之鈢 2.私名璽:枯成臣 3.吉語璽:正行 4.肖形璽:(伏虎形) 5.標識璽:日庚都萃車馬
簡帛文是寫在竹木簡和繒帛上的文字的統稱。它們的使用年代,應是十分古老。在談「漢字的起源」的時候,我們曾引用《尚書·多士》的「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典冊就是中國古代在紙張發明以前的書籍。從甲骨文的字形看,「冊」字作,像用繩(橫筆)將竹木簡(豎筆)編組,聯貫成冊,「典」字作,像用雙手捧冊的樣子。繒帛是古代的白色絲織品,可以書寫文字,《墨子·尚賢下》就有「書之竹帛」的話,可見起源也很早。
但是目前發現的簡帛文字,最早的已屬戰國時代,如在湖北隨縣、河南信陽等地墓葬出土的戰國中read.99csw.com晚期的楚國竹簡,內容多為「遣策」(親友饋贈墓主的殉葬物品及其他用於葬儀的物品的清單)、雜記(有關墓主生前的疾患、禱祝、占卜等事),也有一些司法文書。這些文字對於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狀況,很有幫助。如湖北荊門包山2號楚墓的一枚「疋獄」(記錄獄訟的過程)簡,寫著:「八月乙酉之日,遠乙訟司衣之州人苛(卸字去卩加金),胃(謂)取(娶)其妾(女幺幺)。」(圖16)意思是說:八月乙酉日,遠乙(人名)由於司衣之州人名叫苛(卸字去卩加金)的,非法娶走了他的叫(女幺幺)的妾,因而提起訴訟。
存世繒帛文最早的一件,是1942年在湖南長沙東郊子彈庫的戰國楚墓中出土的(原件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書寫的文字,由三段行款不同的文字組成,配以各種神怪圖形,內容講述日月四時形成的神話、天象失常的災禍、一年內各個月份的宜忌等,是一篇至可寶貴的古代天文曆數著作,也為研究古代原始宗教迷信思想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圖17)。

圖17 楚帛書(局部)

圖14 戰國陶文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