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舫和船舶的日益大型化、多樣化

第三章 舫和船舶的日益大型化、多樣化

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生產的發展和階級的演變都要求當時誕生不久的木板船迅速向穩定性、裝載面積大的大型化船隻發展。單體船一時不能適應需要,「舫」就應運而生了。
舫是根據筏的原理製造出來的。筏就具有穩定性好,裝載面積大的優點。兩隻小船並起來,就成了一隻較大的船。「舫,並舟也。」(許慎《說文解字》)。舟已有了,怎樣並呢?也就是怎樣把兩船連接在一起呢?最早是用皮條、藤蘿、繩索等把兩船的船舷連起來。晉郭璞注《爾雅·釋水》所載「比船於水,加板于上」,是更進一步的連接方式。加板,不是簡單地在兩隻船上擱置一塊木板,這不是舫,而只是用船搭的不能航行的浮橋。舫是兩船的結合。「加板于上」是用木板連接桿或梁木之類的硬質材料,橫跨在兩船之上,然後再把它牢牢地固定起來與兩船形成一個整體。固定的方法起初是用捆紮法,後來又https://read.99csw•com演進為用木釘、竹釘(春秋後有鐵釘)釘在一起,兩船之間也保留一定的間隔,而不一定是船舷與船舷緊靠在一起。奴隸社會中已出現了採用「加板于上」的方式連接的舫。後來還出現過由兩隻船體構成的船隻。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頻繁,為了集結兵力,運輸軍糧、貨物及對遠方進行外交貿易等活動,使造船與航海業迅速發展。東南沿海的吳國、越國都設置了「船宮」作為造船工場。船舶的種類增多了,數量增大了。商船和戰船已經分開。戰船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而來的,但是戰船既要有防禦能力又要有進攻能力,在船隻的結構、性能、裝備上都比民用船隻要求高。所以戰船水平的高低標志著各諸侯國造船能力、經濟實力和整體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戰船也有不同的類型,各司其職。如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戈船等不同類型。其中大、中、小三翼是吳國水軍中的主力戰船。據文獻記載:「大翼長十丈,闊一丈五尺二寸,一船可載士兵二十六人,槳橈手五十人,操駕水手三人,長鉤、長矛手十二人,指揮二人,共九十三人。船載弩三十二張,箭三千三百支,盔、甲各三十二副。中翼長九丈六尺,闊一丈三尺五寸。小翼長九丈,闊一丈二尺。」槳橈手占船上所載總人數1/2以上。交戰時,槳多船快,進退自如,是快速攻擊戰艦。由於它行駛時如飛翼般地迅速,所以稱此種戰艦為「翼」。按兵書,以大翼載93人計,(按每人准二石計)其載重量為200石左右。「艅艎」即「余皇」,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戰船。戰時可作為指揮旗艦。余皇船首繪有鷁鳥的圖案,航行性能優良。吳國憑藉這些戰船先後在漢水和太湖大敗楚越兩國。後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終於滅吳時,越國的戰船也發展到300艘之多。九九藏書九九藏書

連舫
「舫」就是一種將兩船併為一體的單體船,古代還稱它為「方」、「枋」、「方舟」、「方船」或「枋船」,如果把兩條以上的船連在一起就叫「連舫」。舫的好處是增加船的寬度,提高船的穩定性和裝載量。
1935年在河南省汲縣山彪鎮戰國墓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鑒」,圖紋中有相互攻擊的戰船兩艘。銅鑒上的戰船僅有一重甲板,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槳手用力划槳,上層兵士有的擊read.99csw•com鼓,有的射箭,表現了水戰情況。
由於造船業的發展和航運的繁榮,周武王還特設了專門管理舟艦的官吏稱為「舟牧」或「蒼兕」〔si寺〕,建立了舟楫檢查制度。
從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也可以了解到當時造船業的水平。
舫的確切記載是在奴隸社會,但它實際產生的時間肯定比奴隸社會早得多。
舫的出現是造船業上的革新。由於它行駛平穩,裝載面積大,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又由於上面還可以建造豪華的廬舍,所以舫往往成為貴族們出遊時的專用船隻。有多少單體船連接為舫也成為奴隸主貴族們炫耀自己地位高低的一種標誌。周文王結婚時「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丕顯其光」(《詩經》)。說明了周文王的豪華排場。他不但親到渭水去迎親,還在渭水上用很多船連接在一起架成一座橋樑,以顯示他王者的氣派。周朝為了保證周天子及諸侯國的利益,等級極為森嚴。舟船的享用九-九-藏-書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郭璞注《爾雅·釋水》)天子出行乘「造舟」,是多條船並列而成的;諸侯乘「維舟」是四條船並列而成的;大夫乘兩條船並列而成的「方舟」;士乘的「特舟」是單船;庶人「乘泭」就是只能乘木筏或竹筏了。而造船的人們呢?只有被迫去擔負划槳、拉縴等苦役罷了。以後舫成為秦漢時代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到南北朝時也常常應用。
同單體船相比,舫的優點是很多的。由於舫有兩個船身,採用「加板」連接兩船以後,兩船的中間又出現了「橋」。船的總寬度比原來的單體船增大了很多。船身越寬,船的穩定性就越好。舫的排水量比單體船也增加了。舫能裝運原來單體船無法裝運的重物,在增寬的甲板上也便於堆貨載人。如果需要,舫還可分解為單體船,以適應狹窄的河道或提高行駛速度。可以說,舫是現代雙體客貨船的先祖。