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漢魏六朝百戲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沖狹燕濯、胸突銛鋒

第二章 漢魏六朝百戲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沖狹燕濯、胸突銛鋒

沖狹燕濯,據薛綜之《西京賦》舊注說,沖狹是「卷簟席,以矛插入其中,伎兒以身投,從中過」。從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上有「沖狹」的圖像。這種項目在古代表演,最初時僅用一個竹席捲的圈圈,比較狹小,在圈內還插上利刃,表演者要從圈中飛身穿越而過。大概此項技藝在初期的表演者多為輕柔女子,矯若飛燕般https://read.99csw•com從圈中翻著筋斗穿過,然後又輕輕飄落在圈後面的水盤之中,如同燕子點水一樣,故稱之曰「沖狹燕濯」。後來,漸漸發展才在圈內增加鐵矛、尖刺、刀尖,或點燃火焰,變化為鑽刀圈、鑽火圈的極危險動作。據唐代趙璘《因話錄》卷六「軍中有透劍門伎」條記載,「沖狹」雜read•99csw.com技在唐代發展為軍中盛行的「透劍門伎」,每逢大宴時,將帥們用刀劍編紮成一個數十步長的走廊,稱之為劍門。要求參加獻技的武士,騎著小馬在刀劍撞擊聲中,從劍門疾奔而去,毫無損傷。一次,有一位小將在通過劍門時,突然天氣遽變,颳起了大風,旋貫于劍廊內外,小馬受驚后賓士的時候方向稍九*九*藏*書稍出了點偏差,結果使這位小將和馬登時慘死在刀劍之下。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二○「百戲伎藝」中,也記載有「過刀門」、「過圈子」的內容。在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正式將「沖狹」舊稱改為比較通俗的新名稱曰「鑽圈」,今存《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就有一個小兒在表演「鑽圈」的雜技。
在清人吳友如《風俗志圖說》https://read•99csw.com中有兩幅畫:《白刃可蹈》、《聽命于神》,繪有道士「上刀梯」的情景,令人觀之「膽怯心驚」,「香津流沫」。胸突銛鋒,可能是一種比較純正的武術,將硬功、軟功合為一體的雜技表演,能用胸脯、脊背頂著刀尖,或用雙足踏著刀尖上行走,跟今日雜技中赤足踏碎玻璃,或前胸、後背躺在一排刀尖上的情況相似,它是以真實的氣功來表演雜技https://read.99csw.com的,不能取巧。
在舊的雜技中有一種上刀山,梯子的階梯是用刀子紮成的,人赤腳踩著刀刃上去,到最高處,以胸腹抵在刀尖上,四肢懸空而卧。《胸突銛鋒》是類似的技藝。
胸突銛鋒,彭松在《中國舞蹈史》(秦漢魏晉南北朝部分)中說:
這是兩項危險性很大的雜技表演,在《西京賦》中首次提到「沖狹燕濯,胸突銛鋒」,為漢代百戲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